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利入川并与刘璋会晤,刘备却为何不一举占据蜀地?他做得对么?

顺利入川并与刘璋会晤,刘备却为何不一举占据蜀地?他做得对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1/6 2:40:36

在不得曹操重视后,被刘璋派出在外斡旋的张松与刘备暗通款曲,不仅说服刘璋邀刘备领兵入川,还把蜀中地形,以及兵马钱粮等情况,全部告诉刘备,益州的虚实已经彻底暴露在刘备面前。

很快,刘备就顺利入川。刘璋与刘备在涪县相会,双方在涪县大肆饮宴,一时间宾主俱欢。

涪县的宴会就这样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两军将士已经欢聚了近百日,然而这样的景象有些人看在眼里却急在心里。

这个人就是张松,此时此刻他是内心最紧张的人,毕竟他是背叛刘璋的主谋,事情拖得久了难免夜长梦多。于是张松便让法正暗中前来通知刘备,表示动手的时机已到,然而刘备却丝毫不为所动。

另一个感到着急的人则是庞统。这次刘备入蜀时文武臣僚如关羽、诸葛亮等都留守荆州,跟在他身边的人才并不多,而庞统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作为荆州名士,庞统很早就有了极大的名气,而他本人也眼界极高。当初刘备让庞统做耒阳县令,但他看不上这个小官,于是因消极怠工被免职。结果鲁肃听说此事后专门来信向刘备说明让庞统做县令是屈才,而诸葛亮也持同样的看法。

这下刘备开始对庞统此人感到有些兴趣了,于是便召见他做了一番深谈,结果庞统的才学见识深深打动了刘备,最后被任命为治中从事。作为州长官的机要秘书,刘备对他相当器重。

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刘备对庞统的信任度仅次于诸葛亮,二人一同担任军师中郎将。于是此番入蜀便由庞统跟随,担任刘备的首席谋士。

其实在刘备帐下庞统虽然和诸葛亮并列,二人在荆州又有卧龙与凤雏之称,看似并驾齐驱,但其实他们属于不同类型的人才。

庞统最为擅长的就是谋划,陈寿在庞统传的结尾处评价他荀彧类似,是很有道理的。

当初张松和法正暗中邀刘备去取益州,面临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刘备却一时间没能下定决心,而正是庞统的一席话说服了他。

当时庞统劝道:“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出走殆尽,如今东有孙权,北有曹操,若想成就鼎足之势,恐难实现。如今益州富庶,可凭此成就大事。”

庞统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其一是荆州经过多年战乱已经残破不堪,再加上大量人才投靠曹操,不足以和曹孙两家抗衡;其二则是益州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不过当时刘备尚未下定决心推翻自己长期以来忠厚长者的人设,于是表示自己长期以来的立足之本就是任何事都和曹操对着干,因此不愿为了益州失信于天下。

庞统一听就明白了,还是偶像包袱太重,于是说道:“现在是讲究变通、权谋的时代,过于拘泥无法成就大事,兼并弱小早在春秋五霸的时候就是常态了,将其夺取后用心治理,推行仁政,以此回报天下,等大局稳定之后再厚待原主,又有什么损害信义的呢?”刘备这才被说服。

庞统对于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荆州可以作为扩张的前沿基地,但却无法作为支持长期军事行动的大本营,夺取益州势在必行,可等到涪县大会时,庞统发现刘备似乎又有点要打退堂鼓,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快站出来了。

于是庞统献策道:“乘今天晤会之机,可突然袭击将刘璋擒获,这样将军不需劳师动众即可将益州收入囊中。”

可刘备却说:“我刚入别国,恩德威信尚未建立,这种事是不能做的。”

此时刘备的心态比当初赤壁之战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当时刘琮已经降曹,刘备率军南撤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发动进攻,如此荆州可得。但刘备却表示他不忍心干这事。

虽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说法,实际上曹军侵略如火,他担心可能根本来不及攻打襄阳,但至少他还是得了些表面功夫的。

而这次刘备拒绝的理由已经变了,他并不反对行此背信弃义之事,只是因为初来乍到,未得人心,所以才有所顾虑。就算搞一次鸿门宴,成功擒获刘璋,但控制整个益州仍是一件难事。这种心态和当初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平心而论,刘璋对刘备仁至义尽,他得到的待遇是极佳的,自率军入蜀以来,一路上宾至如归。虽然刘璋不是完全没有防备,但那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此时的刘备已经抛去了这块心理压力,他没有在此时采纳庞统之策只因为觉得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刘备,他的本质始终是一个乱世枭雄,若刘备真的那么敦厚,他是绝对活不到现在的。

一直以来刘备名声确实甚佳,早年间他任平原国相时期大行仁政,乐善好施,又宽待下属,连刺客都不忍行刺。而后来在荆州携民渡江的义举更是为他积累了大量的政治信誉。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刘备这好的一面主要为社会中下层所广泛认可,而在上层中并不能完全吃得开。

