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曾苏民

曾苏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32 更新时间:2023/12/26 10:58:39

曾苏民(1932年2月-2015年11月8日),湖南双峰县人,金属材料加工专家,“锻造+热轧”、“分段多次旋压”、“预薄高温模锻”等多种新工艺的创立者。1965年毕业于新风加工厂职工业余大学本科班;1966年,任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苏民长期从事精密模锻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压力加工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中国大型模锻生产技术体系;研制出快速模锻、复合包套模锻、亚等温模锻等新工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TC11钛合金材料盘模锻件的工艺研究"项目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YL型烟气轮机用GH132合金大型涡轮盘和K213合金精铸叶片的研制"项目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撰有《影响铝合金固熔保温时间的多因素相关规律》等论若干篇。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曾苏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双峰县红星村

出生日期:1932年2月

逝世日期:2015年11月8日

职业:工程师

毕业院校:新风加工厂职工业余大学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代表作品:《影响铝合金固熔保温时间的多因素相关规律》

人物经历

曾苏民于1932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红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4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双峰,曾苏民耳闻目睹了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痛感到国家的贫弱落后,自此开始立志长大后要当工程师,制造武器去打击敌人。

1944年10月,曾苏民到离家20多华里已迁到山里上课的湘乡中学(现湘乡一中)读初中。1947年毕业后,又如愿以偿考入了有3000人报考而只招收80人的国立中央技术学校长沙分校机械班。该校为培养中小工厂的厂长,免收学费,只收伙食费,对每学期成绩列前10名的学生发给约为1/3伙食费的奖学金,曾苏民得过两次。

1950年5月,曾苏民于国立中央技术学校毕业,并到沈阳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基建处工作。

1952年3月,进抚顺俄语训练班培训,次年6月赴前苏联乌拉尔铝加工厂学习,先学挤压设备,3个月后改学模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1955年3月,曾苏民学成回国,回国时被我驻前苏联大使馆评为4名优秀学员之一。回国后,曾苏民被分配到101厂(又称新风加工厂,后为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现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科任工艺组组长。

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8月,曾苏民考入新风加工厂职工业余大学本科班,并于1965年5月毕业。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同年8月,苏方在3天内撤走了在厂专家,带走了技术资料。曾苏民和同事们奋发图强,在此后的1年内干成了28种国家急需的大型铝合金模锻件,被誉称为“锻件”。当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61年、1962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获“五好青年”称号。

1963年8月,曾苏民被任命为101厂模压车间副主任。

1966年3月,曾苏民被调至“三线”的112厂[又称西南铝加工厂,今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月被任命为锻造分厂筹备组组长。在参加车间设计中,他坚持反对“靠山、分散、进洞”的设计思想,保住了车间的整体布局。

1966年,曾苏民出任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1978年11月,曾苏民任副总工程师,时逢国家急需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模锻件,在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他刻苦自学了钛合金、高温合金方面的知识,做了100多次试验,成功地研制了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模锻件。1984年12月,他出任总工程师。

1986年后,曾苏民未再担任行政职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课题中,并主持争取美国波音公司的铝合金模锻件生产许可证并全权负责出口模锻件的工作。次年3月,波音公司4位专家来厂验收首批产品,发现7个低倍试片中有一个金属流线不顺。曾苏民当即表示:请波音的朋友再等48小时,我们一定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的精心组织下,30小时就完成了从投料到成品检验的48道工序,低倍全部合格!波音公司代表团团长伸出大拇指说:“OK!你们不但说到做到,而且提前做到,做得很好!”。

1988年8月,曾苏民参加在抚顺召开的军工史编写会议路过北京,被航天工业部211厂接去,当时“长二捆火箭工程”上钢环还是上铝环还未确定,若能采用铝环,重量将减轻200千克,每次发射可减少1650万元费用。厂总工程师问他3.5米的铝环能不能干出来?曾苏民思考后坚定地答复:“能干出来!”。11月份签订试制合同,3个月后,他创造的“三镦二扩”新工艺试制出了十几个特大锻环。

1994年3月,曾苏民主持试制为美国发射22颗卫星用的卫星座锻件——三角形锻环。产品的力学性能要求高于中国标准40%,允许残余应力极小,精加工后变形要小于0.015毫米,他运用工艺因素相关强化技术,创造了大变形量,超长时间固溶,超长时间高温时效的“一大二长”新工艺,研制出纵模力学性能相同的锻环,经美方复验,质量优良。

1996年6月,曾苏民退休,被聘为西南铝加工厂高级技术顾问。他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与拼搏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二等奖9项。1996年至1999年,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上发表论文5篇,在《中南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6篇分别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冶金文摘》、《机械文摘》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收录。

1999年,曾苏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11月8日上午10时42分,曾苏民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84岁。

此外,曾苏民还担任了大量的学术兼职——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一、第二届四川省科技顾问;重庆市科技顾问;中南大学和西南大学的名誉教授;西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以上信息来源)

