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温体仁

温体仁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92 更新时间:2024/1/15 13:48:36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成为首辅。崇祯十年(1637年),请辞获批,第二年在家中病死。

基本资料

本名:温体仁

别名:温长卿,温园峤

所处时代:明朝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乌程南浔辑里村

出生日期:1573年

逝世日期:1639年

主要成就:崇祯年间任职最久的首辅

字号:字长卿号园峤

人物生平

仕途经历

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命翰林院编修温体仁编纂六曹章奏

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命少詹事全天叙左谕德周如砥编修顾秉谦温体仁简讨刘一燝王毓宗礼部主事王三才陈德元赍御书往各王府

万历四十年四月,升编修温体仁为南京国子监司业

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国子监司业温体仁为左春坊左谕德

万历四十三年正月,以谕德温体仁署掌国子监事,体仁疏辞不允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升右谕德温体仁为左庶子管理诰敕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升左庶子温体仁为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三年正月,温体仁以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祭酒事

天启四年正月,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并佐部

崇祯三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

崇祯十年六月,致仕

朝廷攻讦

崇祯元年(1628年)冬天,崇祯帝朱由检下诏推选内阁大臣。温体仁威望太浅,还不能参与,很受崇祯帝朱由检器重的侍郎周延儒也没有被推选。温体仁揣测崇祯帝朱由检肯定会怀疑,于是上疏弹劾钱谦益受贿、结党,没有资格被推选,此前钱谦益在天启二年(1622年)主持浙江会试,用关节语为记号,录取钱千秋,后被人告发,钱谦益也受到责罚。这件事本已定案很久了,但是温体仁重提旧事,很让崇祯帝朱由检心动。

次日,崇祯帝朱由检让内阁六部科道官员集中在文华殿,命温体仁和钱谦益都到现场。钱谦益没想到温体仁会弹劾自己,言辞中十分委屈。但是温体仁盛气诋毁钱谦益,他说:“我本来不是言官不能随意弹劾,遇到朝推,我更应该避嫌不说话的。

但是选内阁大臣涉及社稷安危。而且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敢说话的。我不忍看到皇上您孤立,所以不得不说。”崇祯帝朱由检早就怀疑有廷臣结党,听到温体仁这么说,十分赞同。

但是执政的内阁大臣都说钱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尤其积极为钱谦益辩护:“温体仁其实是热衷权力,如果钱谦益有错,为什么他等到今天才揭发?”温体仁说:“我当初只是小官员,今天揭发钱谦益,也是为了朝廷要慎重用人。像章允儒这样的肯定是钱谦益的同党。”

崇祯帝朱由检大怒,命礼部把钱千秋的卷子拿来看后,责备钱谦益,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温体仁,我几乎就犯下错误了。”章允儒被捕下狱,诸大臣也被严词责备。争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温体仁,只有周延儒上奏说:“廷推名义上很公平,但是实际上主持的人也就一两个人,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一旦说话徒然给自己惹祸。并且钱千秋这个案子本就已经有定论,不必再询问大臣们了。”

于是崇祯帝朱由检当天就把钱谦益罢官。很多官员都被牵连。

晋用首辅

崇祯二年(1629年)春天,温体仁又被弹劾娶娼妓、收受贿赂、夺人家产等诸多不法的事情。温体仁请求辞职说:“因为钱谦益的缘故,攻击我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为我辩护,我的孤立由此可见。”崇祯帝朱由检再次召集大臣们对质,温体仁和九华、赞化两人辩论很久,最后攻击这两人都是钱谦益的私党。崇祯帝朱由检信以为真,他把大学士韩爌等召集到内殿,说大臣们不知道为国家操劳,只知道挟私报复,应当重罚。温体仁再次以辞职要挟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朱由检温言慰问。

知情官员上奏朝廷说钱谦益是自首的,不能再处罚。温体仁又上疏说当初的证词都是钱谦益自己搞出来的。当时审理钱千秋一案的左都御史曹于汴官员对此深为不满。他们联名上疏:“臣等亲自审理钱千秋一案,旁听和听到的人达到数千,不是一个人能够随意掩饰歪曲的。温体仁是在欺骗崇祯帝朱由检,已达到自己升官的目的。”温体仁见势头不妙,转而说这些人是“朋党”,最终钱谦益被杖责。温体仁后又因私人恩怨和大臣们坚持对抗,无论如何都不肯偃旗息鼓。崇祯帝朱由检以为他在朝廷里孤立无援,更加支持他。不久,周延儒进入内阁,第二年六月,温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也实现了入阁的愿望。

