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陆炳

陆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4 更新时间:2023/12/5 23:09:33

陆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首领,都督同知陆松之子。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陆炳掌锦衣卫事。之后,陆炳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先后计除夏言,揭发大将军仇鸾和中官李彬的罪行,累升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

基本资料

本名:陆炳

别名:陆太保、陆东湖、陆武惠

字:文孚,一说文明

号:东湖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北安陆(今湖北荆门钟祥市)

出生日期:1510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1560年12月27日

主要成就:折冲御侮、施勤无私

官职: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

爵位:忠诚伯(赠)

谥号:武惠

祖籍:嘉兴府平湖县

道号:守一金丹大世仙

人物生平

陆炳的祖父陆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亲陆松袭职,母亲则是明世宗的乳娘。正德五年十月十五日(1510年11月16日),陆炳生于湖北安陆(今湖北钟祥市)。他从小就随母亲进入王府,稍稍长大后,便每天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健壮勇猛,身材高大,肤色火红,走路像鹤。世宗即位后,他也随父亲来到京城,十几岁就在锦衣卫担任舍人。都指挥使王佐器重他的才华和相貌,亲自教他撰写审讯笔录、办案案卷和交接公文之类,并对他说:“锦衣卫首领一定要精通公文写作。”陆炳很感激他。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陆炳中武进士,授署所镇抚,赞画蓟州。嘉靖十三年(1534年)春,蒙古鞑靼部攻打冷觜关,陆炳斩敌一人,以军功升为副千户。嘉靖十五年(1536年)八月,陆松去世。陆炳世袭为指挥佥事,不久改为暂代指挥使一职,执掌南镇抚司事务。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拜谒皇陵,命陆炳管理锦衣卫的事务,扈从在侧。同年冬,实授他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嘉靖十八年(1539年),陆炳随明世宗南巡,到达卫辉(地名)。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间不知明世宗所在,只有陆炳撞开门户,背出明世宗。世宗从此爱幸陆炳。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陆炳闻讯赶去救驾,使谋逆者伏法。明世宗苏醒后听闻此事,十分高兴。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冬,陆炳升都指挥同知,暂时代掌锦衣卫印,提督官校。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闰正月,他正式取代陈寅执掌锦衣卫。五月,何维柏因弹劾严嵩被世宗下狱。陆炳有心袒护何维柏,于是在处理此案时只进呈了奏本,未呈交本。世宗将他召至无逸殿责问,陆炳认罪。七月,陆炳升为都督佥事。十二月,他又因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

陆炳骤然显贵,他的同僚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很尊敬他们,却逐步用计谋除去那些轻视他的人。他曾杖毙兵马指挥,被御史弹劾,明世宗下诏不问;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所以日益被重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弹劾陆炳驱逐寓居京城的流动人口,私立禁止百姓使用中钱的钱法,并收受奸商徐二的贿赂,任其勾结崔元增加盐税。其实,他指控的前两条罪名都言过其实了。锦衣卫的职责之一,就是禁锢、发配京城中的不务生计的游民,防止他们扰乱治安。因此陆炳并不是私自下达逐客之令。至于“中钱”,是当时市场上流通的劣币和假币。早在嘉靖六年(1527年),世宗就下旨禁止流通中钱。因此,陆炳并非私立钱法。但劣币已经泛滥,等到陆炳强制执行这条法令时,就造成了市场瘫痪的后果。尽管如此,陆炳确实收受了贿赂。世宗命陆炳和崔元各自陈述事状,不久二人认罪。于是世宗下令逮捕徐二下镇抚司拷讯,而让崔元和陆炳供职如故。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陆炳帮助严嵩一起扳倒夏言。二月,他参劾锦衣卫千户段崇文拖延逮捕曾铣的时间,段崇文因此被降职闲住。曾铣下狱后,陆炳奉命进行审问。三月,他在上报的审讯结果中称,夏言收受曾铣贿赂、串通边防将领的事都属实,于是夏言被判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便任由陆炳妄为,和他一起谋划事务、收受贿赂。是年冬,陆炳升为右都督。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俺答军队逼近通州,陆炳上书请急令兵部发兵应战,户部拨发粮饷,蓟镇守臣伺机伏击俺答军队,并令巡按御史王忬记录功过。明世宗深以为然,并催促户部。俺答军临京城时,城中恶少密谋作乱,陆炳察知后抓捕了为首者,平息了此事。此外,他还劝明世宗打开城门,放城外数以万计的难民入城。

