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柯劭忞

柯劭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34 更新时间:2023/12/26 7:05:10

柯劭忞(1848-1933)字风荪、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国官吏、学者。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清史馆代馆长、总纂。治学广博,尤精元史,他独力编著《新元史》,负责总成《清史稿》,学术成就为人们肯定。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柯劭忞

别名:岁寒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胶州

出生日期:1848年

逝世日期:1933年8月31日

职业:学者

主要成就:独力编著《新元史》

负责总成《清史稿》

代表作品:《春秋谷梁传注》十五卷,《新元史考证》

字:风荪

号:蓼园

简介

柯劭忞(shàomín)(1848-1933)字凤荪、凤笙、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省胶州市大同村人,近

现代著名学者,尤擅长治史学。他独立编著《新元史》,负责总成《清史稿》,其学术成就为人们肯定,曾任辅仁大学(北京)董事会董事。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柯劭忞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其父柯蘅对史学、文学、音韵、文字等传统学问多有见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所成就,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其母李长霞在国学、诗作方面不让须眉。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柯劭忞自幼就显露出一定的文才,七岁时写下了颇有意境的诗句“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香”。当然,柯劭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也很重视,咸丰十一年(1861),为避捻军之乱,柯劭忞一家从原籍迁潍县,在流离变乱中其父母仍“听夕教子女以经史文章之学,无少间”,平日的教育可想而知。后其兄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两个妹妹柯劭蕙和柯劭慧也皆为胶州有名的才女。柯劭忞自幼受家庭影响,勤奋好学,有一股痴迷精神。他读书时精力集中,心不旁骛,一次他读书时靠近炉火,袖子被点燃而毫不觉察,当父亲发现书房传出烟味,才得知是全神贯注于书本的儿子所为。为此父亲常以“书呆”称之,不无喜爱地劝导他。

柯劭忞16岁入县学为生员,后应召入济南尚志书院读书,成为匡源的得意门生,中途辍学。清同治九年(1870年)19岁时得中乡试举人。中举后曾数次参加会试,但是皆没有考中。在后来的十余年间,柯劭忞先后受聘于晋、粤、辽东等地的书院,担任这些书院的主讲一职。之后,他广交各省学吏,曾先后应聘于晋、粤、辽东等地书院担任主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试中进士,遂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任编修,开始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儒学经典,学术成果颇丰,并为其岳丈吴汝纶订正了《尚书故》4册。

1901年,柯劭忞出任湖南省学正,任期4年。回京后,曾先后担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司和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出任贵州提学使。两年后调回京城,在学部先后任丞参、度署右参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任议员。翌年10月,受资政院委派,出任山东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

柯劭忞对旧主感恩怀旧,充任宣统侍讲。以前清遗老自居;北洋军阀政府请他主持一些学术机构,他除接受主持纂修《清史稿》的职务外,其他都不肯承担。他一生用了较多的时间研究元史,成就以此为最大。在学术上,柯劭忞有了施展才智的机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开设清史馆,循例组织学者编修前朝历史。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纂。1928年赵尔巽辞世,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职务,同时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做了大量工作。

柯劭忞利用明清时期有关元史研究的新成果。又吸收了西方有关元史的资料和书籍,如法国人多桑著的《蒙古史》等书,对元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明代宋濓等人编纂的《元史》,由于仓促成书,错误疏漏颇多。后来有多人试图重修《元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均未如愿。在此基础上,柯劭忞广泛收集元代的史料,从《永乐大典》和相关的史籍、秘史中广征博采,精心研究,并且“熔裁钩贯,校异订讹”,对宋濓等人的《元史》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充实,终于在1922年完成了257卷150多万字的《新元史》。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第二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新元史》成书以后,中外学术界对《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评价,认为此书集500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纠正了不少错误,“学识赅搏,精力绝伦”。此书为柯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因此书授予柯劭忞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柯绍忞除《新元史》外,还著有《新元史考证》(北京大学铅印版本)。同时,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据说《清史稿》中的《天文志》、《时历志》、《儒林传》、《文苑传》、《畴人传》等,都是由他来主纂的。在民国后,柯劭忞倾心治学,无意于仕途,对敛财也无兴趣,留下了包括经史、词章、历算、金石等诸学科研究的著述,成为众人称道的著名学者。

柯劭忞于1933年8月31日于北京病逝。

生平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胶州才女李长霞生下了她的次子。胶州柯氏家族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画家柯九思的后裔。柯氏的这一支于明代末年迁到胶州城定居,到了道光年间,柯氏这一支已经在胶州繁衍了近十代,且每一代都有才俊为胶州柯氏家族争光添彩。这一年,在因新生儿呱呱降生而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柯氏大院里,名闻山东的胶州名儒柯蘅和他才华横溢的夫人李长霞,为他们初到人世的次子取名为“劭忞”。

