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雪枫

彭雪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06 更新时间:2023/12/25 15:28:17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河南省镇平县、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雪枫

别名:彭修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南阳镇平县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逝世日期:1944年9月11日

职业:指挥员、军事家

毕业院校:育德中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代表作品:《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

对其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

人物生平

1907年9月9日(农历八月初二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乳名隆兴,学名修道。

1912年初随教私塾的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后在伯父彭延庆办的私塾为富家子弟作伴读。

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并考入南开中学。

1924年春夏之交,学校迁址于北京南郊团河,学校易名为“育德中学”。秋,彭禹廷中断资助。得校长余心清照顾,让其在该校小学部教国文,每周七小时,月酬十元,才得以继续上学。

1925年在爱国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独秀文存》等进步书刊。“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同学同校方进行斗争,取得胜利,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被选为会长。6月下旬,经唐纵介绍,在育德中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6月,被派到烟台刘珍年部二十一师做兵运工作。10月,在《国闻周报》副刊发表《烟台纪行》。12月,奉派往福山做农运工作。

1932年春夏之交,指挥二师参加宜(黄)乐(安)战役,歼敌五十二师高树勋残部。8月,粉碎了二师师长郭炳生的叛变阴谋。荣获“红星奖章”。

1933年5月,调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率部东征,连战皆捷,进逼福州。11月,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身负重伤。

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编为十三团,任团长。19日,红军回师遵义,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同月25日拂晓,十三团攻占桐梓城。当天,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经激战,于是日午后五时攻占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晚八时攻占娄山关。

1938年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边新局面。廿七日,竹沟抗日武装隆重举行进军誓师大会。同月29日,《拂晓报》创刊。雪枫同志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

1939年11月11日,河南竹沟“确山惨案”发生后,撰写《关于竹沟事变》一文;同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成立,任主任。28日,为《拂晓报》撰写题为《本报被禁的声明》的社论。

1940年8月,八路军三三四旅新二旅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12月9日,在《拂晓报》发表《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一书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率部叛变投敌,发表《为紧急动员告淮上绅耆书》。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同月17日,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一文;同月24日,发表《纵谈皖南事变——答记者问》的谈话;同月28日,八路军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任师长兼政委。2月10日,汤恩伯率十万反共顽军大举进犯豫皖苏边区,彭雪枫指挥四师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反顽斗争;同月11日,致函顽军头目李仙洲,敦促其悬崖勒马;同月18日,致函阜阳县警备司令廖运泽,呼吁团结抗战,揭露何应钦利敌误国的罪行。

1941年4月2日,发表《为征公粮告淮上父老绅耆书》;同月19日,顽军一二四师四二五团团长陈锐霆率部举行战场起义;同月22日,四师三十二团在大小营集反顽战斗中失利;同月24日,发表《告南阳同胞书》。号召顽军中的南阳同胞拥护抗日的新四军,反对汤恩伯打内战的阴谋;同月2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五月五日,奉命率四师主力撤离路西进入皖东北根据地。

1943年3月17日夜,率部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是役大获全胜,活捉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击毙顽军头目王光夏及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同月29日,陈毅、张茜、范长江到半城;同月30日,为争取韩德勤共同抗日,与陈毅对韩德勤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面对面的斗争,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处理了韩德勤事件,将韩礼送出境。

1944年1月1日,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暨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部成立大会上作《中韩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演说;同月29日,对四师直属部队作《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的报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师主力五个团在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挥部队首战肖县西南的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人,并争取了吴信荣部起义,首战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继续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同月10日,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是役,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成就贡献

1938年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在运皖东北地区,组建了骑兵团,并在洪泽湖地区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又称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该校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立《拂晓报》,并在该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和战术指导的文章60余篇,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力量。

