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愈

邓愈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4/1/17 4:33:56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基本资料

本名:邓愈

别称:邓友德

字号:字伯颜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泗州虹县

出生时间:1337年

去世时间:1377年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将领

爵位:卫国公→宁河王(赠)

谥号:武顺

人物生平

至元三年(1337年)农历二月十五,邓友德(后来的邓愈)出生在虹县龙须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他的父亲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

儿时的邓友德天生魁梧,聪慧好学,勇武过人,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至正十三年(1353年),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邓友德每次作战时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冲锋陷阵,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赐名邓愈。

主词条: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命令邓愈和常遇春领兵自巢湖南下,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府、溧阳、溧水、句容、芜湖。

元朝大将蛮子海牙率领水师集结于采石矶,准备进攻太平,邓愈率领士兵偷袭,攻入敌军大寨,俘虏了对方的精锐兵将;又用两只小船,装满作燃料用的杂木,杂木内藏火药,灌以油脂,小船冲入元军水师之中,火势猛烈,元军大败,死伤无数。

邓愈等将领乘胜率军渡江,进攻金陵。元朝南台御史福寿督兵死守,邓愈等人浴血奋战,终于攻破金陵,杀死福寿。后来邓愈又和徐达顺势占领镇江、丹阳、金坛、广德。朱元璋因邓愈战功卓著,提升邓愈为广兴翼元帅,出守广德州,破长枪帅谢国玺于城下,俘其总管武世荣,获甲士千人。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又因邓愈的军功,提升邓愈为枢密院院判。同年农历七月,朱元璋命邓愈为征南将军,以胡大海为副将,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并乘胜攻占江南重镇徽州。

湖南“苗帅”杨完者率兵十万来进攻徽州。当时徽州城郭残破,而且胡大海率领部队攻婺源还没有回来,邓愈身边只有少数士兵,情况危急。于是邓愈激励士兵,明立赏罚,大开徽州城西门,布下疑兵计。苗军见状,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消息后,昼夜兼程赶回,与邓愈里应外合,协力拼杀,苗军大败而逃。

邓愈又先后攻占了婺源、休宁、严州、建德,转战皖、浙、赣等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军望风而降。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各地民众争持酒肉慰劳。迁佥行枢密院事,攻占杭州,击败李伯升的援军,遣使说降饶州守将于光,并击退陈友谅的多次进犯。邓愈升任江南行省参政,总制各翼军马,先后攻占浮梁、乐平、余干、建昌。进攻江西时,陈友谅部将、抚州守将邓克明投降。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夏,陈友谅号称率领60万人马围攻洪都(今南昌),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邓愈防守抚州门,城墙破损了30余丈,邓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

消灭陈友谅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在常遇春攻克襄阳之后,邓愈又以湖广行省平章的官职,镇守襄阳等处。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封邓愈为右御史大夫。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同年,徐达、常遇春率领军队进攻山东,邓愈作为偏师进行配合,从湖北出发进攻河南。平定中原后,朱元璋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定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不到两年,唐州、南阳、均州(湖北丹江口)、商州、房州(今湖北房县)等地均归附明朝。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远征甘肃。邓愈率兵奋战北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获王爷公爵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人,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同年农历八月,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追击北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因此,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

同年十一月,邓愈班师还京,因功赐宅第于南京洪武正街,赐虹县城南良田500顷,佃户73家,守坟户150户,仪仗户19家;官职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爵位封为卫国公,参与军国大事。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并授与子孙世袭的凭证。

洪武四年(1371年),邓愈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措运输军队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供应从征各部。

洪武十年(1377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同年农历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邓愈班师回朝,在回师途中生病。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明军到达寿春的时候,邓愈因病去世。

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止上朝三天,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朱元璋还亲自选择墓地,将邓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猎。并命人将邓愈的功绩写入《洪武功臣录》。

人物评价

《明史》:愈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旂常炳耀,洵无愧矣。宁河尽瘁驰驱,功高龄促,后嗣亦少所表见。

朱元璋:“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

家庭成员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邓大父赠资善大夫、中书右丞,追封临淮伯。曾祖母孟氏追封临淮伯夫人。祖父邓大公赠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南阳侯。祖母戚氏追封南阳侯夫人。

