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墓被盗记:一块麦田让30个盗墓团伙落网,400人被抓,太疯狂

西周墓被盗记:一块麦田让30个盗墓团伙落网,400人被抓,太疯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4/1/24 12:29:39

2004年8月,陕西省韩城市梁代村,盗墓贼意外发现西周芮国国君墓,震惊了全国史学界。考古专家说: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误。

一群又一群的盗墓贼前赴后继闻讯而至,又是持枪又是挖地道,绞尽脑汁,拦都拦不住。先后抓了几百人,剿灭几十个盗墓团伙。不禁要问:大墓里到底有什么宝藏,让他们如此疯狂,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2004年8月26日,艳阳高照,闷热难耐,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11点左右,韩城市位于黄河西岸边的梁代村,传来了“轰”的一声闷响,把已经入睡的村民从睡梦中惊醒,震得窑洞里的黄土沙沙地往下掉。

8月27日这一天,有一个村民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干活,突然脚一滑,差点摔一跤,惊出他一身冷汗。随口来了一句国骂。然后低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竟然是一个阴森森的洞,一眼看不到底,不免心生疑惑。

没过几天,深夜里,村外又相继传来阵阵沉闷的响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几个胆大的村民想一看究竟,便悄悄地埋伏在玉米地里。果然,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打着手电在黑暗的田野中闪动,正在挖着什么。

这些人非常警觉,当他们听到玉米地传来叶子的响声,扔下工具就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跑得比兔子还快。村民在他们翻动的泥土里找到了一些青铜器的碎片。

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看样子,这里有人正在盗墓了。

第二天,村民赶紧向当地物局报告,并通知了警方。

考古专家随后对这个地方进行初步考古勘探,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里竟然是一片古墓群,而且面积庞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正因为面积太大,所以当时并没有立即发掘,而是在向上汇报之后,派巡逻队日夜巡逻,先进行保护。之所以没有发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都是麦地粮田,牵涉到很多问题,都需要协调处理,你懂的。

可是,即便有执法巡逻队保护,依然没能阻止盗墓贼的脚步。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像是一块肥肉,虎视眈眈。一到深更半夜,这块田野就热闹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晚上来几拨人,像幽灵一样鬼头鬼脑。

见近在嘴边的肥肉却无从下手,有人便私下找到巡逻队成员,想用金钱贿赂他们,行个方便,结果均遭到严辞拒绝。

盗墓团伙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要知道,这些人身上都有家伙,完全就是一帮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

说来奇怪,他们觊觎的目标,都集中在一块麦地里,仅仅几个月时间,先后就有400多人造访,其中50多人被抓,牵涉到近40个盗墓团伙,抓人抓到手软了。这些人分别来自关中、山西与河南,常年在外从事盗墓活动。

这些人是商量好的?还是不约而同?

仅2005年4月1日到5日,就有14个盗墓贼先后来到这里。结果,当场抓获11人,并缴获150公斤炸药和盗墓工具。

简直太疯狂了!

事态日益严重。4月22日,陕西省考古队再次来到这里,看看那块麦地下到底有什么东西,为何会让众多盗墓贼趋之若鹜呢?

考古队刚挖没多长时间,就有了重大收获。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车马坑,陪葬着马匹和马车,出土了很多精美的青铜马车配件。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墓葬规格啊!下面必定是超级大墓,难怪盗墓贼对它如此“热心”啊。

此次依然没有彻底发掘,只是初步试探。但从此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这块麦地显得更加炙手可热了。

几天以后,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的第二批考古队又来了,对梁代村北这片约3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进一步确定地下墓葬的位置、范围及数量。

盗墓贼也不闲着,他们接踵而至、不断涌向这里探宝,大有不得手绝不罢休的样子。

昔日,这个偏僻的高原之上、黄河之滨的小村庄——梁代村,突然成了“旅游胜地”,盗墓贼“打卡”的热门区域了。

时间一晃,到了2006年4月27日,内线突然有人传来消息,关中道上大名鼎鼎的关中盗墓贼出动了,还配备了微型冲锋枪,正气势汹汹地朝梁代村直扑过来。

获知信息后,黄河西岸的梁代村,空气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巡逻队全体成员严阵以待,似乎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将要展开了。

接下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激战场面呢?他们真有这么大的胆子吗?这该不会是在演戏吧?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10点,11点,12点,凌晨1点......

