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圜

任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4 17:19:19

任圜(?-92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陕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侄女嫁他为妻。后唐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927年,后唐明宗出巡汴州,民间讹言纷起,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颇怀疑惧,遂谋叛变。权臣安重诲借机诬陷任与朱守殷通谋,密遣供奉官王镐赴磁州,矫诏赐任圜自尽。任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饮药自尽。后唐愍帝即位,追赠太傅。

基本资料

本名:任圜

所处时代: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陕西京兆三原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927年

主要成就:宰相,赠太傅

人物介绍

任圜(?-92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陕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侄女嫁他为妻。

后唐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927年,后唐明宗出巡汴州,民间讹言纷起,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颇怀疑惧,遂谋叛变。权臣安重诲借机诬陷任与朱守殷通谋,密遣供奉官王镐赴磁州,矫诏赐任圜自尽。任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饮药自尽。

后唐愍帝即位,追赠太傅。

自幼为人明敏,善于言谈,论议纵横,为时所重。唐末时,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喜爱任圜的才艺,聘为观察支使,当时后唐与后梁夹河苦战,后梁军筑夹城以围潞州,水泄不通,李嗣昭全力固守,一年多后,救兵不至,李嗣昭困窘,任圜劝他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不久,晋王李李克用逝世,太子李存勖继位,亲率大军前来解围,夹寨一战,大破后梁军,潞州解围,李存勖听说了任圜的名声,也对他非常敬重。后来,李嗣昭与李存勖产生了矛盾,命任圜居中调解,才算化解,任圜追随李嗣昭在胡柳坡于后梁军激战,获得大胜,李存勖对他说:“儒士亦破体邪?仁者之勇,何其壮也!”

921年,成德节度使王镕死于叛乱,大将张文礼自称节度使,送款于后梁,李存勖前后派出几位著名的大将讨伐,但都不能取胜,李嗣昭也战死,身为判官的任圜代领其军,号令严明,李存勖再命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存审前来讨伐,张文礼之子张处球等人闭城坚守,任圜数次以祸福晓谕镇州人,张处球登城呼道:“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任圜回答:“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拒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张处球流涕道:“公言是也!”于是遣其子送状乞降,时人皆称任圜其言不欺,镇州城破后,张处球虽死,但人民得以保全,都是任圜的功劳。

后唐灭亡后梁,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次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调任圜为行军司马,仍知真定府事。任圜素来与郭崇韬关系很好,因此郭崇便以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察,信任之,多为其所卖。及崇韬领镇,彭为圜谋隐其公廨钱。庄宗遣宦者选故赵王时宫人百余,有许氏者尤有色,彭赂守者匿之。后事觉,召彭诣京师,将罪之,彭惧,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同光三年,圜罢司马,守工部尚书。

魏王继岌暨崇韬伐蜀,惧圜攻己于后,乃辟圜参魏王军事。蜀灭,表圜黔南节度使,圜恳辞不就。继岌杀崇韬,以圜代将其军而旋。康延孝反,继岌遣圜将三千人,会董璋、孟知祥等兵,击败延孝于汉州,而魏王先至渭南,自杀,圜悉将其军以东。明宗嘉其功,拜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是时,明宗新诛孔谦,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是秋,韦说、豆卢革罢相,圜与安重诲、郑珏、孔循议择当为相者,圜意属李琪,而珏、循雅不欲琪为相,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艺,但不廉耳!宰相,端方有器度者足以为之,太常卿崔协可也。”重诲以为然。它日,明宗问谁可相者,重诲即以协对。圜前争曰:“重诲未谙朝廷人物,为人所卖。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臣以陛下误加采擢,无功幸进,此不知书,以臣一人取笑足矣,相位有几,岂容更益笑端?”明宗曰:“宰相重位,卿等更自详审。然吾在籓时,识易州刺史韦肃,世言肃名家子,且待我甚厚,置之此位可乎?肃或未可,则冯书记先朝判官,称为长者,可以相矣!”冯书记者,道也。议未决,重诲等退休于中兴殿廓下,孔循不揖,拂衣而去,行且骂曰:“天下事一则任圜,二则任圜,圜乃何人!”圜谓重诲曰:“李琪才艺,可兼时辈百人,而谗夫巧沮,忌害其能,若舍琪而相协,如弃苏合之丸而取蜣蜋之转也!”重诲笑而止。然重诲终以循言为信,居月余,协与冯道皆拜相。协在相位数年,人多嗤其所为,然圜与重诲交恶自协始。

