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47 更新时间:2024/1/25 16:29:05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

《项籍》是《权书》中的一篇论文,针砭北宋时弊,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思。《项籍》一文的论点是:项籍无战略考虑,故败; 论据是钜鹿之战。作者抓住钜鹿之战进行剖析,指出项籍进行钜鹿之战是战略上的大错误,“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不过是与秦将作毫无意义的拚命。由于战略错误,必然导致后来的垓下之败。项籍应置救赵于不顾,挥兵入关,占领关中,如此,章邯必弃赵救秦,那时逆而击之,既败秦兵又可遏阻刘邦先期入秦。再利用关中的战略优势,就可以直取天下。不这样做,就是没有战略眼光,必败。文章至此,已论证了项籍之败因,但作者没有到此为止,又以战略要地关中为论述对象,推论“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以战略要地为根据地,然后才能进可攻、退可守,反之,把自已摆在一个狭隘、闭塞的环境里,必然会导致失败。因此,要敢于开拓,不要拒户而守就成为这篇文章的结论。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曹操有取天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呜呼! 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用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如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 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我曾经评论过:项羽有夺取天下的才能,却没有夺取天下的考量;曹操有夺取天下的考量,却没有夺取天下的气量;刘备有夺取天下的气量,却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所以这三个人,终生都没有成功。况且,不有所舍弃,就不能主导天下的形势;不隐忍克制,就不能尽收天下的利益。所以有时可以不占领土地,有时可以不进攻城池,有时可以不成就胜利,有时也可以不回避失败——优势来了不喜悦,利益去了也不愤怒,让天下自然发展,然后缓慢地后发制人,才能有所成就。

唉!项羽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在垓下,这是非常确切的事情。我看他在钜鹿作战,就能发现项羽考虑得不够长远、气量也不大,其实后来死于垓下也都算是晚的了。正当项羽率兵渡过黄河时,沛公刘邦刚开始整顿军队向函谷关进军。假若项羽此时马上率领军队打向秦都,利用军队的锐气就可以占领咸阳,统制天下。可是项羽不懂这个道理,却只是和秦将章邯争夺短时的命运。同时,在他保全钜鹿之后,却还徘徊在河南与新安之间;等他率兵到函谷关时,刘邦早已进入咸阳几个月了。这时,秦朝民众已经归附刘邦而仇恨项羽,态势形成之后便不能勉强民众臣服。所以,尽管项羽将刘邦迁往汉中并最后定都彭城,却还是让刘邦能够东返安定三秦,随后天下大势便已经倒向汉而非楚了。楚军虽然百战百胜,又有什么益处呢?所以说:项羽死于垓下的预兆,恰是使其成名的钜鹿之战。

或许有人会问:“即便像你说的那样,项羽就一定能够占攻陷咸阳吗?”我的答复是:“项梁死后,章邯认为不必忧虑楚军,所以就转移军队讨伐赵国,开始有轻视楚军的想法,从而使得秦军的良将精兵全灭于钜鹿之战。若是项羽真的能够任用敢死的勇士,攻击秦国既轻敌又羸弱的军队,入据咸阳就很容易了。况且濒临灭亡的秦军守关,与刘邦的军队守关,谁强谁弱是可以评判的;刘邦进攻函谷关,与项项羽进攻函谷关,谁强谁弱也是可以知道的——秦军守关时,刘邦军可以攻破;刘邦军守关时,项羽军可以攻破;那么秦军守关的话,项羽军还能无法攻破吗?”

或许还有人会问:“如果项羽攻进秦都,那么又要怎么救援赵国呢?”答:“老虎刚捕捉到鹿,罴(棕熊的一种)占据了它的洞穴并且抓住了幼虎,老虎怎能不丢下鹿回去?回去以后被罴撕碎吃掉也是不言自明的。正如《孙子兵法》所说:要进攻敌方必然去援救的要害。假如项羽攻入函谷关,王离、涉间必然会放弃赵国而自救,此时歼灭秦军是必然的。这样项羽就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同时又收获占领秦国的功劳。战国时,魏国讨伐赵国,齐军出兵救赵,田忌率军急赴大梁,因此保存了赵国而攻下了魏国。宋义号称了解兵法,却不清楚这点,屯兵安阳而不进攻,还说要等待秦军疲敝。我担心秦军还没有疲敝,刘邦就已经抢先占据了函谷关。可以说,项羽与宋义都是失策。”

所以说,自古夺取天下的人,通常都会先策划所据守的地方。诸葛亮放弃荆州而迁往西蜀,我就知道他无法有大作为了,况且他也不曾面临巨大的风险——他以为据守剑门关就可确保不灭亡。但是我曾经观察蜀中的险要,其地形可坚守而无法出击,出击之后又难以有后续行动。依靠这里的话,小心谨慎地寻求自保还怕不够,又怎么能够掌控中原地带呢?秦汉两朝的都城附近都有千里的沃土和长河大山,的确可以用来掌控天下,又何必需要置身于剑门关一类的地方,然后说是天险呢?当今的富人必然居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使其财物在天下流通,然后可以收获天下的利益。有些小气的人,得到一只描金的木盒子却藏在家里,然后守住大门保护它。唉!这只是追求不丢失,而不是寻求致富。如果大盗前来,抢劫夺走了它,到头来不还是失掉了吗?

