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员为何饿着肚子上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清朝官员为何饿着肚子上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49 更新时间:2024/1/23 2:45:07

你别小看立规矩,清朝皇帝对于明朝是怎么亡的,琢磨的透着呢!咱们现在说是集权,实际上就是都听我的话。怎么让手底下人都听话?除了不听话就打就杀,最重要的还是立规矩。

比如上朝,就是规矩。

上朝就像现在的公司开例会,甭管有事没事儿,周一的例会不能缺。各部门该总结总结,该计划计划。有事大家一起讨论,没事就听领导发发牢骚吹吹牛。

所以上朝这事儿,搁清朝的皇帝身上那也是大事儿。都是一国之君了,谁见了都要跪下磕头的,为啥还要大半夜起来去开会?没办法,这是规矩。皇帝有了规矩,大臣们才会都有规矩。

那上朝有啥规矩呢?

雍正朝之后,皇帝起来之后,都要先和军机处军机处的高管们扯一会儿,看有啥大事儿没,这时候才几点钟呢?早朝之前,也就是凌晨4点多钟。你想那军机处的大臣不也得早到,所以和珅的日子并不好过。

其他大臣们也是早就出发了,因为5点钟就要早朝,家离得远的,那肯定3点就要起来了。紧赶慢赶的坐着轿子来到紫禁城外,还不能马上进宫,需要在东华门候着。东华门那有块“下马碑”,不管多大的官,到了这都要下马下轿,走路进去,这就是规矩。

等时辰到了,大门一开,大家就要排好队依次进去。这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就要摸黑往里走。从东华门到隆宗门,按规矩是不准点灯的。但是也有特许的,比如你要抓紧送个公文报告啥的,就能点灯。

很多大臣一看,哎呦,那有个点灯的!快跟着蹭点光……于是大家都跟在灯后面走。这不是个小事儿,上朝的大臣有年纪大的,有腿脚不方便的,有胖的有瘦的,万一摔倒了压着了可不好。

好不容易来到太和殿排好队,出来个太监,啪啪啪的甩三声鞭子。这不是要打人,而是提醒官员们,皇上要来了,都别说话,精神着点儿。

别看清宫戏里,皇帝面前呼呼啦啦挤了一大群人,其实好多人都是在外面站着的。几个地位非常的高的亲王和重臣,能站在皇帝面前说话,其他人都要老老实实在外面站着。

站着干啥?等着呗。这时候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揉腿打哈欠,要有规矩。谁要是不老老实实的站着,旁边就会有言官记下来,等着挨处分吧。

所以大家都不敢动,静静的候着,放空大脑等结束吧。这时候最麻烦的是什么呢?内急。大早上6点钟左右,那正是放空存货的好时候,万一憋不住咋办?高高的一举手,喊一嗓子:“报告皇上,我上厕所,憋不住了!”那估计连脑袋一块都不要了……

所以要憋着,使劲憋着。最好的办法,就是起床之后先“卸货”,卸得干干净净。而且,别喝水,别吃东西,这样最保险。所以,题主的问题就有答案了,为什么饿着肚子上朝,是为了保着脑袋不掉。你要是身体不好的咋办啊?能咋办,掰一截人参塞嘴里,含着别动,能续命。

所以,上一次朝,单是这些规矩都能把人累死。规矩越多,越严厉,官员们越不会瞎琢磨,只能想着怎么才不会坏了规矩。

举个例子,见了皇上要跪下,行“三跪九磕礼”。这是个大事儿,遇到皇帝赏赐之类的,更要磕响头。除了贿赂太监知道哪块砖下面是空的,磕头容易出响之外。还需要认真练习,不能出错。

据说李鸿章慈禧六十大寿之前,每天都要练习三次磕头的礼节。那个著名的翁同酥更夸张,每天睡觉前都要练习五次。要是天天这么整,那不都累死了?

幸好,不用天天这样,一般的大朝要到元旦、万寿节、冬至等主要节日才来一次,京官都要参加。常朝的话,每月逢五逢十来一次,这个也是按规矩来的,一般也没啥大事儿。

还有一种御门听政,康熙朝最多,到了同治光绪就几乎没了。这种就属于讨论事儿,时间地点都不固定,品级比较高的官员才能参加。所以,如果只是个普通京官,还算比较好过的。

你别看上朝不一定能解决大事儿,但是作用也很大。这让所有官员都知道,皇上都没钻被窝睡觉,大家也别偷懒,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规矩立得好,官员就不敢乱说话,不敢瞎琢磨。这算是好事儿不?对皇上来说,确实少了很多糟心事儿,大家都老老实实听话。但是对于官场和老百姓说,不一定是好事儿。官员们都在想着怎么守规矩呢,还有闲心管正事儿?还有闲心为老百姓着想?