柯劭忞,字凤荪、凤笙,号蓼园,室名岁寒阁。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家。柯劭忞的祖父柯培元,是清代知名的抗英将领,曾屡立战功;父亲柯蘅是清代的名儒,兄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两个妹妹柯劭蕙和柯劭慧也皆为胶州有名的才女。受家庭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柯劭忞4岁时即会作诗,7岁时已经有“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香”等佳句,在当地文人学子中传颂。柯劭忞12岁时随父母客居潍县。这一时期,他广学经史和天文、算学等,为后来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功底。16岁时,柯劭忞转读于济南的尚志书院,成为匡源的得意门生。

柯劭忞20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博学多才的柯劭忞终于考中进士,被选入入翰林院任编修一职。此后,柯劭忞潜心学术研究和著述,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儒学经典,学术成果颇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柯劭忞出任湖南学政一职,因政绩突出,后被调回北京,先后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习和翰林院日讲起居注等官职。后来他奉命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贵州提学使等职。

清宣统二年(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成立了资政院,声望甚高的柯劭忞出任了资政院议员一职。这一年的10月,受资政院委派,柯劭忞出任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不久,他又被调回北京,任典礼院学士,并被赐与“紫禁城骑马”这一殊荣,其主要职责是教4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读书。柯劭忞是继匡源之后,清代胶州出的第二位皇帝的老师。

清王朝覆灭后,柯劭忞痛哭流涕,坚决不剪辫子,一直以清遗老的身份隐居不仕。1914年清史馆在北京成立,柯劭忞应聘为《清史稿》的总纂,组织了100余人编写这部536卷的清代史稿。与此同时,柯劭忞还致力于《元史》的重修。柯劭忞1922年完成了257卷150多万字的《新元史》。这部历时30余年完成的被誉为集元史研究之大成的史书,后来被列入“二十五史”之中。1925年10月,柯劭忞又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提要》等。

评价

柯劭忞作为满清的遗老,是时代的守旧落伍者。但是,作为清末民初的史学大家,他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柯劭忞的学识渊博,涉猎颇多,除了治史外,还注释国学典籍,吟诗作文等等。他注释的《春秋谷梁传》于1927年出版,是后人研究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文献。柯劭忞的其它著述还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注》、《说经札记》、《蓼园文集》和《蓼园诗钞》等。柯劭忞的诗作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神韵,其中的一部分诗稿被编入《蓼园诗钞》而传世。近代著名学者和诗论家王国维对柯劭忞的诗评价很高,认为“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对柯劭忞的尊称)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诣甚高也。”

1933年,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曾任末代皇帝之师的史学大家柯劭忞,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病逝于北京。

著作

柯劭忞一生治学严谨,至晚年还精心纂注《谷梁传》,并于1927年出版了《春秋谷梁传注》十五卷。此外,还出版有《新元史考证》、《译史补》等,未刊印的文稿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著》、《说经札记》、《蓼园文集》等。1933年8月31日在北京病逝。

标签: 柯劭忞

更多文章

  • 史树青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史树青

    史树青(1922年8月16日-2007年11月7日),男,1922年8月16日生,汉族,河北乐亭人。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工书法,精鉴赏,尤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中文名:史树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乐亭人出生日期:1

  • 夏莲居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莲居

    夏莲居居士(生卒不详,有凤凰网记载为:1884--1965),本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中年以后专修净业,改名莲居,又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20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继刘遗民、杨无为、王龙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际清之后的又一净宗在家大德。中文名:夏莲居别名:夏继泉

  • 纪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纪弦

    纪弦(1913~2013.7月22日),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

  • 林大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大钦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

  • 杨守敬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守敬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

  • 张中行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 江冬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江冬秀

    江冬秀(1890—1975),女,安徽旌德县江村人,著名学者与文学大师胡适之妻。江家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未征得胡适的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中文名:江冬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旌德县江村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75年职业

  • 杨德龄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德龄

    杨德龄,(1859—1945年),字子九,山西孝义县下栅乡人。14岁只身到汾州府某酒坊学徒,18岁就能代师领班作业,21岁时提升为三掌柜之职。民国4年,宝泉益酒坊由王协舒三弟王协卿接管,改名义泉泳,聘请曾在宝泉益原总管掌柜杨德龄为经理。1919年1月,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在太原正式成立。经营方式为由义泉

  • 景丹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景丹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固德侯国的相国、朔调连率副贰,更始政权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上谷郡长史。刘秀和王郎争夺河北时,景丹与耿弇、寇恂、吴汉、王梁、盖延一起率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去支援刘秀,此后在追随

  • 寇恂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寇恂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寇恂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号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