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焚书坑儒”更惨的宫廷屠杀,文士们的头颅滚滚落地

比“焚书坑儒”更惨的宫廷屠杀,文士们的头颅滚滚落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89 更新时间:2024/1/2 23:39:36

后人有考证说,“焚书”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而“坑儒”主要埋的是一些方士,儒生所占的比例有限。秦始皇大怒的原因是这些方士诸如侯生和卢生之类,不仅没有给他弄来长生不死的灵药,还敢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贪于权势!于是秦始皇怒火中烧,以“妖言以乱黔首(平头百姓)”的罪名,下令将这些人活埋,其中陪葬的当然有“通五经贯六艺”的儒生。

秦始皇为此事背负了千载骂名。今天要说的事发生在370余年后的东汉,比“焚书坑儒”更惨,死的人更多,文士们的头颅滚滚落地,甚至朝堂亦为之一空。史家认为这次对于文士的屠杀,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埋下伏笔并为汉朝敲响了最终灭亡的丧钟。

在了解这次灾祸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个词叫“清流”,意思是一些豪族或者名门出身的人,在朝廷里担任高官,他们因为出身正,而且有学问,故而以一个“清”字自许,也主要是想和被他们蔑视的“浊流”有所区分。在以儒教为重的他们眼中,去势的宦官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无异于“浊流”。到东汉中期,清浊之争愈演愈烈。

您想想看,人但凡有一点奈何,谁会去自愿接受去势手术而成为宦官?这些人得不到肉欲之乐,他们对于物欲的追求就会非常强烈。一旦他们走近了皇帝,得到权力并尝到快感,他们当然会比常人更贪婪。

“清流”们不仅仅是士大夫,他们还致力收编全国的学生于自己的门下,由此而结成巨大的团体。领导人是郭泰和贾彪等人物,他们和同为豪族出身且身居高位的陈蕃李膺等人同声相应,都把掌握了实权的宦官当成攻击的目标。

第一次较量:文士败,二百余人入狱

时间是公元166年,史书上称为汉桓帝延熹九年,双方的冲突正式展开。“清流”以激烈言词猛攻宦官阵营,当然,宦官们怎么可能被动挨打,他们正在伺机反击。

有一位算卦先生——说的文一点可称为“占卜师”的名叫张成,他的儿子犯了杀人罪,时任司隶校尉的李膺当然要将他抓捕归案。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不巧的是朝廷恰恰在此时发布了恩赦令,那张成的儿子自然也在赦免之列。但是嫉恶如仇的李膺却认为此人犯罪性质极其恶劣,杀人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所以“不可赦免”,而且直接就把他提出来杀了!

这下可是结下了死仇。张成此人曾经为皇帝占卜过,有机会在宫廷走动的他结交了不少宦官。此事一出,宦官们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一份小报告打到了皇帝的耳边:李膺等人与太学士及诸郡学生均有勾结,有组织党团诽谤朝廷及紊乱风俗之事,最近更无视于圣上所颁布之恩赦令……

皇帝当然怒不可遏,立即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李膺、陈寔、范滂等人慨然赴狱,其徒众共二百余人被捕,还一律加上“三木”,就是枷、手铐和脚镣并用,可想而知,他们在狱中遭受了怎样的非人折磨。

当时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所认同的“贤人”,尽管舆论哗然,但没有人敢替他们说话。后来皇后的父亲窦武实在看不过去,亲自去为这批人求情。桓帝不能不给老丈人几分薄面,最终决定释放他们,但死罪可饶,活罪不免,对他们的处罚改为:终身禁锢家中。

至此,有两个字冒了头,一个是“党人”的“党”,一个是“禁锢”的“锢”,两个字连起来就是这起事件的名头,史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较量:文士又败,人头纷纷落地

第一次冲突之后的第二年,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桓帝驾崩了,十二岁的刘宏即位,是为汉灵帝,因其年幼,由窦太后摄政。而太后的老爹就是那位曾经救过入狱“清流”的窦武,他官拜大将军,辅佐朝政,成为扎实的实权派。

