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罪己”等于知错?看汉朝“罪己诏“界定,罪己诏真是用来悔过的吗

“罪己”等于知错?看汉朝“罪己诏“界定,罪己诏真是用来悔过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2/7 10:01:15

罪己诏是帝王向上天承认自身错误的晓谕天下臣民的文书。最早可追溯至禹汤罪己,但正式出现并形成固定格式却是在汉代,汉代罪己诏实际上共有82份,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的朝代。根据汉代罪己诏颁布的原因及内容,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型、异象型、政治失误型、外族入侵型以及混合型。

自然灾害型又可细分为地震、旱灾、水灾、火灾、蝗灾、疾疫等,异象型又可细分为日食、星学、祥瑞等,外族入侵型又可分为匈奴、越族、羌等,混合型有自然灾害与异象一起的,有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一起的,也有自然灾害、异象、外族入侵一起的。

汉代出现数量众多的罪己诏的原因有:汉代的制度建设没有后代那么完备、汉代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大臣的上疏对皇帝造成一定的压力。此外,通过分析每一位皇帝颁布罪己诏的真心与否情况,发现其与君主自身的德行有很大的关系,而儒家思想对君主权力的约束是非常有限的。

汉代罪己诏和当时皇权、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罪己诏的颁布巩固了皇权,缓和了社会矛盾,维系了天下人心,保证了统治的长治久安。汉代罪已诏的颁布主要是受儒家思想中的天人感应、灾异谴告、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一:汉代罪己诏的实施情况

汉代君主下罪已诏是否是真心的,还是只是欺骗民众的一个形式。如果是真心的,君主下罪己诏书后是否实施了诏书中的补救措施,如果它只是一个形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下文将作大概的分析。

1.汉文帝

汉代从文帝开始下罪已诏,文帝在位期间共下了6份罪已诏,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由于文帝即位经历了一些曲折,一开始他并不是高帝指定的继承人,后来发生了吕氏叛乱,在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被拥立为皇帝。

所以文帝在位期间比较节俭、恭谨,能够听取臣下建议,爱护百姓。故文帝的罪己诏书是真心的、诚恳的,从文帝颁布罪己诏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中也能够得到证明。

2.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在位期间下了6份罪已诏,武帝也是诚心悔过、自责。典型的是轮台罪己诏,当时内外交困,内因"师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虛耗"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外对西城的战争还没结束,且"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

"这时"上既悔远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请屯田轮台,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颁布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后来武帝"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为以后的"昭宜中兴"奠定了基础。此外,武帝亲自策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同时提拔任用了各种人才,使得武帝一朝人才济济,称盛一时。

3.汉桓帝

桓帝在位时期总计颁布了2份罪己诏,适逢质帝逝世,梁太后便与兄大将军梁冀决策宫中,派梁冀持符节接桓帝入宫登帝位,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开始仍由外戚梁冀控制朝政。"冀秉政几二十年,威行内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亲与,帝既不平之,"延熹二年桓帝与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馆、唐衡等合谋诛灭梁氏,政权由是落入宦官之手。

九年,朝中官员、太学生员与外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他下诏逮捕李牌等二百余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之祸"。桓帝一生崇尚佛、道,沉酒女色。信任宦官,察举非人,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以上是从皇帝颁布罪己诏以后,有无实施其罪己诏中的措施及帝王自身的德行和日常行为来大致判断其颁布罪已诏的诚心与否,从而进一步 估计儒家思想对帝王的制约程度。从上述对罪己诏实施情况的大概分析,可以看出罪己诏的实施情况和众多因素有关,特别与君主本身的贤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贤明井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其下的罪已诏一般是真心的,无所作为及荒淫无道的君主,其下的罪己诏主要是为了针对当时出现的危机和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笼络民心的手段,并不是真心的罪己,但是儒家思想对帝王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比如罪己诏大部分是求言诏、求贤诏。只是这种约束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靠君主自身的自制力,而这又是软弱无力的。

二:罪己诏真的是用来悔过的吗?