嘉靖三十年(1551年),陆炳因缉获功升左都督。

当时,仇鸾因在庚戌之变中勤王而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分庭抗礼,却暗中刺探他的一举一动,即使很小的过错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严嵩和仇鸾互相争斗,于是严嵩联合陆炳一起对抗仇鸾。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鸾病重,陆炳趁机揭发了他图谋不轨的情状。明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明世宗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证,明世宗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陆炳时已晋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又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预防俺答下一次进犯,陆炳奉命督建了北京外城墙,并提出了“拓基建、建楼关、集夫役、增工食、严明赏罚、给医药”六条建议。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陆炳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明世宗修炼玄功。他的道号叫“守一金丹大世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一月,陆炳上书历数铺户、甲役的劳累,提出“均甲役、革铺长、照实给价”的方针,明世宗命工部按陆炳所言实行。十二月,浙江道御史张巽言因玄修事宜触怒了世宗,世宗下令锦衣卫逮捕他,陆炳却未执行。世宗大怒,责备陆炳故意放走张巽言,但又不忍责罚他,便把陆炳、朱希孝以下的锦衣卫官员全都罚俸三月。张巽言最终被廷杖贬谪。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明世宗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世宗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同年,他致力于治理锦衣卫中的“三冗”现象,以提高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和节省卫所的开支。根据明代制度规定,锦衣卫诸所及二镇抚司中有管事官和带俸官。陆炳上疏请求“汰管事官之年老有疾者俾带俸闲住,以清冗员;而其带俸官十年以上者给半俸,十五年以上者量给俸三分之一,二十年以上者月给米一石,以省冗费。又请令输粟授总旗者不得注锦衣卫,以杜冗滥。”他的建议得到了世宗的认可。八月,世宗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大同右卫保卫战打响。右卫城被俺答围困,粮草耗尽,情况危及。陆炳得知情况后,立刻向世宗报告。于是,世宗命陆炳选派两位军官前去参谋军事、补充物资,又调集援军援助右卫。最终大同之围得解。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560年12月27日),陆炳在任上猝死,享年五十一岁。世宗非常悲痛,对着陆炳的画像哭泣,并亲笔写诏书,称赞他为国效力、揭发逆贼、尽忠职守、撰写青词的功劳,追赠他为忠诚伯,谥“武惠”(意为“折冲御侮,施勤无私”)。世宗赐给他的祭品有十六坛,相当于皇亲的规格;又赐斋粮麻布五十石匹;还命工部给他准备棺材、建造坟墓。此外,世宗还让兵部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嘱咐朱希孝照拂他的家人。

人物成就

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世宗于火海的功劳得到世宗的恩宠,逐渐成为朝野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先后令内阁首辅夏言、大将军仇鸾两人身首异处,其后又成功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在他屡起大狱之后,朝野上下都敬畏他。当时,不管是吏部、兵部的官员升降,还是户部、工部的收付结算,乃至刑部的审讯断案,都要经过他的裁决;朝廷有一半的言官都是他的门生。《明史》因此称他“势倾天下”。而明世宗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又常保护一些人,礼贤下士,不曾陷害一人,因此朝中人士多称赞他。

人物评价

《明世宗实录》:炳雄黠多智数,善迎合上意。由列校骤跻公孤,出司巡徼、入典直赞、自□郊庙以至诸祷祀,皆得与焉。亲近尊宠,即勋贵大臣莫能望也。

《湖广总志》:①炳生而沉鸷健武,有谋画,长身火色,鹤行左右,背裂而上窜,望之如神人。②炳性勤于职事,每戴星出入。善揣合人主意,且联姻亲贵、羽翼满朝,故始终荣遇。

《明史》: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

朱厚熜:①炳予忠国之臣。②诸从我于难者,功当与开靖等。

徐阶:①公生而器宇轩豁,志气雄伟,长才远识,文武兼备。②公为人忠义正直,视国家之事,苟可效尺寸,必竭其力;祸福生死,无少惕于心,见有奸于法、乱于纪者,疾之如仇,搏击无少避;故观其持己,行法若刚,不可犯,而介然与物无情者。然其侍奉继母,能以色养,对待其弟太仆少卿陆炜,友爱周至,惟恐拂其情;施于朋旧,拯难周急,有其人意望所不及,与自谋之所不逮者。尊贤礼士,问遗造请,不计有无,不惮寒暑,有危急务保全之;其谦恭委曲,视前所为若两人,然盖炳读书明理道。故义之所激,千万人必往,而礼之所在,辄巽懦如书生,非独其天性然也。

严世蕃: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沈炼:昔平原降节于侯生、陈思折简于吴质,其在前史以为美谈,窃惟明公秉躬明哲,兼资文武,英才振世,盛德寡伦,拥旌双阙之间,鹰扬百服之表,使袨服荷戟者魄夺而潜消,环列侍卫者交臂而受事。海内人士莫不谈诵声名,倾心向往,而乃下察簿书之材,垂情珥笔之吏,其于平原陈思何啻过之?

