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宪明明是嫡长子,为何被唐玄宗夺嫡?又如何逃过废太子的宿命论

李宪明明是嫡长子,为何被唐玄宗夺嫡?又如何逃过废太子的宿命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4/1/10 12:09:11

树稼,古人也称之为“雨水冰”,如今在东北松花江沿岸经常看到,它是雾气在树枝上凝结成冰或霜的自然现象,东北人称之为“树挂”,非常漂亮。

树稼出现伴随着极寒天气,庄稼必然遭受其害,所以自古民间都害怕这东西,并将它隐喻为不吉祥的预兆。唐朝的时候,就有“树稼,达官怕”的谚语。

宁王李宪登临高台,远望着晶莹剔透的世界长叹一声:“树稼出现,必有达官显贵承受灾难,这个人恐怕就是我吧。”

果然,这年的十一月份李宪就病逝了,享年63岁。

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三个谜:曾经是太子却被废黜,本可以重登储位却辞让给了弟弟,作为废太子却没有掉进“废太子宿命论”的陷阱。

面对被“安史之乱”摧残的大唐帝国,曾有人灵魂一问:假如当年上位的不是唐玄宗,而是李宪,大唐或许不至于有此一难吧?

那么李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有能力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帝国吗?

李宪5岁被册封为皇太子,为何又被废黜了?

文明元年(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此时李旦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李宪5岁,次子李捴1岁。

李宪和李捴的生母都是宫女出身,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宪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刘氏被册立为皇后。

李宪少年聪慧,尤其在音乐和绘画方面表现出非同凡响的天赋,从小就是一副皇家子弟的儒雅风范。

本来,李宪可以按部就班地读书、成长、学习政务,将来接班皇位,可那个皇权动荡的年代,注定他要跋涉一段坎坷的道路。

天授元年(690年),李旦在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后,终于被迫禅位给母亲武则天。从此大唐被大周代替,李旦从皇帝降为皇储,李宪则从太子被降为皇孙,后授封为“寿春郡王”。

从武周建立开始,由继承人所引发的“李武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李旦明为皇储,其实过着囚徒般的生活,甚至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身边的侍婢韦团儿勾引李旦不成,恼羞成怒的她为了报复李旦,诬陷刘妃和窦妃(唐玄宗之母)对武则天行巫蛊诅咒。武则天不加详察,秘密杀害了刘妃和窦妃,连尸首都没留给李旦。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又持续了十二年,直到“神龙政变”,李显复位,李唐复国之后,李旦一家人才算是云开雾散,有了点皇家子弟的尊贵。

青少年时期的不平凡经历,塑造了李宪谨慎做人的态度,他受父亲李旦的影响极大,一生畏惧权力,注重亲情的温暖。

作为嫡长子,李宪在储位之争中为何败给了唐玄宗?

唐隆元年(710年),李显驾崩,以李旦和太平公主为首的一派,与韦皇后、安乐公主的矛盾无法调和,走上了生死对决的关头。

关键时刻,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斩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并将李旦推上了皇位。

李旦二次登基,在太子人选上却遇到了麻烦,朝臣们私下议论纷纷,一派认为,李宪是嫡长子,又曾经做过太子,按法统,他是毫无争议的储君。另一派则认为,李旦能重新登基,靠的是李隆基的力量,他才应该被立为太子。

确实如此,在李旦复位这件事上,李宪毫无作为。第一种意见合法,第二种意见合情,究竟“法大”还是“情大”呢?

按常理“法不容情”,可问题是李隆基的贡献太大了,而且储位之争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重演!

这不是危言耸听,自古皇位之争毫无亲情可言,当年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禅位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大唐帝国的上空。

此时的李隆基势力空前强大,连两个弟弟李隆范、李隆业都是他的忠实拥趸,这种局面跟当初李建成、李世民之争一模一样。

但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敢说破,暗流涌动,李旦一时手足无措。

气氛好紧张,李宪率先打破僵局,他给父亲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愿退出储位之争,请父亲立三弟为太子。

李旦很感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一方自愿退出,否则必然走向火并,但无论谁退出对李旦来说难免不舍。于是李旦儿女情长起来,迟迟不予批复。

李宪生怕父亲误以为自己是做作,他数次上疏,“涕泣固让,言甚切至”: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宪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冲动。他既谈到了“公”,也谈到了“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自己都没有能力,也不能继续跟李隆基争下去。

更何况,他早年的被废,母亲的惨死,十几年的提心吊胆,早就让他畏皇权如虎了。

李宪的退让消弭了一场潜在的大危机,但这还不是结束。不久,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宪差点成了被利用的工具。

太平公主提出:李隆基非嫡非长,当太子不合法,应该改立李宪。

李宪怎么办?他只要稍一松动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但他守住了底线,没有接太平公主抛来的橄榄枝。

为了彻底扑灭太平公主的幻想,姚崇和宋璟提议:将李宪和李捴外放,离开权力中心。就这样,李宪以司徒兼蒲州刺史身份离开了长安。

客观讲,这对李宪很不公平。李隆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特地做了一床大被子和长枕头,表示不忘小时候兄弟同床的情谊。

李宪做得漂亮,李隆基表述精彩,哥俩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抵抗住了外界的压力,避免了“玄武门之变”的重演。

安享太平,“废太子宿命论”为何对李宪不起作用?

