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廷鉴

杨廷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37 更新时间:2024/1/5 13:42:34

明朝最后一个状元.南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

基本资料

本名:杨廷鉴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南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

出生日期:1603年

逝世日期:1665年

主要成就:擅长书法,为后世留有扇面等不朽佳作。

字号:字冰如,号靖山

人物介绍

(1603—1665)字冰如,号静山,生于明万历癸卯(即1603年)10月27日辰时,卒于清康熙乙巳(即1665年)正月28日,享年62岁。是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杨震33世孙杨士英于南宋绍定年间自江西临川移居前黄,世代耕读传家,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1630年参加乡试,这时杨廷鉴已以才品为常州公认第一,声名日噪。他跟随著名政治家、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副都御史张清惠学习经史,刻苦钻研,尤以树立品节敦励廉耻为第一义,1642年杨廷鉴公车北上参加会试,正值张清惠特召入京,于是师生乘船并进,张对杨说“科名君自有之,吾辈相期更有远大于此者”。1643年是明朝的最后一次会试,相传杨赴京时绕道河南拜谒父亲的好友、理学名家孙奇峰,遇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是被迫留在军中为农民军写“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均田免粮”等标语。后来杨廷鉴寻机脱身。8月参加廷试,杨廷鉴在太和殿回答皇帝提问时有“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崇祯帝深加叹赏,亲擢第一,授翰林院修撰。1644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相传李自成不信任明朝降官,欲用1643年会试中式的年轻进士,杨廷鉴作为状元当然为李自成所重视。明亡后,杨廷鉴葡匐三千里,艰险备尝,九死一生,屏息乡居,有说他曾在清初为官,这些都未见载入史书和地方志书,家谱也未记载。1646年,清廷特召杨廷鉴入京为官,杨引疾不赴。1650年,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杨以母忧未满推辞。1652年顺治皇帝每见内院及待从大臣或杨廷鉴的常州籍同乡、同年反复询问杨廷鉴的病情,欲请杨出山为官。这时杨廷鉴的儿子大鲲在翰林院供职,顺治帝向杨大鲲了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请杨廷鉴出任清朝官职,杨廷鉴以病推托,拒绝出山,这时杨已厌薄功名。杨廷鉴在常州闲居养病期间为常州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好事,现仅举2例。明末清初鼎革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常州府学、县学停办,学舍颓废,杨廷鉴发起募捐,将常州府学、县学修缮一新,使学生能正常入学。1661年常州大旱,饥民饿莩盈路,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城市设在寺院空地,乡村设于里社公所,他还亲自指授救灾民的方法,以防拥挤脱漏,以1662年春至夏共150天,“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杨廷鉴轻财好施,乐善不倦,他在常州民间有很好的口碑,在京的常州籍官员赞诵他,以为活佛度世,称他为山中宰相,杨廷鉴为此已“殚精耗神,筋疲力竭,不可复支”。1665年正月28日,杨廷鉴不幸病逝,享年62岁。据家谱记载,杨廷鉴捐馆(去世)之日,常州城“里巷息舂,一郡罢市,儿童妇女野哭巷祭,即舟帆过我武进莫不太息坠泪”。

先贤祠

明万历年间,常州府曾建“先贤祠”,定常州先贤自季札以下69人,后增至泰伯以下至百人,原有“布衣高玑,谢应芳,朱昱”三人被撤,苏轼杨时等外籍人士入选,这百贤包含常州府属8县贤人,但独孤及,萧统未能入祠,大学者李兆洛曾建议萧统入祠。清同治年间曾重修“先贤祠”,祠设在今局前街小学东南角,原龙城书院故址,杨廷鉴位于第97位。过去常州的一些文人对杨廷鉴入先贤祠持讥讽态度,无锡人作诗嘲曰“贤字须教认得真,忠臣两字写分明,自从静老归祠后,不写忠臣写又臣。”现在常州的一些文史学者就据此认为先贤祠在无锡,这是很荒廖的,常州是府,无锡是县,这先贤祠当然在常州,怎么会跑到无锡去呢?常州文史学者吴之光先生对先贤祠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我们要客观地评价杨廷鉴,杨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况且还有待考证这些经历的真实性,杨廷鉴在李自成农民政权做过事,他的心灵受到农民军的洗礼,这是一件好事,他在清初短期为官,只是传说,他到底任何职,史无记载,好象杨廷鉴只有自尽,才是明朝的忠臣。才是唯一的选择。对杨的讥讽,是封建文人的正统思想在作祟,本不足为怪,这都不应是杨廷鉴的污点和贬低他的理由,我们应该铭记,杨廷鉴作为状元却为常州人做过的许多好事。

标签: 杨廷鉴

更多文章

  • 沈炼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沈炼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山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得到陆炳的赏识。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指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

  • 张岱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岱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自称蜀人[1-2],史学家、文学家,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代表作有《陶庵梦忆》《石匮书》。张岱

  • 张元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元忭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盖(子荩),别号阳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明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中为左谕德兼侍读。(概述图片取自绍兴印刷局1918年《越中三不朽图赞》)本名:张元忭字号:字子盖(子荩)别号阳和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

  • 张四维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四维

    张四维(1526年6月21日-1585年11月29日),字子维,号凤磐,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明代万历朝内阁首辅。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编修。隆庆年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任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遂代

  • 陆炳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陆炳

    陆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首领,都督同知陆松之子。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

  • 刘元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元卿

    刘元卿(公元1544-公元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弈编》被收入“四库全书”。[1-

  • 商景兰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景兰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本名:商景兰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605年逝世日期:1676年主要作品:《香奁集》主要成就:诗词字号:媚生万历四十

  • 韩宜可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宜可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名臣。洪武元年(1368),荐授山阴教谕,旋升为监察御史。耿直敢言,弹劾不避权贵。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得宠于太祖朱元璋。一日,三人正与太祖从容燕语,宜可直入出示劾稿,弹劾三人险恶奸佞,恃功怙宠,专权树党,擅作威福等罪状,奏请斩此三人。太祖大怒

  • 祁彪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祁彪佳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祁彪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第一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

  • 邹守益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邹守益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