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里,刘备从草根到帝王,成功的原因大概在这里了

三国演义里,刘备从草根到帝王,成功的原因大概在这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3/12/29 11:38:14

众所周知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到了刘备这一代早就没落了,生活还不如普通人。但是胸有大志,早期通过结交好友认识了不少有威望的人,其中卢植和公孙瓒就是其中两位。后来通过讨伐黄巾军,董卓逐渐有了自己的名声。

不过刘备的发达之路并不顺利,和孙权曹操相比刘备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孙权有江东基业为基础,这份基业是孙家两代人打下来的,孙权只需要坐上去继承不需创业,难度减少了很多。曹操虽然也算是创业者,但是家底比较殷实,再加上自己身边又有这么多人帮助,起兵的时候就能拉起来一支不小的队伍,哪里是刘备这样这种白手起家可比的。

刘备虽然家底薄但是他的为人和性格成就了他,那么刘备为人到底如何呢?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刘备能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能笼络人才这个自然不用多讲,在《三国演义》中开篇就讲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异性兄弟的故事,至此拉上了刘备在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两个伙伴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为刘备后来成就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备也一直把他们当兄弟看待。

除此之外,刘备在笼络豪杰这件事上最有说服力的是他在入蜀之后的行为。刘备想以蜀为根据地发展霸业,最重要的当属得到当地豪杰的支持和鼓励。刘备庞统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艰难占领蜀地后,迅速开始笼络当地的人心。

刘备在得到蜀地后,首先赏赐的不是和他出生入死的将领,而是当地的豪杰。刘备入蜀之后,迅速实施了拉拢当地豪杰的政策,还给他们田地和房屋,并且大力鼓励他们发展农业生产,此举深得蜀地民心。蜀地豪杰们拿刘备和刘璋一对比一切都清楚了。

第二: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说到这个识人善用和君臣融洽,相信这是很多君主共同的优点,在三国时期三位开国君主无不一都是知人善任之人。例如孙权发现鲁肃吕蒙的才华对他们委以重任,吕蒙帮助孙权夺回荆州稳住了东吴的形势。曹操广纳天下人才,手下谋士如云,又能接纳杀儿子的仇人张绣贾诩,在胸襟上并不弱于刘备。

但是和刘备比较,曹操和孙权的识人善用还差了一截。众所周知刘备十分会收买人心,《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曾经评价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陈寿把刘备比作汉高祖刘邦,众所周知刘邦得到天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会用人。从哪里能体现出刘备的识人善用和君臣融洽?下面来举两个例子。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属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正是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后诸葛亮才决定跟随他创一番事业,并且为刘备绘制了未来计划的蓝图。对诸葛亮来说他确实被刘备的真心实意所感动,刘备也得到了他的回报。从此诸葛亮和刘备两人如鱼得水一般谁也离不开谁了,做到了君臣融洽。

有人会说诸葛亮在跟随刘备前就已经是名士了,有一定的声望,刘备如此对待诸葛亮其实也在做给其他的名士看。但刘备如果仅仅是对诸葛亮这么信任也就罢了,对其他对行伍出身的将领也重用,除了和他出生入死的张飞和关羽之外,魏延就是一个例子。

魏延在荆州跟随刘备后,刘备并没有魏延出身低而冷落他,相反刘备把国门汉中交给他守护,对他非常信任的同时官职也很高,一度超过五虎将行列了,这或许也可以说明刘备的心胸宽广,识人善用不计较他人出身问题。

第三:刘备坚韧不拔,宽厚待人

刘备的创业之路非常坎坷,早期投靠了不少诸侯,曹操,公孙瓒,吕布甚至刘表等刘表都依附过他们。刘备和吕布不同的是刘备虽然换了很多主公,但是并没有出卖他们的利益而是宽厚待人,所以世人都说刘备仁义宽厚。而吕布从丁原再到董卓最后到王允,都是踏着他们的鲜血上位的,两者差别很大。

刘备早期创业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特别是早期和曹操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但是他还一直没有放弃,即使被打倒依然能爬起来,刘备此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坚韧不拔的人了。

从刘备早期被曹操杀得逃亡,再到他依附刘表联合东吴抗击曹操,这种打不垮要战至最后一息的精神绝对是他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他超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刘备也不会创建他的蜀汉帝国,没有和先天资质比他高的孙权和曹操平起平坐的可能性。

刘备的成功还表现在宽厚待人上,即使在迫不得已情况下背叛他的人。在夷陵大战结束后,刘备惨败而归,但是此时水军将领黄权归路被东吴切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归降曹魏。刘备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怪罪黄权,也没有听他部下的建议杀黄权,而是对黄权表示理解,认为是自己辜负了他。

当时黄权归蜀已经不可能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边是南下归降东吴,当时刘备新败如果归降东吴就是打刘备的脸,综合考虑再三后决定归降曹丕保住刘备脸面,不至于太难看。刘备也明白黄权用意,大度处理没有对黄权家人亲属任何惩罚,这件事可以说是刘备宽厚待人的依据之一了。

