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要假设这个事件,首先我们来回顾下扶苏是何人。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是嫡长子来继承秦始皇的大业,但是在秦始皇弥留之际,宰相李斯以及太监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把继承人改成了秦始皇的小儿子,也就是胡亥,后世称为秦二世。在秦二世登基以后,赵高又一手策划了阴谋,让镇守在边关的扶苏自杀。
《读通鉴论》:"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明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
[var1]
在了解到扶苏的过往以后,再来看看扶苏和秦二世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其一,历史上记载扶苏此人,仁厚但是性格怯弱。秦始皇要焚书坑儒的之时,扶苏就带自己的手下为儒生求情,这在当时也获得了读书人的好感,所以后世对复苏的评价很高。如果扶苏能够继位,相对来说比胡亥更得民心。但是由于此人比较怯弱,所以在权力的运作上,远不如赵高和李斯高明,这也会给他的统治留下无穷的后患。
[var1]
《资治通鉴》记载: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
《资治通鉴》记载:「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其二,如果扶苏继位,应该不会出现类似秦二世时期的混乱场面。如果扶苏当政,那么赵高李斯等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同时秦朝的一些名臣名将也不至于身首异处。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帮助下,扶苏的统治应该会处于一段长时期的和平时期。如果秦二世当时不瞎折腾的话,秦朝不至于这么快就灭亡。
《六代论》记载:"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谟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
[var1]
但是,秦朝快速灭亡的种子,早在秦始皇登基之前就已经被种下。而这颗种子真正被种下的时间,就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分配军功利益,这也造就了秦王朝新兴势力和传统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这一制度让秦国军队成了虎狼之势,但是在战争结束以后,这种矛盾就成为了影响秦朝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具体的表现就是秦国的宰相和将领之间的矛盾,比如李斯和蒙恬,赵高和张涵,这些国之重臣的每一次斗争,都让秦朝的灭亡加快了一点。
[var1]
综上所述,即便是复苏能够成功上位,也无法解决这个沉积已久的问题,再加上扶苏并无雄才大略,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想要实现中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参考:《六代论》《资治通鉴》《读通鉴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