温体仁入阁之后,更加嚣张。闵洪学代王永光成为吏部尚书后,排除异己,得到了温体仁的包庇。御史史范、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都被收作温体仁的心腹。温体仁嫉妒周延儒的官位在他之上,就预谋扳倒他。钱龙锡受袁崇焕的案子牵连要被判死刑,钱龙锡求情,周延儒说崇祯帝朱由检盛怒难以解救,温体仁则撒谎说崇祯帝朱由检并不是很愤怒。钱龙锡的友人因此疏远了周延儒。周延儒被罢免后,廷臣厌恶温体仁做内阁首辅,想要召回曾经和周延儒一起入阁的何如宠。何如宠说:“君子和小人不并立,如果我不到朝廷里,温体仁还要顾忌我好好主政的。”不久,温体仁顺利成为内阁首辅。

朋党为患

温体仁受崇祯帝朱由检恩宠,更加嫉妒骄横。他想要推荐的人,都要秘密让人先提出,自己再去支持。想要陷害谁的时候,都要先故意假装宽厚,再说出犯崇祯帝朱由检忌讳的事让崇祯帝生气。崇祯帝朱由检往往被他转移了注意力,一直没有发觉。姚希孟本来是讲官,因为才望升为詹事。温体仁讨厌他,就用他假冒武生的事情,将他夺职去掌管南院。礼部侍郎罗喻义本来很有声望,因为给崇祯帝朱由检的文章中说“左右未得人”的话,温体仁认为是在讽刺自己,就要让他去掉,罗喻义坚持不从。

温体仁亲自弹劾他说:“今日罗喻义讲进规例太过简单,让他更改他也不同意,这样我这个内阁首辅不能做百官的首领。”崇祯帝朱由检命令吏部商议,尚书闵洪学等趁机说:“皇帝圣明,不需要罗喻义多言。”罗喻义被免职。魏忠贤遗党日夜盼望温体仁能够推翻逆案,攻击东林党。恰好礼部尚书,左都御史空缺,温体仁秘密让侍郎张捷推举牵涉逆案的吕纯如,试探崇祯帝朱由检的反应。言官哗然,崇祯帝朱由检也十分不高兴。温体仁自此不敢再进言起用逆党,也更加愤恨反对派。

文震孟因为讲《春秋》讲得好进入内阁。温体仁不能阻止,就派出特务每天守着他刺探他的过错,又派人弹劾,直到将文震孟赶走。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朝廷准备设立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楠、汪庆百不敢去,温体仁就庇护他们,不再设立五省总督。起义军进犯凤阳(今属安徽),义军大兵进犯,皇陵被焚。有人弹劾温体仁只知道受贿庇护自己的同党,致使皇陵被焚,温体仁就借了个由头上奏要将其免职,文震孟反对,也被逐走。温体仁还是很不满意,又将和文震孟关系好的庶吉士郑鄤陷害下狱。

温体仁辅佐朝政数年时间,因为入阁前和大多数朝廷大臣结怨,不敢过于肆意妄为,自己廉洁、谨慎表现给崇祯帝朱由检看。但是当时,清兵在京师附近蹂躏百姓,扰乱中原,边境荒芜,百姓的生活日渐困苦,他从未能献上一个建议。

失败被逐

在政事上碌碌无为的温体仁,整日忙于和人作对。诚意伯刘孔昭弹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弹劾黄景昉,都是按温体仁的指示做的。礼部侍郎陈子壮曾经当面指责温体仁,不久以议论宗亲藩王的事情忤逆崇祯帝朱由检旨意的名义下狱,官位也被剥夺。和温体仁关系好的、和他做同党的都是庸才、尸位素餐。温体仁自己毫无所长,只知道向崇祯帝朱由检献宠。他醉心于排除异己、打击政敌,感觉到自己树敌太多,恐怕会招致别人报复。为了不给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崇祯帝朱由检的上疏,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全部不存入档案,企图毁灭罪证。在温体仁辅政期间,上疏弹劾他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不但没能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温体仁最终难逃倒台的命运。钱谦益被张汉儒告状,说他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为报复钱谦益,温体仁借机逮捕了钱谦益等人。钱谦益觉得冤枉,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张汉儒知道后泄露给温体仁。温体仁自恃有崇祯帝朱由检的宠信,密奏给了崇祯帝朱由检,并要求处置曹化淳。没想到崇祯帝朱由检把温体仁的密奏让曹化淳看了。曹化淳十分恐慌,就毛遂自荐,要求亲自主持审理钱谦益一案。曹化淳不久就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和内幕,他报告给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朱由检这才知道在朝廷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温体仁为首的“朋党”。恰好又有人弹劾温体仁,崇祯帝朱由检就把张汉儒等立即枷死。温体仁一看势头不对,就装病在家,以为崇祯帝朱由检肯定要安抚他,挽留他。不料,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的一天,温体仁正在吃饭,崇祯帝朱由检下圣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让他回乡。温体仁吓得手中汤匙都掉在了地上。崇祯十年(1638年),被罢官回家。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在家中病死。他死后,崇祯帝朱由检还觉得十分可惜,追赠太傅,谥文忠。温体仁死后不到六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灭亡。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

