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士俊

黄士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3/12/15 10:55:00

黄士俊(1570年—1661年),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担任宰辅(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1638年)罢相。后相永历帝,年过九十,不能决事,辞职归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卒于家,享年91岁,谥文裕。[1-2]

基本资料

本名:黄士俊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甘竹右滩

出生日期:1570年

逝世日期:1655年

主要成就: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状元

字号: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

官职: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谥号:文裕

人物生平

黄士俊,字亮垣,号玉仑,隆庆四年(1570)出生于顺德甘竹右滩一个中落的书香之家。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悌,由龙川县田心镇下塔村(现叫塔峰村)的巫龙收养并供其读书。督学许尚志十分赞赏他的文章和品行,预言他必能大魁天下。后来,黄士俊果然夺广东乡试第一,27岁时(虚岁,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赴京会试途中,闻兄长病重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遂放弃会试机会,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尽心调治。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

登第后,黄士俊任翰林修撰。天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并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引病辞归。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

崇祯元年(1628年),明毅宗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1629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因父亲年迈多病,请求辞官奉养父亲,崇祯帝不准。崇祯三年(1630年),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得到批准,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

崇祯七年(1634年),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年)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帝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途经杭州西湖,侍从提议在西湖散散心,黄士俊说:“吾对当官看得很轻,对国家的安危却看得很重,当今内外患频仍,西湖风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观赏。我欲赶回家写奏章。”侍从无不为之感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还来不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黄士俊闻讯后,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数年后逝世。明朝遗民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

因为他功名大地位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了状元,崇祯九年(1636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状元兼宰相,三人中仅他一人。还有他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大动荡的时代登上相位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都必须认真面对。再有,他的皇帝是位想有所作为而又无能为力的崇祯皇帝,要当好“头号仆人”委实不易。

黄士俊当京官三十载,没有革故鼎新的伟绩,也无遭人唾骂的劣行,倒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勤奋,处事公正,因而获得“清正”的美誉,在当时乌烟瘴气的官场,确是难能可贵。处于腐败透顶的官场而能独善其身因然可赞,而保持清醒头脑不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也不失为聪明之举。黄士俊三次辞官也可列入聪明人之列: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年),他已升礼部右待郎,因不愿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愤然辞官归里,较正真的同僚杨琏、左光斗等在饯行时赞他“能知先机”;第二次是崇祯三年(1630年),已是礼部尚书的他,因父老多病再辞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本已入阁参预机务,由于国事日非,其主张与当进台阁首铺有分歧,难以有所作为,便慨然辞官告归。三次辞官,第二次是确因父亲年老(百岁),其余两次可算“聪明”之举。因乡的第五年(1644年)正月,他已是75岁的老翁了,崇祯帝又一次召他回京任宰相,还来不及整装起行,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已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在煤山了。

主要事迹

明朝覆灭后,抗清斗争并未停息,由五位明朝藩王先后建立的南明政权还在苦苦挣扎,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绍兴的鲁王监国、广州的绍武,都像泡沫般快生快灭,只有肇庆的永历生存时间较长。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召黄士俊,黄士俊未及复任,隆武便归覆灭。黄士俊与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朱聿𨮁为帝(绍武帝),但不到三个月便被降将李成栋攻灭,绍武帝、苏观生等死难,而黄士俊则投奔李成栋,剃发易服,变节降清。次年(1648年)李成栋因不满清廷封赐反正,又与黄士俊一起投降了后明永历帝(桂王),黄士俊出入阁参预机务。这个小朝延,大敌当前,却忙于派系争斗,当时黄士俊已老耄难以任事,多次受到同僚弹劾,于是辞官闲居,永历四年(1650年),清军再破广州,永历帝远走广西、云贵,黄士俊只好回乡隐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卒于家,享年91岁,谥文裕。

黄士俊一生,从状元到阁臣,几代升沉,无奈生不逢辰,有人说:“他人以不寿为不幸,而黄士俊晚年又以多寿为不幸。”

标签: 黄士俊

更多文章

  • 朱权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权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

  • 白文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文选

    白文选(1615年-1674年),本名可哲,字毓公,陕西吴堡人。明末清初人物。早年随张献忠征战,屡立战功。张献忠死,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发兵十四万攻昆明,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直扑云南。白文选反与李定国共同反击孙可望。以功封为巩昌王。次年,率军驻守七星关(今贵州毕节

  • 熊廷弼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汉族。明朝将领、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

  • 卫景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卫景瑗

    卫景瑗(1586~1644),字仲玉,号带黄,明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九月十三日,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中文名:卫景瑗国籍:明民族:汉出生日期:1586年逝世日期:1644年职业:官员主要成就:廉洁奉

  • 黄道周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

  • 王竑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竑

    王竑(1413年—1488年),字公度,号休庵、戅庵。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人,生于河州(今甘肃临夏)。明朝名臣。王竑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后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寻督漕运,再抚淮、扬。

  • 叶梦熊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华云,惠州府归善县万石里(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叶春及之侄,明朝大臣、军事家。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南京工部尚书、太子太保,著有《华云集》《五镇奏疏》《筹边议》《关西漫稿》《靖氛外史》《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万世文字之祖论》等。

  • 杨一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明代名臣。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

  • 王鏊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鏊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

  • 刘大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大夏

    刘大夏(1437年1月31日-1516年6月29日),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举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弘治十五年(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