窦武本身也是士大夫出身,自然要和李膺、太傅陈蕃等人结盟,他们开始为一举肃清“浊流”而进行秘密谋划。此时,士大夫们的位置,一个个被宦官夺去,已经到了必须采取非常手段的时候了。

尽杀宦官,说来容易,但必须经过大臣上奏,皇帝核可的程序,但妙在其时皇帝年幼,政务由摄政的皇太后裁决。那让女儿遵循自己的意见,窦武还是有信心的。

一切都在秘密当中进行,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奏文到了核可之际,皇太后毕竟是女人,她犹豫了。

把服侍的宦官全数杀掉吗?宫内的生活毕竟不方便,再者,她希望只杀有罪之人……

窦武为说服女儿花了不少时间。

就在此箭在弦上的时候,一个名叫朱瑀的宦官偶然看到了尚未裁定的奏文,其中的一行字吓得他当时就魂飞魄散:将宦官悉数杀死!

若不还手,就是坐以待毙!宦官连夜歃血为盟,先发制人。他们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同时,他们关闭了宫殿所有的门,最关键的是,他们掌握了禁卫军,追捕窦武、陈蕃的行动开始了!

窦武匆忙间驰入步兵营起兵对抗,却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年过八旬的陈蕃闻讯,率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尚书门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

宦官此时并不肯罢休,于是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思是他们要谋反!年仅十四岁的汉灵帝被他们欺骗,因而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六十岁的李膺与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熹平元年,即公元172年,大狱又起。当时窦太后死了,有人在朱雀门上书写反宦官专政的文字,宦官又四出追捕党人和太学生一千余人。熹平五年,朝廷下诏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至在五服之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

这次斗争依然是宦官们大获全胜,朝中稍具实权的官职,几乎都被宦官们占据。

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一段后话: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之乱兴起,汉灵帝怕党人与黄巾一同作乱,遂于夏四月大赦天下,免除了亲属关系与党人在小功以外者的禁锢。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汉灵帝病死,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担任大将军,执掌朝政大权。何进图谋诛除擅权的宦官张让,赵忠等人,反被宦官诱入后宫杀害。为替何进报仇,豪族出身的袁绍领兵冲入皇宫,宦官被杀戮殆尽,结束了外戚宦官长期专权的局面。

同年九月,董卓掌权,废少帝立献帝,派使者吊祭陈蕃、窦武等人。事隔整整22年,东汉朝廷才算正式为陈窦等人平反。

太史叨叨令曰:士大夫敢于挺身而出,扬清激浊,应当说是对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一种自我挽救,但是为什么屡次败在宦官们的手下?难道又应了老百姓说的那句俗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事发后,陈蕃亲自率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虽说有十分的血性,奈何将自己的行动降格为血溅五步的匹夫之勇?还有那位在大门上书写反宦官文字的士人,何必自贾其祸?你刺向敌人的是麦芒,敌人向你刺来的却是无情的刀枪!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房中术最厉害的女子,杨贵妃上榜,最后一位无人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赵飞燕,这个大家都知道,她长得特别的漂亮,而且身体特别的轻柔,像燕子一样,才被称为飞燕。尽管家里很是贫穷,她的舞姿却特别的柔美,而正是她的舞姿才吸引了汉成帝,让皇帝深深地迷恋她,而且她的房中术也是十分的厉害,汉成帝每次都去宠幸她,可以说,她的技能也是特别厉害,不然也不会让皇帝为她痴狂。后来又和

  • 杜月笙警告英法美三国代表:我只要两个钟头,就能把租界变成火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放前上海的租界,杜月笙对中国的帮助,天津九国租界划分图

