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朴

郭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75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8:58

郭朴(1511~1593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河南安阳人,明代中期大臣,官至吏部尚书。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入直西苑,特加太子少保,擢吏部尚书。四十五年,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他与李春芳、严讷、袁炜合称为“青词宰相”。隆庆元年,致仕。万历二十一,卒,享年八十三。赠太傅,谥文简。(概述图片来源:河南安阳郭朴祠藏明镌《太傅郭朴画像碑》)

基本资料

本名:郭朴

别名:郭质夫,东野先生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安阳

出生日期:1511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1593年6月17日

主要作品:《文简公集》

主要成就: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人物生平

郭朴(1511年5月14日~1593年6月17日),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阁老”,明代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中进士。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郭朴任吏部尚书。四十二年三月,离职回籍守父丧。四十四年四月,明世宗召郭朴回京任职。郭朴因守制(3年)未终,不愿赴任。但明世宗念其做官廉正,特欲用之,未准其请,他只好离家再次出任吏部尚书。

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河南省新郑人)同时入阁,时内阁首辅为徐阶。是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明穆宗即位。徐阶在草拟遗诏的时候,未同高拱、郭朴商议,遂引起高、郭二人不满,隔阂日深。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愤而致仕。九月,郭朴也致仕回籍。告老还乡后,回到故乡安阳隐居于安阳东郊,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曾赋诗咏怀:“茅厦三间蔽日,槿篱四面遮风。几上一编农谱,壁间几幅耕图。”这就是他晚年的真实写照,根本不像一个曾位居宰相的人。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郭朴卒,享年83岁。赠太傅,谥文简。有《文简公集》。翌年十一月二日葬于韩陵之阳。

轶事典故

沧海横流,岁月悠悠。今天,修葺一新的郭朴祠再现了当初的古色古香。流传民间的故事依然在安阳轻声地传唱。

1566年初秋的一天,郭朴趁回乡探亲的机会,微服私访,独自一人来到凤凰岭(南岗)上。正走着,忽听背后有人急声叫道:“老哥!老哥!”郭朴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推着满满一小车棒槌,正使劲往坡上推。见郭朴回过头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求告着说:“老哥,帮帮忙,帮咱推推车吧!”郭朴快步上前,帮他推上了坡。郭朴在朝中听腻了那些唯唯诺诺的奉承话。今天,突如其来有人喊他“老哥”,觉得怪新鲜,很多年以来,没人喊他一声“大哥”了。郭朴非常高兴,对推小车的说:“好,好,好,我就认了你这个穷兄弟。”谈话间,知道推小车的是卖棒槌的,就问他:“这些棒槌都是你自个做的么?”卖棒槌的回答道:“是自家做哩,推到会上去卖,多谢这位老哥了。”郭朴说:“我既然认你作了兄弟,就跟亲兄弟一个样儿,有啥好谢的。这样吧,过几天到八月十五,你给我送一车棒槌来,能办到吧?’’推小车的说:“别管了,大哥,到时候一准给你送去。”他万万也没想到,今天帮他推车的布衣“大哥”竟是大明王朝的阁老郭朴。八月十五这天是郭阁老的生日,来祝贺的官员自然很多,宾客盈门,一派喜气洋洋。可是,天都晌午了,郭阁老还不让开席。客人们一个个饥肠辘辘。家里人有些坐不住了,问郭朴咋还不开席呢?郭朴回答:“先别慌,我还有个朋友没来呢,大家再耐心等等吧。”大家正在纳闷时,有个卖棒槌的被家人拦在门口。家人说:“今天家里有事儿,你要卖棒槌就先到别处去吧,况且,这儿也不是你卖棒槌的地方。”家人说着就撵他走。卖棒槌的说:“有位大哥让我今天送棒槌来。”家人问:“你大哥是谁?”他答不上来,只是口口声声要找“大哥”。家人也着了急:“走,走,走,你肯定找错了门儿!”卖棒槌的认定不错,急得满头大汗,家人进去一通报,郭朴亲自出门迎接。走进客厅,郭朴让卖棒槌的和他并肩坐着,客人见状,都猜不透等来的是啥样的人物,这样受抬举。片刻,有个当地的大乡绅问:“他是阁老的啥亲戚?”郭阁老说:“他是我的一个穷兄弟,是卖棒槌的,今儿个是来向我祝寿的,顺便也给大家送棒槌来,送给每人一对棒槌,作为见面礼。他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艰难,还要养活80多岁的老母。大家随意给他一点回赠,也算个心意吧。”说完,当面取出十两银子,给了卖棒槌的穷兄弟。这么一来,前来祝贺的官员、乡绅见德高望重的郭阁老这样敬重这位穷兄弟,也都纷纷赠送银子。有三两的,也有五两的,有些没带零碎银两的就慷慨地送了随身携带的珠宝。一会儿,就有了几百两纹银,还有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卖棒槌的心里非常感激他这位“大哥”,忙又谢了众宾客,告别郭阁老,推车出门去。临别,郭阁老对他说:“好兄弟,回去用这些银两置买些土地,好好种地以养家餬口吧。”

郭阁老在安阳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郭阁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官场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断送了性命。只要是忠臣良将,郭朴从不袖手旁观。当时有个年轻气盛的海南人叫海瑞,原是淳安县的一个知县,后来升任户部主事。谁知仕途险恶,海瑞栽了个大跟头,一头栽进了政治漩涡里;海瑞惹恼了皇上!海瑞危在旦夕!

