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友裕

朱友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81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2:09

朱友裕(?~904年),字端夫,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后梁宗室大臣,梁太祖朱温长子。自幼善于骑射,跟随朱温作战。骁勇善战,宽厚待人,甚得兵士之心。天复三年,拜镇国节度使、兴德尹。天祐元年(904年),李茂贞王建、李继徽传檄合兵,讨伐朱温。朱友裕为行营都统,带领步骑数万,经略邠州和岐州。天祐元年十月,有疾,将校谋画旋师,寻卒于梨园,归葬东京。开平初年,追赠郴王。乾化三年,赠太师。

基本资料

本名:朱友裕

字:端夫

所处时代:唐朝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

出生日期:不祥

逝世日期:904年

主要成就:郴王

性别:男

国籍:中国

人物简介

朱友裕年纪稍长,便跟随父亲朱温四处征伐。唐末黄巢起义,朱温被封为宣武节度使与李克用追击黄巢。其时,二人共同攻围华州,黄巢的弟弟黄邺首先用士兵之力死守华州,又用士兵之嘴大骂李克用这个少数民族将领和朱温这个叛徒。两个人都是性格暴烈之辈,怎么可以忍受这种咒骂。李克用命手下人向城上放箭,箭是射出去了,但均未射中黄巢的兵士。

李克用乃是沙陀人,骑射似乎就是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技能。他所率领的“鸦儿军”个个都是神射手,可这一次却丢了脸。朱温见李克用的手下连连不中,便回头看了一眼朱友裕。朱友裕发现李克用的兵士之所以射不中那人,是因为角度有问题。他找了一个适宜的角度,取箭,拉弓,一箭而中。两军将士齐声欢呼,声震山谷。李克用手下猛将多如牛毛,但还是对朱友裕赞赏有加,赐其良弓百矢。

但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人,却间接地死在了父亲手里。当初,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梁,过不久,朱温伐徐,当时的军阀朱瑾领兖、郓之众,在外围骚扰朱温。朱温大怒,命友裕率兵击之,朱友裕一战告捷,斩获朱瑾甚众,朱瑾领着几员残兵逃跑。朱友裕觉得战争的重点在徐,而不是朱瑾,所以,当朱瑾跑掉时,他便没有追赶。

当时的都候朱友恭认为朱友裕这样做必有他图,便写信告诉了朱温。朱温也害怕这个勇谋兼备的儿子造反,就写信令都指挥使庞师古代朱友裕统领部队,让朱友裕暂且主持许州事宜。

但是,这封信却落在了朱友裕手里,根据对猜疑心过重的父亲的了解,朱友裕大恐慌,便带了亲信数人跑进山里。可后来一想,自己根本就没有谋反之意,这样一跑反而不是弄假成真了嘛。他派人去四处活动,希望能找到父亲的爱将将自己的冤屈呈上。这件事让朱温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元贞皇后知道了,她给朱友裕送信,叫他以平民打扮入汴梁,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搭救。

朱友裕一大早晨就去见朱温,跪在庭中,泣涕请死,朱温大怒,叫左右拉他出去,欲斩。张皇后急忙走进庭来,拉起友裕哭着说:“你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后朱温终于明白了友裕的一片忠心。

公元904年,朱友裕在讨伐杨崇本叛乱时病死。他的过早去世使朱温在传位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导致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史籍记载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太祖与晋围黄邺于西华,邺卒荷槊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遣友裕良弓百矢。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景福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太祖从之。

后来,不知友裕之败也,前军遇敌多死。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是时,朱宣在濮州,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敌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人。

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朱瑾以兵二万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瑾走。都虞候朱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属庞师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权知许州。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兖、郓,还领许州。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不易肆。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迁忠武军节度使。太祖攻凤翔,未下,去攻邠州。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崇本复叛,太祖遣友裕攻之,屯于永寿。友裕以疾卒。

