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可能就是王的变形。“亚字形墓”是一种非商王莫属的王墓。山东益都苏埠屯发现此形墓一座,是殷墟以外地点发现的唯一墓例,它被推定为薄姑方国君王之墓。商代的亚字形墓均出现在商代晚期,是中国历代墓葬种类中独一无二的形式,也是从远古到西周期间所见规模最宏大的墓型。大汶口文化从陶棺、石棺发展到木棺或木椁,再到棺椁组合出现,绝非偶然现象,这正是棺椁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到了龙山时期,棺椁制度日趋完善。棺椁制度作为固定社会分层、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夏商周时期得到继承和完善,成为夏商周三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夏商周三代礼制中,器物组合制度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早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已经出现器物组合的端倪。随着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转变,山东地区的社会阶层日趋复杂,这一复杂化过程不仅体现在墓葬的规模和结构反映出的阶层差别上,随葬品陶器器类和阶层差别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酒器被上层阶层所独占意味着他们有着可以举行祭祀仪礼的身份。
亚鸟出戟觚,是商代晚期饮酒器,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继承着大汶口文化陶觚的造型风格。
安阳洹北商城(商代中期),其时代早于殷墟(商代晚期),发现一件骨匕残件上刻有「戈亞」两字,其写法和殷墟甲骨文完全一样,时期比殷墟要早近百年,但除这一件「戈亞」骨匕之外,洹北商城出土的甲骨上并没有文字的踪迹。
亚形中竚立着骄傲的鸟,与父丁和另外两个不识的字形,似乎构成了一句短语,或一个与父丁有关的故事,向人们指示为具有高贵的鸟图腾的父丁作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殷人史诗《玄鸟篇》。
大批“亚醜”青铜器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商墓,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这里可能是“亚醜”族的墓地,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亚醜”是一个势力强大的独立方国,它属于古老的东夷部族,是商的重要同盟者。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郭沫若曾指出,亚醜是薄姑氏部族的族徽,结合一号墓的墓葬规模、殉葬奴隶数量和器物形制,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可能是薄姑氏部族的王陵墓地,墓主人极可能就是薄姑氏部族的国君。《世本.氏族篇》:“蒲,嬴姓,伯益后”。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西周年表》推算,蒲姑存续时间约为公元前1430-1040年,薄姑国共经历了460多年。全国目前共计出土有40多件铜钺,而亚醜钺制作精美,体型巨大,堪称钺中精品。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的周公东征鼎,铭曰:“唯周公于征伐东夷,丰白、甫古咸斩。公归获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贝百朋,用作尊鼎”。据唐兰先生考证,铭文中的“甫古”即“蒲姑”的古文字,周王朝为了纪念伐灭薄姑国的胜利,专门铸造了这尊青铜鼎,这是证明薄姑国历史唯一的实物资料。薄姑国,因帮助商纣王之子武庚起兵反周,周公大军东征之际被姜太公征服。姜太公立国的地盘便是薄姑国。
山东苏埠屯商代墓地出土的人面铜钺,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铜钺作为礼兵器,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出现于早商。钺几乎都出土于高级贵族大墓。到了西周时就少了,西周晚期基本上消失。
殷墟54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131件上有铭文。出土的7件青铜钺 (殷墟墓葬中出土青铜钺最多)中,6件铸有 “亚长”字样。专家认为,“亚长”就是墓主人的身份标签。 “亚”是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姓氏,在河南省鹿邑县的一座西周墓中,也发现了带有“长”字铭文的青铜礼器,说明长族直到西周时期都是地位很高的贵族。殷墟54号大墓主亚长,通过牙齿里锶的微量元素比值研究,亚长的锶同位素远远高于殷墟当地普通人,他体内重氧含量也远远高于殷墟本地人,不是安阳本地人,而离海洋越近人体内的重氧含量就越高,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据有关专家考证,长国原是商王朝的重要盟邦,是东夷族的一支。
1957年山东长清小屯出土的举方鼎,腹内壁铸铭文“举祖辛禹口”,第一字为族徽符号。通过对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等的研究,得知“举”族是商代晚期一支强大的宗族,在商王室中担任重要官职,受到商王重用,武丁时期,曾多次参与征伐西部边邑异族的战争,为商王室立下赫赫战功。至西周时期,周王对商代遗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举”族及其支族被迁到各个诸侯国,并逐渐融入到周人及其他族人之中。
在商前期,或者说在武丁早期,“亚其”国族就能铸造如此精美的大量青铜饮酒器,而且贡献给领兵南征北战的武丁妃妇好,说明“亚其”国族是个历史悠久,势力强大,与商王室有密切关系,曾跟随妇好南征北战的显赫国族。
《广雅疏证》注云:“鉏,齐谓之兹其。”《仓颉篇》云:“鉏,兹其也。”《孟子、公孙丑篇》云:“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后羿封地“鉏”,也谓“兹其”,“鉏”也与“其”通。东夷首领伯益乃其氏的祖先,属嬴姓,山东益地乃其氏族的祖地,益都也有箕山,故此箕山即应其氏祖居之地,益都乃伯益故地。
有人认为“㠱”是个单独的、完整的文字,但也有学者对此怀疑,认为这是由“己”和“其”两个氏族结合的一个新的复合氏族符号,亦即“复合族徽”。东方旧族,从征幽燕。殷遗东方旧族在燕国可能仍保持原有的氏族组织,都有其领地采邑。发现于辽宁喀左的《裴方鼎》器底是“㠱侯亚矣”,㠱(己、其)器数量庞大,分布面很广,除今山东外,北京、河北、河南、陕西、辽宁都有出土,说明商末周初㠱族的贵族首领的活动范围相当大。
与“邲其”相关的铭文记载表明:"亚邲其"是负责王室祭祀活动的高级官吏,生活在当时殷商晚期都城,应为当时的大族。铸器者邲其是商代帝辛时期的重臣。亚邲其”青铜器为什么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可能亚邲其斝在河南安阳铸造使用,在周人灭商时被掠夺至岐山处;也可能是殷商贵族人才被周人笼络,亚邲其斝作为实用器被带到了周原。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编号370)有“覃”字,商青铜器亞覃父丁爵、覃父己爵、亞共覃父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