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明道

任明道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19 0:52:43

任明道(1901年-1983年),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西岸村人。早年毕业于旧制温州师范学校,后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学习,于1926年毕业。1936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获硕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先后在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汉口市卫生局、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浙江省农业改进处从事害虫防治研究工作。1943年后,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任教,讲授农业昆虫学等课。建国后,曾任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司药械处副处长。1954年调任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教授、系主任,并历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保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沈阳昆虫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委员,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任明道是中国近现代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生物防治的开拓者和新农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先后从事中国稻作害虫铁甲虫、植物杀虫剂鱼藤精和土蜂的研究,有《害虫防治学》等著作。在前浙江省昆虫局果虫研究所任职期间,曾从台湾引进大红瓢虫,用以防治柑橘吹绵蚧壳虫,开创了中国现代生物防治的先例。晚年长期患病,仍坚持阅读中外有关专业资料,指导国内各地后学,并参加学会的学术活动。早年还在家乡桥下西岸创办一所嘉祥图书馆。1983年2月25日在沈阳病逝。

基本资料

名:任明道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永嘉县

出生日期:1901年9月7日

逝世日期:1983年2月25日

职业:科学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

毕业院校:国立东南大学

主要成就:开创了中国现代生物防治的先例

代表作品:《害虫防治学》

生平

任明道,浙江永嘉人,1901年9月7日出生于永嘉县农村一个农民家中。父辈都是淳朴的农民。任明道兄弟4人。他行二,少年时在家乡私塾读书,并帮助父母做些农活。1913年,家乡始有小学校成立他才入学。1916年,任明道考入设在温州的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因学业优良又考入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病虫害系。

1926年,任明道毕业,经张巨伯介绍,受聘于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从事中国土蜂调查收集研究。一年后进汉口市卫生局任职。1928年到浙江省昆虫局果虫研究所工作,其中主要的工作是从台湾引进大红瓢虫,并成功地控制了当时猖獗为害的柑橘吹绵蚧壳虫。1932年起任该局杀虫药剂室主任,主要研究用碳酸钠代替烧碱,配制松脂合剂,用以防治柑橘吹绵蚧壳虫,效果甚佳。1933年到中央农业实验所任职。由于任明道深造心切,1935年秋辞职,自费赴美,入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院。其间他对6种杀虫植物(鱼藤等)进行了系统的杀虫试验,明确了各种杀虫植物的接触毒性。1937年春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多变,各机关、学校不断转移,任明道先后到福建省农业改进所、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等处做技术工作和任教,直至抗战胜利。1947年,任明道一度到沈阳东北病虫药械厂工作,因工广无电不能开工又返回南方,先后到江西中正大学、江西农业专科学校任教。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任明道先在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工作,1950年调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局任药械处副处长和技正。这期间水稻螟虫、粘虫等多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为害严重,而又极端缺少农药和施药器械。任明道为组织农药、药械生产,历尽艰辛,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使中国第一次生产出高效广谱杀虫剂六六六农药,并生产了西力生,继而又组织生产了喷雾器,解决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急需。

履历

1901年9月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西岸村。

1908-1910年家乡私塾读书。

1911-1912年在家务农。

1913-1916年夏浙江省永嘉县立第五小学读书。

1916秋-1921年夏温州,省立师范学校读书。1921秋-1926年夏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读书。

1926夏-1927年春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工作。

1927夏-1927年冬汉口市卫生局工作,技士。

1928春-1928年夏浙江省瓯海中学,生物教员。

1928年-1933年浙江省昆虫局果虫研究所,技士,主任。

1933年-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技士,病虫药剂室主任。

1935年-1937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37年-1939年福建省农业改进所工作,技正,病虫害科主任。

1939年-1941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工作,技正,室主任。

1941年-1943年江西中正大学,教授。

1943年-1946年浙江英士大学,教授。

1947年-1947年8月东北病虫药械厂,总技师。

1947-1948年江西中正大学,教授。

1948-1949年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教授。

1949年10月-1949年12月华北农业部,技干。

1950年-1954年农业部,副处长,技正。

1954年12月-1964年沈阳农学院,教授,植保系主任。

1965年-1983年沈阳农学院,教授。

1983年2月25日在沈阳病逝。

成就贡献

开创先河

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农业遭受破坏,灾害四起,在江、浙、闽等地吹绵蚧壳虫严重为害柑桔。任明道急果农之所急,不畏艰辛,毅然只身到当时被日本霸占的台湾岛,采集引进大红瓢虫(RodoliarufopilosaMulsant)。他搭乘日本轮船抵台北,在日本昆虫学家素木得一的帮助下,收集了大量的大红瓢虫,返回后,亲自在沿途受害严重的柑桔园释放,在一些柑桔园里成功地控制了吹绵蚧壳虫的为害。