《旧五代史卷一十二列传二宗室》

郴王友裕,字端夫,太祖长子也。幼善射御,从太祖征伐,性宽厚,颇得士心。唐中和中,太祖会并帅李克用攻围华州,贼将黄邺固守甚坚。俄有一人登陴大詈,克用令北骑连射,终不能中,命友裕射之,应弦而毙。大军喜噪,声震山谷,克用因以良弓百矢遗焉。太祖镇汴,表为宣武军牙校。及蔡贼殄灭,朝廷议功,加检校左仆射,寻为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景福元年,总大军伐徐。时朱瑾领兖、郓之众,为徐戎外援,阵于彭门南石佛山下。友裕纵兵击之,斩获甚众,瑾领残党宵遁。时都虞候朱友恭羽书闻于太祖,诬友裕按兵不追贼,太祖大怒,因驿骑传符,令裨将庞师古代友裕为帅,仍令按劾其事。会使人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惧,遂以数骑遁于山中。寻诣广王于辉州,以诉其冤。赖元贞皇后闻而召之,令束身归汴,力为营救,太祖乃舍之,令权知许州。乾宁二年,加检校司空,寻为武宁军节度留后。四年,太祖下东平,改天平军留后,加检校司徒。光元年,再领许州。天复初,为奉国军节度留后。太祖兼镇河中,以友裕为护国军节度留后,寻迁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兴德尹。天祐元年七月,兼行营都统,领步骑数万,经略邠、岐。十月,友裕有疾,将校乃谋旋师,寻卒于梨园,归葬东京。开平初,追赠郴王。乾化三年,又赠太师。

标签: 朱友裕

更多文章

  • 马希广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希广

    马希广(?-951年1月25日),字德丕,南楚第四位国君,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楚文昭王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本名:马希广别名:马德丕字:德丕所处时代:南楚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逝世日期:951年1月25日籍贯:许州鄢陵县(今河南鄢陵)马希广个性谨慎温顺,胞兄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马

  • 苏逢吉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逢吉

    苏逢吉(?~950年),字庆之,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五代时期后汉宰相,蒲州从事苏悦之子。出身武功苏氏,精神爽秀。起家河东(刘知远)节度判官,深得器重。后汉建立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裁决朝廷大事。乾祐二年,拜司空,得罪枢密使郭威。乾祐三年,郭威攻破开封后,带领后汉隐帝出走,自杀

  • 徐知训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知训

    徐知训(?-918年),五代十国人物,杨吴执政徐温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常侮弄杨隆演,宿卫将李球、马谦劫持杨隆演,发库兵讨伐徐知训。徐知训打算逃走,被严可求劝止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平卢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果然率兵来救。本名:徐知训所处时代:五代十国逝世日期:918年

  • 马希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希萼

    马希萼(900年-953年),南楚第五位国君,楚武穆王马殷之庶三十子,楚王马希声、马希范之弟,楚废王马希广之兄。本名:马希萼别名:楚恭孝王所处时代:南楚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潭州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出生日期:900年逝世日期:953年籍贯:许州鄢陵县(今河南鄢陵)谥号:恭孝王天福十二年(947年),

  • 高保融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保融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南平第三位国君,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决断。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后周,并曾劝说

  • 郭无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无为

    郭无为(?-公元969年),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五代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好学多闻善于谈辩,未知其师承关系,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后汉乾祐中,郭无为“杖策谒于军门”,后汉大将郭威(后为周太祖)“欲留馆军门、但为左右所阻”。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

  • 任圜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任圜

    任圜(?-92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陕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侄女嫁他为妻。后唐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927年,后唐明宗出巡汴州,民间讹言纷起

  • 王延翰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延翰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闽太祖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

  • 耶律娄国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耶律娄国

    耶律娄国(?~952年),字勉辛,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辽义宗耶律倍的次子,辽世宗耶律阮的同母弟,母为柔贞皇后萧氏。天禄五年(951年),遥授武定军节度使。火神淀之变,平定耶律察割。辽穆宗继位,出任南京留守,迁政事令。应历二年(952年),联合耶律敌猎谋反,事发被杀

  • 刘词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词

    刘词(891年-955年),字好谦,大名府元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五代时期名将。刘词早年隶属后梁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后转仕前晋(后唐),于后唐末帝时为禁军军校。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后晋、后汉时,刘词随军出征,相继平定张从宾、范延光、李金全、安重荣及杜重威叛乱,以战功建节,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