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史树青

史树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3/12/18 22:31:39

史树青(1922年8月16日-2007年11月7日),男,1922年8月16日生,汉族,河北乐亭人。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工书法,精鉴赏,尤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史树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乐亭人

出生日期:1922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2007年11月7日

职业:学者、文物鉴定家

毕业院校:辅仁大学

代表作品:《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

个人介绍

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收藏家》杂志主编,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无党派人士。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出版);《天安门》(合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应县木塔辽代秘藏》(合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楼兰文书残纸》(天津古籍书店1991年出版);《小莽苍苍斋清代学者法书选》(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文物精华大全》(合著,199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画鉴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鉴古一得》(于1998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书法作品如1999年3月创作的《陶渊明句联》:思逐风云上,俯观江汉流;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主要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工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担任全书主编。内容包括馆藏全部有关法书资料:甲骨文、金文、陶文、玺印、篆刻、碑刻拓本、墓志、法帖、晋唐文书、晋唐写经、战国秦汉唐宋元墨迹、明墨迹、清墨迹、明清扇面墨迹、近代书札等,全书十五卷,中文版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前十卷日文版已于1995年在日本东京都柳原书店出版。《旧稿诗词集》、《书画过目丛考》、《金石拓本题跋集》,尚未整理编辑。

生平介绍

自1995年以来,曾参加河南郑州二里岗商周战国遗址发掘、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遗址发掘,山西侯马遗址调查及浙江河姆渡遗址调查等。1980年调查、鉴定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石刻群,提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石刻,早于敦煌石窟、云岗石窟200年,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孔望山石窟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少数民族社会调查,曾至乌鲁木齐、喀什、和阗、民丰、伊犁、塔城等地调查少数民族历史,编写简史、简志,参加哈萨克族简史、简志的编写工作。

1959年建国十周年,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负责文物藏品征集保管工作,并担任明清陈列组副组长。1972年根据国务院周总理指示,举办我国出土文物展览赴各国展出,由王冶秋同志负责,成立了出国文物展览工作室,并由国务院任命夏鼐为业务组长,宿白、史树青为副组长,自1973年起分别参加文物出国展览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日本东京等地展出,博得好评。

自1984年应外交部之聘,由该部行政司司长吕璋琪带队,赴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鉴定驻外使馆所藏文物,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工作和外交部清点财产的工作之一,完成了任务。

自1947年至历史博物馆工作50余年,始终抱定爱岗敬业、刻苦学习的宗旨,遵照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要求"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祥明,保管妥善,取用方便"为工作方针。不但协助领导作好博物馆陈列、保管及宣传教育工作,还为培养青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尤其要学习邓小平理论,指导一切工作做出了贡献。

在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方面,做到热爱祖国,团结国内外人民群众。1993年受聘为日本广岛毛笔博物馆顾问,1994年受聘为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兼职教授,1996年受聘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博物馆客卿顾问。

2007年11月7日凌晨1点,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先生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阜外心血管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先生一生对青年后辈提携之至,弟子众多,但大部分都走出书屋下海经商了;一子一女,都未继承老先生的事业,儿子在出版社工作,女儿做财务贸易;对这些,他不无遗憾,却非常理解。史树青先生的关门弟子是青年画家、文物鉴定家荣宏君。两人相交8载,师徒感情甚深,相关轶事已传为业界佳话。目前荣宏君正在征集和整理史树青先生生前的书信、题字和遗作,即将成书出版。

一生传奇

还在上中学时,他只花两毛钱就从旧货市场买得一张“丘逢甲”的画。这幅画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越王勾践剑破土而出,他作为最年轻的专家同郭沫若、于省吾、商承祚等大师汇聚荆州,释读破解“天下第一剑”;从业60年,他鉴定文物达百万件,为国寻宝无数……他就是我国文物鉴定专家,人称鉴定国宝的“国宝”——史树青。

北京魏公村韦伯豪家园,史树青的新家宽敞明亮。桌子上摆放着一些书刊、一只黑柄的放大镜和形状各异的石雕小玩意。85岁的史老坐在宽大的布沙发上,微胖的脸,短而白的头发,说起话来,思路清晰,中气十足。

“我8岁跟父亲到北京,后来上了北师大附中。附中可不得了,毕业的学生藏龙卧虎。”他翻开校友录,笑着说:“我没他们有名。”

师大附中在琉璃厂附近,史树青放学后经常到那儿逛。一来二去,他就和许多古玩店老板混熟了,听着老板讲古玩的段子和规矩,他的眼力慢慢练出来了。“我当时花两毛钱买到丘逢甲的画,我知道他是台湾的诗人啊。我感觉人名很重要,研究学问不记人名是不行的。”史老说。“我能记5000个人名。”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眼力。中学毕业他的老师赞道:“书画常叫老眼花,鉴藏年少独名家。”1945年,当史树青从北平辅仁大学毕业时,他已经在书画鉴定界小有名气了。

史老说,看一个文物、字画,必须要探源。“一要言之有物,二要遇物能名,像生小孩起个名,书斋起个斋名,好多考古新发现,不知道起什么名不成。第三要见物见人,要知道字画、铜器等文物的来历。”

新中国成立后,史树青和其他同志一起受命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负责文物藏品征集保管工作,并担任明清陈列组副组长。

