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无为

郭无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4/1/15 13:30:30

郭无为(?-公元969年),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五代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好学多闻善于谈辩,未知其师承关系,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后汉乾祐中,郭无为“杖策谒于军门”,后汉大将郭威(后为周太祖)“欲留馆军门、但为左右所阻”。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968年刘承钧死后,刘继恩继位,怨恨郭无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欲逐之,未果。同年刘继恩为侍从所杀,郭无为立即迎立其弟刘继元,时人多有怀疑他是幕后主使。969年,宋太祖征北汉,郭无为欲降,被刘继元绞死。

基本资料

本名:郭无为

字:无不为

号:抱腹山人

所处时代:五代

出生地:青州千乘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969年

人物生平

早年的时候,郭无为曾在武当山出家做道士,十年不离武当山半步。

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请他当军师,不过,衙门内的事情,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郭无为当时没钱贿赂行政部门的高官,长相凶神恶煞,很有雷公的气质。

有一次,郭无为顶撞上级,不料被人谗言,便失去了郭威的信任,还好,这段时间结交了赵匡胤,两个人私下关系良好。此后,郭无为离开武当山,一路北上,便到太原闯荡去了,刘崇的儿子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

郭无为成了北汉掌控实权的大臣,他恨郭威,当年自己意气奋发,却被像打发要饭的乞丐一样,给打发走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郭无为整顿朝纲,操练军队,为刘氏一脉着想。到了宋朝,两军战况愈演愈烈,作为北汉的军方头号人物,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彻底表现出为主子赴山蹈火的大无畏精神。但是郭无为不在乎这些君臣之道,结交的把兄弟赵匡胤,当上了大宋王朝的天子,他所在乎的是要跟把兄弟兵戎相见,这是自己万万做不到的事情。

他敬赵匡胤是条汉子,言出必行,雄才大略。于是,郭无为彻底表现出他的“行为艺术”,傀儡皇帝好解决,可是,转念又是一想,要想让北汉群臣彻底投降大宋,本土抵抗势力仍然根深蒂固,这是当年最为棘手的事情。

在使尽浑身解数后,郭无为见北汉的本土势力仍然是非常顽强,要想让北汉群臣投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自己的地下党身份未曝光之前,决定打算领兵去投靠宋军。

郭无为想到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他向傀儡皇帝刘继元请求夜间突袭宋军,实则投降,毫无政治经验的刘继元非常感激他,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并派杨业(刘继业)和郭守斌两人做副手。并亲自率领百官送行到延夏门,郭无为接管帅印,开始召集军队准备出击。谁知杨业“以马伤足,先收所部兵入城”,另一副手郭守斌领着大部分士兵被宋军铁骑一阵直冲乱撞,在自家的城池里给迷路了。郭无为非常的生气,他倒不是生气宋军骚扰,倒是大骂两位副将无能,这样狼狈投靠宋军,一定没有什么好的待遇。郭无为索性称病领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太原城中,谋求更大的计划,无功折返,这已经引起北汉统治集团的猜忌。

北汉的宦官卫德贵早就对郭无为有怀疑,遂暗中四处打探,得到消息后向傀儡皇帝刘继元报告了郭无为里通外军,企图投降宋朝。后来,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竟气得昏厥三次,对于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的确很感激,但郭无为身在汉营心在宋,公元969年,刘继元震怒之下,将郭无为当众绞死。

历史评价

郭无为是唐末五代近百年大动乱的一类典型人物,《宋史·隐逸传》所谓“五季之乱,避世宜多”,即指一些儒生和失意的贵族官吏,纷纷隐遁山林。以等待时机出仕。这一时期入武当山的隐士增加了许多。(《宋史·北汉刘氏》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均有记载)。

郭无为在赵匡胤眼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下党员,他不是叛国者,而是安插在北汉掌权派身旁的一颗棋子。如果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上看,应该对郭无为持有积极的评价,就是因为这个人,使得北汉与宋朝格局逐渐打破。

史籍记载

五代史记载

无为,棣州人,方颡鸟喙,好学多闻,善谈辩。尝衣褐为道士,居武当山。周太祖讨李守贞于河中,无为诣军门上谒,询以当世之务,太祖奇之。或谓太祖曰:“公为汉大臣,握重兵居外,而延纵横之士,非所以防微虑远之道也。”由是太祖不纳。无为去,隐抱腹山。承钧内枢密使段常识之,荐其材,承钧以谏议大夫召之,遂以为相。承钧尝谓郭无为曰:’继恩纯孝,然非济世之才,恐不能了我家事。”无为不对。承钧病卧勤政阁,召无为,执手以后事付之。