文章来源:【宋】苏洵:《嘉祐集·权书·项籍》

【专家洞见】门洪华:外部环境演变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人文化成】林清玄:《感恩之心》

【岁月流金】费正清:中国的战争行为

【海外先声】《大西洋月刊》:美国民主的危机还未结束

更多文章

  • 乾隆微服私巡问老农谁是奸臣,老农的回答竟惹得乾隆哈哈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他问这个农民这些人里面哪个是忠臣哪个是贪官。乾隆让这些官员,全都站成一排,然后安排让们进去,然后让农夫去看,然后看看谁忠谁奸?农户就挨个的看,挨个的问姓名。不要说农夫这样一个小人物了,就是他们的上司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也需要考虑考虑。但对农夫来说,更是一个难题,毕竟县官不如现管的,所以如果他说不好,

  • “逢迎小人”延续了大明气数,还是张居正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风雨张居正全集

    笔者认为,看人要看主流,张璁是有一些毛病,但没有人说的那么坏,他攻击杨一清,除了他气量不大、胸襟不够宽阔外,主要还在于他跟杨一清政治理念不一致,张璁不想在改革中有个拖后腿的同僚。他的主流不是勾心斗角、打击同僚,而是操心国事,改革弊政,体现了一股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气神。说实话,要推动利益格局调整的

  • 乾隆微服私访,一小孩问:你家有多少地?他:只有一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走进一家农户,这家农户里面有老有小,大人见了乾隆只见其气宇轩昂,觉得他不是个大官就是有钱人,所以对他说话还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所冒失,乾隆在和老农谈话的时候,也闲聊到了家中的田地,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大人说话的小孩子突然跑到乾隆皇帝身边问他:“你家有多少地?”乾隆也笑了笑,说到:

  • 如果没有万历三大征,那么明朝对付后金是否会压力小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三大征,对于巩固疆土还是有益的,但是这三场战争也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据统计,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除了钱之外,人员的消耗同样是巨大的。战争必然是会死人的,尽管明朝政府赢了,但不代表没有损失。因而在万历后期,东北的后金崛起了,努尔哈赤反明,而且一步步消耗了大明,尤其是

  • 如懿传:阿箬早就后悔了?她从没爱过乾隆,甚至会偷偷“磕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阿箬有后悔过自己背叛如懿。她在宫内的日子也不好过。看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乾隆从没碰过阿箬,每天晚上都让阿箬当床头柜,反省自己的过错。阿箬心里是记挂着如懿,她曾跟身边宫女说:“今儿是八月初二,是我陪着乌拉那拉氏进潜邸的日子。”可见阿箬是记挂着和如懿的美好时光。时间越长就越后悔

  • 靖康之耻:何等耻辱地步,那些被俘的嫔妃公主遭遇甚至不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我们口中的靖康耻,到底耻辱到了什么地步呢?被俘虏的不光有徽宗二帝,还有一千多名皇室子孙,尤其是其中的嫔妃公主,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是惨无人道,一定程度上,她们生活的甚至还不如青楼里面的娼妓。到了金人手里面的这些汉族女性,无论是王妃还是帝姬,或者是那些普通家庭之中的女孩,都是那些金军官兵们喜

  • 华盛顿和乾隆在同一年去世,为什么总感觉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为何会出现这个现象?个人认为是工业革命和中外历史背景造成的。工业革命被认为是近代社会的开端,是结束了以人力,牛马为劳动力的时代,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而华盛顿就是国外这个背景下的人;而乾隆皇帝呢,他是实实在在的封建社会的人,自然是被划分到古代人里,因为现代人认为近代是现代的启蒙开端,而古代是落后,

  • 她是民国最美女神,一生遭遇三位禽兽丈夫,临终腹中孩子无人认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说周璇,她的早前亲身经历十分凄惨。年仅2岁时就被自身的亲小舅拐骗来到本地的一个王姓大户人家,之后王姓的大户人家做生意不成功,周旋又被赠给了上海市的一户周姓别人。8岁那一年,周家家世日渐贫苦,那时候吸入大烟的养父提前准备将周旋卖到妓女原来获得金钱,多亏被养母及时处理才逃过一劫。之后周旋就被养

  • 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满江红写的肯定是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知道历史秦桧和说书里的秦桧不是一个人,历史小说也不是历史,说书不是历史。 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说,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是一个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文学形象,不是历史人物。秦桧也是一样,我们今天不是讨论秦桧,而是讨论满江红这个词作者。 虽然我个人的见解是岳飞的原创,但是有很多变更之处。

  • 聪明的和珅,为什么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贪官,可能大家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清朝的和珅。和珅最后的结局,是被皇帝嘉庆赐了一条白绫自尽。当然,和珅之死的罪名就是贪腐,可以说和珅死的罪有应得。毕竟和珅抄家后的金银财宝,相当于清朝当时10年的国库收入。根据和珅的抄家录记载,和珅名下有房产4处,折合白银20万两。和珅名下田产16、5万亩,折合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