邓顺兴元末起兵,在与元军作战中阵亡。赠特进荣禄大夫、大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国,追封卫国公。母亲张氏追封卫国夫人。同辈兄长邓友隆接掌父亲军队,不久后病逝。弟弟邓哻官至羽林卫指挥佥事。——正室曹氏封卫国夫人。侧室王氏生平不详。徐氏生平不详。子辈长子邓镇庶子,明太祖时改袭申国公。后因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受到牵连,被杀。次子邓铭庶子,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征蛮时死于军中。三子邓铎庶子,生平不详。四子邓铨庶子,生平不详。幼子太平奴庶子,生平不详。长女邓氏嫡女,为秦王朱樉侧妃。次女邓氏嫁河南护卫指挥周巗。孙辈孙子邓源邓铭之子,出继邓镇。后代玄孙邓炳明孝宗时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五世孙邓继坤明世宗时续封定远侯。称邓愈有五子、五女、一孙、一孙女,今仅知五子、二女、一孙姓名事迹可查。

父亲

亲属参考资料:

爵位世系

邓愈因开国之功受封卫国公,子孙世代承袭,至其子邓镇时受到李善长牵连,夺爵被杀。明世宗时邓愈五世孙邓继坤以功臣后续封定远侯,仍获诰券。

卫国公历一世一代;申国公历一世一代;定远侯共历五世五代,至明亡而绝。

公爵世系

第一代:邓愈,洪武三年(1370年)封卫国公,子孙世袭。洪武十年(1377年)去世,追赠宁河王,谥号“武顺”。

第二代:邓镇,邓愈之子,洪武十三年(1380年)袭申国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牵连被杀。

定远侯世系

第一代:邓继坤,嘉靖十一年(1532年)续封定远侯,予世券。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去世。

第二代:邓祖锡,邓继坤之子,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袭爵。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

第三代:邓世栋,邓祖锡之孙,隆庆六年(1572年)袭爵。万历十六年(1588年)去世。

第四代:邓绍煜(一作远煜),邓世栋之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二月袭爵。天七年(1627年)去世。

第五代:邓文明,邓绍煜之子,崇祯元年(1628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杀。

爵位世系参考资料: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明通鉴》

《续藏书》

《明史记事本末》

《明文衡·卷七十四》

后世纪念

邓愈墓,位于江苏南京雨花台区中华门外雨花南路。建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府山,位于城南雨花台和菊花台之间,是由朱元璋亲自选定赐予邓愈的。穿过邓府山脚下的石牌坊拾级而上,山腰间矗立着一座高2.82米的神道碑。

影视形象

2006年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徐连顺饰演邓愈。

标签: 邓愈

更多文章

  • 黄士俊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士俊

    黄士俊(1570年—1661年),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担任宰辅(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

  • 朱权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权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

  • 白文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文选

    白文选(1615年-1674年),本名可哲,字毓公,陕西吴堡人。明末清初人物。早年随张献忠征战,屡立战功。张献忠死,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发兵十四万攻昆明,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直扑云南。白文选反与李定国共同反击孙可望。以功封为巩昌王。次年,率军驻守七星关(今贵州毕节

  • 熊廷弼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汉族。明朝将领、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

  • 卫景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卫景瑗

    卫景瑗(1586~1644),字仲玉,号带黄,明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九月十三日,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中文名:卫景瑗国籍:明民族:汉出生日期:1586年逝世日期:1644年职业:官员主要成就:廉洁奉

  • 黄道周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

  • 王竑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竑

    王竑(1413年—1488年),字公度,号休庵、戅庵。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人,生于河州(今甘肃临夏)。明朝名臣。王竑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后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寻督漕运,再抚淮、扬。

  • 叶梦熊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华云,惠州府归善县万石里(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叶春及之侄,明朝大臣、军事家。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南京工部尚书、太子太保,著有《华云集》《五镇奏疏》《筹边议》《关西漫稿》《靖氛外史》《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万世文字之祖论》等。

  • 杨一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明代名臣。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

  • 王鏊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鏊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