继恩置酒会诸大臣宗子,饮罢,卧阁中。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挺刃入阁,闭户而杀之。郭无为遣人以梯登屋入,杀霸荣并其党。初,承钧之语郭无为也,继恩怨无为不助己,及立,欲逐之而未果,故霸荣之乱,人皆以谓无为之谋,霸荣死,口灭而无知者。无为迎继元而立之。

继元立,改元曰广运。王师北征,继元闭城拒守,太祖皇帝以诏书招继元出降,许以平卢军节度使,郭无为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而并人及继元左右皆欲坚守以拒命。无为仰天恸哭,拔佩刀欲自裁,为左右所持。继元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奈何以孤城拒百万之王师?”盖欲摇动并人,而并人守意益坚。宦者卫德贵察无为有异志,以告继元,继元遣人缢杀之。

宋史记载

郭无为,青州千乘人。少博学有辞辩,为道士,隐武当山。汉乾祐中,周祖征河中,无为杖策谒于军门,周祖一见大奇之,将留馆门下。左右曰:"无为纵横家流,今公握重兵,不宜亲之。"无为遂拂衣去,隐太原抱腹山。

会刘钧将兵援李筠,将发太原,其大臣赵华谏曰:"筠举动轻易,今起兵应之,未见其可。"钧怒不顾,遂行。及筠败,钧狼狈而归,由是重文学之士。且日夕惧宋师至,颇求有智谋者与之计事。段常荐无为于钧,钧以谏议大夫召之。及至,与语大悦,寻迁吏部侍郎、参议中书事。与赵文度同秉政,意好不协,钧乃出文度知汾州。俄诛段常,遂以无为为左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机务一以委之。钧尝病,与无为语及后事,谓其子继恩不才,无为亦言其然。继恩既立,知其事,欲诛无为,畏懦不能决。月余,侯霸荣弑继恩,无为使人杀霸荣,并人疑无为初授意于霸荣,后杀之以灭口也。

继元立,太祖遣李继勋等讨之,仍诏许继元以青州节度、无为邢州节度,无为得诏色动。一日,继元宴群臣,契丹使亦在焉,无为恸哭于庭曰:"今日以空城抗大军,计将安出?"引佩刀欲自刺,继元遽降阶持其手,引无为升坐,盖无为欲以动众心也。及太祖亲征,长围既合,无为请自将兵夜出击围,欲自拔来归,值天阴晦而止。阉人卫德贵告其事。会太祖壅汾水浸城,城中人情大惧,继元乃杀无为以徇。

标签: 郭无为

更多文章

  • 任圜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任圜

    任圜(?-92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陕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侄女嫁他为妻。后唐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927年,后唐明宗出巡汴州,民间讹言纷起

  • 王延翰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延翰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闽太祖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

  • 耶律娄国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耶律娄国

    耶律娄国(?~952年),字勉辛,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辽义宗耶律倍的次子,辽世宗耶律阮的同母弟,母为柔贞皇后萧氏。天禄五年(951年),遥授武定军节度使。火神淀之变,平定耶律察割。辽穆宗继位,出任南京留守,迁政事令。应历二年(952年),联合耶律敌猎谋反,事发被杀

  • 刘词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词

    刘词(891年-955年),字好谦,大名府元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五代时期名将。刘词早年隶属后梁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后转仕前晋(后唐),于后唐末帝时为禁军军校。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后晋、后汉时,刘词随军出征,相继平定张从宾、范延光、李金全、安重荣及杜重威叛乱,以战功建节,并随

  • 卫融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融

    卫融(905—973),字明远,五代时青州博兴(今属山东)人。后晋天福进士。历官齐澶二州从事、忠武军掌书记。后汉初,为太原观察支使。刘崇建北汉,授翰林学士,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宋建隆元年(960),奉使往潞州李筠处,筠败,为宋军所执。后仕宋为太府卿,改司农卿,曾出知陈、舒、黄三州。开宝六年(973

  • 康怀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怀英

    康怀英(?-916),原名康怀贞,山东兖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后梁名将。原为朱瑾帐下列校,后降朱温,被署为宣武军军校,累立战功。902年,权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后,加检校太保,历任右卫上将军、侍卫诸军都指挥使、保义军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开平四年,改任华州节度使

  • 释智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释智永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本名:王法极别名:释智永、永禅师所处时代:隋朝(公元6世纪)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主要作品:《千字文》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

  • 虞世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

  • 欧阳询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

  • 褚遂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