虽然如此,皇权之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失败者很难逃脱悲剧的结局,尤其是废太子,要么被囚禁致死,要么遭遇杀身之祸,这叫“废太子的宿命”。

但李宪是个例外,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得到了极高的尊崇,也从来没被猜忌过。

苏辙就曾经对此表示不可思议:“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已乎!”

那么,李宪为何有这么好的命呢?

首先,李宪摆得正自己的位置,他能做到让皇帝放心。

《旧唐书》作者刘昫以“长不居震,刚不乘乾”来夸赞李宪的大格局。 “长”和“刚”是指李宪的身份属性,他本来是嫡长子,是不二的皇储人选,本该居“震”位、居“乾”位,但是他却能将“居下”的功夫做得很扎实。

比如,李宪挂职却不领职,远离政务,不干涉朝政,就安安心心地当一个逍遥王爷。远离权力就是远离是非,也就避免了与皇帝的摩擦、冲突。

再比如,李宪不结交朝臣,只交际闲散文人。这一点李宪是兄弟几个中做得最好的,其他几位兄弟多多少少都有过因为交际朝臣,引发了一些是非。

其次,唐玄宗在兄弟情分上,真的是做得无可挑剔。

李隆基这个人对儿子们表现得很苛刻,甚至刻薄、寡情,但对两位哥哥和两位弟弟,他尽到了一切能尽到的责任。

史书记载,唐玄宗对兄弟们大宴小晏不间断,送赏赐品的使者往来不绝,还经常将他们接到宫中同住,实现了当初兄弟们盖一床大被子,睡一个枕头的承诺。

即便兄弟们犯错,他也一律宽容,需要处罚也只处罚相关的人。

这些表现绝不是装出来的,唐玄宗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兄弟友爱。李宪去世后,他以“隆基”落款,给大哥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伴随他一起入葬,还追谥他为“让皇帝”。

明代学者张燧就认为:“非让皇帝有太伯、叔齐之贤,则明皇之视诸弟不难于诸子乎!”

我们只能说,历史上能出现这么一对将亲情放在第一位,毫无芥蒂相处的兄弟,这真是皇权世界的一朵奇葩。

唐玄宗自毁长城,如果换作李宪,大唐能否避免安史之乱?

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旗帜鲜明:不可能,李宪当皇帝不会比李隆基做得更好。

首先,李宪是一个没有政治才华,也没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不适合当皇帝。

李宪最大的特长是音乐,年轻时,他将龟兹乐研究得透熟,笛子演奏堪称绝活,而且书画水平也非常高。

像谁?宋徽宗啊,醉心于艺术的文艺男啊。

另一面,我们从史书里看不到他对时政有任何作为,甚至没有听过一句见解。

您可能说,他这是避免干政,故意不作为。有道理,但请别忘了,当初李隆基为何能将他爹推上皇位,他的弟弟们也都参与了,唯独他毫无作为?

说白了,李宪对政治提不起兴趣,也不是他的特长。

其次,李宪本质上是个讲究生活情调的“小资”,他甚至不关心自己的名节。

《开元天宝遗事》记录了不少李宪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他家里的灯台要雕刻成精致的“灯婢”,蜡烛要用特制的“百炬蜡烛”,该明亮的时候明亮,该昏暗的时候昏暗。

再比如,他在会客前都要先嚼“沈麝”,一张嘴满口香气喷出。

再比如,为了保护花朵,他在花梢上系上金铃,鸟一降落,金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吓走小鸟。

相传,李宪府上有十几位绝色宠妓,其中有一位叫“宠姐”的最深得喜爱,从来不见客人。有一回李白借着酒兴请求让宠姐献艺,李宪笑着让人展开“七宝花障”,让宠姐躲在花障后面给客人唱了一首歌。

李宪身边还有一名宠妾,是从别人手上巧取豪夺来。

那个女人是一个卖饼人的妻子,可能姓武。有一次李宪偶然见到那女子,立刻垂涎三尺,于是给了“武大郎”一笔钱,带走了这位女子。

一年后李宪问:金莲啊,你是否还想着大郎?女子默不作声。

也搞不清李宪咋想的,在一次聚会中,他竟然叫来“大郎”,让他们夫妻二人当众见面,搞得女人泪流满面。

据说王维就在场,于是写下《息夫人》来讽刺李宪:“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样的人当皇帝岂不是荒淫无道的昏君?

