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宋时期,宣抚司机构的运转中,副贰与僚属各有哪些的作用?

两宋时期,宣抚司机构的运转中,副贰与僚属各有哪些的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41 更新时间:2024/2/4 21:39:46

一、宋朝宣抚使的副贰

宋朝宣抚使的副贰主要是宣抚副使及宣抚判官。宣抚副使始设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以参知政事向敏中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叟为宣抚副使。宣抚副使可同时设两名,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员。

实际上北宋时,宣抚副使只副长官,并不单独设置,判官则是高级属官。宣抚副使有时以皇帝身边近臣为之,如庆历三年七月,朝廷任命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田况当时的职任是右正言、知制诰。南宋设置的宣抚副使和宣抚判官而不设宣抚使,这是因为一些官员资历浅而降低使名之故。

宣抚使、副同驻于一地置司处时宣抚副使为正使之副,协助正使行使权力。如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以参知政事向敏中为河东、河北宣抚使,以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为副使;庆历二年(1042),枢密使杜衍出任河东宣抚使,翰林学士承旨丁度为其副使。

宋仁宗时还一度欲以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宣抚使狄青之副手,但因朝臣上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才没有任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同知枢密院事周望为两浙宣抚使,郭仲荀以殿前都指挥、京城副留守为副使;绍兴三十二(1162)年兵部尚书薛书似任湖北京西宣抚使,其副使为陈谦。两宋时期,有时同时置正、副宣抚使,却分驻两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远离都城的川陕地区。

南宋宣抚使副分地而治者,副使多以武将为之,主要是为宣抚司分管军政。而在高宗绍兴元年,参知政事孟庾除福建、江西、湖南、北路宣抚使,以韩世忠为副使,朝廷特下诏“应官吏军兵一切事务共为一司,不得辄分彼此”。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以武将为宣抚副使时,使、副分司而治的情况是较多的,因此需要特意下诏才能明确职责。

宋朝还有不置正使而以副使为长官的事例,主要是为惜其职名。如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刑部尚书李弥大出任河东宣抚副使,建炎三年(1129)杜充出任淮南、京东西宣抚副使,均不设正使。高宗绍兴六年(1136),岳飞以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升任京西、湖北宣抚副使,是为京湖宣抚司设立之始,亦是以副使而为宣抚使司长官,其后不久岳飞升任正使。绍兴十一年(1141)郑刚中为四川宣抚副使,为全川之首官,并不设正使。

宣抚副使可以升为正使,王似以“从官由副使而升正使”,岳飞、韩世忠等人亦尝任宣抚副使升为正使。而据赵鼎所言,正使与副使的“同事”之名,尚不足以得以“节制”宣抚副使,朝廷乃改授赵鼎更高级别的都督川陕诸军事,吴玲仍以宣抚副使主管宣抚司事。

而吴曦的例子更可以说明宣抚使、副地位的相当。吴曦在名义上是程松的副手,但是,当程松责其庭参时,吴曦“闻之,及境而返。”程松之庸怯及吴曦对他的蔑视确是原因之一,然而吴曦的地位并不比程松低多少,当也是重要原因。宣抚判官则是辅佐宣抚使或宣抚副使制本司事的重要官员,一般以知州以上资序人充。

宋朝宣抚使有权自行辟置宣抚判官。北宋时期,宣抚司置判官一到二员。南宋时期,江淮西路宣抚判官陈俊卿也是由张浚推荐的而朝廷加以任命的。陈俊卿不仅以本职权兵部侍郎出任江淮宣抚判官,而且还兼权建康府事。这也反应出宣抚判官的地位是较高的。理宗宝祐五年,京湖宣抚大使赵葵辟王爛为宣抚判官。其后,陈俊卿、王爛官至宰相,可见宣抚判官在朝廷心目中也是地位重要的职任。

除宣抚使辟宣抚判官外,朝廷也直接委任宣抚判官。后改派赵离为权宣抚判官。南宋宣抚判官之置所见仅刘锚及张宗元、陈俊卿、姚希得等若干人,所以虽然刘騎虽然得以与宣抚副使礼抗权均,与副使同成为宣抚司长官,但从一般情况来看,宣抚判官并未对地方行政或军事有较大的主导作用。

二、宋朝宣抚使幕府

宣抚使幕府主要包括参谋官、参议官、干办公事、主管机宜文字等。宣抚使幕僚并非固定编制,某些幕僚官在宣抚司中并不一定存在或一直存在。但对于整个宣抚使制度来说,其幕府又是这一制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宣抚使幕府进行初步探索有助于了解宣抚使制度的内部运作情况。

(一)宋朝宣抚使的僚属种类

宣抚使作为执政级大臣,故其幕属的官位也较高。宣抚使的僚属主要有:

1、承受文字官

这一官职在是在战乱之时为保证宣抚使紧急军事文书传递而设的,北宋未见设立。后来在局势稳定下来后,大臣逐渐感觉到这一宣抚使奏报文书渠道的不妥。看来,在南宋政局稳定下来后,因其不经常规渠道向中央奏报,有损朝廷威仪,宣抚使这一属官后来被裁撤掉了。

2、宣抚使司参谋官

现见诸史料最早记载者为宋徽宗时期,朝廷除刘赣“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宣抚司参谋官为宣抚司高级僚属,掌出谋划策,主帅病假则与参议官共同代行本司事务等。参谋官多为文人充。建炎三年(1129),宋泊友以徽猷阁直学士充淮南东路宣抚司参谋官。同年,朝廷诏知建康府胡舜陟,改除两浙宣抚司参谋官。

参谋官也可由宣抚使荐举,朝廷任命。北宋末,谭稹宣抚燕山,奏请章線为参谋,加右文殿修撰。后金人不同意归还山后之地,朝廷将谭稹罢命,章線亦落职送吏部。

3、 宣抚使司参议官

此官亦为宣抚司高级幕僚,又有称参议军事者,多以知州资序人充,与转运判官序官,地位次于宣抚司参谋官。此官职一般由宣抚使辟举,绍兴三年(1133)川陕等路宣抚处置司奏以直徽猷阁、新知汉州范正已为参议官。宁宗开庆元年(1259),京西湖南北路宣抚司辟向士壁为参议官。对于宣抚使的辟举,被辟官员有权拒绝出任。

4、 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其负责掌管本司承受、行遣上下机密文书。官位与发运司主管机宜文字相等,又称主管机密、机密,此官亦多由宣抚使辟举。此官亦多由宣抚使辟举。如南宋初张浚宣抚川陕,辟冯康国主管机宜文字。薛叔似宣抚京湖时,则辟曹彦约主管机宜文字。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官地位与知州、监司干办官相类,朝廷从之。

5、 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

又称宣抚司书写机密文字。其为宣抚使亲近幕僚,掌草拟本司机密文书。许宣抚使辟其亲属、或其它属官亲属充任。如神宗朝韩绛辟吕大防为宣抚判官,并兼河东宣抚判官,以吕大防弟吕大钧为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南宋高宗朝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使时,以其子岳云为本司书写机宜文字。张浚宣抚江淮东西路,以其子张杖为本司书写机宜文字。有时其与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并称“机宜”,与发运司主管文字叙官。

6、 宣抚使司勾当公事(干办公事)

宣抚使司勾当公事为北宋时宣抚司属官,宋神宗朝宋迪曾任陕西、河东路宣抚司勾当公事,至南宋因避宋高宗讳改称干办公事。其协理宣抚司事务,官位与发运司主管机宜文字等。又称“干官”。

如南宋末“张山翁,字君寿,普州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祐元年(1275),为荆湖宣抚司干官。”本官亦由宣抚司奏辟。如高宗绍兴四年(1134),拱卫大夫、明州观察使、提举江州太平观辛彦宗出任浙西、江东宣抚司干办公事,即是因宣抚使张俊奏请而朝廷任命的。

7、 宣抚使司提举一行事务

此官由有战功、威望的统制官或亲信兼领,协助宣抚使掌管军务,并可代宣抚使掌领宣抚司军马,并负责一方军务,指挥各军统制联合作战及申报战况等。可见,宣抚使司提举一行事务这一官职在南宋初曾在不止一处设置过。

8、 宣抚使司同提举一行事务

此官同由有战功、威望的统制官兼领。如宣抚司并置两员提举一行事务官,以资稍次者带“同”字。职掌与提举一行事务同,当宣抚使不在时,并可权摄宣抚司事务。岳飞宣抚湖北,张宪为同提举一行事务时,宣抚使岳飞丁忧,由张宪暂领本司军务。

9、 宣抚司总领钱粮官

此职多为户部官员充任,南宋始设。绍兴三年(1133),韩世忠出任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泗州,朝廷很快任命户部侍郎姚舜明往泗州总领钱粮,绍兴六年,湖北岳飞军初置总领钱粮,由户部郎官霍蠡出任,于鄂州置司。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朝廷曾短时期的设置四川宣抚司总领钱粮官,此官负责宣抚司钱粮事务。可见,其为朝廷限制宣抚使财权专任而设置的有监督职能的僚属官员。

10、 宣抚使司随军转运使

其负责宣抚司某支大军的粮草供应,,北宋时期未见有设置。有时其还参与平叛之事。宁宗开禧二年,十二月,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自称蜀王,宣使程松逃走,三年,“四川宣抚司随军转运使安丙及李好义、杨巨源等讨吴曦,斩之”,传其首至行在,平定了四川的叛乱。

