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尊素

黄尊素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3/12/18 6:22:31

黄尊素(1584~1626.6.24),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省余姚县(今浙江余姚)人,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初(1621年)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遂自尽。有《忠端公集》。与同为阉党所害的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并称“后七君子”;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

基本资料

本名:黄尊素

字号:字真长

号白庵,一作白安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今浙江余姚)

出生时间:1584年

去世时间:1626年6月24日

主要作品:《忠端公集》

主要成就:“后七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

黄尊素(1584~1626.6.24),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敏强干。

天启二年(1622年)提拔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愚蠢迟钝。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山东起义被镇压后,起义军余部又煽动起来。巡抚王惟俭无法控制,黄尊素上疏议论。于是说:“巡抚本来是从内外选拔任用的,如今都任用京官,不如推举任用训练有素的地方官员。”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诋毁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意图。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大风吹起黄沙,昏天蔽日,还伴有敲鼓一般的响声,一连十天都是如此。三月初一,京师发生三次地震,乾清宫震动得尤其厉害。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压制轻视言官,使人人都有所忌讳,这才有人只提些皮毛小事,不敢冒犯当权者。如今近臣重过赵娆,禁旅与唐末相近,萧墙之祸患比敌国还惨。

朝廷没有运筹帷幄的大臣,边防没有制敌取胜的将领。掌权的人对国家的安危愚昧无知,捣乱的人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廷杖刑。韩爌大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

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大意说:“天下有政权归于近旁宠幸之人,皇帝大权旁落,而国家太平英明的吗?天下有中外纷扰,没有不想从瓜分国家得到一份好处,而还能将国家交给左右的人吗?陛下一定以为曲意奉承,小心谨慎的人可以重用,不知道不远离这些人,就不能使无所畏忌的人得到任用。陛下一定认为只有我才能驾驭,不知道不能驾驭时,则已不可收拾了。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长远打算。这还不叫孤立,却将一个近侍的离开叫作孤立吗?如今魏忠贤违法的情形,廷臣已揭露无疑。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当他看到前途无望,狗急跳墙,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是一定不肯收回他那放纵的野心的缰绳来悔过自新的。魏忠贤的私党,一定不肯收回他们那谋取私利的船桨,而任其默默消融的。开始还只是与官员为仇,接着将把至尊的皇位作为赌注。基础防护既已牢固,谁还能把他们怎样。不仅台谏不足以挫败他们,即使是动用武力也难以奏效了。”魏忠贤得到奏疏更加不满。

万燝被廷杖后,又想廷杖御史林汝翥,各言官到内阁去争论。数百个小太监拥进内阁中,挥舞着拳头大声叫骂,各内阁大臣都低着头不敢说话。黄尊素厉声说:“内阁重地,即使是司礼没有接到诏书也不敢到来,你们这帮人竟敢如此无礼!”于是众太监慢慢散去。没多久,万燝因受重伤死去。黄尊素上奏说:“按照法律,不是叛逆等十大罪状不判处死刑。如今如今让披肝沥胆的忠臣,竟然死于磨牙咧齿的小人之手。这帮小人一定奔走相告,说是可以利用皇帝的特权,来鞭打百官。后代有这样的人,他继承了董狐的笔法和朱熹的《通鉴纲目》,于是写道:‘某月某日,郎中万燝因为进谏国事被廷杖打死。’这岂不是连累了皇上的圣德么!进呈廷杖这种说法的人,一定说这是祖宗的制度,殊不知正统、正德年间,王振、刘瑾实行它;世祖、神宗年间,张璁、严嵩、张居正执行它。奸邪小人想放纵自己的私欲,害怕忠臣义士的牵制,一定得用廷杖发泄他们的私愤,使得皇帝蒙受拒绝进谏的罪名,自己掌管实际权力,而仁人志士且有被牵连的危险。于是乎小人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而嫁祸于国家。万火景已经死了。侮辱杀戮正直的人,不能开这个先例。乞求恢复万燝原有的官职,破格赐给他照顾,让他的后人亲自护送棺材返回故乡,万燝死而不朽。”奏疏递入,更加违背魏忠贤的意图。

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夸张这件事,命令从大明门进城,实行接受玉玺的礼仪,百官奏表称贺。黄尊素上奏说:“过去宋哲宗得到一个宝玺,蔡确等人争着说是好兆头,改年号为元符,宋朝国运最终不能长久。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送进朝廷,给赏钱五两。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天启五年(1625年)春天,被派往陕西巡视茶马互市,刚出北京城,叛党曹钦程揭发他专门攻击好人,助长了高攀龙、魏大中的嚣张气焰,于是被削籍为平民。

黄尊素忠诚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官府时,邹元标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言规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清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万燝死,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的小人,过快地攻击他,他会铤而走险的。”魏大中不听,魏广微更加投靠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