1.强调皇权的合法性

有些人会认为既然罪己诏是皇帝承认自身错误或失误的文书,那么罪己诏就会削弱皇权。恰恰相反,罪己诏因为是向天罪己,而不是向天下臣民罪己,所以罪己诏实际上是巩固了皇权。

首先能够颁布罪己诏的人,只能是上天所选定的人,也就是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臣民,这表明君主是受命于天的,至高无上的,君主统治天下臣民是合法的,君主的权利是神圣的,这就有利于皇权的巩固。简单的说就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颁布罪己诏书,罪己诏本身就是君主统治合理性的证明,同时也强调了唯一的责任者即皇帝。

其次,一般在罪己诏中都会提到"承天理民"、"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之类的词或句子,进一步强调了皇权的合法性。此外,罪己诏中常常会出现求直言极谏和贤良方正之士的内容以及各种补救措施。这些都是为了使其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永远延续下去,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巩固皇权。

2.汉代政治制度不够完备

汉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官僚体制没有以后朝代那么完备和完善,秦汉是制度的草创期,汉高祖刘邦初即皇帝位时,大殿议事"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缺乏严格的礼仪制度,后叔孙通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的仪式,为刘邦制定汉代礼仪,这时刘邦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

所以汉代君主的权利没有后代那么强大,同时又受到多方势力的制约,如西汉初期受到相权,军功地主阶层以及地方诸侯王势力的牵制。西汉初的丞相权利很大,地位仅次于皇上,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百官之长。同时,有汉一代交替出现的外戚宦官当权、逐渐昌盛的地方豪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权利,造成了汉代数量众多的罪己诏。

3.汉代自然灾害的频发

汉代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汉代帝王频繁颁发罪己诏的原因之一。

陈业新在《两汉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中统计,在两汉420余年中共发生了529次灾害(水灾105次、旱灾111次、地震115次、蝗灾64次、疾疫42次、风灾37次、雹灾38次、雪灾16次、霜灾7次、冻灾14次)。平均每年都有一次多的灾害发生。

谷永也上疏曰:"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峰起,多于《春秋》所书。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会,四月丁西四方众星白昼流陨,七月辛未彗星横天。"二十年间的发生的自然灾害比整个春秋时期的都多。

由于汉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水平还比较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人们几乎无能为力。所以汉代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本来生活贫困的农民无法生存,只有靠国家的赈济才能生存下去,大多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混乱,危及国家的安定和统治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统治者不得不重视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即颁发罪己诏书,对自然灾害进行一些补救措施,将其危害性降到最低。

三:总结

罪己诏的颁布并不意味着皇权的削弱,恰恰相反,它巩固了皇权,是缓和社会矛盾、应对危机和维系天下人心,保证统治长治久安的调节机制。

其实汉代罪已诏的颁布主要是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天命论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思想,增强了君权的神秘性和神圣性,得到统治者的承认和提倡,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思想,使得天人感应、灾异谴告、阴阳五行思想在汉代流行开来,影响着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为何很多敌将看到赵云掉头就跑?看看张郃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备缺兵少将时期,赵云的加入让先主有更强劲的战斗力,逐步摆脱了被动的局面。猛将如云的三国时代,很多将领听到其他武将异常勇猛时,会激起心中的斗志。然而,这些武将在听到赵云的名号之后,通常都会噤若寒蝉。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张郃,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他与赵云对战的经历便可以体会到子龙的恐怖之

  • 秦朝末年,赵佗割据岭南独立了九十年,汉朝:尽量争取和平回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汉武帝一声令下,很快,南方的汉朝军队,兵分四路,开始向南越国发起总攻。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率领,从湖南省桂阳县出发,直接顺江而下,杀向广州;第二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统领,从江西南昌出发,沿汉水南下,经由赣县杀向广州。第三路汉军,则是由之前归降汉朝的两位南越将军,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从湖南省零陵区