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肯定有他成功的本质,刘备也不例外。从织席贩履到一国之君刘备的人生可谓是荣光无限。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和他的为人是分不开的。从刘备能笼络豪杰,深得人心到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再到坚韧不拔宽厚待人这些为人处世中高尚品格成就了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才是三国第一勇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一,魏国:1,典韦,手持双短戟,为曹操第一贴身保镖.濮阳城外,曹操被吕布骑兵围住,典韦取十数小短戟,冒箭前行,呼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从人曰:"十步矣"韦曰:"五步呼我"从人曰:"五步矣."韦取小戟掷去,立杀十数骑,布军皆骇散.韦翻身上马,执双戟冲入布军,步诸将皆不能挡,各自逃去.操乃得救回营

  • 战国绞肉机白起伏尸百万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历史玄机和兴衰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战国时期争议最大的名将,非白起莫属了。一方面,他北摧长平,七十余战,从未败绩,用途几千里,其战功之显赫,纵观史册都罕见。而另一方面,他杀戮太深,仅六场战役就杀敌过百万,以一己之力屠戮了整个天下三分之一的青壮年。特别是在昌平之战中,一次性就坑杀四十万赵军,简直令人毛骨悚然。这杀人效率连近代的凡尔登

  • 秦始皇并非嬴政,原来另有其人,只是我们搞错了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秦国君王,秦王家族姓嬴,秦始皇名政称谓自然是嬴政,这难道还有错吗?这按照现代中国人称谓姓在前名在后是没有问题的,可秦始皇不是现代人。称谓不能用现代人的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难道古代中国人称呼和现代西方人一样,名在前姓在后吗?追本溯源回到2000多年前,当时处于先秦时代、周礼文化、等级森严、尊卑

  • 对比三国时期的货币制度,魏国的最“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是魏国。三国的钱,要数魏国的最"仁义"了。魏文帝曹丕下令,恢复汉五铢钱的使用。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就因谷价猛涨,客观上造成货币严重贬值,最后涨得五铢钱基本不能用了。曹丕没办法,只得下令废掉五铢钱,让老百姓以谷子和纺织品为货币。但是如今以老百姓自产的东西作为货币本位,问题就出来了。问天下

  • 平定嫪毐第一功,秦始皇的表叔昌平君,秦相十年为何最终反叛大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嫪毐简介,秦始皇为啥抹杀昌平君,昌平君生平简介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播出,战国末期秦灭六国,气吞山河的壮丽场面再一次被人们热议,剧中赳赳老秦,全体尚武的古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秦始皇吞并六国是大势所趋,符合历史的潮流,但是天下自东周开始就已经动乱纷争了几百年,为了弥合和消灭这种纷争,秦始皇采取了很多措施。最著名的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同样拥有巴蜀,同样人才济济,蜀国怎没能像秦国那样统一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怎么安抚蜀国,秦国灭蜀国,蜀国人才济济为什么没能一统三国

    [var1]今天与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两国的相同类似之处蜀国与秦国所处时代虽然相距甚远,但还是有许多相同或者类似之处的:第一,占有的地理位置类似。蜀国与秦国都拥有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只是秦国比蜀国多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中原及北方地带(详见战国七雄分布图);而蜀国前期比秦国多出东面的荆州等

  • 《大秦赋》5.8分落下帷幕,解密大秦帝国京师军团最后的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秦帝国丞相排名,大秦帝国中的秦国是怎样的,大秦帝国楚王后来怎样了

    前文我们抛弃脸谱化的人物标签,合理的分析,剔除人为抹黑和美化,根据历史事件来分析。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解读大秦帝国长城军团、岭南军团、刑徒军团和京师军团最后的归宿。长城军团负责连接原秦、赵和燕三个与北方匈奴接壤诸侯国的长城,为大秦帝国保家卫国守卫北方,为中华民族传统千年做出巨大的贡献。可惜这一支军团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赵策四》三国攻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三国攻秦,赵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呼沱。齐人戍郭。宋突谓仇郝曰:“不如尽归中山之新地。中山案此言于齐曰:‘赵国将假道于卫,以遏章子之路。’齐闻此,必效鼓。”译文:齐、韩、魏三国进攻秦国,赵国进攻中山,攻下了扶柳,经过五年,控制了中山国滹沱河一带。齐国出兵守卫鼓邑以防备赵国。宋突对

  • 诸葛亮死前点“七星灯”续命,却被魏延一脚踩灭,为何他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鲁班书》里,曾记载了一个关于“七星灯”的法术。这是一种“续命”之术,据说自殷商时期便开始流传下来,但真正续命成功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曾有诸葛亮和刘伯温操作过,不过,诸葛亮最终却失败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看“七星灯”是如何作用的。按诸葛亮自己的说法“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古代一纪就

  • 三国死的最惨的两个美女,被自己的丈夫杀死,做成肉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女人,三国最惨美女被杀,三国下场最惨的六个美女

    一、臧洪妾臧洪本是袁绍的东郡太守,他以前的主人张超在雍丘被曹操包围,臧洪听说后,立马召集了手下的军队,同时,向他的上司袁绍请求,拨给他一部分兵马去救援张超,但被袁绍拒绝了。雍丘被曹操攻破后,张超全族被杀,臧洪因此怨恨袁绍,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袁绍亲自带兵前来问罪,把臧洪围在东武阳城,但是怎么攻都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