人物成就

为中国钛合金模锻开辟新途径

1978年,中国急需打破国外的封锁,自行研制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模锻件。“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是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创立的新工艺。这类盘形件的特点是有中心孔,为了提高变形均匀性和增大变形程度,减小变形抗力,曾苏民制定了采用经冲孔、环锻制成有中心孔的模锻坏料;在模具设计时,采用减小模膛深度,增加边桥部高度的方法,即“预薄”,这样的模锻时实现了不增加欠压,又减小了高向尺寸偏差,而且降低了变形抗力。模锻时尽量缩短转移时间,减小温降,可减小变形抗力和获得良好的内部组织。在该项目鉴定时的评价是:“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新工艺为中国钛合金模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为国家节约外汇550万美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复合包套模锻”是针对涡喷13、涡喷14和长征4号发动机的高温合金涡轮盘模锻件试制而创立的。曾苏民制定了将高温合金坯料装入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不锈钢板制成的钢套中,并在钢套与坯料之间衬以硅酸铝棉作为保温材料的工艺方案,保证了最佳模锻温度范围,提高了工艺塑性,降低了变形抗力,改善了润滑性能,提高了变形均匀性,解决了模锻裂纹、晶粒粗大和力学性能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此后,又将这种工艺成功用于GH132合金烟气轮机大型涡轮盘和美国号称高温合金之王的wasploy合金大型涡轮盘等23种高温合金模锻件的研制,创造经济效益5600万元,获得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铝合金多因素相关强化技术

国内外一直采用按照制品的厚度来确定铝合金固溶保温时间的传统方法。曾苏民经过多年研究,掌握了合金成分、铸锭冶金质量、变形加工方法、产品品种、变形程度、产品对纵横高三向性能的要求、固溶处理前的状态等多因素对固溶保温时间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在国际上首次构建成一个定量关系式,创新了铝合金多因素相关强化技术。由于上升到理论,使之具有普遍适用性。

“DF31工程”铝合金大型整体锥形锻环,要求力学性能高于国家标准20%,按常规热处理工艺,固溶保温时间90分钟,达不到要求。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时间为450分钟,产品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整体抗破坏负荷提高30%,高向性能提高得更多,塑性指标提高100%。

在三角形锻环的试制中,按照美国MIL-H6088G规程,固溶保温时间为190分钟,而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为400分钟,处理结果,产品的纵、模、高向力学性能高于国家标准20%~40%,横向和高向性能提高较多,塑性指标比强度指标提高的幅度更大,减少了各向异性。

LD2CS空心大梁型材要求控制粗晶环深度:内表面小于2毫米,外表面小于5毫米。按照MIL-H6088G规程,在空气炉中固溶保温时间为90分钟,处理结果粗晶环超标,内表面为3~5毫米,外表面为5~8毫米,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时间为60分钟,处理结果粗晶环深度合格:内表面为1~2毫米,外表面为3~5毫米。

曾苏民教授长期顽强拼搏在国家重点工程、新材料研制和生产第一线。他勇于创新,综合运用金属塑性加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现有设备条件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工艺,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主持研制成功新产品100多种,累积创造经济效益6亿多元,获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0项。

专业著作

刘伯操,曾苏民.工程材料实用手册(又名中国航空材料手册)·铝合金篇》(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会议论文

《影响铝合金固溶保温时间的多因素相关规律》(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

期刊论文

曾苏民多年来发表期刊论文五十多篇,后期论文主要有: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曾苏民培养了1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其基本情况如下:

春梅】学位类别:硕士;授予学位日期2005年05月28日;授予学位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社会任职

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

外界评价

西南大学:“曾苏民院士不仅在科研上硕果累累,还甘当人梯,为培养下一代殚精竭虑。导师带徒,培养企业高科技人才,是他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创意。他告诫学生们科研成功的要诀在于少而精,抓住一个方面重点研究,深挖深学,要有百折不挠的“百次精神”,要能文能武,不断自我超越、自我突破,攀登更高的目标。他坚持跟踪检查高层人才的培养,他的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已分布全国各地的铝材料生产企业,他甘愿把自己当作人梯,让众多有志者踩着肩膀,向着理想的顶峰大步攀登。”

与曾苏民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说,“老曾做事情就是有一股倔劲,没搞出来就誓不罢休。”

标签: 曾苏民

更多文章

  • 汪东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汪东

    汪东,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能铁血也能风雅的革命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对帝制、宣传民主革命为活动,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大共和日报》总编辑、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中文名:汪东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吴县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63年

  • 田涛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田涛

    田涛(1946~2013)当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法学家,北京人京人,著有《清末北京城市管理与近代市政法规39种》、《田涛说古籍》、《田藏契约文书萃编》等。中文名:田涛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6逝世日期:2013田涛(1946~2013)当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法学家。北京人京人。早年曾留学日本研

  • 郭祥正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中文

  • 夏雨田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夏雨田

    夏雨田(1938年3月30日-2004年7月30日),生于北京,河北涞水人。中国相声界首位大学生,歌颂型新相声的开路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会长。中文名:夏雨田外文名:XiaYutian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38年3月30日逝世日期:2004年7月30日职

  • 杨公骥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公骥

    (1921.1.16-1989.6.7)河北正定人。著名社会科学家,文学史家。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问,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名誉主席,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等职。论著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

  • 赵仁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仁恺

    赵仁恺,核动力工程专家,南京人。1923年2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等。2010年7月29日逝世。中文名:赵仁恺国

  • 梁簌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梁簌溟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中文名:梁漱溟外文名:LiangShuming别名:焕鼎、寿铭、寿名、瘦民国籍:中国民族:蒙古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

  • 张宗祜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宗祜

    张宗祜(1926.02.19~2014.02.19),男,河北省满城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原名誉所长。曾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院士联谊会专家组负责人。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 董铁宝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董铁宝

    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缅公路桥梁,1945年赴美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编程。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中文

  • 李山甫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山甫

    李山甫,字明叟,一字公晦,号龙溪钓叟,建昌军南城县龙溪保,今资溪县高田乡龙荫村。北宋大臣、诗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神宗元祐二年(1087年),终年69岁。李山甫是李觏五服内堂侄,是南唐李氏在资溪的第二号人物,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官居二品,官至西京作坊使、澧州(今湖南澧县)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