  • 黄桥决战:“韩若攻陈、黄必攻韩”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桥之战是谁具体指挥的,围魏救韩是哪一个战役,黄桥决战黄必攻韩是什么意思

    1940年10月初爆发的黄桥决战,关系到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战局面的整个战略任务,意义极为重大。如果打得好,将顺利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夺取我在苏北的抗日领导权;如果打不好,面对韩德勤的三万多顽军,陈粟的七千人马很可能被“赶到长江去”,意味着“皖南事变”提前上演。这是一场必须打而又输不起的决战

  • 张飞只顾逃跑忘带嫂子,事后刘备说一句话,如今竟成兄弟义气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耳熟能详的“桃园三结义”在史书中就找不到相关记载,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三兄弟间真挚的兄弟情义所感动。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虽心中志向高远,奈何囊中羞涩,这时张飞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资金支持,后来被朝廷通缉多年的关羽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张飞的桃花庄园中结义,拉开了三国纷争乱世的序幕。自从与刘备结义之后,关

  • 孙策临死前托孤于张昭,为何孙权称帝后,却土封、火烧张昭家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东吴的君主虽然是孙权,但东吴基业的真正奠基人却是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孙策临终前曾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在史料记载中,孙策临终真正托孤的只有张昭一人。作为东吴的托孤大臣,张昭却不像蜀汉诸葛亮那样闻名后世,究其原因是孙策赋予张昭的使命是保证孙氏集团的权力平稳过渡,虽

  • 孔子为什么被叫做“孔老二”?破坏总是简单,建设太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问题是“孔老二”这种称谓,带有鄙视乃至侮辱成分,并不是谁都敢叫。几千年来,孔子是圣人,甚至是神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从皇帝到百姓,从庙堂到乡间,人们敬之唯恐不及,谁会这样侮辱他呢?五四以来,主流学界长期打着科学

  • 如果三国时最后是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张松,刘备孙子刘谌,刘备取西川完整版

    君王心事难以揣测,大业既定诛杀功臣,是许多古代帝王为了稳定自己江山而经常使用的手段。刘备先祖刘邦就是典型人物之一,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功臣都被先后屠杀。那么,三国时期,一向崇拜高祖的刘备是否也会过河拆桥,功成名就后,就取了孔明、关张等好兄弟的项上人头岌岌可危呢?个人认为玄德是不会这么做的。这要从

  • 吕布被曹操斩首后,赤兔马给了关羽,吕布之女曹操是怎么安排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如果问吕布死后,吕布之女后来怎么样了,她是否被曹操霸占了?想要搞明白这几个问题,还得接着往下读。吕布,一个克干爹的人吕布这个家伙,如果智商在线一些,想必混个诸侯是没啥问题。但他却成了为数不多本事强却命不长的人。世人皆传吕布好勇斗狠,但是吕布自己却说自己独爱解斗,并还玩了一出辕门射戟,帮刘备渡过难

  • 赢政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将他贬往巴蜀,他最后为何要自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嬴政简介资料,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嬴政与吕不韦

    [var1]商人左右政治,吕不韦是第一个最成功的人,商人将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吕不韦又是玩得最转的人,所谓“奇货可居”。何谓“奇货可居”?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秦国太子。当年,秦国要派人到赵国邯郸作人质,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他派了庶子异人。跨国大商人吕不韦,一次路过邯郸,见了异人,便觉奇货可居,想政

  • 吕布派一员偏将来攻刘备,张飞立马要出战,为何关羽却退缩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张飞vs吕布,吕布没死和死后关羽态度,关羽吕布郭嘉三势阵

    这一回,吕布没有亲自来打,只是派了手下一员偏将带兵来了。刘备这边,守城的是关羽和张飞。关羽虽是武将,却也有几分城府,虽然对吕布不满,但也没有表露出来。张飞却是个炮仗性格,一点就燃的。就是吕布亲自来了,张飞也要跟吕布大战三百回合,更别提是吕布手下的一员偏将了。张飞一听,火爆脾气马上就上来了,立马就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