在中国首先使用松脂合剂防治吹绵蚧壳虫

30年代初,吹绵蚧壳虫在浙江省许多柑桔园严重发生。虽然1929年任明道从台湾引入一批大红瓢虫,释放到柑桔园,但单靠大红瓢虫的自然繁殖、扩散,难以控制大面积发生的吹绵蚧壳虫。任明道又积极寻求药剂防治的办法。当时,防治该虫比较好的药剂是松脂合剂。它首先在日本使用,是以过量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煮沸后,加入松香,继续加热皂化松香而成。当时在中国农村烧碱不易获得,而且难于操作。鉴于此,任明道试验用碳酸钠(碱粉)代替烧碱,配制松脂合剂,结果防治吹绵蚧壳虫效果甚佳(昆虫与植病,1933)。该剂还减轻了用烧碱配制对柑桔的腐蚀性。任明道是中国松脂合剂最早的研制者,并在防治柑桔介壳虫上获得了成功。

研究探索杀虫植物

对发展中国鱼藤生产作出贡献30年代中期,任明道已开始搜集中国的杀虫植物。193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中国鱼藤等6种杀虫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杀虫试验。试验是用乙醚、克罗酚、苯的抽提物(5种浓度)在绿豆蚜上进行的。试验结果明确了各种杀虫植物的接触毒性,以雷藤效力最大,鱼藤次之,巴豆

第三,雷公藤有微效,苦树皮与闹羊花无效这些研究结果,对中国进一步研究、利用杀虫植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52年,根据农业部发展国产杀虫植物的精神,任明道赴中国南方考察鱼藤资源,基本摸清了南方各省(广东、广西、云南等)鱼藤的种类、分布、栽培及野生种的生长情况,以及鱼藤生长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关系;明确了在年平均温度20-22℃,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的地区,均适合栽培,即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在北纬23°以南地区可以栽培。

调查研究明确了中国南方的鱼藤共有6个种和变种:(1)半蔓生性鱼藤(Derrisellipticavar.saraklakGreeping);(2)蔓生性毛鱼藤(D.ellipticaChougi);(3)红心种马来鱼藤(D.malaccensis-Kintatype);(4)直生性马来鱼藤(D.malaccensisvar.sarawakensis);(5)霍氏鱼藤(D.fordiiOliv);(6)毒鱼藤或厚果鸡血藤(MilletiaparchycarpsBenth)。调查还明确了各种鱼藤植物中鱼藤酮的含量。任明道的调查对发展中国杀虫植物鱼藤的生产作出了贡献。

组织策划使有机农药六六六问世

50年代初,任明道在中央农业部任药械处长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厂家可生产砒酸铅、硫酸铜、铜及鱼藤等少数无机杀虫剂及植物性杀虫剂,尚无生产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工厂,而此时国外已大量生产六六六、DDT等。任明道建议国家组织六六六和西力生的生产。经同意后,他立即奔赴国内各地,进行组织策划,经一年多时间,终于在中国首次生产了六六六和西力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历史,为中国农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持沈阳农学院植保系

为培养植保蚕业人才作贡献1954年,沈阳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学及农药学师资缺乏,而任明道则兼具这两方面的专长,遂应该院院长张克威之邀,到沈阳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彼时系沈阳农学院初建,任务繁重。任明道组织全系教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10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使全系在教学上有所遵循。由于任明道以身作则的勤奋工作,带动全系教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师资,积极扩建实验室,增添仪器设备,组织师生广泛采集标本等,经过两年的努力,植物保护系已有较大进步,师资水平迅速提高,实验室已能满足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辽宁省柞蚕资源丰富,柞蚕丝产量居全国之首。为发展养蚕事业,沈阳农学院增设了蚕学专业。植物保护系承担了这一任务。任明道积极组织部分教师筹建。1958年,全国第一个以柞蚕为主兼顾桑蚕的蚕学专业,在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正式诞生,第一届蚕学专业30名新生也于同年9月入学。王道蓉、贺康等先后应聘蚕学专业任教授。至1966年,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两个专业(植保、蚕学)共培养了700多名本科毕业生。任明道在沈阳农学院任教近30年(1954年-1983年),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玉米螟研究观察30多年,提出根治设想

1954年任明道来沈阳农学院,便开始了玉米螟的防治研究。初期,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鉴于中国特别是东北松辽平原,玉米连片栽培,防治玉米螟如靠人工一株株的施药,不仅防效有限而且很难做到大面积防治,因此他设计、实施了以飞机防治为目标的地面药剂防治试验(当时国内此举尚属首创),结果表明:(1)用0.5%六六六,在卵高峰后即孵化率达50%以上时,施药效果最显著;(2)液剂和粉剂效果大体相当;(3)用药1次和2次效果差异不大,一次施药最经济。

任明道还对玉米螟发生规律、预报方法及寄主植物等多方面作了调查研究。在他的主持下,首次报道了在非禾本科(如大麻、苍耳等)寄主上为害的有颖冬螟(OstriniavarialisBremer)等。

这些研究对辽宁省以及北方诸省(区)开展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用飞机撒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任明道生前虽未实现,但为后来工作打下了基础。