虽然刘璋这般略显天真之人会对刘备倍加信任,但绝大多人对刘备是否真是忠厚之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据《英雄记》记载,当初刘备在徐州时,吕布手下诸将劝吕布说刘备“反覆难养”,因此要尽早图谋。

彼时还是建安初年,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刘备还是那个义救孔融的君子,但他的本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暴露了。

后来刘备在寄寓荆州时期,刘表虽然表面上对其信任有加,但实际上却加以防备。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刘表是“疑其心,阴御之”,这是因为刘表清楚,刘备其实和他是同一类人。

下一个看透了刘备的人是周瑜,据《江表传》记载,在他临终前给孙权的上书中提到“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可见周瑜对他的忌惮。

如果只有一个人做出这样的论断,那可能是误判,但有这么多人看透了刘备的本质,那就不是偶然,而且从后续发展来看,他们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都是乱世中的生存法则,虽然不值得称道,但也不必指摘。

此后的刘备确实如他们预料的那样,无论是夺取益州、拒还荆州还是擅自称王称帝,这些事都是水到渠成的,刘备在合适的时机势必抛去仁义的外衣,至于权衡的标准则全看利益得失。

那么涪县大会这个时间点是否合适呢?其实我认为是合适的,庞统的计划完全值得一试。

刘备积那累了多年好形象只能蒙蔽底层人,而那些大人物大多还是能识破其真面目的,虽然目前刘璋尚被蒙在鼓里,但他治理益州近二十年,也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并不完全是昏庸无能的二世祖,日子久了,他自然会看清刘备的为人。

虽然刘备的设想很好,他希望先在益州收买人心再动手,但这却很难实现,当初在刘表手下时他就是这么暴露的,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才引起了刘表的猜忌。如今在刘璋的地盘上故技重施,难道就不会引起刘璋的警觉吗?

而且刘璋手下有不少人都给刘备做了内应,双方难免要暗中传递消息,这样的事拖得越久暴露的风险就越大,而从事后看来,这就是事实。

与其到时再和刘璋决裂,还不如趁其不备先下手为强,一旦将刘璋控制下来,他手下的势力大概率会土崩瓦解。

对于东州士来说,其中大部分人已经离心离德,从庞羲、法正、孟达们的表现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而益州人虽然大多反对引刘备入蜀,但在主君为人所制的情况下,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方面是投鼠忌器,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人有家有业,没有必要为虚名舍弃这一切。

其实当初刘备在拒绝进攻襄阳时就吃过一次亏了,当时刘琮已经不得人心,据《三国志》记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可见如果刘备动手,襄阳城内很可能是不缺内应的,刘备白白错过了一次机会,而这回他仍在犹豫。

退一步说,即便当时未能成功又怎样呢?其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后来当阳大败更差了。

而这次也是一样,即使让刘璋逃脱,双方当时就在涪县兵戎相见,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毕竟后来二刘反目后,刘备还要对涪县、绵竹和雒县一个个去进攻,而如今动手相当于已经攻下了涪县,这样不是事半功倍吗?

总之,刘备入川苦战了近三年,其本人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刘备终究还是没能采纳庞统之策,双方暂时维持了和谐友好的气氛,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则推刘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涪县大会结束后,刘璋带兵回了成都,而刘备则按原先的约定北上,准备征讨张鲁。为此刘璋不仅给刘备补充了军队,又赠送大量军械辎重,表现出了满满的诚意。而刘备一到葭萌关就开始收买人心,消极怠工。

就这么耗了近一年,等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冬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孙权,刘备便借此事联系刘璋说:“如今东吴危急,我们两方本互为唇齿,而关羽也在青泥为乐进所牵制,若不相救形势必危,而张鲁则不足为虑。”此外还要求刘璋继续增兵万人并索取大量财货。

此举令刘璋萌生了怀疑,一年的时间刘备不光毫无动静,如今却继续要兵要钱,而且还是为了别人的事,这不是摆明把自己当成冤大头吗?

不过刘璋当时尚未做好和刘备撕破脸的准备,于是捏着鼻子答应了,只不过打了折扣,给了四千兵马,刘备索取的财物也只给了一半。

听说刘备要走,张松这边更是坐不住了。当初在涪县大会时劝刘备动手他就毫无反应,现在竟然一走了之,自己长期的筹划岂不白费功夫了吗?于是张松立刻提笔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询问为何在大事可期之际反而要离开。

不巧的是,此事为张松的兄长张肃所知,他担心弟弟的叛逆之举祸及自己,于是便向刘璋进行检举。

这下刘璋终于明白过来了,于是再也不抱有幻想,先是杀掉张松,并下令各关隘将领的文书都不准再送达刘备处,双方彻底结怨。

如今双方开战已成定局,前次错过机会,庞统虽觉可惜,但眼下也没有后悔的余地了,于是他再次出来劝说,这回庞统献上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急行,抄小道奇袭成都。

中策:设计擒拿刘璋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兼并其军,随后南下攻打成都。

下策:退回白帝城,联络荆州兵马,然后步步为营攻取益州。

其中上策最激进,虽然风险大,但收益也大,一旦成功便可在最短时间内夺取益州。况且此时阴谋刚刚暴露,刘璋尚未做好准备,偷袭是有一定胜算的。

而下策虽然保守,也最没效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却是最能保住刘备信誉的一个策略。