空气变得越来越紧张,连田野里的风都停止了,玉米都握紧了拳头。

当时针慢慢指向了凌晨2点的时候,突然,前方不远处,一辆黑色小汽车“嘎!”的一声停在了梁代村高速出口处。

“他们来了!”有人提醒。

此时,从车上跳下来几个人,径直朝麦地走来,身上背着旅行包,手里端着家伙。

看架式,这就是关中盗墓贼了。

但肯定不是吴若虚的手下,因为他这个人比较低调,喜欢不动声色地取宝,人不知鬼不觉。要说是何进宝,倒是有可能。

巡逻队朝来人鸣枪示警,吓得那几个人扭头就跑!哈哈!还关中盗墓贼,瞧这怂样!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做贼心虚吧。

这帮家伙太不让人省心了。

2006年8月底的一天晚上,巡逻队又捉到了一个给盗墓团伙望风的人。他说,另外几个人正在挖地道。这一下有好戏看了,巡逻队悄悄靠近目标,来了个瓮中捉鳖,把盗墓贼全部堵在了地道里,一网打尽。

这帮家伙眼看着直接挖掘难以成功了,于是另辟蹊径,学“穿山甲”,从远处打地洞。

现场,他们已经挖了一条二十米长的地道,直通那块盗墓贼一直觊觎的麦地,再有几十米就要打通了,幸亏发现及时。一旦他们挖掘成功,那后果难以设想。

这些盗墓贼太猖獗,简直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防不胜防啊。俗话说,不怕贼想,就怕贼惦记。

看来,考古发掘已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

为了彻底了断盗墓贼的念想,一劳永逸,经批准,一支由14人组成的考古队带着各种装备进驻梁代村,对这片古墓群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

诺大的区域,从哪开始呢?考古队决定,就先从那块已经千疮百孔的麦地开始吧,成全并了结盗墓贼的心愿。

考古发掘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麦地里竟是两座“中”字型大墓,这是帝级别啊。

到了12月,初步发掘就成果丰硕,在两座“中”字型大墓里,先后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器、金器、乐器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每件东西都价值连城。根

据文物器型与出土的

“芮太子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芮公作为旅簋”

等青铜器铭文判断,这片区域应该是一处西周芮国皇家陵园,时间横跨150年左右。而那两座被盗墓贼念念不忘的大墓,埋葬的正是两代芮国国王。

消息一出,立即轰动了考古界。同时,更是震动了盗墓界,盗墓贼像黄蜂一样朝这里扑过来,拦都拦不住。

巡逻队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

为了文物的安全,考古队只得向上级汇报,请求驰援。随后,武警部队荷枪实弹进驻梁代村,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严防死守。并扩大保护范围,防止盗墓贼打地道窃取地下文物。

此次考古发掘耗时六年,总共发掘了一千多座墓,还有车马坑六十多座。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金器、青铜堆成了山。这里真的是一座地下宝库啊。不得不说,盗墓贼的眼光真的很毒。

另外,这次考古发掘的意义,不仅发现芮国两代国王的墓葬,还在附近发现了芮国故城遗址,填补了芮国历史无实物的空白。

那么,芮国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

在公元前1066年,周朝始建之初,周武王为了巩固政权,开始封王赐地,把国家分封成71个小诸侯国,让他们各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芮国就是其中之一。

后世朝代也效仿周朝,实行分封制,如西汉初期,明朝时期。

芮国享国400年左右,在韩城的历史就达200余年。而司马迁的《史记》中却记载,芮国所在地为山西芮城一带。这明显就有问题了。

此次梁代村周朝芮国古墓群的发掘,修正了《史记》的记载,可谓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它不仅是考古界的一次盛宴,也是史学界的一次盛宴。

写在最后:

有人总说考古与盗墓没区别,这是严重的误解。

盗墓是粗暴地挖掘,他们只想要里面的东西,对于什么文化历史价值,根本不会在乎。

而考古则完全不同,考古专家更注重文化历史信息,用来弥补历史空白或佐证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因为,所谓正史,都是人写的,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与好恶,所以未必完全正确。但地下的东西它不会说谎。只有当政者才会在意史料的记载,对自己不利的肯定不会允许记载。这样,正史的水份就很大了。

还有,史学家未必是考古专家,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渠着都有限。而且,他们也是参照前人的文献记载,如果前人的文献错了,他也就跟着错了。司马迁关于芮国的记载正是如此。

所以,考古是为了发现历史真相,为国家历史服务,惠及千秋万代。而盗墓贼仅是为了个人发财,同时毁灭了历史。

哦,看着这些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的器物,真得让人叹为观止啊!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令人敬服。两千多年前,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壮哉!中华!

