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班昭

班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73 更新时间:2023/12/20 12:03:13

班昭(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班昭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概述图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班昭

别名:班姬、曹大家

字:惠班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出生日期:约49年

逝世日期:约120年

主要作品:《东征赋》《女诫》

主要成就:续写《汉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为兄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朝中大家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晚年经历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陈留郡长垣长(今河南省长垣县),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进入长垣以后,班昭追忆先贤,触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主要成就

班昭续成汉书

班昭在完成汉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未成,稿本散乱。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曾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

班昭主要作品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班昭著作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谕、上疏、遗令等,共十六篇,其儿媳丁氏曾编撰成集,今佚。班昭作品存世有清·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九十六》收录的《东征赋》《女诫》等七篇,班昭曾为班固《幽通赋》作注,见于《文选》李善注中。

体裁

作品名称

散文

《汉书》八表、《女诫》、《为兄超求代疏》、《上邓太后疏》

《大雀赋》、《针缕赋》、《蝉赋》、《东征赋》、《欹器颂》

班昭女性观

主词条:女诫

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其女性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青史留名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人物轶事

谏言太后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准,征问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臣听闻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所以历代盛赞,神灵赐福。先贤伯夷、叔齐互让国君,天下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太伯让位给季历孔子再三称赞。因此他们美德盛传,扬名于世。《论语》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还有什么可为难呢?’由此可见,推让的美德,影响深远。

如今四位国舅坚守忠孝,主动辞官归隐,如果以边关未宁而拒绝,日后国舅或有微小过失,只怕谦让之名不可复得,尽妾之愚见,陈言于此。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虫蚁之心,以报皇太后之恩。”

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得以辞官还乡。

闺蜜干政

自邓太后临朝,班昭始终在幕后协助邓太后治理国家。班昭熟读史书,对历代的兴衰成败、为政得失都了然于胸。有了她的指点,年轻的邓太后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让大臣和百姓都心悦诚服。

闺蜜如此“干政”多年,她的贡献已不是物质赏赐所能酬答,邓太后便封班昭的儿子曹成为侯,后来官至丞相,成为古代史上少见的“拼妈族”。

班昭作为邓太后的得力“高参”,而邓太后业绩出众,天下敬服,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虽然大家都知道班昭参政,但从无一人指责弹劾“闺蜜干政”,反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班昭安享晚年,七十多岁才去世。得知她的死讯,邓太后十分悲痛,当即素服举哀,隆重安葬了自己的老师兼“闺蜜”。相比隐身在幕后“干政”的历史过往,班昭历史学家和才女的名声更大,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她的政治家身份。

著书女诫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

马融读后认为很好,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学习。

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丰生,也很有才惠,对《七诫》不同意,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

人物评价

范晔:(班昭)博学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徐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萧良有:班昭汉史,蔡琰胡笳。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刘克庄: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刘体信:班昭续成《汉书》,马融在当时,亦博学者,请伏阁从班昭受句读,其识见过后人远矣伟矣。

清溪徐曼仙畹兰:倾倒班昭续史才,十年别梦绕苏台。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家族成员

祖父:班稚,汉哀帝时曾任广平太守。

父亲:班彪,字叔皮,官至徐县令。作《后传》六十余篇,为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

长兄:班固,字孟坚,官至中护军。奉诏修成《汉书》。

次兄:班超,字仲升,官至射声校尉,封为定远侯。

丈夫:曹世叔,即曹寿。

儿子:曹成,字子谷。曾任长垣长。

儿媳:丁氏。

后世纪念

曹大家墓

曹大家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大姑村东北约500米处,墓址在较高的台地上,墓冢为圆锥形,东西长10米,高约4米,周围为耕地。1982年12月由兴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姑村尚保存清乾隆十一年铁钟一口,铸文记述了班昭的生平史略和当时的地形地貌等。

标签: 班昭

更多文章

  • 卓文君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其父卓王孙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大亨,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孙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仆、百万两钱,成一段佳话。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所著《白头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本名:卓文君所处时代:西

  • 邓绥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邓绥

    和熹皇后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邓绥是东汉开国元勋太傅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永元七年(95年),被选入宫中。永元八年(96年),封为贵人,恭谦肃穆,侍奉汉和帝。永元

  • 孝成许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成许皇后

    孝成许皇后(?-公元前8年),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恭哀皇后许平君堂兄弟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刘奭的表妹,汉元帝将许氏许配给皇太子刘骜为太子妃。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出身名门,色艺俱佳,犹擅文章,十数年间汉成帝

  • 孝哀傅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孝哀傅皇后

    孝哀傅皇后(?-公元前1年),名不详,野史载其名为傅黛君,汉哀帝的皇后,河内温县人,孔乡侯傅晏之女,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侄女。刘欣为定陶王时,傅氏嫁给他。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刘欣获立太子,傅氏成为太子妃。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刘欣即位为帝,立傅氏为皇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

  • 窦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窦妙

    窦妙(?―172年),女,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东汉时期皇后,大将军窦武长女。延熹八年(165年),选入掖庭,受封贵人。同年,成为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很少受到宠爱。汉桓帝去世后,窦妙拥立汉灵帝刘宏,成为皇太后。建宁元年(168年),父亲窦武谋诛宦官失败,窦妙受到连累,迁居于南宫云台。

  • 吕媭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媭

    吕媭(xū)(?—公元前180年),也写作“吕须”,单父(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吕公的第三女,吕长姁和皇后吕雉的妹妹。嫁予舞阳侯樊哙,与樊哙育有一子一女。吕后当政时,受封临光侯。吕媭掌管政事,专断横行,导致大臣畏惧。吕后死后,发生诛除吕氏的斗争,吕媭连同儿子樊伉一同被处死。本名:吕媭别名:吕须所处时

  • 栗姬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栗姬

    栗姬,生卒年、家世及名讳皆不详,齐国人,汉景帝刘启的妃妾。早年受皇太子刘启宠爱,为刘启生下三子:刘荣、刘德、刘阏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作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心胸不够宽广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栗姬墓在景帝阳陵以北,

  • 卫君孺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卫君孺

    卫君孺,一名卫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时期人物。家世寒微。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之长姐。嫁予太仆公孙贺为妻。本名:卫君孺(汉书)别名:卫孺(史记)所处时代:西汉文、景、武时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东平阳家世出身卫君孺出生时间不详,于汉文帝或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

  • 臧儿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臧儿

    臧儿,西汉人,是汉景帝刘启第二任皇后王娡的母亲。臧儿是汉初开国异姓王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先嫁给槐里的王仲为妻。王仲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中文名:臧儿别名:平原君国籍:西汉民族:汉族封号:平原君祖父:燕王臧荼夫君:槐里的王仲,长陵田氏儿子:王信,田蚡,田胜女儿:王娡,王皃姁外孙:汉武帝刘彻(刘启

  • 诸邑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邑公主

    诸邑公主(?—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在诸邑,丈夫不明。《史记》中未出现这位公主。《汉书》中记载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同坐巫蛊而死,未云公主生母。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其母是卫子夫。本名:刘氏别名:诸邑公主所处时代:汉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父亲:汉武帝刘彻母亲:卫子夫弟弟:戾太子刘据姐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