任明道对玉米螟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和探索,不断收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他认为:防治玉米螟最好的方法是抗虫育种,并到处收集抗螟试材和有关文献,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邱式邦处引来大量国外玉米自交系及抗虫品种材料,进行了两年的对比观察试验,有些已显示出颇有希望的苗头,可惜这些宝贵的原始材料全毁于“文化大革命”。70年代末,任明道已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力不从心,加之助手调离,因而已无法再继续从事田间试验,但他仍不断地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了“对玉米螟周期性大发生规律的探讨”等文章,留给后来人。

爱祖国,爱科学,教书育人,良师益友

任明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限热爱,爱祖国,爱人民,一生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除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有大量繁琐的教学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领导着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植保学会以及沈阳市昆虫学会。他经组织学会活动和生产考察,各方提出生产建议。任明道是九三学社的一名老社员。他积极参加九三学社和市政协的活动,经常提出宝贵意见。任明道不仅在教学、科研、生产、学术、学会工作和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团结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任明道为人忠厚,作风正派,无论是老、中、青同志都能与他和睦相处。他能团结系内老教师,共商系内大事。他爱护青年教师,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深受全系师生敬重。

任明道热爱学生,经常教育学生爱科学,爱专业。很多学生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不愧是广大学生的好老师,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

任明道是中国昆虫学会创始人之一,历任该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他还是《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保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沈阳市昆虫学会理事长;沈阳市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和沈阳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以及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委员。

论著

1、任明道:《松脂合剂防治吹绵蚧壳虫》,《昆虫与植病》,1933(1):3062、任明道:《害虫防治学》,中国兴业出版社,1948

3、任明道:《国产杀虫植物初步研究》,《中国昆虫学报》,1950,1(1):41~56

4、任明道:《国产杀虫植物鱼藤生长情况调查》,《昆虫学报》,1953,3(2):185~202

5、任明道,戴宗廉,朱永年:《六六六粉剂防治玉米螟试验初步报告》,《沈阳农学院学报》,1956(1):35~42

6、任明道,张荆,孙雨敏:《沈阳地区玉米螟的预测研究及药剂防治试验》,《沈阳农学院专刊》,1957

7、任明道:《抗虫育种工作在害虫防治上的展望》,《辽宁农业科学》,1963(1):47~50

标签: 任明道

更多文章

  • 于同隐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于同隐

    于同隐(1917年8月6日~2017年2月6日),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的创建人和学术带头人、教授、高分子科学家和化学教育家。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化学世界》杂志

  • 孙秀珍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孙秀珍

    黄河岸边,鱼山脚下,刘胡兰式的英雄孙秀珍的名字至今传颂着。1947年10月,年仅18岁的共产党员、东阿县第六区妇联干部孙秀珍同志,以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鱼山党员干部和数十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中文名:孙秀珍国籍:中国出生地:东阿县单庄乡林马村出生日期:1929年3月5日逝世日期:1947年10月性别:女孙秀

  • 陈延熙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延熙

    陈延熙(1914年-1990年),江苏省建湖县人,194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烟草病害及水稻抗胡麻斑病育种研究。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在果树病理学、病原物生态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概念以及据此而创制的“增产菌”,为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

  • 祝汝佐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祝汝佐

    祝汝佐(1900—1981),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桑树害虫学的奠基人,在桑毛虫、桑蟥、桑木虱的防治研究上有卓著贡献,并研制出防治桑蟥的巴豆乳剂;他是我国寄生蜂分类及害虫生物防治的先驱者。发现寄生蜂新种3个,有近40个种在我国首次记载;在生物防治上,他主张分工防治,保护天敌,并在生产上发挥

  • 周轻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轻鼎

    周轻鼎(1896.4.1-1984.11.12),湖南省安仁县人,现代雕塑家,我国动物瓷雕的奠基者。24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继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罗丹的学生让·布舍门下学习雕塑,再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并在法国学习、生活、工作达15年。1945年12月

  • 张作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作人

    张作人,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建立了一套原生动物细胞学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手术方法获得能正常遗传的双体原生动物,培养了许多生物学人才。中文名:张作人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泰兴县出生日期:1900年2月21日逝世日期:1991年3月

  • 沈政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政

    沈政,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36年7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辽宁省沈阳市,汉族。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完成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业。中文名:沈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大连出生日期:1926年11月逝世日期:2009年2月9日职

  • 朱凤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凤美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

  • 于克恭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于克恭

    于克恭(1907—1940)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1907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地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妹11个,有三人被贫困和疾病夺去了生命。16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于克恭弃学任教,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这期间,他耳闻目睹了地主豪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仇、民族恨,使于克恭对旧

  • 周诗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诗穆

    周诗穆(1902年-1980年),中国电影摄影师,浙江宁波人,父亲早殁,靠母亲编织草席以维持全家生计,由于悉心钻研,刻苦勤奋,很快掌握电影摄影技术。他拍摄了《松柏缘》、《风雨之夜》、《苦学生》、《慈母》、《恋爱与生命》、《现代一女性》等作品。中文名:周诗穆国籍:浙江宁波民族:汉出生日期:1902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