11、 宣抚使司准备差遣

北宋时未见有设置。看来此官应为宣抚司中负责文书工作的一类僚属,在转运司等其它地方机构也多有设置。

12、 宣抚司节制军马

此官亦在南宋初开始出现。如高宗建炎四年,江西、湖南、北宣抚司节制军马李允文部兵至鄂州。七月,李允文“以宣抚处置司便宜之命,徙[范]寅亮为沿江措置司提领官,而以[马]友知汉阳军,[张]用为鄂州路副总管。”又时有僧赵宗印者喜谈兵,席益荐之,[范]致虚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从历史资料来看,此官为负责宣抚司军事事务的僚属官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被称为一代明君,建立起了贞观之治,他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继位之后,最先下手的一个领域便是军事了,他刚刚登基不久龙椅还没有坐热,手中的权力更是不稳定,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可是很危险的。边境地区还有很多的隐患,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吐蕃政权也是新崛起的势力,这些都成为了李世民巩固皇权的一大阻碍。新帝登基国内的局势自然是动荡的,突厥也抓住了这一时机,在李世

  • “绣衣春当霄汉立”,浅析明朝锦衣卫的官制与职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锦衣卫制度对照表,绣衣御史与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官职

    锦衣卫的出现常与死亡挂钩,让所见之人闻风丧胆,影视剧中的形象与历史上是否相符?历史上的锦衣卫有这么厉害吗?锦衣卫的产生与初期设置锦衣卫产生于明初太祖朝,那么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的动机是什么呢?在众多起义队伍反抗元朝暴虐统治时,一个和尚为了生存毅然加入起义队伍中。这个和尚名叫朱重八,大家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

  • 唐僧取经回来受到唐太宗的接待,与李世民相见的第一句话就把玄奘吓了一跳,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玄奘法师想不到,李世民见了他,第一句就说:当年到天竺怎么没走上正规程序呢?为什么选择偷渡?李世民的话一下子就将“见多识广”玄奘法师“打蒙了”了,也许玄奘法师并没有想到他“载誉归来”之后,皇上相见的第一句话便是指责他当年偷渡出国。只好赶紧向李世民求情,还说他并无偷渡之心,委实是走正规流程过于烦琐,

  • 陆游的藏书与刻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笔下的爱国诗篇为人们所熟知,丰富的历史、文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对中国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陆游的藏书活动 陆游的家族藏书 陆游出生于藏书世家,陆氏藏书始于陆游祖父陆佃。陆佃早年师从王安石新

  • 泾河龙王是被谁暗算了?魏征早已泄露了风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泾河龙王在西游记中主要成就有哪些呢?赌赛袁守城,私改雨量时辰,阴司告唐王,致使太宗游地府。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泾河龙王,在西游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全靠他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引出唐太宗,继而引出唐僧西天取经。龙王只是一个引子,一枚弃子。那么泾河龙王命运什么时候开始发生骤变的呢?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在

  • 七字评语可保一生平安:常遇春不英年早逝,朱元璋清除功臣也会留下他和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达常遇春屠山东,朱元璋写给徐达的一段话,徐达与常遇春谁厉害

    《明史》总编辑张廷玉看来,开平王常遇春之所以英年早逝,就是因为他杀人太多了,他的结论,也是根据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评价得出的——朱元璋经常告诫常遇春不要杀降屠城,以免折损福寿。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常遇春统领九万大军北伐,凯旋途中暴卒于柳河川,年仅四十岁。常遇春薨逝前,是一点病态都没有

  • 考古发现李建成墓碑,墓志铭有一字被涂改,揭露李世民的真实人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李建成简介,李建成妻子墓志铭,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志铭原文

    历史上不乏夺嫡事件,而且每一次都很惨烈,唐朝最令人的印象深刻的就是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韬光养晦多年,终于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杀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将他们除名,又逼迫李渊退位,就此当上了心心念念的皇帝,可是他却不怎么开心,为什么? 因为封建社会继承制都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

  • 销毁史料,派儿子修史陷害,秦桧陷害岳飞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岳飞秦桧简介,描写岳飞和秦桧的诗句,秦桧墓揭开岳飞死因

    而在南宋后期开始的小说、戏曲,乃至现代的影视作品中更是将其神话了。那么,岳飞的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本文就对这个问题做个简单的介绍。 南宋初的“诽岳” 南宋初,秦桧等主和派在宋高宗的“支持”下长期打压主战派的武将。尤其是在宋金双方“议和”后,秦桧更是将武将战功搁置,在《鄂国金佗稡编》卷20对此有明

  • 重启后的春天,我们更需要读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闻一多说“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与李白、王维等诗人在浪漫的仙境或空寂的山水田园之间实现个体的价值不同,杜甫完全执着于人间,关注于现实,不求个体的解脱,不寻来世的拯救,而是将个人生活的悲欢与天下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起来,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承担

  • 宋徽宗——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看之前不妨先点个关注,定期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思想,点个关注不迷路。宋徽宗赵佶出生:传说宋徽宗出生前,他的父亲神宗 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 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名曰: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宋徽宗确实文采超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