故事,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明宗罢朝,后宫嫔御迎前问曰:“与重诲论者谁?”明宗曰:“宰相也。”宫人奏曰:“妾在长安,见宰相奏事,未尝如此,盖轻大家耳!”明宗由是不悦,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而圜遽求罢职,乃罢为太子少保。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居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明宗知而不问,为下诏,坐圜与守殷通书而言涉怨望。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任圜,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敏锐,善于言谈辩论,见过他的人都喜欢他的容貌举止,等到听过他论议纵横,都更加惊讶。昭义节度使李嗣昭聘任圜为观察支使。后梁军筑夹城以围潞州。一年后晋王死去,救助潞州的晋国援军都解散了。李嗣昭非常危险,问任圜解决的办法。任圜劝他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不久,庄宗(李存勖)攻破后梁军的夹城,听说了任圜帮李嗣昭策划了守城的计谋,非常赞赏,于是(任圜)更加出名了。后来,李嗣昭和庄宗有矛盾,任圜几次奉命往来两人之间,解释误会,李嗣昭能够免除祸事,是因为有了任圜的帮助。李嗣昭追随庄宗,在胡柳陂战胜后梁军,任圜有很大功劳,庄宗慰劳他说:“书生怎么会没用呢?仁者的勇敢,是多么强大啊!”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遣李嗣昭去讨伐。李嗣昭战死,任圜代替他指挥军队,号令严肃。接着,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闭城坚守,不愿意出来,任圜几次用祸福的道理告诫镇州的居民,镇州人都相信他。任圜曾率兵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向任圜喊话:“跟皇上的军队对抗了很久,城里的食物都快吃完了,我想投降,但怕承担不了责任。希望您可怜我们,指一条生路。”任圜告诉他说:“以您的亡父(所犯的罪责),当然难以原谅,但惩罚不及子孙,儿子可以从轻发落。但你对抗了一年,杀伤了我们的大将,现在无法持续,才来投降,以这样来算,就是儿子也难以逃避(处罚)。但是坐以待毙,难道比不过投降吗?”张处球哭着说:“您说的对!”于是派遣儿子送上投降书,所有人都说任圜有诚信。后来镇州被攻破,张处球虽然被杀死,但镇州的官员人民因为曾经投降,所以很多人都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被处死)。

标签: 任圜

更多文章

  • 王延翰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延翰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闽太祖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

  • 耶律娄国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耶律娄国

    耶律娄国(?~952年),字勉辛,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辽义宗耶律倍的次子,辽世宗耶律阮的同母弟,母为柔贞皇后萧氏。天禄五年(951年),遥授武定军节度使。火神淀之变,平定耶律察割。辽穆宗继位,出任南京留守,迁政事令。应历二年(952年),联合耶律敌猎谋反,事发被杀

  • 刘词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词

    刘词(891年-955年),字好谦,大名府元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五代时期名将。刘词早年隶属后梁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后转仕前晋(后唐),于后唐末帝时为禁军军校。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后晋、后汉时,刘词随军出征,相继平定张从宾、范延光、李金全、安重荣及杜重威叛乱,以战功建节,并随

  • 卫融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融

    卫融(905—973),字明远,五代时青州博兴(今属山东)人。后晋天福进士。历官齐澶二州从事、忠武军掌书记。后汉初,为太原观察支使。刘崇建北汉,授翰林学士,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宋建隆元年(960),奉使往潞州李筠处,筠败,为宋军所执。后仕宋为太府卿,改司农卿,曾出知陈、舒、黄三州。开宝六年(973

  • 康怀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怀英

    康怀英(?-916),原名康怀贞,山东兖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后梁名将。原为朱瑾帐下列校,后降朱温,被署为宣武军军校,累立战功。902年,权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后,加检校太保,历任右卫上将军、侍卫诸军都指挥使、保义军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开平四年,改任华州节度使

  • 释智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释智永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本名:王法极别名:释智永、永禅师所处时代:隋朝(公元6世纪)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主要作品:《千字文》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

  • 虞世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

  • 欧阳询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

  • 褚遂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薛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薛稷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举进士出身,礼部郎中、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景云元年(710年),拜中书侍郎,联合苏颋等知制诰,迁户部尚书、参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加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