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60 更新时间:2024/1/8 23:18:59

亚可能就是王的变形。“亚字形墓”是一种非商王莫属的王墓。山东益都苏埠屯发现此形墓一座,是殷墟以外地点发现的唯一墓例,它被推定为薄姑方国君王之墓。商代的亚字形墓均出现在商代晚期,是中国历代墓葬种类中独一无二的形式,也是从远古到西周期间所见规模最宏大的墓型。大汶口文化从陶棺、石棺发展到木棺或木椁,再到棺椁组合出现,绝非偶然现象,这正是棺椁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到了龙山时期,棺椁制度日趋完善。棺椁制度作为固定社会分层、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夏商周时期得到继承和完善,成为夏商周三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夏商周三代礼制中,器物组合制度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早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已经出现器物组合的端倪。随着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转变,山东地区的社会阶层日趋复杂,这一复杂化过程不仅体现在墓葬的规模和结构反映出的阶层差别上,随葬品陶器器类和阶层差别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酒器被上层阶层所独占意味着他们有着可以举行祭祀仪礼的身份。

亚鸟出戟觚,是商代晚期饮酒器,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继承着大汶口文化陶觚的造型风格。

安阳洹北商城(商代中期),其时代早于殷墟(商代晚期),发现一件骨匕残件上刻有「戈亞」两字,其写法和殷墟甲骨文完全一样,时期比殷墟要早近百年,但除这一件「戈亞」骨匕之外,洹北商城出土的甲骨上并没有文字的踪迹。

亚形中竚立着骄傲的鸟,与父丁和另外两个不识的字形,似乎构成了一句短语,或一个与父丁有关的故事,向人们指示为具有高贵的鸟图腾的父丁作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殷人史诗《玄鸟篇》。

大批“亚醜”青铜器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商墓,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这里可能是“亚醜”族的墓地,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亚醜”是一个势力强大的独立方国,它属于古老的东夷部族,是商的重要同盟者。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郭沫若曾指出,亚醜是薄姑氏部族的族徽,结合一号墓的墓葬规模、殉葬奴隶数量和器物形制,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可能是薄姑氏部族的王陵墓地,墓主人极可能就是薄姑氏部族的国君。《世本.氏族篇》:“蒲,嬴姓,伯益后”。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西周年表》推算,蒲姑存续时间约为公元前1430-1040年,薄姑国共经历了460多年。全国目前共计出土有40多件铜钺,而亚醜钺制作精美,体型巨大,堪称钺中精品。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的周公东征鼎,铭曰:“唯周公于征伐东夷,丰白、甫古咸斩。公归获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贝百朋,用作尊鼎”。据唐兰先生考证,铭文中的“甫古”即“蒲姑”的古文字,周王朝为了纪念伐灭薄姑国的胜利,专门铸造了这尊青铜鼎,这是证明薄姑国历史唯一的实物资料。薄姑国,因帮助商纣王之子武庚起兵反周,周公大军东征之际被姜太公征服。姜太公立国的地盘便是薄姑国。

山东苏埠屯商代墓地出土的人面铜钺,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铜钺作为礼兵器,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出现于早商。钺几乎都出土于高级贵族大墓。到了西周时就少了,西周晚期基本上消失。

殷墟54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131件上有铭文。出土的7件青铜钺 (殷墟墓葬中出土青铜钺最多)中,6件铸有 “亚长”字样。专家认为,“亚长”就是墓主人的身份标签。 “亚”是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姓氏,在河南省鹿邑县的一座西周墓中,也发现了带有“长”字铭文的青铜礼器,说明长族直到西周时期都是地位很高的贵族。殷墟54号大墓主亚长,通过牙齿里锶的微量元素比值研究,亚长的锶同位素远远高于殷墟当地普通人,他体内重氧含量也远远高于殷墟本地人,不是安阳本地人,而离海洋越近人体内的重氧含量就越高,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据有关专家考证,长国原是商王朝的重要盟邦,是东夷族的一支。

1957年山东长清小屯出土的举方鼎,腹内壁铸铭文“举祖辛禹口”,第一字为族徽符号。通过对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等的研究,得知“举”族是商代晚期一支强大的宗族,在商王室中担任重要官职,受到商王重用,武丁时期,曾多次参与征伐西部边邑异族的战争,为商王室立下赫赫战功。至西周时期,周王对商代遗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举”族及其支族被迁到各个诸侯国,并逐渐融入到周人及其他族人之中。

在商前期,或者说在武丁早期,“亚其”国族就能铸造如此精美的大量青铜饮酒器,而且贡献给领兵南征北战的武丁妃妇好,说明“亚其”国族是个历史悠久,势力强大,与商王室有密切关系,曾跟随妇好南征北战的显赫国族。

《广雅疏证》注云:“鉏,齐谓之兹其。”《仓颉篇》云:“鉏,兹其也。”《孟子、公孙丑篇》云:“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后羿封地“鉏”,也谓“兹其”,“鉏”也与“其”通。东夷首领伯益乃其氏的祖先,属嬴姓,山东益地乃其氏族的祖地,益都也有箕山,故此箕山即应其氏祖居之地,益都乃伯益故地。