聂豹:凡事关机密,他人不得而知。独承审谕雷电,以章克党上心。至于替决大计,潜消祸本,调和公卿,扶植善类,独苦之心神之临之也。太保长身玉立,瞳光炯炯贯日,位极人臣,才兼文武,诗称虎臣。无愧矫矫宜其寿考,无疑也。

董份:①公以精忠,适与神谋,翊戴扶卫,其功烈亦奇。②其振饬纲纪,勇于屏恶,卫善类如此。③天下知、不知,皆以公之自持有素丝氷玉之操,其事上有断金匪石之节,故内外推服,上下嘉慕,其诚信于人者素也。④遂赞帏幄以资平定之业,非公威名夙着、忠义有本者,何克堪此?⑤夫内为沉思,而外多下士,遡其学术之所发,明其渊源远矣。⑥然则予所谓忠义大节,内持国家之重而外系安危,深于文武而有得于道者,非公也欤?

尹台:公之望重乎朝廷也,翊卫权纲,足以耀雷霆不震之威;公之功盛乎社稷也,寝折逆谋,足以遏龙蛇欲起之机。夫望以才重,故下久诵之而弗衰;功以忠盛,故上笃信之而弗疑。

张瀚:盖陆方宠贵,权倾中外,搢绅咸侧目,余以折节礼下士夫,其恭谨有可嘉者。且当世庙时,每逮搢绅下锦衣鞫讯,或诏谴庭杖,彼皆缓刑以俟上怒之解,赖其保全者甚众,不可谓无功于搢绅也。时亦以余言,为公论云。

王世贞:陆氏始由裨校拔起主缇骑,其敏锐有以结主知而威众耳目,内阁大臣咸有连。既屡起大狱,中外咸重足而立,侧目而起。凡吏兵之黜陟,户工之出纳,刑曹之谳比,咸取咨决。给事御史半由其门进矣。可畏哉!

徐学谟:按炳卫辉负上之功,亦云伟矣,即一死可赎。而隆庆间言官欲剖棺戮尸,举朝不闻出一公论,吾党之束湿武弁类如此。况当炳亲幸之日,士大夫昏夜乞哀其门者甚众,而调停廷杖官不至于死,功亦有可录。其请戮尸者,安知非前乞哀之徒也?

沈德符:然炳才智实高人数等,至今有惜之者。

朱国桢:炳在禁近二十余年,上英明,时有不测,祗事无顷刻敢怠,夜半呼陆炳即甚。寒暑风雪,披衣驰马,缒宫城入矣。与权贵绸缪,纤悉周到,折节广交,惟恐若失,重以应酬杂遝酒色留连,自非石人,能得久乎?存则蚁聚,殁则星散,受祸者、嫉妒者,环视而起,上恩愈隆,众怒愈甚。

谈迁:炳虽猾贼,而才能当人缓急。其干预朝政,亦时宰贪婪浊得酿致之。设贤辅在事,炳方效环卫之不暇,敢旁揽乎哉?

轶事典故

天生神将

仇鸾暗中豢养死士,图谋不轨。陆炳得到准许后,就在宫门外训练士卒来震慑他。明世宗在西苑听见士卒的呼喝声,就问陶仲文:“这是陆炳吗?”陶仲文答:“天生神将,来备陛下肘腋。”世宗闻言大喜,更加倚重陆炳。

无假可休

陆炳小时候和朱厚熜一起睡觉,每天侍奉在他左右。长大以后,世宗依然一天也离不开陆炳,三更半夜还要叫他来议事。有一天,陆炳深感自己这辈子无假可休,写了一首打油诗:“大臣未赐我独有,群臣放假我独无。雷声天上忽贯耳,往捧神龙颌下珠。”有个门客想要唱和这首诗。陆炳阻止了他,说:“这不过是些诉苦的话,怎么可以外传呢?要是被皇上听见了,我就死定了。”