他与功、杨仁恺、徐邦达并称为我国“四大文物鉴定专家”。他鉴定的文物精品不计其数。其中,他对孔望山的研究尤为世人瞩目。

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世人一直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像,史树青考察后认为,那是佛教题材的早期宗教造像群,开凿的年代为东汉,比敦煌石窟早200年。这一新发现,对我国雕刻艺术史、佛教史和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孔望山摩崖石刻,开始大家以为是孔子给弟子讲课。实际上是释迦牟尼死了,弟子举哀的场景。”史老说。

古玩行里把花很少的价钱买到值大价钱的真货叫“捡漏儿”。史老从小到现在,对“捡漏儿”总是乐此不疲。

他捡的第一个漏儿就是丘逢甲的画,他把画捐给了国家博物馆。1952年,他“捡”到一幅成吉思汗半身像。“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史老说:“我一小学同学,叫崔月荣,跟我一般大,她在燕大上大学。她长得挺美,抗战到重庆去,嫁了个公子哥。她把一幅成吉思汗画像让我鉴定,要卖。”这个公子哥是蒙疆使者陈宧的儿子。“当时不记得给了人家3元钱,还是5元钱”。这幅画像后来经过张珩、启功、徐邦达等专家集体鉴定,是元朝的作品,定为一级品。这是现存最早的成吉思汗画像。

国家博物馆还藏有另一件重要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有一个人到历史博物馆来,要卖给我们这个牌子,接待的人说是假的,不要。我一看是好东西,还是成吉思的时代,还不称汗。”当时,史树青的工作是负责文物的征集鉴定,没有决定购买文物的权力,几经周折才买下来。“成吉思或成吉思汗的文物流传下来的很少,这枚圣旨金牌是国内仅存的成吉思文物。”“我从中学就开始收藏东西,你当假的卖,我当真的买。”史老笑道。“最近又捡了一宝贝。”

史老在1990年以三元钱从一个收废品的人手里买到一件明代永乐的青花釉里红梅瓶,现在这件梅瓶的保守价格是一千万元。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史老经常用半块馒头就换回一两件文物。有的后来捐给国家,也有的玩了两天就扔掉了。“那个时候,一块馒头能叫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陪睡,馒头挺值钱的啊。”史老常常感叹。

一个月前,史老路过廊坊,在旧货市场花200元买得一长着翅膀的石雕小人。史老拿起桌上的小人说:“这是汉代石雕羽人像”。他翻开一本孙作云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指着里面的一些图像说:“这些都是平面画,石雕的很难得”。

“年纪大了,反而像个小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史老夫人夏老师说。“他对越王勾践剑的事老大不开心。”去年4月,史老在北京大钟寺地摊上发现一把青铜剑,他认为是越王勾践剑,当即花1800元将剑买下。“后来有的专家认为是假的,博物馆不收。”史老又加了一句:“老伴儿和我女儿也认为是假的,只值200块钱。”为了这事,史老写了一首诗:越王勾践破吴剑,鸟篆两行字错金。得自冷摊欲献宝,卞和到老是忠心。史老叹了一口气说:“学术上的事有时是没定论的。不管是真是假,我又不是自己要,我的心是真的。”看到史老有点生气的样子,夏老师说:“不争论,不争论,身体要紧。”夏老师说,史老心脏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院,现在脚还有点浮肿。

搬家的事也让史老不大高兴。“几万本书放在旧宅子,老伴看不上这些‘破烂’,不让往新房子搬。”史老瞅了夫人一眼说。说到学问继承,史老说:“我曾带过五六个研究生,大都做买卖了,开拍卖行,赚大钱。这样怎么行啊。”虽然退休在家,请他签定文物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对此,史老的看法是,做文物需要专业知识,要有眼力,抱着发财的思想,急功近利,肯定要上当的。

电话铃响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打来的。原来冯先生刚刚派人送给史老一本自己的书画集。史老很高兴,大着嗓门嚷嚷:“无以报,无以报啊!”“我是他们国学院的顾问”,史老说。“弘扬国学这事很好,哪天我要去那儿讲两堂课”……!

标签: 史树青

更多文章

  • 夏莲居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莲居

    夏莲居居士(生卒不详,有凤凰网记载为:1884--1965),本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中年以后专修净业,改名莲居,又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20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继刘遗民、杨无为、王龙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际清之后的又一净宗在家大德。中文名:夏莲居别名:夏继泉

  • 纪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纪弦

    纪弦(1913~2013.7月22日),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

  • 林大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大钦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

  • 杨守敬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守敬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

  • 张中行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 江冬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江冬秀

    江冬秀(1890—1975),女,安徽旌德县江村人,著名学者与文学大师胡适之妻。江家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未征得胡适的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中文名:江冬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旌德县江村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75年职业

  • 杨德龄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德龄

    杨德龄,(1859—1945年),字子九,山西孝义县下栅乡人。14岁只身到汾州府某酒坊学徒,18岁就能代师领班作业,21岁时提升为三掌柜之职。民国4年,宝泉益酒坊由王协舒三弟王协卿接管,改名义泉泳,聘请曾在宝泉益原总管掌柜杨德龄为经理。1919年1月,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在太原正式成立。经营方式为由义泉

  • 景丹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景丹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固德侯国的相国、朔调连率副贰,更始政权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上谷郡长史。刘秀和王郎争夺河北时,景丹与耿弇、寇恂、吴汉、王梁、盖延一起率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去支援刘秀,此后在追随

  • 寇恂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寇恂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寇恂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号威侯。

  • 樊仲云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樊仲云

    樊仲云(1901—1989),浙江省嵊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早年毕业于嵊州一中,1923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大革命时期,先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新生命书局总编辑、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教授。1929年参加上海著作人公会。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充当汉奸,出任汪伪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汪伪中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