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魏寿昆

魏寿昆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3/12/29 20:03:25

魏寿昆(1907.9.16-2014.6.30),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5年毕业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学位,1936年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寿昆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多项重大成果,他首次提出“转化温度”概念及运用活度理论,为红土矿脱铬、金川矿提镍、包头矿提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提钒、华南铁矿脱砷、贫锰矿脱磷等多反应中金属的提取和分离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国内率先开拓固体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从事高等教学70年,培养了大量的冶金人才。在冶金热力学方面造诣较深。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冶金热力学在中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多次获奖。

基本资料

名:魏寿昆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07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2014年6月30日

职业: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原料路线的建议》、《中国钢铁工业长期发展中若干战略问题的研究》

人物生平

1907年(清朝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魏寿昆出生于没落的天津市商人家庭,

1914年(民国三年)入私塾,1917年考入育德庵小学。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魏寿昆参加天津铃铛阁官立中学的考试,考入中学。

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省立第一中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大学,1929年毕业,获矿冶工程系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任助理工程师。

1930年(民国十九年),任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助教,同年秋天魏寿昆考取了天津市公费留德。

1931年(民国二十年),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1932年转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1935年至1936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回国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36至1949年,担负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进行多项课题研究外,还对同时期的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加以综合、研究和评价。如他撰写的《小型新式炼铁炉之设计与作业》和《20年来中国之冶金工程研究》。

1937-1938年,任西北联合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教授及工科研究所矿冶研究部主任。

1942年至1947年,结合中国四川、贵州和江西等省的矿产资源情况,进行了数项重要的科学研究。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他提出了“贝塞麦法炼钢去磷问题”。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为了解决马丁炉的耐火材料问题,他就四川省白云石矿,进行了两项有关耐火材料的研究课题,一个是“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另一个是“人造镁氧烧制镁砖的研究”。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他以江西省钼矿为对象,进行了提取纯金属钼、铝化合物和炼制钼铁及钼合金钢的研究。

1946年至1952年,担任北洋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

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钢铁学院,并先后担任教务长兼冶炼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

1956年起,连续发表了《活度的两种标准态与热力势》等几篇重要论文,解决了活度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在1959年为北京钢铁学院的物理化学及冶金原理两个教研组的教师举办系统讲座。讲授的题目为《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1957年,北京钢铁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魏寿昆是发起人之一。他编写的《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的教材,奠定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1962年,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了中国第一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报告会,魏寿昆是该报告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1963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魏寿昆提出报告,题为《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发展的情况和今后中国结合生产开展研究的方》。

1964年,中国金属学会再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全国第二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报告会,他仍是主要组织者之一。

1985年,在他主持下,举行过中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1988年到1991年的4年期间,他与之玺、蔡博、韦刚等专家一道,奔赴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包头等地,对中国的铁矿和煤炭资源进行了调查,对鞍钢、宝钢、攀钢、包钢、马钢、武钢、太钢、唐钢(包括冀东)等大型企业的规划作了了解。

2014年6月30日,魏寿昆辞世,享年107岁。

主要成就

魏寿昆从事冶金学研究近60年,而其中约有2/3的时间从事冶金热力学的研究。

魏寿昆一直运用热力学原理研究和解决矿产资源中有害元素的去除以及有价值元素的高效回收等问题。20世纪40年代,他针对高磷铁水,提出了小型贝塞麦炉的去磷程序以及贝塞麦炉与马丁炉双联的操作方法,指导小转炉脱磷。为了解决耐火材料问题,进行了“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及“人造镁氧烧制镁砖的研究”,提出利用二氧化碳选择性溶解去钙提镁的措施,发明了“静置后处理法”,使氧化镁的纯度达995%,达到制造高质量镁砖的要求,并阐明了提纯氧化镁的机理。他进行从钼矿提取金属钼和钼化合物,炼制钼铁及钼合金钢的研究,提出综合利用钼矿的不同方案,如将国产钼矿先焙烧,再用湿法提取钼酸钠、钼酸铵及钼酸钙,以及在坩埚炉内用钼酸钙炼制钼合金钢。这一思路比用钒渣、铌渣、钨矿、锰矿等在炉内还原冶炼合金钢的工作早近半个世纪。他还利用硅铁还原钼酸钙,得到含钼40%的钼铁。与此同时又还原出纯度为9467%的金属钼。

魏寿昆于50年代初,就系统开展热力学中有关活度理论的研究。魏寿昆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

进入80年代后,又涉猎冶金动力学范围。魏寿昆用他本人推出的高炉型渣的脱硫活度公式,进行实地计算。得出,如TiO2按酸性氧化物计,根据公式所得出的硫分配比和实际现场的数据完全一致,而TiO2若按碱性氧化物计,则得出的硫分配比远远高出现场数据约20倍以上。