保护士人

嘉靖时期,世宗常处罚官员,陆炳会推迟廷杖官员的时间,待皇帝的怒气稍微平息,他就为这些官员说情。直言进谏的官员进了诏狱,他还为他们送去伤药,精心调理。有一次,世宗问他:“你的杖下从来没有死人,这是为什么呢?”陆炳回答说:“之前陛下刻《卫生简易方》赐给群臣,臣等都服用了这个药方。占卜的道士说:‘真主发愿,天官护佑,皆不死。’正因陛下先向上天请了愿,所以臣就算用严刑,杖下的官员也会仁寿安康的。”当时世宗正迷信长生之术,便信以为然。此外,陆炳还为被贬外地的官员报销路费、食宿费。由此得到保全的士大夫很多,俞大猷就是其中之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俞大猷被人诬害,将要有牢狱之灾。陆炳暗中筹集了千两黄金相助。他凌晨四点到达严府,敲门而入。严府的看门人问:“太尉为什么来这么早呢?太师(严嵩)和侍郎(严世蕃)还在睡觉,如果不是宫中有旨意,我不敢叫醒他们。你最好先回去,过段时间再来。”陆炳说:“我好几天没有睡觉了。我在深夜斋戒焚香,占卜再三,卦象说今天来见太师、侍郎,他们一定会答应我的请求。”看门人进去了。

过了很久严世蕃才出来,揉着眼睛伸着懒腰说:“亲家你为什么来这么早呢?我才刚睡下。”陆炳又说:“我好几天没有睡觉了。我在深夜斋戒焚香,占卜再三,卦象说今天来见太师、侍郎,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请求。”严世蕃问:“谁的事?”陆炳说:“俞大猷的事。”严世蕃说:“你为什么和俞大猷交好呢?他徒有虚名,轻视朝廷,趋附徐阶而不亲近我们父子。你为何要替他说情呢?”陆炳说:“俞大猷已经知道错了。他一开始拜会徐阶,是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得罪了徐阶才惹上这桩官司,于是去疏通关系。现在他知道了他得罪的人是您,难以脱罪,便暗中托我带着赔礼来说情。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放过他吧。”

严世蕃听完后,已经在心里答应了他。过了一会儿,严嵩起床,问了陆炳一样的话,陆炳也用回答严世蕃的话回答他。严嵩听了高兴,答应了他的请求。陆炳出门,立刻叫俞大猷进去拜见严世蕃,严世蕃则让俞大猷去感谢陆炳。第二天早晨,陆炳又骑马去了严府,磕头数十下才起身。严嵩父子为之动容。

文化素养

陆炳通晓书法、数学,擅长写豪放诗。他工于篆刻,有篆刻作品《宋巽墓志》《高恕墓志》留传。他还是吕希周门人,为吕希周印刷了《东汇诗集》。

身后春秋

陆炳去世后,亲家们欺负陆炳的儿子陆绎年幼,瓜分了陆炳的家产。隆庆四年(1570年),高拱出于牵连陷害政敌徐阶的目的,指使言官弹劾陆炳。明穆宗听从了御史张守约的意见,追论陆炳之罪,削去他的官阶,抄没他的财产,夺陆绎和其弟太常寺少卿陆炜的官衔,判陆炳贪污数十万并将陆绎等人关押起来,令他们赔偿,不久他们财物丧尽。万历三年(1575年),陆绎上书请求免罪。张居正等人说,陆炳救驾有功,而且法律规定非谋反叛逆奸党之徒,不抄没家产;况且抄家和追赃二罪并坐,不合法律。明神宗怜悯他,陆绎遂得免罪。

施惠有报

陆炳礼遇士大夫。名士张瀚去京城赴任时,陆炳派使者远迎,还为他准备住所,设宴招待。张瀚在京任职期间,陆炳多次造访,执礼甚恭。张瀚感怀于心,在陆炳丧父时为之撰写了祭文,并于万历三年(1575年)帮助陆家平反。

陆宣公祠

洪钟的孙子在西湖边有一处园子,陆炳买来以后用来祭祀先祖陆贽,还塑了自己的雕像放在阁前。这处陆宣公祠规模宏大,吞吐湖山;台榭轩敞,整个西湖周围都没有能和它相比的。隆庆年间,陆家败落,这座祠堂被充公,因为陆炳有贤明的名声,才没有被废弃。御史谢廷杰用这座祠堂增祀两浙有名的先贤,包括严光林逋、宋濂等人。