    作者声明:原创作品,拒绝转载1931年11月底,一支国军奉命开进了上海,上海市长吴铁城率领社会工商界人士前往迎接,杜月笙理所当然也去了,他弄明白进上海的这支军队,是国民革命军19路军,司令叫蔡廷锴。只见那些战士头戴草笠赤脚穿着草鞋,一个个肤色黧黑神情倦怠,只有那一袭黯灰军装显示,他们是正规军,手里的

  • 唐朝战将李靖有多神,竟变托塔天王?专家揭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靖参与过建国战争,功绩卓著,而唐玄宗时期四处开疆辟土,非常重视武神,军事能力强的李靖因此被神化,当时还信仰战神“毗沙门天王”,但唐朝时两者还没有关系,直到元朝才被合而为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提到, 李靖是唐初建国功臣,参与过建国战争,平定江陵、江南,又帮助攻打吐谷浑等,由于他战功彪

  • 霍氏家族权倾朝野,被霍光拥立的刘病已,坐稳皇位反杀霍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病已在当时就是个三无人员,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皇长孙,就算是汉庭承认,外面还有那么多诸侯王,血脉辈分被刘病已更正当的在。再说汉昭帝是以汉武帝遗诏继位,天下皆知的正统。霍光让刘病已按照儒家法统,入继汉昭帝之后,以正大统,这个才能具备合法性。后期刘病已追皇考,那是在他自身权柄稳固的情况下,不仅仅是在朝内,

  • 吕布勇冠三国,薛仁贵征战辽东,靠的都是方天画戟这样神器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相对于正史记载的简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形象非常立体,我们从下面他第一次出场,就能看出来: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 貂蝉戏吕布,虞姬爱项羽,为何自古以来,美女都偏爱“猛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貂蝉和项羽有什么关系,项羽老婆虞姬个人资料,项羽打貂蝉出装1v1

    比如自恋型的,一般会拼了命地给出条件:要对她好,要像奶茶一样把她捧在手心里,要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天天想着她,夜夜梦见她;异想天开、寻求刺激型的,对日常生活里循规蹈矩的直男非常的不感冒,即便再好也不会正眼瞧一瞧,反倒对那些很“特别”的男人异常来电,即便这个男人纯属“人渣”,是虐待狂,她们

  • 李显当上太子后,武则天也即将驾鹤西去,为什么还要发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显武则天小说,李旦和李显有多怕武则天,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怎么读

    那为什么李显被立为太子后,张柬之等人还是发动政变呢?武则天曾经想传于武家!武则天做皇帝后,处处打击李姓宗亲,同时大封武家之人。并且曾经也想传位于武家,但是经过自己的考虑,和狄仁杰的劝说,说自古都是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可以得到供奉,没有听说过侄子做了皇帝,姑姑可以享受供奉的。同时,武则天觉得天下毕竟是李

  • 诸葛亮名气大,又高调自我宣传,为何曹操不来“三顾茅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死活不愿意跟曹操混,刘备三顾茅庐时把谁误认为诸葛亮,搞笑版诸葛亮三顾茅庐

    熟知历史或者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晓: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汉朝中央政府无力掌控地方,随后各省军阀便磨刀霍霍,开启了群雄逐鹿之举。此时一些本就担任中央或者地方要职的人纷纷被历史导演推到了历史前台,开始了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举动。比如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就曾在《隋高祖论》中

  • 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历史脉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魏指的是三国曹操的魏,晋指的是三国后,司马氏取代魏朝的西晋和东晋。南北朝,指晋灭亡后,南北对峙的朝代。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之后就是隋朝了。 时间: 曹魏是公元220年~266年;晋朝是266年~420年;西晋:265~317;东晋:317~420;南北朝42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妥妥的儒家“信徒”,为何这个人不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董仲舒正统思想

    当然,并非儒家思想一生出,就能得到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万民拥戴,否则孔子也不会忍受着被驱赶的沧桑待遇。是谁让它登顶中国学术之宝座呢?这个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董仲舒提倡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经典观点,从此存在于世的华夏思想也如中原领土一样,重归于一统。如此说来,说董仲舒是妥妥的儒家“信徒”,应该无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