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之乱世:刘备是天生的帅才,但其并不适合打仗

三国之乱世:刘备是天生的帅才,但其并不适合打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1/15 12:43:18

曹操刚步入政坛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肃清吏治,成绩斐然。只是逐渐看透了东汉王朝的朽败已无可救药,毅然从武,建立自己的军事集团。曹操的战略眼光远远高于其它诸如雄霸一时的袁氏兄弟,不仅仅是在礼贤下士和战略谋划上,当时军阀混战,其他割据集团只知掠夺,甚至以人充军粮,而曹操则开创了屯田制度,召集流民,发给农具耕牛,开垦荒地进行生产,连军队也实行军屯,这为他长期作战,实现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下面小编总结几点:

一、唯才是举。

曹操爱才、惜才、求才、用才、奖才,贯穿了曹操的政治生涯,特别是创业时期,而这里的才,主要就是他从基层、民间、草野之中发现、选拔出来的大量人才。例如,文臣中,荀彧郭嘉满宠等人皆出身州县小吏,这些人中有不少原来是袁绍阵营,后来改投曹操,又如关羽在曹营的时候,曹操一直善待他,并没有威胁他,要他强为自己卖命,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关羽华容道义释曹孟德。

可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如果曹操没有这些优点,这些人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投降了也不能舒展自己的才华的话是不会投奔曹操的。

二、能力卓越。

曹操能文能武,曹氏三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特的存在。曹操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曹操集》中除不足二十首的诗以及少量的赋和书信外,绝大部分都是他亲自起草的策、令、书、表等公文。这些公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以及治军谋略、用人思想。

在《抑兼并令》中,他抨击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下令厘定百姓赋税,禁止豪强盘剥。这些公文的存在,使得曹操的思想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曹操不断的平定割据、统一北方,大兴土木水利,对于北方的建设是有着功劳的,一个有能力的人从来都不会缺乏别人的追随。

三、领导才能。

刘备虽然听起来仁德天下,站着汉皇叔的地位,辅佐汉室,实际上,他也心怀不轨,不是摔孩子就是哭鼻子收买人心,过来过去就那一套,刘备呢你说他不想称帝吗?曹操至少帮了汉献帝管理了30年朝政,让汉朝持续了30年。我想各位读者比谁都清楚,只不过两个领导者表达方式不同。

刘备等人的统帅力也就是领导才能不如曹操,曹操是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他是有积淀的,他知道士兵、将军、谋士这些人要什么,反观曹操,梦中杀人,善待关羽,不计前嫌重要贾诩等人,对投降的有能力的武将重用,是个人都想高官厚禄,想做从龙之臣。

曹操自身能力的卓越,遇事有定夺,刘备多数是依靠诸葛亮,感觉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所以作为一个打工仔,我还是喜欢跟着曹操这样有本事的人。

其实我们评论曹操,就难免要与其同时期的刘备孙权相较,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孙刘的简单割据相比,曹操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吏治,皇权,等多方面,而且,曹操制定的政策在很多方面是有革命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在政治上,曹操改良了中国千年一贯的贵族政权,开创了士族政权的先河,对内用酷吏,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对外唯才是举,广纳贤才。致曹魏能在短时间内尽集天下贤者,广纳义勇之士,但略晓历史的人不难得出结论,曹操推行的政策与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才是决定性的。

曹魏之所以文臣武将,能者云集,是其政策使然。而且,曹操的核心班底,是在他奉迎天子前就基本确定了的,并非迎奉天子后才八方来投。甚至正好相反,他奉迎天子后前来投奔的都是些孔融祢衡之类的文化流氓,非但没有啥用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负作用。因此,曹操的人格魅力与推行的政策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与是否胁天子没有多大关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我的资本运作第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的历史,吕不韦传奇的一生,吕不韦的经商经验

    1邯郸。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秦昭襄王的庶出孙子,秦孝文王的庶出儿子。其实,按实际情况看,他能活着已经不错了,奢求其他都属于想太多了。吕不韦,姜子牙的后裔,一个家里钱多的花不完的巨贾,还到处寻找投资机会。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遇到了异人,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史记这是标准的商人思维和眼光,看见啥都

  • 三国此人若归顺曹操,不亚于曹操得到了关云长,可惜也太过愚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臧)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英雄记》清威忠义,名将典范高顺是名战将,善于练兵、指挥,其实他同时也是位良臣。首先高顺自己不喝酒,为人有威严且廉洁,可谓一身正气。而且身为武