最后,安史之乱确实有唐玄宗的个人问题,但也有社会矛盾积累的必然因素,谁当皇帝也避免不了。

开元盛世末期有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即随着人口的暴增,闲职的土地分配殆尽,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唐朝初年,人口处于较低的水平,土地大量闲置,有利于实行均田制。可是随着土地资源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一系列的问题就爆发。

比如土地兼并,比如基于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后来唐玄宗推行藩镇制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应对府兵制的破产。

客观讲,这些问题不是唐玄宗个人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假如李宪当皇帝,他既回避不了,也未必解决得了。

想靠李宪给大唐改命,咋想的呢?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何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么多能臣猛将?为何没加以制约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晚年去李渊墓,李渊从天牢放出李世民,李世民杀李渊的真实原因

    这一切,都怪李世民的势力发展太快,从不在意到没办法的时间太短,李渊根本来不及反应。在李渊的心中,李建成就是自己的接班人,没有之一。因此他一直把李建成放在身边,悉心教导,并给机会让代行国政。至于李世民,只能算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李世民的势力发展起来时,已遍地荫凉,尾大不掉了。有人说

  • 这个皇帝毁掉的文物比盗墓贼还多,王羲之李白的字画被秒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十大被盗国宝级名画,唐朝皇帝书法真迹图片,摧毁字画最多的皇帝

    乾隆对诗词书画也很有雅兴,不仅收藏了很多著名书画,而且一生做了上万篇诗歌。不过,对其他文人雅士来说,乾隆皇帝可能是最让他们恨的牙痒痒的一位了,为什么呢?因为乾隆有个很特殊的爱好——喜欢盖章。乾隆部分印章作为一个收藏家,一般人看到好的字画,称赞几句就行了,但乾隆觉得用嘴夸还不够过瘾,直接拿出印章出来盖

  • 夕贡台酒历史源自:唐朝杨贵妃的《贵妃醉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随着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而亘古流传。杨贵妃可谓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正如世人所知道的那样,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无与伦比。话说在某一年七夕节的傍晚时辰,在唐朝皇城长安的皇宫大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景色迷人。唐玄宗与杨贵妃原本相约在百花亭前品酒赏花。杨贵妃命人在百花亭前摆下盛

  • 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却又纳他老婆为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我国唐代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唐朝的进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后来才为世人所熟知。唐太宗李世民,当时的李世民也是靠着权势巅峰的玄武门当上了皇帝。不过,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也没有让人失望。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唐朝在经济和社会治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李世

  •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李勣太厉害了,你镇不住,就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太宗默然许久,说道:“若他谋反,不愿到别处就任,可直接杀了他,免得后患。他是谁?为什么李世民这么怕他?李治虽然不能真正理解父亲此举的意义,但还是点了点头。随后李世民下令贬李积为叠州刺史。李积接到无故贬他的诏书后,聪明如他,马不停蹄地奔赴就任。高宗即位后,将迎来无尽光明的前景。李寄,唐朝名将,与魏国

  • 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成就斐然,她儿子1首诗把她名声毁得一干二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大冶十三年,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的乱象,也想打仗起义,但犹豫了。武士们看到了他们的想法,催促军队,并向李渊提供了他的家庭财富和军事书籍。李渊下定决心开创唐朝。建国后,俞武士被任命为荆州总督,成为封建官吏。余武士和李世民关系很好。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御武士之女吴美娘被选为李世民后妃之一。在李世民众多

  • 唐朝女性服饰到底有多时尚与开放?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现代人提到大唐女子,有两个基本印象:一是“以胖为美”,二是“开放袒露”。这主要源于后世自媒体和影视剧对大唐的描述和引导。事实上,唐朝女子的时尚一直都在变化,唐朝女子有哪些时尚潮流呢?与现代女子相比,有哪些差异呢?女扮男装时尚唐朝一些时尚潮流的引领方式与当今世界差不多,一般都是自上而下地由

  • 李贺挥笔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人能对,直到近代才出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贺被称为“诗鬼”,被誉为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诗人,李贺出生于晚唐,曾经家世显赫,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郑王李亮,李亮一族名人辈出,淮安靖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都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贺终归属于李唐皇室的远支,随着时间的消逝,到了李贺这一代已经穷困潦倒。李贺7岁的时候,韩愈、皇甫湜前来造访,他

  • 她是大唐江山的平阳昭公主,要是没早亡,战绩绝不输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平阳公主大结局,平阳昭公主和李世民的关系,唐朝的平阳公主的真实相貌复原图

    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凭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用军礼殡葬的女人?公元617年,平阳的丈夫柴绍得知李渊要起兵反隋准备跟随,又怕留下平阳不安全,谁知平阳却说,你可赶紧走吧,我又不傻,有危险还不能躲吗?老公陪着老爹兄弟上了战场,平阳在后方也没闲着,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变卖产业,赈济灾民,在当地拉起

  • 太监高力士娶刺史千金,有权势财富就能娶到女神定律自古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力士个人简介,历史人物之高力士,高力士的妻子

    甚至还有“穷不配拥有爱情”的言论让很多年轻人对爱情望而却步。婚姻的幸福指数是否与财富成正比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个太监娶妻这样的极端例子中可见一斑。太监作为在生理上已经不具备部分男性特征的群体,却依旧会选择娶妻纳妾。古代很多小太监都会与宫女形成“对食”,秘密或公开的一起过夫妻生活。唐代著名大太监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