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秀珍

孙秀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72 更新时间:2023/12/30 23:20:55

黄河岸边,鱼山脚下,刘胡兰式的英雄孙秀珍的名字至今传颂着。1947年10月,年仅18岁的共产党员、东阿县第六区妇联干部孙秀珍同志,以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鱼山党员干部和数十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基本资料

名:孙秀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东阿县单庄乡林马村

出生日期:1929年3月5日

逝世日期:1947年10月

性别:女

思想经历

孙秀珍1929年3月5日生于东阿县单庄乡林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鱼山村农民房燕多收养做其子房义训的童养媳。房燕多一家贫寒,租船在黄河上摆渡,常见乘船过往的行人怀着激动和神秘的心情谈论共产党、八路军打日本的“新闻”。秀珍听着这些,想象着共产党的样子,憧憬着穷人翻身解放的日子。时间长了,她认定共产党、八路军是为人民打天下的队伍,她盼望着共产党、八路军来到她身边。1943年初,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来到鱼山一带。不久,东阿县委、抗日政府在鱼山一带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抗日,14岁的秀珍带头参加了农会并很快成为农会的积极分子。随着农会和抗日活动的深入,孙秀珍逐渐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不会当亡国奴,穷苦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入党

她以党员为榜样,努力工作学习,争取参加共产党。1944年11月7日,孙秀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的革命热情更高了,送情报、搞宣传,发动群众抗日。1946年春,她首先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剪了发,放了脚,还不怕白眼和蜚语,积极动员妇女。经过艰苦工作,鱼山的年轻妇女全部剪发放脚,大部分青年妇女走出家门,参加了妇救会,上了识字班。

成长

1946年秋,孙秀珍参加了东阿县委为迎接土改而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学习了党关于开展农村土改的文件,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进一步意识到作为一名为穷人办事的共产党员应为劳苦大众尽心尽力。三个月后,学习结束,秀珍被分配到六区工作。贫苦农民出身的孙秀珍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六区群众都喜欢这位没架子、待人和蔼的“八路军小干部”。自幼失去双亲的秀珍同志从中感受到群众对党的拥护和爱戴.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和责任的重大。

援军

1947年夏,刘邓大军准备渡河南下,地方党和政府号召解放区人民开展拥军支前。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秀珍积极发动全区几十个村的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反攻鞋”。吃完晚饭,她带病去妇救会检查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天亮时硬是赶做出两双用红线绣着“反攻”、“胜利”字样的“反攻鞋”。当时上级规定每个妇女做一至两双,可秀珍同志在繁忙工作中,硬是抽空做了六双。在她带动下,全区妇女都超额完成了任务。

191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大反攻的序幕。7月25日,国民党新五军乘我军南下之机,进犯到黄河南岸,与解放区隔河对峙。敌人小股武装在地主还乡团的引导下,偷偷渡过黄河,杀人放火,妄图破坏土改运动。1947年10月8日凌晨,伪东阿县保安大队和以吉祥为队长的伪警察局侦缉队在黄洪泽为首的地主还乡团的配合下,趁浓雾渡过黄河,一部包围鱼山,一部窜到周庄船厂。

被捕

黎明时分,孙秀珍被密集的枪声惊醒。她披衣下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顾丈夫阻拦,赶快去区委报告。刚跨出家门,几个匪兵走来,她赶紧走几步,拐进一条胡同,不料还是被敌人发现。天色已明,她见四周部是敌人,难以立即脱身,便乘敌人不备,钻进秫秸垛中。敌人在鱼山挨户搜查,将未来得及躲藏的群众全部赶上山顶。面对三挺机枪,几十把刺刀,七八十名男女老少以无言的沉默表示对敌人的藐视。恼羞成怒的敌人把房燕忍拉出来,问谁是共产党、村干部,老汉拒绝回答,被枪托棍棒打得在地上疼得滚来滚去。此时秀珍被搜出,几个敌人推揉着她从南山坡山顶走来,群众都瞪大吃惊的眼睛,担心地望着她。秀珍同志从容地走到山顶,几位妇女立即向前将她挡在身后。敌人又拉出几个年轻妇女,强碍着站在遍体鳞伤的房燕忍旁边,借以威吓她们说:如果不服,他就是你们的下场!妇女们怒视着敌人,敌头目一挥手,几把刺刀挑掉了她们的假发誓。见是妇救会的人,敌人用枪托向她们打去,几个妇女当即被打倒。“住手!不许打人!”秀珍怒喝一声,大步走向敌人,用手拢拢有点零乱的头发,眼里闪着愤怒的火焰。匪头目半响才结结巴巴地说:“你……你是什么了”“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共产党,村干部!”敌军官走到她面前,说要用机枪扫射群众,秀珍抑制不住心中怒火,大声骂道:“你们这些豺狼不如的东西,向老百姓耍什么威风!剪发放脚是我发动的,斗地主是我领着干的,与乡亲们无关。小子们有种冲我来好了,朝老百姓耍威风算什么好汉!”敌军官被激怒了,一吆喝,几个匪兵一拥而上,棍棒枪托雨点般地打在秀珍身上。匪兵一个打累了,换一个再打,铣把粗的木棍打断了,换根新的,秀珍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浸透了衣裳,但是她始终未屈服,连口怒骂敌人,直到昏死在地上。我军分区三团得悉敌人偷渡黄河,派两个连到鱼山一带准备围歼敌人。天近中午,敌人怕被歼灭,押着秀珍、房又兴(村农会主任)和他的妻子王莲英(三人都是由在侦缉队混事的房XX指认的),匆忙窜回东阿镇。乡亲们得救了,秀珍却被关进国民党东阿县政府监狱里。逃到东阿城去的鱼山一带地主张文岱等六人联名写了状子,向国民党县政府控告孙秀珍的“罪行”。狱中,面对敌人严刑拷讯,她以怒骂、嘲笑来回答。卑鄙的敌人见未得到口供,便乘东阿镇大集这天,让她游街,借以羞辱她,并威胁群众。秀珍忘记疼痛,不防跳上一个土堆,面向千百名群众高声宣讲:“乡亲们,刘邓大军已经过河南下,蒋介石马上快完蛋了!快行动起来!打倒蒋介石,迎接全国大解放!”敌人急忙用巾堵住她的嘴,把她押回狱中。半月后的一天,敌人见威逼利诱、严刑逼供不服,就下毒手了。