论文

著作

魏寿昆为中国培养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魏寿昆自1930年任北洋大学助教起,从教84年,课堂授课46年,先后在10所大学任教,共主讲过28门课程。一生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20人。

社会任职

魏寿昆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一至四届委员,五至七届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常务副组长。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矿冶金》卷冶金编委会副主任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金属学会一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1939-1941年,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矿治科主任、化工科主任。

1941-1942年,任贵州农工学院矿冶系主任、教务主任。

1942-1944年,任重庆矿冶研究所钢铁冶金研究室主任。

1944-1945年,任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

1945-1946年,任重庆矿冶研究所代理所长。

1946-1948年,任北洋大学冶金系主任、采矿系主任。

1949-1951年,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

1951-1952年,任天津大学副教务。

1952-1966年,任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

1979-198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院长。

1988年,任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人物评价

您是中国人民的宝贝,您也是日本人民的宝贝。(日本著名的冶金学家不破祐教授评)

魏寿昆是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发展了冶金热力学,他成功地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实际,解决了诸多的疑难问题。(九三学社评)

魏寿昆不好名,不好名的人即使得到了盛名,仍以平常之心,守道不渝,自强不息。有时在他人看来,他们依然平常,并无特别之处,然而“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及”,魏先生就是如此,真要赶上他们,却很难做得到。我想这是魏寿昆最让后辈学习和继承的品德。(吴石忠评)

魏寿昆先生是冶金学界的泰斗和业界宗师,他的逝世是国际冶金工业不可弥补的损失,先生一生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冶金科学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北京科技大学评)

人物影响

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以魏寿昆院士百岁生日为契机设立了“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由魏寿昆先生个人捐资10万元,北京科技大学出资200万元作为动基金。

标签: 魏寿昆

更多文章

  • 吴奔星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奔星

    吴奔星(1913—2004),中国诗人、学者、教授,湖南安化县人;高小时,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后到长沙就读修业学校。1937年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大学期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7—1948)、武汉大学(1951—1952)、苏南文教学

  • 石屏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屏

    石屏(1934-2016),江西省鄱阳县人,汉族,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南京航空学院毕业。中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全机可靠性维修性设计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洪都首席专家、飞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学会资深会员,中共党员。曾任K8教练机、JL8教练机总设计师、江西洪都航空工

  • 郁知非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郁知非

    郁知非,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内科学、血液病学家,血液病学奠基人之一。193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40年获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去美国纽约著名的西奈山医院,在国际著名专家指导下从事血液病学研究。1950年他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历任浙江医科大学内科教授、教研室主任、附属第

  • 何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何云

    何云(1924年1月29日-2004年4月21日)祖籍山西省洪洞县。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党培养的第一代电影艺术家。1941年毕业于太行鲁艺美术系。历任山西新军二0九旅译电员,晋绥军区八分区长城演剧队成员,晋绥军区政治部记者,东北电影制片厂录音,北京中国电影经理总公司人保科科长,

  • 黄文熙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文熙

    黄文熙(1909-01-03~2001-01-01)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江苏吴江人,生于上海,卒于北京。黄文熙是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几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

  • 竺素娥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竺素娥

    竺素娥(1916~1989)女,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又名全芬,浙江省嵊县后山人。被誉为越剧皇帝。又有“活武松”、“活吕布”之称。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中文名:竺素娥别名:又名全芬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浙江嵊县后山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89年职业:戏剧家毕业院校:女子科班群英舞

  • 宋兆霖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兆霖

    宋兆霖(1928—2011),男,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翻译家。代表性译作《简爱》、《大卫·科波菲尔》、《赫索格》等。中文名:宋兆霖别名:雨林、林天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11年职业:教授、翻译家毕业院校:浙江大学主要成就:翻译各种文集且多次获奖

  • 张遂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遂

    张遂(公元683――727年),汉族,高僧一行的俗称。生于武功县,卒于长安华严寺。祖籍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一说为邢州巨鹿人(今河北巨鹿),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唐玄宗时主持修订历法,根据测定事实,得出恒星是运动的结论,编写了《开元大衍历》、《七政长历》、《易论》等书。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

  • 李唯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唯建

    李唯建(1907~1981),男,四川成都人,原名惟健,笔名四郎,诗人,翻译家。1928年3月与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庐隐相识,1930年结为伉俪。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杜甫研究会会员。中文名:李唯建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8

  • 王学文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学文

    王学文(1895—1985),江苏徐州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1910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同文书院。1913年转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21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受教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1925年毕业后,入大学部当研究生。1927年夏回国到武汉,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任《海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