因为刘备集团可以声称是刘璋过河拆桥,要将他们赶出益州,自己才被迫反击。虽然这是歪曲事实,但在外界看来确实很像是刘璋将刘备驱赶到了白帝城。

如果刘备选择上策,可以说是有益无害,最差的结果无非是重新回到一步步进攻的路线上来;而若选择下策,虽然势必会用时缓慢,但毕竟可以保住多年来仁义君子的人设不会崩塌。

可惜的是,刘备偏偏选择了最中庸且毫无特点的中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显复位后,武则天人生最后一年如何度过的?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显武则天小说,李旦和李显有多怕武则天,武则天为何废除李显

    提起武则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第一女帝,心狠手辣等。有人觉得她可怕,因为她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会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有人说她可悲,因为直到最后,她的身边一个亲人朋友都没有。尽管拥有了世界上最尊贵的身份,但是亲情,友情,爱情,她都没有了。但是,她又确实值得敬佩,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的

  • 被司马懿父子气死的两位大臣,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蒋济蒋济(?—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的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乘曹爽兄弟与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太后下诏的名义宣布罢免大将军曹爽等人的职务,蒋济亦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

  • 宰相偷会太平公主,一夜不眠,一早,招小妾轮流寻欢,几日后暴毙,死在水渠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公主被囚禁十年,唐朝公主杀夫,晋朝南昌公主杀小妾

    太平公主一步步走近,“过了今夜,再不要见面!”窦从一压低嗓音,“是!”然后贴到她身边,耳语起来……次日一早,窦从一跟着倒泔水的车队,混出宫门,刚到家,即招来一群小妾,风流快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日,没多久,窦从一就被发现,死在一个水沟里,脖子上有一条白绫。事出反常必有妖,权倾一时的宰相,为何会突然暴

  • 屠夫张飞和小贩关羽,为何能成”万人敌“,他们一身武艺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与张飞谁强,关羽万人丛中取人首级,关羽张飞为何被称作万人敌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在书中刻画了很多勇猛的将士,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善于打仗的英雄还特意编写了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作者对这些英雄作战的场面毫不吝惜笔墨,"神仙打架"的场面也让读者拍案叫绝,可是作者从来都没在书中提起这些

  • 考古队挖出一唐墓,结果是隋朝将军墓,专家:墓中侍女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墓结构示意图,唐墓发掘,考古挖掘唐代古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期间更是孕育了无数珍贵的奇珍异宝,而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埋藏在地下的帝王陵墓更是数不胜数。而曾经作为四大古都的西安,更是孕育了无数珍贵的地下文物。在西安市的一个产业园,就无意间的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之后,立刻就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考古专家们积极仔细的清理,将整个墓室都清

  • 为何秦始皇北伐胜利后,还要修筑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两年之后,蒙恬大破匈奴,得胜归来。但是,这场胜利并没有让秦始皇陷入自负的情绪。他命令蒙恬在原本的秦国、赵国与燕国的长城基础上修建秦长城。新修建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故城万里长城。一、北击匈奴原因探析(一)匈奴的威胁秦国居于西陲,

  • 贺兰敏之:武则天外甥,到底做过什么事情,被后人称作禽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贺兰敏之和武则天的小说,贺兰敏月与武则天斗,武则天的外甥贺兰公子

    回顾古今,我们便能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出生显赫的豪门子弟一般可以被分为两种:要么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小小年纪便名动京城,成为万人仰慕的对象,要么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被家里宠的无法无天,不仅不学无术,还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为所欲为,纨绔至极。有些豪门子弟干出的事情压根没眼看,他们不仅流连烟花柳巷,还

  • 中华五千年只有一个谋圣,为什么这个人是张良,他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谋圣,这是对谋略家最高的评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侯张良获此殊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谋略家,他们都没能得到这个称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说,在运筹帷幄和决胜千里这方面,他不如张良。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中,无论是撰写史记的司马迁,还是新中国的建立者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欣赏张良的才华。周总理

  • 与世沉浮:论汝南士人在汉末三国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汝南名人,汉末沉浮记,群雄混战和三国最后一次大战

    同时不同地域之间也有着明显的派系矛盾,想要任用一个地域的人才,就意味着会和这个人才背后的地域建立强大的联系。刘备能够成功获取荆州,与刘备身后的荆州关系网密不可分。而在同时期,汝南地区也是人才爆发的代表性地域,只不过经历了三国的沉浮后,汝南却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到了魏晋时期,汝南地区的辉煌已经很难从

  • 十万突厥大军看见一疯子只带两千人就来迎战,结果发现自己疯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只有三十八年,和秦朝很相似,他们虽然生命很短暂,却都有着统一、富强、文明与暴虐、造圌反、短命并存的特性,隋朝最大的贡献就是五胡乱华以后,汉圌族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原大地上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然而,由于隋炀帝杨坚太过激进,最终导致全国爆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