人物影响

温体仁在位,无论对于辽东抵抗清兵南下,还是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未尝建一策。他向朝廷推荐的人也大多平庸之辈,苟以充位而已。把本来就已是千疮百孔的明末政局搅得愈发不可收拾。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偏安排日事迹》:御史张孙振疏其(顾锡畴)居官狼籍,持议偏僻也。内云:温体仁在正地正色,小心七年如一日。先帝御谥“文忠”,而锡畴辄拟追削,逢迎门户。

御史陈以瑞疏言:故辅温体仁之清忠,与周延儒悬殊。即当天启朝故辅魏广微亦自矫矫,因逆珰逮杨涟诸臣于诏狱,独揭球珰怨,拂衣去;亦岂得与卑秽顾秉谦同日而语。

《圣安本纪》:尚书张捷覆奏:故辅温体仁清执忠谨,当复“文忠”之谥

今体仁削谥,举朝称屈。

《崇祯阁臣行略》:温体仁小心谨毖,兢兢自持,既与门户不协,眈眈伺隙,遂绝私交,谢绝情面。

《三垣笔记》:崇祯时,误国辅臣皆指周延儒、温体仁,误国枢臣皆指杨嗣昌、陈新甲。然历数前后辅枢,其智睿优长,又推四人最。盖将相乏才,故众口所诋,犹居然冠军,此国事所以不支也。

后世评价

龚书铎:为权力与群臣为敌,为私怨将燃眉外患置之不理,为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整日只知搬弄是非,是个误国误民的奸臣。

隋晓明:温体仁进士出身,为人圆滑、城府深、老谋深算,尤其善于窥测政治风向,所以,光宗、熹宗两朝为官。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魏忠贤当权时他不吃亏,魏忠贤垮台后他没倒霉,真可谓混世有术,八面玲珑。魏忠贤一伙势力被除。朝中出现大权真空,温体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内阁选举已定,要推翻它谈何容易。而温体仁竟然做到了。他干脆把网撕破,自己钻了进去。这其中主要用了三招:第一招是找人联手,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第二招也是主要的,死死抓住目标的弱点往皇帝的伤疤上撞,一次又一次;最后一招铲除异己,为自己夺取大权扫平道路。古往今来,所有的阴谋家与野心家都抱定一个宗旨,那就是夺得大权在握,呼风唤雨,显示个人的极度权威。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可以玩弄阴谋。可以寡廉鲜耻。可以损人利己,可以六亲不认,甚至可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这些人眼中,一切都是手段。只有权势是目的。温体仁,虽然与历史上的人大奸大恶之徒如秦桧、魏忠贤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他似一只蛀虫,蚕食着明崇祯朝廷,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他同样为了个人权力欲的满足,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以无辜者的鲜血染红自己的登天之路。

亲属成员

祖父

温应初,字北渠。

温子佐,字允贤,号新宇,称温封公。

兄弟

温育仁,字幼真。历官应天通判,官至刑部郎中。恬静早退。

温俨,字公望。

温侃,字公俊。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中书舍人。

温佶,字公端。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中书舍人。

个人作品

题于《寿母图册子》

灼灼园中花,亭亭涧边柏。

孤清挺岁寒,繁花随过客。

人寿宜亦然,天道固不易。

所以圣有训,大德必有获。

贤媛配明哲,一经困逢掖。

往岁值龙蛇,贤人中道厄。

高堂有二尊,藐孤未六尺。

柏舟久益坚,荻灰寒不释。

拮据未亡人,扶孤致成立。

春秋七帙余,鹤算行倍百。

在水清斯泉,在物莹斯璧。

幽贞动帝衷,恩光流太液。

绰楔表里闾,象服灿翰墨。

阶下舞衣翩,寓内荣名赫。

大年结大古,贞心由化石。

何必青鸟使,王母来今夕。

霞觞怡母慈,天寿惟平格。

标签: 温体仁

更多文章

  • 岑猛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岑猛

    岑猛是明广西田州(治今田阳)土官,字济夫。正德三年(1508),袭父职为土知府。本名:岑猛所处时代:明朝性别:男

  • 三娘子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娘子

    三娘子(1550年—1613年)[1-2],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族。中国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汗,封号“钟金哈屯”(Jungginqatun,又称“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为人聪明英武,善于骑射,多

  • 胡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

  • 阮大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阮大铖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

  • 左光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8月—1625年8月30日),字遗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人。明末东林党人,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左光斗自小勤奋好学。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之

  • 杨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

  • 邓子龙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子龙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南昌丰城落星桥茂溪邓村(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

  • 陈璘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璘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明代名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与播州之役,先

  • 满桂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桂

    满桂(1594年—1630年),汉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也有说是从关外来的蒙古人),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

  • 魏藻德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魏藻德

    魏藻德(1605—1644),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状元,授修撰。十六年以疏陈兵事召对称旨,骤擢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居位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次年,诏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北明最后一任内阁首辅。李自成破京师,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