下图为出土的部分文物:

更多文章

  • 西周青铜器为何沦为“煎锅”?6年前现身中国,随后却拍出1.8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周晚期三大青铜器,西周青铜器之最图片,西周的青铜器值钱吗

    接下来重点介绍的这件青铜器是来自于西周晚期的,而且现在的它绝对也是有着极其重要价值的国宝文物,不过在它的身上同样也是发生了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悲酸经历,第一个发现它的人,看它很像是一口锅,但是唯独底下多了三个个脚,结果他居然把这个青铜器的脚给敲掉再磨平,这也是为何它沦为“煎锅”的原因了。它就是西周国宝

  • 三国演义中的108将(上),魏国篇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魏国全部名将,三国演义中魏国的有名人物,三国演义里魏国的50个名将

    1、“神行太保”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

  • 资治通鉴8:赵王错用赵括致长平惨败的教训,留下必备的识人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比孔子家谱还早160多年,记录至今27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家谱图表,孔子的家谱怎么排的,孔子的家谱有多少个

    [var1][var1][var1]在族谱中,人们发现柳下惠的曾孙展卓竟然还认识子仲,并且还同时担任宰相的职务,但是后来被奸人所害,竟然惨遭灭门的灾难,这种灾难实在是难以逃脱,单单在族谱中有详细记载的就死了五个人,更不用说那些个没有被记录进去的人,可是还是有一个没有被杀,要不然他们这一代得怎样传下去

  • 赵括与韩信差不多?看似两人表面一样,但本质相差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是个怎样的人,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var1]在史书上其实我们看赵括的时候,除了长平之战,其他的地方对他的记载真的是非常之少,有的也是只提到他的吹牛功力十分了得,若是谈论起兵法的话,他的父亲往往都说不过他,但是我们看他的父亲是真的被他击败了吗?当然不是这样了,其实他的父亲就曾经这样点评过自己的儿子——打仗其实是个非常凶险的活儿,一个

  • 史学家:孙膑并不存在,其实和孙子是一人,出土文物后,打脸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孙膑与田忌女儿的关系,孙膑庞涓36集

    孙膑,本名孙伯灵,因为遭受膑刑被后世称为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他的一生并不平坦,自古英雄多磨难,这一句话一点也不假。他年轻时曾与庞涓一同拜师于鬼谷子王栩学习兵法。[var1][var1][var1]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呢?他也深得老师的喜欢,在未

  • 《第一狂妃》《玉氏春秋》《帝凰之神医弃妃》口碑炸裂,不容错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帝凰之神医弃妃大结局,帝凰之神医弃妃txt下载,帝凰之神医弃妃免费听书

    精彩片段:徐夫人是和继婆母陈夫人一年嫁进的清江侯府,陈夫人商家出身,多有嫁妆小有姿色,进门后生下了清江侯府的第二个嫡子、四爷俞盛远,也不知道从哪年起,这陈夫人就和洪姨娘投合到了一处,洪姨娘得了陈夫人明里暗里的支持,这些年根本不把徐夫人放眼里,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闹的徐夫人在清江侯府几乎没有安生日

  • 走进甲骨文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甲骨文之前和甲骨文同时代也有文字,只不过没有流传下来而已。甲骨上面有毛笔沾着朱砂写的文字随着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甲骨文和商代文字之间不能划等号。甲骨上镌刻的文字和青铜器、陶器、玉器上的文字略有不同。而且,甲骨文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点的产物,它们就是商朝帝王占

  • 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筷子,早先称为“箸”,也称为“梜”,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箸,从竹者声,说明“箸”最初就是用竹木制成的,因而形成“箸”字时,就缘其最初所用质材,故从“竹”,以象征其本质。[var1]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汤水沸滚无法下手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异人和吕不韦两个人,究竟谁才是他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生父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异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吗,吕不韦异人

    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的皇帝,那时候的他英明神武,收服了六国,最终统一了秦国,这可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面,战争是一触即发,六个国家哪一个都不希望自己被吞并,可是每一个皇帝都是有野心的人,谁愿意自己只有这么小的一亩三分地,所以那时候只有百姓是最可怜的,而秦始皇被逼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