所以,一旦遇到不求上进、软弱无能的皇帝,整个朝廷就散架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一皇帝没有出现在皇帝表上,龙袍在身,葬在乱坟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清朝一皇帝没有出现在皇帝表上,龙袍在身,葬在乱坟岗!在古代喜事丧事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墓,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陪着自己下葬。。但是古代上,就有这样一个皇帝有例外,这个皇帝就是成宗义皇帝。成宗义皇帝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 清朝皇帝后宫三千,为啥儿子越来越少,真不是电视剧中的演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任皇帝的后宫,十三岁女孩进入清朝后宫,清朝后宫女子脖子上的白布

    清朝初期的皇帝,儿子倒是挺多的,但有个怪事,康熙前10个儿子,有8个早夭;雍正10个儿子,去世了7个;乾隆17个儿子,去世了13个。看来投胎投到皇帝家是个身手,然则能活上去还真不随便。皇帝儿子少,启事首要有这3点:远亲婚姻满族的等第轨制战争易近族不雅不雅念异常强,这就决定了满汉不存在通婚的可以或许,

  • 高氏逝世后画像与富察皇后一样挂入寝殿,她如何能得到乾隆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延禧攻略》还没有播出很多观众就知道了,剧中高贵妃性格要强好胜,骄纵跋扈,才貌双全善昆曲,不仅博得皇上欢心,更颇为太后宠溺,在后宫一时风头无两。而历史上的慧贤皇贵妃高氏为人温柔和善,她与皇后富察氏是“同心益友”,也“佐助中宫”。她与爱好文学的丈夫乾隆皇帝也很有共同话题,他评价高氏“尤耽文翰”,

  • 和珅为何能成为乾隆的第一宠臣?原因有5点,还有一个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如果随乾隆去了也是一代名臣,和珅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宠信,和珅为什么独得乾隆恩宠

    按照真实情况来讲的话,乾隆作为一国之主,肯定在朝廷上上下下都有自己的眼线,所以说乾隆肯定知道和珅受贿贪污的事情,那么为何明明知道他贪污,为何还那么宠信他呢?其实和珅也是很有才能和背景的。一、根据史料记载,和珅虽然早年间就丧母,可是他的曾祖父可是钮枯禄氏,是个开国功臣,他的外祖父也是一个镇武将军,到了

  • 清朝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三万对八千,自己全军覆没而对方只死五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晚期时节发生了一场最为惨烈的战斗——八里桥战役。战争开始的时候清军的人数是有3万多精良战士们参战,其中还包含1万多名配备精良的骑兵,而对方的英法联军仅有8000多名敌人来打这场战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场人数有着较大优势的战役却以清政府全军覆没而告终。反观英法联军在战争结束过后仅以死了五名人

  • 清朝科举入仕的难度有多大?一层一层克扣,怪不得范进会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范进个人简历,范进荀玫,范进的岳父大结局

    这就要说一下清朝时期的社会现象了。就说说范进考中的这个第七名代表着什么吧。虽说总有人把高考称为现代的科举,但其实这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古代科举对人生活的影响更加的大。首先就是阶级完全的改变。在清朝考中举人之后会有一系列的特权,衣服可以用皮毛、锦绣等装饰,而平民百姓无论多有权势都是不允许的。再有就

  • 曾国藩成功的秘密,先说一下曾国藩的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的经历简介,曾国藩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曾国藩父亲劝曾国藩

    就这样,从曾家爷曾元吉开始,曾家就过起了颠簸流离的日子。直到曾国藩爷爷曾玉屏一代,曾家才算彻底安定下来。不仅安定了下来,在曾国藩爷爷曾玉屏的不懈努力下,曾家最后拥有了一百亩良田,好几处豪宅,上百位仆人,成为了当地富甲一方的豪绅。但是,年轻时候的曾玉屏,不仅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还差点毁了曾家的所

  • 清朝一开国功臣,妻子被他人霸占,得知对方的姓名,立马认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军营里的女犯人楚杏儿,清朝简介,清朝妃子真实照片

    文|溯说历史历史上有不少因为背叛故国不得好死的,但也有不少因为敢于背井离乡而得到赏识,官运亨通的大臣。接下来介绍的这一位,就属于后者。范文程是明朝人,家族世代是官员,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出身与官宦家庭的范文程从小的志愿当然也是当一个官员,于是从小用功读书,考上了秀才。但当时明朝的人才并不缺乏,范文程觉

  • 慈禧非常羞耻的一刻,竟然这样让宫女帮忙解决生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晚年让别人帮自己上厕所,一帘幽梦慈禧对付宫女,慈禧太后宫女图片大全

    即便慈禧的好坏我们无法做出最公正的评判,但这几点却是公认的。一、慈禧是个贪图享乐之人,她对财富毫无概念,一顿饭下来都有上百道,宫殿的奢华也是令人想不到的;二、慈禧是个贪图权势的人,她不仅干预朝政垂帘听政,光绪帝死后,立三岁的溥仪为皇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所有的实权都由慈禧所掌控;三、慈禧毫无骨气,虽

  • 皇太极唯一休掉的嫔妃,只因得罪一个人,就被赶回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之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他降生时,父亲的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封建王朝,帝王家的儿女几乎是不得自由的,尤其体现在婚姻上,因此皇太极刚刚长到青年,就被父亲指了一门政治婚姻。他人生中第一位福晋,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角,但是却必须要提一提。这个女孩是钮祜禄氏额亦都的女儿,额亦都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