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得功

黄得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4/1/20 6:50:47

黄得功(?—1645年),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军中号黄闯子,官至太傅、左柱国,封靖国公。黄得功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在对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得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战功赫赫。崇祯末年,封靖南伯。明朝灭亡后,因参与拥立福王朱由崧,晋为侯爵,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并称为江北四镇。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崧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清兵分兵来袭,黄得功率军在荻港与清兵大战。此时刘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斥他,突然一箭射射穿喉咙,于是抽出刀自杀。

基本资料

本名:黄得功

别称:黄闯子

字号:虎山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开原卫

去世时间:1645年

主要成就:率破张献忠,擒马武,杀王兴国;平定左梦庚

封爵:靖国公

官职:庐州总兵、太子太师、左柱国

谥号:忠桓

祖籍:合肥

人物生平

黄得功得功早年丧父,同母亲徐氏生活在一起。他年少时就有无比的勇气,谋略过人。十二岁那年,母亲有一回酿好了酒,他偷偷地给喝完了。母亲责怪他,他笑着说:“赔你很容易嘛。”当时辽地军事很急,黄得功拿了一把刀混在官军中,跑到战场上就斩获了敌人两颗头颅,中奖赏后大概得了五十两白银,回家献给母亲,说:“我用这钱来弥补偷喝的酒。”从这以后黄得功给经略当了亲军,积累战功做到了游击。

崇祯九年(1636年),黄得功升为副总兵官,分管京师的卫戍部队。

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得功率领禁军跟从总管熊文灿到舞阳去镇压农民军,鏖战在光山和固始之间,战功最显著。八月又随从熊文灿在浙江的吴村和王家寨镇压农民军将领马光玉,获得很大胜利。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师,署总兵军衔。

崇祯十三年(1640年),跟从太监卢九德在板石畈打败农民军,农民军首领革里眼等五营兵投降了。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总兵的身份同王宪分别护守凤阳和泗州的皇陵,黄得功驻军定远。张献忠攻占桐城,挟持营将廖应登到城下诱降。黄得功与刘良佐联合兵力在鲍家岭攻打他们,农民兵失败而逃。追到潜山,抓获了农民军将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把他们杀掉了。三鹞子是张献忠的养子,是农民军中号称最勇猛的将领。黄得功在战斗时中箭伤了脸,反而更加努力,同贼兵转战十多天,所杀伤的人数最多。

黄得功每当要奔赴战场,就喝上几斗酒,深入敌方军营,不顾生死,不计利害,被称为黄闯子。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得功移守庐州。农民军攻陷庐江、凤阳两郡县。黄得功奉皇命在定远县镇守。当时张献忠部暗藏在英山县、太湖县之间,黄得功用五千骑兵前往镇压他们,在石牌与他们相遇。张献忠畏惧了,不应战就逃跑。黄得功追上了他,不到尺把远,就想活捉他,反而被他逃脱离开了。黄得功就接管了张献忠所抢掠的一万多男女人员,命令他们各自回到家乡,把武器、辎重收归朝廷。

崇祯十七年(1644年),黄得功又讨伐平定叛将刘超,被封为靖南伯。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同时,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东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而黄得功晋为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他们的家属都在内地安置。

起初,督辅史可法担心高杰蛮横无理,难以制服,所以让黄得功驻军仪真,暗中牵制高杰的势力。恰好登莱总兵黄蜚即将前去上任。黄蜚与黄得功同姓,以兄弟相称,所以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