这时,东林党充满朝廷,东林党自身又以来源地的不同分为几个派系。江西章允儒、陈良训跟魏大中有过节,而魏大中想驳斥尚书南师仲滥发抚恤,陕西人也不大高兴。黄尊素赶忙告诉魏大中,制止了他。最后,山西尹同皋、潘云翼想推举他们的座主郭尚友为山西巡抚,魏大中因为郭尚友几次追究前朝留下来的大臣,执意不同意。黄尊素引用杜征南多次联系洛阳一带的权贵为例劝告他,魏大中最终没有听取,推举任用谢应祥,灾难由此发生了。

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罗织各人的罪名。不久,当他得知是黄尊素从中化解时,就更加忌恨了。魏忠贤的党羽也因为黄尊素多智谋,想杀死他。正好苏州一带谣传黄尊素想效法杨一清诛杀刘瑾的榜样,让李实充当张永的角色,传授给他秘密的计谋。魏忠贤非常害怕,派遣四个密探到苏州一带刺探情报。侍郎乌程人沈演居住在家,报告魏忠贤说:“事情有眉目了!”当天派使者呵斥李实,拿走了盖有图章的空白奏疏,列上黄尊素七个人的姓名,于是逮捕他。

使者来到苏州,碰到苏州城内围攻逮捕周顺昌的旗官,城外的人攻击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的人把逮捕证给丢了,不敢到达。黄尊素听说了,立即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自首。许显纯、崔应元严刑拷问,勒索赃款二千八百两,五天一次追掠。不久,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黄尊素叩头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诗一首,于是自尽。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终年四十三岁。

崇祯初年,追赠太仆卿,封一个儿子做官。明安宗时,追封谥号“忠端”。

墓在今余姚陆埠镇化安山。

黄尊素之墓

人物评价

精敏强执。——(清)张廷玉等《明史》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清)张廷玉等《明史》

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清)张廷玉等《明史》

轶事典故

足智多谋

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

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

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挺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亲属成员

黄曰中,号鲲溟。以教书为业,三吴弟子经其指授者,皆为名士。每试出,私第其高下,榜发无不合者。

姚氏。封恭人,生有五子。

黄等素,曰中次子。

黄符素,曰中三子。

黄葆素,曰中四子。

黄宗羲(1610.9.24~1695.8.12),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又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尊素长子。其父因东林党狱被阉党迫害而死。崇祯帝即位,宗羲赴京为父鸣冤,被许为“忠臣孤子”。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他募乡民在余姚举兵抗清,时称“世忠营”。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兵败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史学造诣尤深。

黄宗炎(钱谦益《黄尊素墓志铭》作“宗燧”)(1616~1686),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尊素次子。明季贡生。为刘宗周弟子,学术大略与宗羲等。南明弘光朝亡后,徒步迎鲁王,兄弟毁家纾难,起义兵,时称“世忠营”。败后,奔走四明诸山寨间,被清吏所捕,几死。宗羲以计劫出之。后卖艺文自给,潜心学《易》。工缪篆,善制砚,画宗小李将军赵千里。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又号藤龛,学者称石田先生,尊素三子。崇祯拔贡。性格狷介,读书过目不忘,日必尽百页,有事则次日倍其常课。自经史四部外,释道二藏,未尝不一周也。诗文古澹而有根据。早年受业于兄长黄宗羲。明亡后,隐于浮屠,浪游名山,以疾终。

黄宗辕,字司舆,尊素四子。生员。

黄宗彝(钱谦益《黄尊素墓志铭》作“宗怀”),字孝先,尊素五子。

标签: 黄尊素

更多文章

  • 丁启睿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丁启睿

    丁启睿(1595年-1647年),字性如,号圣临,河南永城(今永城市马牧乡丁老家)人,明末大臣。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中进士,官至陕西三边总督,并督师诸军镇压李自成起义,因镇压不力而被罢官。朱由崧在其伯父丁魁楚等人的拥立建立南明,丁启睿官拜兵部尚书、督河南劝农剿寇诸务,南明福王政权被清军攻灭后投

  • 汪直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汪直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中文名:汪直别名:汪厂公国籍:中国民族:瑶

  • 杨嗣昌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嗣昌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

  • 陈新甲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新甲

    陈新甲(?~1642),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今重庆市长寿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

  • 布喜娅玛拉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布喜娅玛拉

    叶赫那拉氏(1582年—1616年)史称叶赫老女,女真族,孝慈高皇后堂侄女,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叶赫那拉氏出生时,叶赫部的的萨满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她的一生注定因叶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砝码。先后几次

  • 蹇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蹇义

    蹇义,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义”,巴县(今重庆市)人,明初六朝重臣。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师,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忠定”。本名:蹇义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巴县(今重庆市)出生日期:1363年逝世日期:1435年主要成就:六朝重臣字号:字宜之

  • 铁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铁铉

    铁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

  • 杨廷鉴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廷鉴

    明朝最后一个状元.南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本名:杨廷鉴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南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出生日期:1603年逝世日期:1665年主要成就:擅长书法,为后世留有扇面等不朽佳作。字号:字冰如,号靖山(1603—1665)

  • 沈炼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沈炼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山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得到陆炳的赏识。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指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

  • 张岱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岱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自称蜀人[1-2],史学家、文学家,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代表作有《陶庵梦忆》《石匮书》。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