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于同隐

于同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3/12/13 8:27:55

于同隐(1917年8月6日~2017年2月6日),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的创建人学术带头人、教授、高分子科学家和化学教育家。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化学世界》杂志副主编。从事高分子粘弹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1984年领导研制成功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著有《高分子粘弹性》。发表论60篇。

基本资料

中文名:于同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17年8月6日

逝世日期:2017年2月6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化学系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高分子粘弹性》《高分子粘弹性》

人物履历

1917年8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重庆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

1943-1946年任浙江大学助教和讲师。

1947-1950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任密西根大学研究助理。

195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

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1955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8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1960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主任。

1978-1986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2年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

1987年受聘中国纺织大学任兼职教授。

于同隐1917年8月6日生于江苏无锡,1934年考取浙江大学化学系。抗战爆发后,他随校内迁,1938年毕业。毕业后在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鉴于国民党政治腐败,1943年回到浙江大学任助教和讲师,1946年考取公费留美,1947-1950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成绩,在200名研究生中名列前茅,获得博士学位,并被推选参加荣誉化学会。1950年任密西根大学研究助理,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他与一部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密西根大学分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正确认识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2月6日,于同隐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成就

五十余年来,于同隐在教学以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术上突出的成就是开发了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不等活性缩聚动力学这一新领域,和以高分子硬弹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研制了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人工肺。

爱国情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951年于同隐和爱人蔡淑莲冲破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国,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于同隐从杭州来到上海任复旦大学教授,在有机化学教研室工作,后来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建设,国家决定从复旦大学抽调部分教师支援兰州大学等兄弟院校,有机化学教研室的大部分教授和一部分中年骨干教师被调走,以致造成有些课程停开的局面。这时于同隐出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在此较困难的条件下,他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整顿和建设实验室,编写了《有机化学》、《有机结构理论》等教材,翻译了《有机化学教程习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开出了有机化学教研室承担的全部课程,以后又带领中青年教师逐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于同隐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过孚兹(Wurtz)反应合成芳基硅烷,如四(对甲苯基)硅烷等,并针对芳基—硅烷容易断裂等问题,成功地进行了它们的硝化、溴化和氧化反应。用硝酸铜和乙酸酐在室温条件下硝化得到三(对甲基间硝基苯基)对甲苯基硅烷,产率接近定量;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时,生成三(对溴甲基苯)溴硅烷,水解得出相应的硅醇,其中的溴甲基经索美勒(Sommelet)反应生成醛基;用铬酸酐和乙酸酐氧化时得出四(对羧苯基)硅烷。从对(三甲硅基)甲苯开始,将甲苯基中的甲基溴化成溴甲基,从而制得对(三甲基硅基)苄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等,应用索美勒反应制得醛;将对(三甲硅基)甲苯氧化成相应的羧酸后,用亚硫酰氯和氨水处理,得到对(三甲硅基)苯甲酰,在用亚硫酰氯处理时,克服了硅—碳键的断裂现象。

1958年根据国家迫切需要发展高分子工业的需要,于同隐受命筹建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教研室,一般人往往认为高分子和有机化学差不多,于同隐早就认识到高分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单位,仅仅只有接近于有机合成的高分子合成是不够的,必须还有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才是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但在那时教研室内连高分子化学都是新鲜的名词,更缺乏高分子物理。于同隐虽然学的是有机化学,为了事业的发展,决心带头去搞高分子物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制造和购置了部分仪器,结合实际选定了课题,在出产品的同时,写出了论文,培养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充实了教学内容,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高分子教研室。

学术交流

于同隐深谋远虑地认识到,从国家利益,从今后长远、稳定的发展考虑,加速培养中青年一代是当务之急,因而把培养中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针对每个教师的业务情况,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他倡导每星期二下午为教研室的固定学术活动时间,要求每个教师轮流做专题报告,介绍高分子学科的新发展,并开展讨论。他不惜花费时间亲自组织、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定题,提供参考资料。为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于同隐利用他在国际学术界的联系,有计划地派出人员去美、英、西德各国的著名高分子研究单位,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膜科学、核磁表征、高分子结晶等方面进修、研究,并邀请各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来校讲学,从而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关系。