祁彪佳《陆宣公祠》诗云:“东坡佩服宣公疏,俎豆西冷蘋藻香。泉石苍凉存意气,山川开涤见文章。画工界画增金碧,庙貌巍峨见矞皇。陆炳湖头夸势焰,崇韬乃敢认汾阳。”

李伟治第

陆炳造房子时,军匠李伟亲自背负土石修筑。后来陆家被抄家,这处房产也被抄没入官。而李伟的女儿李氏此时已经入了宫,生了儿子也就是明神宗,封贵妃。明神宗即位,李氏成为了李太后,将陆炳的这处故居赐给了父亲李伟。所以说世事的兴衰是无法预料的。

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祖

陆贽

唐朝名相。

陆正

宋朝名儒。七世祖。

祖父

陆墀

以军籍隶属于锦衣卫,任总旗。

父亲

陆松

承袭父职,跟从兴献王到他的封国安陆,被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皇位大统后,陆松以随从龙恩,被升为锦衣卫副千户。后来累升到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务。

母亲

范氏

明世宗的乳母。

弟弟

陆炜

太常寺少卿。娶广宁伯刘泰的侄女。

妹妹

陆氏

嫁广宁伯刘允中。

妻子

原配

吴氏

吏部尚书吴鹏的堂妹。

继室

黄氏

太监黄锦的侄女。

张氏

安定伯张容的女儿。

赵氏

赵祖鹏的女儿。

李氏

在陆炳去世后管家。

儿子

长子

陆经

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早逝。

次子

陆绅

早逝。

三子

陆绎

为本卫指挥佥事,后因明穆宗追查陆炳而入狱,万历三年为张居正所救。

四子

陆彩

女儿

长女

陆氏

嫁成国公朱希忠嫡长子朱时泰。

次女

陆氏

嫁严世蕃之子严绍庭。

三女

陆氏

嫁徐阶三子徐瑛。

四女

陆氏

嫁南京礼部尚书孙陞之子孙镶。

五女

陆氏

嫁吏部尚书吴鹏之子吴绶。

侄子

陆绪

人物墓址

陆炳的墓地在北京朝阳关外的三里屯。这是他自己占卜风水选的墓址。

此外,他还有一衣冠冢位于平湖市新埭溪漾村,墓冢在文革时期被严重破坏。墓地正中偏北为墓室,南为神道,两侧分列文官像、武官像各一对,石马两对。神道南有石牌坊,匾额上刻有“忠诚伯祖茔”铭文,牌坊东北有祠堂,南有石狮、石龟各一对。墓园四周有围墙,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该墓冢为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习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于2010年被定为平湖市文保单位。

人物争议

字号争议

关于陆炳的字有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一种为“字文孚”,见于陆炳姻亲、大学士徐阶所撰的陆炳墓志铭,以及明代谈迁所撰的《国榷》。一种为“字文明”,出自清代张廷玉等所撰的《明史》,和清代彭润章修、叶廉锷撰的《平湖县志》。从史料时间上看,前一种更为可信。

另据平湖陆氏族谱,陆炳字文孚,其弟陆炜的字才是文明。

武举时间

关于陆炳中武举的时间有两种相异的记载,一种为“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见于清代张廷玉等撰《明史》、明代张萱撰《西园闻见录》等;另外一种为“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见于清代彭润章、叶廉锷撰《平湖县志》、大学士徐阶撰《世经堂集》、明代谈迁撰《国榷》等。

根据《明史·李默传》、《国朝献征录·陆炳传》、《名山藏》、《石匮书》等史料记载,陆炳武举出李默门下。而《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一年五月,吏部验封郎中李默以武举同考试官晏于兵部,与尚书王宪争礼。”由此得出,李默担任武会试同考官的时间正好和嘉靖元年(1522年)规定的武举乡试、会试考试日期相吻合,进而佐证了陆炳中武举的时间。通过对陆炳中武举方面的有关史料进行考证,初步认定他高登武举会试的时间是在嘉靖十一年(1532年)。

坐劾始末

《明世宗实录》记载,陆炳被弹劾后,此案全程由世宗亲自批决,未见夏言参与。而《明史》则记载,陈其学弹劾陆炳后,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脱罪,但夏言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同意。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这两种说法彼此矛盾。

