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造价太高,不划算。影视剧里,在箭头处裹上易燃物,点燃,然后发射出去就是火箭。其实这个就简单化了,历史上真正的火箭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有硫磺、火油等,这些东西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一般只有在攻城略地中遇到攻坚或者防守危急情况时才会使用,如郝昭守陈仓时,曾经用少量火箭射杀登云梯的蜀汉士兵,击退了诸葛亮。
原因二:制造水平还不成熟。整部《三国志》中,第一次提到“火箭”这个词的,还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遇到了陈仓守将郝昭,在此之前则没有用“火箭”射杀敌军的战役记录,可见,20年前赤壁之战时,火箭制作还很不成熟。
原因三:天气。在江上作战而且有大雾,火箭容易灭不说。即使射到船上,如果船上有水,再从江里引水扑救,只要不是被大量火箭同时射中很容易扑救,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前面说的火箭这东西在古代的造价,即使曹营有存货,曹操也舍不得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大量使用。
最后就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如果曹操真的用火箭引燃了草船,诸葛亮会不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带着火船冲向曹营。不管能不能成功,曹操一定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曹操可不敢冒这个险,自己的战船可是拿铁链拴着呢。江面上大雾,曹操也不敢让船贸然出江,就算被引燃也不能及时散开,几乎达到了和东风一样的效果。
从《三国志》的“魏书”、“蜀书”的记载看,赤壁之战其实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规模远不及官渡之战,甚至不及夷陵之战。曹操之败,也并非败于被火攻。按魏蜀两国的史料记载,曹操是败于刘备指挥的刘孙联军。只有东吴人自己记载的史料,才把此战无限的夸大。并且,把功劳全都记载周瑜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