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丛谈 | 探寻宋代方志的成型轨迹

丛谈 | 探寻宋代方志的成型轨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15 更新时间:2024/2/13 1:47:35

方志丛谈

宋代是学界普遍认为的方志初步定型时期。官方确定的文化形式由宋初的图经转变到图志,再转变成方志,其发展过程极为曲折。

原文 :《探寻宋代方志的成型轨迹》

作者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 李驰

图片 |网络

准备期:“地理之书”

宋初,朝廷关注地理疆域,将图经编纂视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以“图经”为命名的方志前身得到朝廷重视,沿袭唐代的定期呈报图经的制度。州县上呈的图经大多为胥吏依朝廷定例所编纂,朝廷则汇编图经总集和全国区域图志。图经是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地理之书”。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修天下图经,卢多逊奉诏出使江南,得江南诸州图经;八年,宋准等修定《开宝诸道图经》(已佚)。

“地理之书”的宏观视域与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及“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其内容包括地理特征、地域人群流动和物资生产等,反映人们对天地人关系的认知。宋代地理之学集中关注地域空间的山水构成,并上升到形而上层面,探讨五行生克、阴阳制化等地理学术问题。地域版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举凡版图之拓展、疆场之征战、边防之巩固、土地之经界、日常之行政,皆需要发挥地理之书的经世致用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国的地理山川、风俗民情,有利于宏观上治理国家,维护秩序;有利于法规的出台、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调配。其影响延续后世,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丰富理论,编纂以地理之学为根底的方志。

突破期:图与经的分离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至大中祥符年间再次大规模修纂图经。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李宗谔等编纂《祥符州县图经》,为统一类例的图经总集。李宗谔提出“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标志着图经从地理之书开始向方志过渡演变。人文历史的相关记载渐次进入图经,改变了原本的图经结构,脱离了纯粹的地理之书性质,渐渐呈现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两分的主体结构。如熙宁九年(1076年),宋敏求纂《长安志》,关注了宋代都城长安的历史文化。

图与志分开成卷,为图经向方志转变提供了书写空间,符合北宋道学“究天人之际,察文物典章之归”的学术方向。一是从形而上的整体上构筑“方域世界”成为可能,儒家士大夫通过图经寄托自身观古今知通变和胸怀天下之志的追求;二是表达了对天人之道的学术成果和博物洽闻的知识广度;三是视方志为经世致用之书,尽可能提供地理、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性国情、地情资料,为朝廷诏令发布提供依据;四是内容拓展到艺文领域,体例有了突破的趋势;五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的实现,使新儒学的文字相较于地图,更易于广泛、快捷地传播。

融合期:方志的地方化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创置九域图志局,是负责图经管理与编纂的官方实体机构,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修志机构成立。其仅存13年,但对方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图志”的体例从目的、内容到形式都突破原有框架,图志的形式显然为各方所接受;图志资料系统化、公开化,向社会公开传播。

这一时期,方志的编纂主体发生重大转变,由以前地方按诏令上呈中央资料,编纂全国地理之书,转变成由地方政府履职负责,编纂郡县方志。方志的地方化具有突出的时代进步意义。其一,从时空两方面具体而微地搭建方域世界,构成多姿多彩的方志文化。士大夫不拘一格地实现方志体例创新。其二,有利于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精神的传递,反映儒家的理性思考,并积淀成为地域文化的深层根基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三,执政者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有了完整的信息来源,有助于地方的生存发展。其四,方志成为地方文化的标杆,统领地方文化。

定型期:方志的定型

南宋中后期,江南各地开方志编修,既是济世经邦和地方治理所需,更是战时所需资源。另外,学者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文化追求,学术自觉意识的提高,乡邦意识的加强,是方志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一时期,出现了平列门目体、纪传体和纲目体为体例的相对成熟的定型方志。平列门目体以范成大《吴郡志》为代表,这一体例在已有图经基础上形成多门类并举形式。纪传体以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为代表。纲目体以史能之《咸淳毗陵志》为代表,纲目体是在大类下设目,以纲统目。

方志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也受到学术文化的深刻影响。宋代是官方由图经为主过渡到方志的转变定型时期。朱熹创立“理学”,被确立为宋王朝正统的意识形态,改变了南宋学术多元的局面,从而使方志成为官方统一的新文化形式,方志逐渐成为地方的文化标杆,社会其他文化形式加速向方志靠拢。方志实践也逐步形成举纲目、定凡例、集材料、重考订、严编纂、发微旨、维秩序的编纂方式,方志理论向纵深发展,至南宋中后期,方志初步定型,完成了方志在宋代的历史分期进程。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836期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丛谈 | “可据性”与“可读性”:年鉴编修的核心

丛谈 | 方志助力地域文学研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僧一拿出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毕恭毕敬,你看李世民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僧写给李世民的话,唐太宗通关文牒六个字写的什么,唐太宗给唐僧写的啥