黄得功率领三百名骑兵从扬州出发到高邮迎接他,高杰的副将胡茂桢飞马向高杰做了汇报。高杰一向忌恨得功,又怀疑他要算计自己。于是在途中埋伏了精兵阻击他们。黄得功走到土桥正准备埋锅造饭,高杰的伏兵出其不意地打来,黄得功上马拿着铁鞭准备战斗,飞来的箭像下雨一样密集,黄得功的马跌倒在地,他骑上别人的马跑开了。有一名勇猛的骑兵挥舞着大槊向得功冲来,黄得功大呼一声回头来战,抓住他的大槊往怀里一拉,就把他连人带马一起拉倒在地。又杀了几十个人,然后翻身跳进废墙里边,他吼叫的声音如雷鸣电闪,追赶他的人不敢上前来了,于是他骑马飞奔,回到大部队中。这边正在战斗时,高杰又派了兵暗中去攻打仪真,黄得功的士兵损伤得比较严重。而与他一同前往高邮的三百骑兵都战死了。于是黄得功向朝廷做了上诉,并表示愿意同高杰决一死战。可法派监军万元吉前往替他们和解,得功不同意。恰好此时得功母亲去世,史可法来吊丧,对他说:“土桥那一仗,不管聪明人还是愚蠢人都知道是高杰不对。现在将军因为国家的缘故压住心中的火气,让高杰背着罪名,这正是将军在天下获取大名的时候啊!”黄得功脸色渐渐地温和了一些,终究还是因为自己人被杀死得太多而感到恼恨。史可法命令高杰赔偿他的战马,又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得功母亲办丧事的费用。黄得功没有办法,只好听从了史可法的调解。

弘光元年(1645年),高杰想进兵河南,谋划收复中原。朝廷诏令得功同刘良佐把守邳、徐两地。不久,河南总兵许定国在河南睢州袁可立府第以歌姬美酒宴杀南明大将高杰。高杰死后,黄得功回到了仪真。高杰一家人和他的将士还留在扬州,黄得功想袭击他们。朝廷赶忙派遣卢九德去指示他停止报复,黄得功于是移驻庐州。

四月,左良玉举兵东来,以清君侧名义造反,船行到九江就病死了,他的军队拥立了他的儿子左梦庚。朝廷命令得功赶快到上江抵御他们,驻军荻港。黄得功在铜陵打败了左梦庚,解除了他们的包围。在这场战役中,黄得功身中三箭,弘光朝廷听闻捷报,加封其为太傅,并派遣太监王肇基慰劳。

后来朝廷又命令他携家迁到太平镇守,专门办理剿贼的事务,评定功绩加封他为左柱国,进爵为靖国公。

这时清兵已经渡过长江,知道朱由崧逃跑了,就兵分几路袭击太平。黄得功正收兵驻防芜湖,朱由崧偷偷地来到了他的军营。黄得功惊讶地流着泪说:“陛下如果死死地把守南京,我们还能够尽力抵抗,干什么听信奸贼的话,匆匆忙忙来到这里?况且我正在对敌作战,怎么能够保护您的车驾?”朱由崧说:“除了你我是无可依靠了。”黄得功流着泪说“:我愿意为陛下您效死。”

黄得功在荻港时,胳臂受伤差一点快要断了,这时他身穿粗布衣裳,用布带吊着胳臂,佩带着腰刀坐在一只小船上,指挥部下的八个总兵整装待命,前去迎敌作战。而刘良佐这时已经投降了,带着清兵在岸上打招呼要得功投降。黄得功愤怒地喝斥道:“你竟然会投降啊!”忽然一支箭飞来,射在他的咽喉偏左的地方。黄得功知道一切都完了,就扔了刀,拾起刚才拔下来的箭刺喉而死。他的妻子翁氏听说后,也自杀了。总兵翁之琪投江而死,中军田雄于是就带着朱由崧投降了。死后,葬在仪真方山他母亲墓旁。后清王朝追谥其为忠桓。

性格特征

黄得功粗犷、勇猛,没有文化。朱由崧在江南刚刚登基,他的诏书和指示大多是一群小人搞的,黄得功有时接到诏书以后竟当着使臣的面骂骂咧咧把诏书撕毁。但是他的忠义出自天性,只要听到别人拿国家大事来规劝他,他总是心服口服,立即改正。

北来太子一案,黄得功曾抗言上书争论说:“太子未必是假冒的,先帝的儿子也就是您的儿子,不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就能来胡乱假充的。我担心在朝廷中的大臣们花言巧语奉承陛下您的人多,敢不看您的脸色直言进谏的人少,他们就是明白认出是太子,也不敢抗言上书,怕给自己惹祸啊!”当时太子的真假没人敢断定,黄可是得功敢于这样忠愤直言,不阿谀奉承。