事情发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冬天。年轻气盛的海瑞誓死要给皇上提意见,而且意见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难以接受。世宗皇帝看过海瑞的奏章,顿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将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对殿前侍卫喝道:“这哪里是提意见,分明是对朕的恶意攻击,胆大狂徒,一派胡言,快与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一个名叫黄锦的太监马上告诉皇帝:“皇上,听说这个海瑞上疏时,预先就买了一口棺材,并且和妻儿老小诀别,给家里所有的闲杂人等一一发了银两,让他们各自投亲靠友去了,这个海瑞决不会逃走的。”皇上当下传旨,将海瑞打入死牢大狱。御林军奉命去后,太监黄锦将海瑞的奏本捡起,放在御案之上,气急败坏的世宗皇帝又重读奏本,不知不觉心里有所触动,感到海瑞所说,亦有可取之处。世宗皇帝自言自语道:“这个海瑞还有点像商王朝那个叫比干的忠良,可朕并不是殷纣王啊。”转眼间,冬去春来。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便召郭朴近见,问郭朴对此有什么良策。郭朴见世宗皇帝身体虚弱,劝皇上保重身体,暂时不宜出宫,有些事情暂缓处理为好。世宗又道“郭爱卿,你也知道那个海瑞给朕提的意见是多么尖刻!朕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致使病痛缠身。如果朕像前几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执掌朝政,及时处理国家大事,何至于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责呢。这个海瑞真是死有余辜。”提起海瑞,皇上就气不打一处来。郭朴奏道:“海瑞这样做,实在愚笨,他做知县时就憨厚刚直,但是,海瑞的内心也是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谅,老臣乞请陛下开恩,饶恕海瑞,他一定会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世宗叹道:“朕也不愿多杀这些敢于向朕提意见的谏臣了。”郭朴退出后,太监躬身递上法司的奏折,奏称:“海瑞实为对皇上讽刺讥笑,论罪当死。”世宗略略一瞧,便将奏折搁在一边,并不加批复。如果世宗随手加上批复,海瑞性命难保。海瑞不死,多亏了郭朴。这一幕,实在令人惊心动魄。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明史记载

郭朴,字质夫,安阳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入直西苑。历吏部左、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南京礼部缺尚书,帝怜朴久次,特加太子少保擢任之。朴辞曰:“幸与撰述,不欲远离阙下。”帝大喜,命即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詹事府侍直如故。顷之,吏部尚书欧阳必进罢,即以朴代之。越二年,以父丧去。及严讷由吏部入阁,帝谋代者。时董份以工部尚书行吏部左侍郎事,方受帝眷,而为人贪狡无行。徐阶虑其代讷,急言于帝,起朴故官。朴固请终制,不许。寻以考绩,加太子太保。

四十五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预机务,与高拱并命。阶早贵,权重,春芳、讷事之谨,至不敢讲钧礼。而朴与拱乡里相得,事阶稍倨,拱尤负才自恣。及世宗崩,阶草遗诏,尽反时政之不便者。拱与朴不得与闻,大恚,两人遂与阶有隙。言路劾拱者多及朴。拱谢病归,朴不自安,亦求去。帝固留之。时朴已加至少傅、太子太傅矣。御史庞尚鹏、凌儒等攻不止,遂三疏乞归。家居二十余年卒。赠太傅,谥文简。

朴为人长者,两典铨衡,以廉著。辅政二年无过。特以拱故,不容于朝,时颇有惜之者。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授编修,请急归,亡何还职。

方志记载

郭朴(1511-1593),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据传,祖籍临漳县黑龙庙人,入仕后,迁居安阳。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入内阁,乡人称其为“郭阁老”。

郭朴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名列“二甲”第四名。四十年冬,任吏部尚书。四十二年三月,因父亲去世,离职回乡守孝。吏部尚书由严讷代之。四十四年四月严讷由吏部入阁,吏部尚书暂缺,世宗即召郭朴回京任职。这时,他在家守制(3年)尚未到期,不愿赴京做官,请求允许守制尽孝。但世宗念他做官为政清廉,未准其请。他只好赴京出任吏部尚书。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河南新郑县人)同时入阁,两人关系甚好。十二月世宗病死,穆宗即位。内阁首辅徐阶在草拟遗诏时,未同高拱、郭朴商议,遂引起高、郭二人不满,且隔阂日深。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愤而致仕,郭朴也于九月致仕回籍。

郭朴在朝时,曾两次担任吏部尚书,两次充任乡试主考官,一次参与主持会试。他在选用人才上,任人为贤,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郭朴居家20余年,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病逝,终年83岁。谥号“文简”,葬韩陵山麓。著有《学约》、《四思箴》、《四畏箴》、《九字图说》及万历九年所修《彰德府志》。

标签: 郭朴

更多文章

  • 温体仁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温体仁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

  • 岑猛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岑猛

    岑猛是明广西田州(治今田阳)土官,字济夫。正德三年(1508),袭父职为土知府。本名:岑猛所处时代:明朝性别:男

  • 三娘子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娘子

    三娘子(1550年—1613年)[1-2],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族。中国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汗,封号“钟金哈屯”(Jungginqatun,又称“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为人聪明英武,善于骑射,多

  • 胡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

  • 阮大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阮大铖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

  • 左光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8月—1625年8月30日),字遗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人。明末东林党人,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左光斗自小勤奋好学。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之

  • 杨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

  • 邓子龙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子龙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南昌丰城落星桥茂溪邓村(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

  • 陈璘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璘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明代名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与播州之役,先

  • 满桂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桂

    满桂(1594年—1630年),汉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也有说是从关外来的蒙古人),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