    我们看西游记,唐僧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首先会说:“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拜佛求经,恳请......”,然后递上一个小本本,国君就会乖乖的在上面盖上大印,一路上没有哪个国家敢为难唐僧,上面究竟写了什么?据悉,在通关文牒开头表明了身份,“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中间是唐僧取

  • 宋朝农民起义非常频繁,王朝为什么没有就此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却不是以上任何一个朝代,而是以着繁荣著称的宋朝。别看宋朝繁荣,但在统治的三百多年里,农民起义可是非常频繁的,只是没有向其他王朝那样,因为农民起义元气大伤,或者直接更朝换代。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探讨下,宋朝在这频繁的农民起义中,为何王朝没有就此覆灭。宋朝建立后,中原相对来

  • 《满江红》不够看?这些纪录片出马,帮孩子补全一个完整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 | 米粒妈最近大热的《满江红》大家应该都看了吧?全片最震撼的一幕,莫过于千军齐诵《满江红》的场面。直男如米粒,那一刻也跟着热血上头,狠狠共情了。出了放映厅回家路上,他还缠着我问东问西。一聊起大宋,那我可就收不住啦不仅仅因为那是我最爱的苏轼生活的时代,也是历史上百家争鸣、思想先进,经济、科技高速发

  • 司马懿当年埋下一个隐患,困扰后世帝王四百年,李世民都拿它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的司马懿双脚废了,司马懿张春华,司马懿一刀秒人出装

    作为穢貊人和部分扶余人建立的政权,高句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国,归属于汉朝后开始侵略周边的小国,由此它的疆域迅速扩张。在王莽时期还发生过动乱,不过被镇压了。到了东汉末年中原割据,高句丽打起了辽东的主意,不过当时因为辽东地区被公孙度割据,所以没有能够占到便宜,而且公孙度之子公孙康直接派兵攻打了其国都完

  • 杀父之仇如何报?成吉思汗:男的全杀光,让女人给我们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栾城朱家庄姐妹杀父,延长县女儿杀父,王萌雇人杀父案件结果

    这个人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他的父亲年轻时也拥有蒙古人天生善斗的能力,而有一次在与一个发生争执的时候,他的父亲俘虏了对面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那个部落的人为了报复他的父亲,便设计让他父亲饮下了一杯有毒的东西,而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他父亲临死前反复嘱咐他一定要为他报仇,把那个部落的族人都给灭了。也就是在那个

  • 史上最特殊的朝代,非常强大但课本基本不提,不是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不被公认的朝代,南北朝六个朝代的宰相,史上被忽略的朝代

    史上最特殊的朝代,皆非常强大但史书基本不提,不是南北朝!纵观国历史数千年的时间,皇帝在皇位上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尽管来来回回上任了四百多位皇帝。可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仅30多岁。且这些皇帝中有些人名垂千史,有些人遗臭万年!还有更多的皇帝被史书一笔带过,他们就像从没来过一样,非常的憋屈!比如接下来说到的

  • 三国志11桂林风云:从湖南北上灭掉李自成,靖江王终于直面清军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志11十大核心人物,三国志11闯王李自成,三国志11人物对汉朝的态度

    湖广地区经过了一阵艰苦卓绝的厮杀,我们的桂林本土军队终于坐稳了南方地区。本期三国志11南明抗清MOD的第4番桂林势力战报,将对北面李自成率领的闯军发起最后的攻势。由上图可见,清军方面也派出了济尔哈朗带兵攻打襄阳,我们务必要赶在他们之前抢占险要。此处要再次强调,由于南明抗清MOD的地图是依照明史而重新

  • 高俅被抓到梁山后,林冲为何没杀了他?原因竟然是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高衙内,很多人都知道,他之所以如此专横,是因为他有一位拥有很高权力的父亲,是北宋时期一位有权势的大臣。不知名的时候,高衙内是他身边的狗腿。后来,当他发展的时候,他被无耻地认作父亲,所以他能够在北京如此肆无忌惮。因此,林冲最终与离家出走,原因大多归咎于高俅。他帮助暴君,联合策划迫使林冲出城,把师生

  • 明朝那些事—吃货版,揭开明代宫廷御膳的神秘面纱(第一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庭御膳,明朝御厨大揭秘,明朝那些事儿哪部分最正宗

    明朝没有“御膳房”,膳食主要由外廷和内廷两套管理体系。宫廷的管理机构叫做光禄寺和太常寺,不但宫廷日常的饮食,连带年节庆典、各种仪式、宴请大臣外宾等等,凡是给活人吃的,都归光禄寺负责;而祭祀用的饮食(给死人吃的)是由太常寺负责的,此外,光禄寺还要负责所有相关物资的采购,管得相当宽,因此光禄寺卿算是个肥

  • 太子写诗求饶,武则天还是不放过他,他的诗却成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黄瓜台辞》历朝后宫有无数美貌佳人,三千佳丽中不乏有文武双全,睿智过人的女才子、女政治家;可是,只有武则天能够从她们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中惟一的女皇帝,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倘若了解历史,会知道在武则天之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