黄得功每次打仗都喝下几斗酒,酒酣以后气力更加勇猛。他喜欢拿着铁鞭打仗,每次战后鞭出的血沾在手腕上,要用水泡很长时间才能洗净,他的队伍中人们都称呼他是黄闯子。他起初做偏裨小将,跟着别的大将立功成名,不曾撞上过大敌。等自己领了一个兵镇封为侯爵以后,不到一年多时间就南北转移,主上逃跑,大将战败,没机会施展自己的力量就束手就死,与国俱亡了。他的军队出外,纪律严明,部下不敢侵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好处。庐州、桐城、定远当时都为他建立了生祠。

历史评价

戴名世:四镇惟黄得功忠勇奉朝命,而余皆骄悍,不可法度使。

倪在田:厥后靖南夫妇一死殉君,为国之殇;方山遗蜕,炳峙江。虽有他议,吾不敢执矣。

张廷玉: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别著于篇。

乾隆帝:黄得功材昭武劲,性懋朴忠,卫主殒身,克明大义。

温睿临:靖南戆而忠,其神勇,当时几诧为无敌。

徐鼒:夫得功与杰之优劣,愚夫妇皆知之,岂可法反茫然莫辨哉!得功诚万人敌,而兵微将寡,难抗大敌。高杰拥十三总兵之众,所部皆西北人。杰暴抗不能为人下,抑之则乱不可止;驭之以爵赏、感之以忠悃,优而柔之,使迁善悔过而为我用,此则化强暴为忠义之微权也。然则同席联贾、寇之欢,舞盾释甘、凌之忿,以得功之豪杰,可法胡不能释二憾哉?夫贾寇、甘凌于仇怨外,非别有可贪之利而攘臂相争也,故可释憾杯酒间;得功与杰皆有利扬州之心,高固眈眈虎视、黄亦未忘于怀,此其势如唐藩镇之不相下,非可以酒食谈笑解矣!向使宁南无晋阳之师、睢州无伏甲之享,诸镇协和,人人如渡河之高杰,成败未可知也。

顾诚:四镇中高杰、黄得功兵力较强。高杰、刘泽清是望风而逃的败将,本应受到朝廷的惩罚;黄得功、刘良佐在甲申年间也无“功”可录,只是由于他们以兵力作后盾使朱由崧得以如愿以偿登上皇帝的宝座,都成了定策功臣。······正因为四镇的形成本不是在为明室收复“失地”中作出过什么贡献,而是在策立上对朱由崧个人有功。就弘光、马士英而言,需要凭借他们的兵力慑服江南士绅;四镇也自恃有功,“天子乃我辈所立”,从此骄悍跋扈,一味麕集于南直隶江北地区争夺“善地”以自肥,进而挟制朝廷。

家庭成员

母:徐氏

妻:翁氏

标签: 黄得功

更多文章

  • 李廷机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廷机

    李廷机(1542年-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晋江浮桥(今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人。明朝末年大臣。少贫励学,万历十一年中进士,授编修,累迁国子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皇帝雅重廷机,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四十年致仕,加封太子太保。万历四十四年,卒,赠少保,谥号文节。本名:李廷机所处时代:

  • 张辅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辅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朝初年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旋即接任主帅,屡战告捷,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

  • 邓愈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愈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

  • 黄士俊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士俊

    黄士俊(1570年—1661年),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担任宰辅(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

  • 朱权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权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

  • 白文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文选

    白文选(1615年-1674年),本名可哲,字毓公,陕西吴堡人。明末清初人物。早年随张献忠征战,屡立战功。张献忠死,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发兵十四万攻昆明,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直扑云南。白文选反与李定国共同反击孙可望。以功封为巩昌王。次年,率军驻守七星关(今贵州毕节

  • 熊廷弼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汉族。明朝将领、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

  • 卫景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卫景瑗

    卫景瑗(1586~1644),字仲玉,号带黄,明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九月十三日,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中文名:卫景瑗国籍:明民族:汉出生日期:1586年逝世日期:1644年职业:官员主要成就:廉洁奉

  • 黄道周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

  • 王竑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竑

    王竑(1413年—1488年),字公度,号休庵、戅庵。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人,生于河州(今甘肃临夏)。明朝名臣。王竑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后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寻督漕运,再抚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