查阅相关的史料,可以看到《大明律》规定,凡是京官或军官犯罪的,若是需要笞决罚俸的轻罪,则犯官应当交钱抵罪,称为收赎;若是需要廷杖或以上刑罚的重罪,则司法部门必须上奏给皇帝,请旨处置,不得擅自审讯拿问。如果有官吏不奏请皇帝就擅自处置犯官,则这名官吏按律应当被处以绞刑。适用本案,则无论陆炳犯的是轻罪还是重罪,夏言都无权逮捕他,佐证了《实录》说法。另外,《明史》中陆炳陷害夏言的说法,也与其对陆炳“未尝构陷一人”的评价自相矛盾。

《明史》说法可见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和《弇州四部稿·锦衣志》。

三公三孤

《明史》记载,“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会。

第一,陆炳是以三公之一兼任三孤之二,并不是把三公、三孤的六个官衔都拿齐了。准确地说,陆炳是官至太保、少傅、少保、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第二,陆炳并非是明朝唯一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例如张居正就是反例,他兼任太师、太傅、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八衔。

第三,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明史》中的话可解释为,是在陆炳之前,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只是这一殊荣从陆炳开始出现。《世经堂集》和《弇山堂别集》都记载,世宗为了开此先河,还特地降下手谕说:“以公兼孤亦可。”

死因争议

陆炳的死因有四种说法,俱非第一手史料,而其中三种与饮酒有关。《万历野获编》中有两说:一说陆炳晚上在杨博府上饮酒时,被他和严世蕃鸠杀;一说陆炳在酒席上被杨博持罪证威胁,于是服毒自尽。而《国榷》称陆炳是在晚上饮酒后因痰疾身亡。最后一种出自《西山日记》,称陆炳因被世宗训斥,惊悸呕血而亡。

墓址争议

《世经堂集》记载陆炳葬于三里屯。而平湖陆氏族谱则称陆炳葬于六里屯。

艺术形象

文学:《金瓶梅》:《万历野获编》一书中认为,《金瓶梅》中朱勔影射的是陆炳。此外,还有一些古代学者,如谢肇浙、屠本畯、宋起凤,认为陆炳是西门庆的原型。

《醉醒石·第十五回(王锦衣衅起园亭谢夫人智屈权贵)》,讲述了陆炳侵夺王佐遗产未遂一事。

戏剧:《一捧雪》、《审头刺汤》。

网文:《明朝那些事》、《锦衣之下》

影视:2019年,电影《锦衣之下之绣春刀》、《锦衣之下之爱别离》,刘威饰演陆炳;电视剧《锦衣之下》,刘威饰演陆廷(原型为陆炳)。

标签: 陆炳

更多文章

  • 刘元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元卿

    刘元卿(公元1544-公元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弈编》被收入“四库全书”。[1-

  • 商景兰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景兰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本名:商景兰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605年逝世日期:1676年主要作品:《香奁集》主要成就:诗词字号:媚生万历四十

  • 韩宜可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宜可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名臣。洪武元年(1368),荐授山阴教谕,旋升为监察御史。耿直敢言,弹劾不避权贵。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得宠于太祖朱元璋。一日,三人正与太祖从容燕语,宜可直入出示劾稿,弹劾三人险恶奸佞,恃功怙宠,专权树党,擅作威福等罪状,奏请斩此三人。太祖大怒

  • 祁彪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祁彪佳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祁彪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第一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

  • 邹守益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邹守益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

  • 马士英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马士英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

  • 吕调阳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调阳

    吕调阳(1516—1578),广西桂林人,一说祖籍大冶市茅潭港吕家村(今属陈贵镇),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明朝后期名臣,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廉正闻于朝野。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廷试高中一甲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次辅,加封文

  • 刘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綎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男,汉族,字省吾,江西新建人,祖籍南昌高田龚村。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都督刘显的儿子,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万历年间,考中武状元,随父讨伐九丝蛮。凭借军功,出任南京小教场坐营,迎娶兵部尚书张鏊之女。万历十年,抗击缅甸有功,升任云南副总兵,因事去职。

  • 周延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延儒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在文华殿

  • 朱希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希忠

    朱希忠(1516-1573),字贞卿,永乐朝成国公朱能玄孙,南直隶怀远县(今安徽怀远)人,嘉靖十五年(1536)袭爵成国公。朱希忠性机敏,善结纳,名在诸勋贵之上。历掌五军都督府后、右两府,总神机营,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岁禄七百石。历事三朝,先后六十六次代表皇帝出城祭天地。赏赐不可胜纪。万历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