轶事典故

1940年夏天,彭雪枫率领八路军第四纵队转战于豫皖苏边区时,当时住在王心乙大爷的家中。有一天下了大雨,彭雪枫忽然想到王大爷家的小牛犊还拴在树上,于是连雨帽也未戴就向外跑,他冒着大雨将王大爷家的小牛犊牵了回来,王大爷家没有牲口棚,彭雪枫就把小牛拉到了堂屋里,把小牛拴在了自己睡的小床的床腿上。彭雪枫淋得浑身都是雨水,但是他却没有管自己,而是从床上捡起了件旧衣服,先给牛犊子擦了起来。一直把小牛身上的雨水全部擦干为止。王大爷看到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这样悉心照料自己牲口劳动力的情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1938年9月,新四军一无饷源,二无后勤供应,生活艰难,物质条件甚差。彭雪枫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弄到两枝铁笔、两块钢板、两筒油墨、一把油刷、一块木板和半筒“高乐牌”蜡纸,就靠这些设备办起了报纸。彭雪枫亲自为《拂晓报》报头题字,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他在发刊词中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1937年,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审时度势,决心创办一所随营学校。一天,他把段佩明和钟致远叫到司令部驻地说:“在临汾时,我们办学兵队,到竹沟办的是教导队,现在我们要办随营学校,抗战需要人才啊!”经过紧张的筹备,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

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夹攻下,随营学校坚持边打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树荫下、打谷场、空闲农舍、祠堂寺庙,都成为学员学习的课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随营学校在短暂的办学实践中,积极为抗战前线培养人才,积蓄革命力量,为新四军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持。

人物评价

在彭雪枫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陈毅同志曾称赞他:“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1997年江泽民在出版《彭雪枫军事文集》的时候,称赞道“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功垂祖国,泽被长淮”。

后世纪念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现江苏省泗洪县),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坐落于河南省镇平县城北隅,毗邻公路,占地面积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使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现。石基上镌刻的“彭雪枫”题字,选用本人墨迹,下笔有神,洒脱苍道,别有韵味。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院内空旷处则用花木草卉点缀。主体建筑展览馆,位于后部的中央,两层,乳白,别具一格。总面积2350平方米,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八个部分集中展览,再现了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

雪枫墓园

在江苏省泗洪县城南约20多公里的半城镇,有一座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由于陵内安葬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的遗体,故名《雪枫墓园》。

永城纪念

1939年彭雪枫率军进驻永城书案店创建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并创建了抗大四分校,彭雪枫兼任校长,彭雪枫牺牲后,抗大四分校被命名为雪枫军政大学,永城县(今永城市)更名为雪枫县。在现在的永城有很多以“雪枫”命名的地方,比如雪枫中学、雪枫路、雪枫河、雪枫社区、雪枫街道等。

2014年9月13日,彭雪枫同志殉国70周年纪念大会在将军故乡南阳市镇平县举行。

1946年夏《拂晓报》出至1000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同志。

影视形象

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刘之冰饰演彭雪枫。

电视剧《彭雪枫》,孙洪涛饰演彭雪枫。

标签: 彭雪枫

更多文章

  • 杨德昌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德昌

    杨德昌(EdwardYang,1947-2007),电影导演及编剧,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1岁时移居台湾。1986年发行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等多个海内外大奖。1991年独立发行的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2001年作品《一一》获得戛纳电影节

  • 邱清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邱清泉

    邱清泉(1902—1949),字雨庵。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浙江温州蒲州人。温州中学毕业,半工半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后入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邱清泉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人称“邱疯子”。邱清泉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文,擅诗文,喜好军事学术研

  • 孔繁森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

  • 汪寿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汪寿华

    汪寿华(1901—1927),浙江诸暨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

  • 梁从诫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从诫

    梁从诫(1932-2010),男,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

  • 袁克定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

  • 包玉刚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浙江宁波人。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

  • 李可染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

  • 李清云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云

    李清云(1677年—1933),原名周亮,后改名叫王尧峰,籍贯阳澄湖,有说是苏州城附近的人,又有说是木渎附近的,后经一个名叫陈媞媞的史学家鉴定,确定其是香溢澜桥附近的,当时经营一家面馆,在当地小有名气。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

  • 张恨水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