在整顿教学的过程中,于同隐有意识地把中青年教师推上第一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鼓励几位中年教师为研究生开课,为他们提供参考书目,一起讨论教学大纲,耐心指导,亲自听课。他组织教师编写《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实验技术》等教材,以提高课程质量。这些教材后来为不少院校所采用。教研室在翻译国外专著如《大分子》等书籍时,于同隐也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让室内20位教师参加,他担任总审校。有些教师从未搞过翻译,问题不少,给总审校增添了不少困难,但他对此毫无怨言。

培养人才

在培养中青年教师方面,于同隐踏实细致,殚精竭虑,提掖后进,甘为人梯。加之他平时谦虚诚恳,平易近人,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尊敬和爱。1982年,复旦大学根据需要成立材料科学研究所,于同隐出任所长。在此前后,高分子实验室进行了整顿和重建,大规模地更新了仪器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接近国外的先进水平。在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自70年代末组织起较高水平的高分子科研工作。仅就80年代统计,在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两方面,获国家、部委、省市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就有20余项,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00篇。

于同隐从事教育、化学工作50余年,在复旦大学创建了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高分子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高分子化学专业的博士导师、博士后研究站站长,由他指导毕业的硕士生有30余名,取得博士学位的有10余名;在读博士生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中,于同隐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并放手让青年人去闯,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成长很有好处。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有的已崭露头角。

主要论文

1于同隐,凌云,吴世晖.硅有机化合物Ⅰ,应用Wurtz反应合成四芳基硅烷.化学学报,1958,24:170-173

2林子森,吴世晖,于同隐等.硅有机化合物Ⅲ,对(三甲硅基)甲苯的衍生物.化学学报,1960,26:7-10

标签: 于同隐

更多文章

  • 孙秀珍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孙秀珍

    黄河岸边,鱼山脚下,刘胡兰式的英雄孙秀珍的名字至今传颂着。1947年10月,年仅18岁的共产党员、东阿县第六区妇联干部孙秀珍同志,以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鱼山党员干部和数十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中文名:孙秀珍国籍:中国出生地:东阿县单庄乡林马村出生日期:1929年3月5日逝世日期:1947年10月性别:女孙秀

  • 陈延熙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延熙

    陈延熙(1914年-1990年),江苏省建湖县人,194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烟草病害及水稻抗胡麻斑病育种研究。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在果树病理学、病原物生态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概念以及据此而创制的“增产菌”,为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

  • 祝汝佐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祝汝佐

    祝汝佐(1900—1981),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桑树害虫学的奠基人,在桑毛虫、桑蟥、桑木虱的防治研究上有卓著贡献,并研制出防治桑蟥的巴豆乳剂;他是我国寄生蜂分类及害虫生物防治的先驱者。发现寄生蜂新种3个,有近40个种在我国首次记载;在生物防治上,他主张分工防治,保护天敌,并在生产上发挥

  • 周轻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轻鼎

    周轻鼎(1896.4.1-1984.11.12),湖南省安仁县人,现代雕塑家,我国动物瓷雕的奠基者。24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继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罗丹的学生让·布舍门下学习雕塑,再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并在法国学习、生活、工作达15年。1945年12月

  • 张作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作人

    张作人,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建立了一套原生动物细胞学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手术方法获得能正常遗传的双体原生动物,培养了许多生物学人才。中文名:张作人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泰兴县出生日期:1900年2月21日逝世日期:1991年3月

  • 沈政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政

    沈政,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36年7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辽宁省沈阳市,汉族。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完成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业。中文名:沈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大连出生日期:1926年11月逝世日期:2009年2月9日职

  • 朱凤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凤美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

  • 于克恭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于克恭

    于克恭(1907—1940)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1907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地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妹11个,有三人被贫困和疾病夺去了生命。16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于克恭弃学任教,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这期间,他耳闻目睹了地主豪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仇、民族恨,使于克恭对旧

  • 周诗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诗穆

    周诗穆(1902年-1980年),中国电影摄影师,浙江宁波人,父亲早殁,靠母亲编织草席以维持全家生计,由于悉心钻研,刻苦勤奋,很快掌握电影摄影技术。他拍摄了《松柏缘》、《风雨之夜》、《苦学生》、《慈母》、《恋爱与生命》、《现代一女性》等作品。中文名:周诗穆国籍:浙江宁波民族:汉出生日期:1902逝世

  • 王敬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敬平

    王敬平(1946.5—2009.8.6),男,号虎啸堂主,1946年5月生,河南杞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原副主任,银川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兰州军区宁夏军分区老战士书画协会原艺术顾问。擅长画虎,人称“王老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