  • 历史:秦国的崛起 从秦地走向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历史简介,变法前的秦国vs变法后的秦国,历史上的秦国后来怎么样了

    秦国的崛起[var1]秦国的崛起说这个伯邑有一个后代叫飞廉,飞廉有个儿子叫厄莱。飞廉善于奔跑,厄来是个大力士。冷不丁这么一说可能不熟悉。按说曹操麾下的猛将典韦号称古之恶,来借的就是他的名。飞廉和厄来父子俩共同辅佐商纣王,商纣王无道,武王伐纣时,纣王点火。粉,而这恶来则被武王的大军斩杀。当时飞廉出差在

  • 东方时评丨诸葛亮生于窑洞,谁说了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从山东临沂到湖北襄阳再到河南南阳,现在又蹦出来一个山西运城,甚至把诸葛亮的出生地具体到一个窑洞。诸葛亮故里争夺俨然进入白热化阶段。放眼望去,不仅是诸葛亮被争来夺去,从赵云故里、李白故里、朱熹故里到杏花村归属地,从神话人物嫦娥、观音、孙悟空到反面人物西门庆。名人故里甚至神话人物都成为地方争夺、炒作的对

  • 历史有名的禁书《商君书》第一章:商鞅怎么看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君驭人五术,历史书如何评价商鞅,商君书主要是商鞅变法吗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

  • 三国志11献帝捅刀:既然曹操被杀得虎落平阳,就让他也做一回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志11十大谋士,三国志11汉献帝驾崩,三国志11曹操能劝降哪些势力

    如此这般变化,令整个天下的局势变得相当有意思。曹操被打成了小微企,洛阳在献帝的领衔下坐拥中州腹地。尽管曹贼颓了,然而整个华夏大地依旧是军阀横行,献帝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打倒曹操,而是亲手匡扶刘氏江山。那么以洛阳为起始地的献帝要怎么做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是本期要演示的内容了。倒霉的曹老板开局就丢失了整片

  • 为什么晋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士会回国?-一起学习历史知识之春秋争霸(58)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晋国的失败一方面是赵穿的自大,盲目,另外就是当时逃亡秦国的士会对于晋国的内部了解的太清楚了,所以他知道晋国的优点和弱点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的给秦国人出了主意,才导致晋国的败局。当然在春秋时代,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属于城邦制的社会,实际上各个国家的君主之间也都是亲属关系

  • 曹冲因少年“称象”成名,世人皆夸他聪慧,为何司马懿却说他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冲一生简介,司马懿评论曹冲,司马懿评价曹冲不是聪明的公子

    天资过人、仁爱有谋的曹冲曾数度被父亲曹操当着众人的面儿称许夸赞,而且因为曹操为培养曹冲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故很多人认为曹操其实很早就将曹冲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了。可是别忘了“王权面前既无父子之情,亦无兄弟之谊”,曹操的“偏爱之举”无疑对曹冲的成长和得势带来了负面效应。曹冲年少成名后却于13岁的青葱

  •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在邯郸保卫战,大败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赵国长平之战的真实原因,长平之战赵国败了多少人

    [var1]上图_ 长平之战遗址 山西晋城高平市永录乡从长平惨败到邯郸大胜长平惨败后,秦军在做过短期休整后,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准备一举攻破赵国国都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于是公元前259年,赵国的首都保卫战打响。然而,长平惨败后的赵军却一改颓势,在魏国、楚国等军队的援助下,成功击败了秦军,不仅歼灭了秦军

  • 周亚夫保卫汉室,是汉景帝的股肱之臣,却因私藏盔甲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景帝抓周亚夫,汉景帝三次启用周亚夫,汉武大帝周亚夫带太子入军营

    汉代虽然也有随葬盔甲的习俗,但是就算是齐王、楚王这些大王爷的墓葬中也只有几件盔甲,汉墓那么多,全中国发掘出来的保存完整的汉代铁甲加起来也不到十件,周亚夫倒好,一下要随葬五百套盔甲,皇帝的墓葬都没这么多铠甲,汉文帝的霸陵都没这么多铠甲貌似,还都是从武库拿出来的制式盔甲,不是古代那种专门用来随葬用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