牺牲

傍晚,敌人将孙秀珍、房义兴、王莲英三人从狱中提出,解至伪警察局院内。晚上12点,伪督察长姚绪烈、侦缉队班长房燕义奉局长孟振鲁之命,分率20多名士兵将孙秀珍、王莲英和房义兴先后押出。阴森可怖的黑夜中,孙秀珍、王莲英两同志被捆绑在敌人中间。孙秀珍同志迈着从容步子,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敌人将她二人押至城南公路西侧杨树林内事先挖好的坑前。秀珍看着黑洞洞的坑,抬起清秀的脸,眼中跳动着愤怒的火焰,猛然向前迈出一步。姚绪烈及其身后的士兵惊恐地向后退着,秀珍同志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死只能吓唬你们这些怕死的东西。告诉你们,在我们共产党是不怕死的,怕死也干不了共产党。今大我死在你们这伙狗东西手里,亲人和后代还当共产党,还得和你们这些坏蛋斗……。”姚绪烈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大声命令士兵“快!快!赶快给我活埋。”“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这声音冲破漆黑孙秀珍同志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生命,消息传来,鱼山人民悲痛万分。’

树碑

1947年11月3日,我东阿县第六区政府在姜庄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表彰烈士的英勇事迹,寄托对烈士的哀思。会后,区委领导亲手在墓前立下了“孙秀珍烈士之墓”的墓碑。

标签: 孙秀珍

更多文章

  • 陈延熙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延熙

    陈延熙(1914年-1990年),江苏省建湖县人,194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烟草病害及水稻抗胡麻斑病育种研究。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在果树病理学、病原物生态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概念以及据此而创制的“增产菌”,为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

  • 祝汝佐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祝汝佐

    祝汝佐(1900—1981),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桑树害虫学的奠基人,在桑毛虫、桑蟥、桑木虱的防治研究上有卓著贡献,并研制出防治桑蟥的巴豆乳剂;他是我国寄生蜂分类及害虫生物防治的先驱者。发现寄生蜂新种3个,有近40个种在我国首次记载;在生物防治上,他主张分工防治,保护天敌,并在生产上发挥

  • 周轻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轻鼎

    周轻鼎(1896.4.1-1984.11.12),湖南省安仁县人,现代雕塑家,我国动物瓷雕的奠基者。24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继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罗丹的学生让·布舍门下学习雕塑,再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并在法国学习、生活、工作达15年。1945年12月

  • 张作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作人

    张作人,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建立了一套原生动物细胞学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手术方法获得能正常遗传的双体原生动物,培养了许多生物学人才。中文名:张作人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泰兴县出生日期:1900年2月21日逝世日期:1991年3月

  • 沈政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政

    沈政,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36年7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辽宁省沈阳市,汉族。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完成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业。中文名:沈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大连出生日期:1926年11月逝世日期:2009年2月9日职

  • 朱凤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凤美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

  • 于克恭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于克恭

    于克恭(1907—1940)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1907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地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妹11个,有三人被贫困和疾病夺去了生命。16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于克恭弃学任教,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这期间,他耳闻目睹了地主豪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仇、民族恨,使于克恭对旧

  • 周诗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诗穆

    周诗穆(1902年-1980年),中国电影摄影师,浙江宁波人,父亲早殁,靠母亲编织草席以维持全家生计,由于悉心钻研,刻苦勤奋,很快掌握电影摄影技术。他拍摄了《松柏缘》、《风雨之夜》、《苦学生》、《慈母》、《恋爱与生命》、《现代一女性》等作品。中文名:周诗穆国籍:浙江宁波民族:汉出生日期:1902逝世

  • 王敬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敬平

    王敬平(1946.5—2009.8.6),男,号虎啸堂主,1946年5月生,河南杞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原副主任,银川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兰州军区宁夏军分区老战士书画协会原艺术顾问。擅长画虎,人称“王老虎”。另

  • 韦丛芜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韦丛芜

    韦丛芜(1905~1978),原名韦崇武,又名韦立人、韦若愚,1905年农历三月十六日生于安徽六安市叶集区。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为鲁迅组织领导的未名社成员,《莽原》半月刊撰稿人之一。建国后曾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英文编辑。韦丛芜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君山》、《冰块》等,译有陀思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