有人认为“㠱”是个单独的、完整的文字,但也有学者对此怀疑,认为这是由“己”和“其”两个氏族结合的一个新的复合氏族符号,亦即“复合族徽”。东方旧族,从征幽燕。殷遗东方旧族在燕国可能仍保持原有的氏族组织,都有其领地采邑。发现于辽宁喀左的《裴方鼎》器底是“㠱侯亚矣”,㠱(己、其)器数量庞大,分布面很广,除今山东外,北京、河北、河南、陕西、辽宁都有出土,说明商末周初㠱族的贵族首领的活动范围相当大。

与“邲其”相关的铭文记载表明:"亚邲其"是负责王室祭祀活动的高级官吏,生活在当时殷商晚期都城,应为当时的大族。铸器者邲其是商代帝辛时期的重臣。亚邲其”青铜器为什么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可能亚邲其斝在河南安阳铸造使用,在周人灭商时被掠夺至岐山处;也可能是殷商贵族人才被周人笼络,亚邲其斝作为实用器被带到了周原。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编号370)有“覃”字,商青铜器亞覃父丁爵、覃父己爵、亞共覃父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王朝大都不超过三百年,周朝凭啥能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君子的强大是什么?国家处于有道的时候仍然不变其色,这就是你自己设立的这个目标,你就不改变它,这就是我的目标。作为一个君子,这就是强中的佼佼者。说“国无道,至死不变”,即使是国家无道了,打起来了,战乱了,君子仍然不改旗帜,不是说我为了活命,我就怎么着,我就变了。你看看其实我们说历史上的强国太多了,

  • 舜禹与三苗的大对决:中华历史上最早的一次规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4100年前,中华大地开始了民族统一的进程。当时有三大民族集团,即中原的华夏集团、江汉的苗蛮集团、东面沿海的海岱集团(东夷),就像后来的“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一般,相互之间开始了土地和民众的争夺,冲突也就必然发生。中华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就发生在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统领华夏集团的尧舜

  • 寒浞杀后羿夺取大权,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两子,后来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寒浞因为本性太恶曾被自己的部落抛弃,而后在要投奔后羿的过程中,寒浞被一户猎户人家善意帮助,但寒浞最终却杀害了帮助他的猎户并抢夺猎户的财产。而后怕被发现还杀害了猎户全家烧毁了猎户的房子,寒浞用实际行动阐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因此寒浞这种丑恶的品性也被中国正统文人所不齿,所以虽然他曾当过帝王但却在历史上被

  • 李靖是唐朝的,哪吒是商朝的,李靖是怎么当上哪吒他爸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靖任命公示,李靖照片,狐狸精进入李靖夫人肚子里

    在我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陈塘关总兵李靖和他的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被人们所熟知,哪吒割肉还父的故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小朋友,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里的李靖原型应该是唐朝的名将,因文武双全,战功赫赫,还位列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把他俩凑到一家的呢?这背后的原因,还真有点意思。当

  • 西周墓被盗记:一块麦田让30个盗墓团伙落网,400人被抓,太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十年前惊动全国的盗墓案,商周大墓盗墓案,双孤堆古墓盗墓案

    2004年8月,陕西省韩城市梁代村,盗墓贼意外发现西周芮国国君墓,震惊了全国史学界。考古专家说: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误。一群又一群的盗墓贼前赴后继闻讯而至,又是持枪又是挖地道,绞尽脑汁,拦都拦不住。先后抓了几百人,剿灭几十个盗墓团伙。不禁要问:大墓里到底有什么宝藏,让他们如此疯狂,不惜铤而走险、以

  • 西周青铜器为何沦为“煎锅”?6年前现身中国,随后却拍出1.8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周晚期三大青铜器,西周青铜器之最图片,西周的青铜器值钱吗

    接下来重点介绍的这件青铜器是来自于西周晚期的,而且现在的它绝对也是有着极其重要价值的国宝文物,不过在它的身上同样也是发生了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悲酸经历,第一个发现它的人,看它很像是一口锅,但是唯独底下多了三个个脚,结果他居然把这个青铜器的脚给敲掉再磨平,这也是为何它沦为“煎锅”的原因了。它就是西周国宝

  • 三国演义中的108将(上),魏国篇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魏国全部名将,三国演义中魏国的有名人物,三国演义里魏国的50个名将

    1、“神行太保”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

  • 资治通鉴8:赵王错用赵括致长平惨败的教训,留下必备的识人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比孔子家谱还早160多年,记录至今27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家谱图表,孔子的家谱怎么排的,孔子的家谱有多少个

    [var1][var1][var1]在族谱中,人们发现柳下惠的曾孙展卓竟然还认识子仲,并且还同时担任宰相的职务,但是后来被奸人所害,竟然惨遭灭门的灾难,这种灾难实在是难以逃脱,单单在族谱中有详细记载的就死了五个人,更不用说那些个没有被记录进去的人,可是还是有一个没有被杀,要不然他们这一代得怎样传下去

  • 赵括与韩信差不多?看似两人表面一样,但本质相差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是个怎样的人,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var1]在史书上其实我们看赵括的时候,除了长平之战,其他的地方对他的记载真的是非常之少,有的也是只提到他的吹牛功力十分了得,若是谈论起兵法的话,他的父亲往往都说不过他,但是我们看他的父亲是真的被他击败了吗?当然不是这样了,其实他的父亲就曾经这样点评过自己的儿子——打仗其实是个非常凶险的活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