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钱海岳

钱海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3/12/8 10:04:40

钱海岳,190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上世纪20年代即开始从事南明史研究,1949年后曾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明史课程,著有《哀蝉落叶集》、《涣花楼诗集》、《明清故宫词》、《重修清史商榷》、《吴越国故迹考》、《禹迹考》、《订补历代州域形势》等著作多种。并完成了史学著作纪传体版《南明史》。文革中惨遭迫害,1968年被造反派挟持至南京明孝陵之顶摔落身亡。

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海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1

逝世日期:1968

人物生平

钱海岳(1901年-1968年),江苏无锡人,南明史研究家,文革受难者。

1925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师从梁超、辜鸿铭等大家。1943年,任新疆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48年在南京开国文献馆任职;1949年回无锡,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50年7月,去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分配至苏州市博物馆工作。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省后,调江苏省博物馆工作。1956年,调至江苏博物馆,1960年又到南京图书馆,并且应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之聘,在南大历史系兼授南明史。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蒋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

钱老纂写的一部并列于《二十四史》且对之有补充作用的史学巨著《南明史》,在埋没40年后,终于于2011年5月得以正式出版,而此书是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耗费35年心血编撰而成。10月11日下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与市档案局联手,在钱海岳诞生105年之际,邀请钱海岳先生的亲属和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举行出版和赠书座谈会。

据介绍,钱海岳于1901年出生于无锡城郑巷,其父钱麟书曾任安徽绩溪知县,民国初年受聘协助编纂清史。受到家传影响,钱海岳以文名著称乡里,被称为“奇才”。“9.18”事变后,国内形势动荡,钱海岳把南明史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立志通过研究总结出历史经验教训,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

钱海岳一生著述颇丰,除《南明史》外,还有《哀蝉落叶集》、《海岳文编》、《海岳游记》、《能史阁文集》、《明清故宫词》等。

南明史写作过程

在战争中辗转南北的钱海岳一直把《南明史》稿本和资料珍藏身边。直到1944年,终于完成《南明史》100卷初稿。此稿得到柳亚子、齐燕铭、顾颉刚等史学大家的赞扬和肯定。在《南明史》成书后的20年内,他不停地对书稿进行校订。

文化大革命运动初起,钱老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蒋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遂跌死,1968年1月14日《南明史》书稿也被查抄而流落民间。其实当年文革中,江苏文管会分为两派,钱老实为两派争斗的牺牲品,其《南明史》抄本有复本,两派各取其一,下落不明,其搜集的近辆卡车资料笔记被付之一炬,这其中有不少孤本,令人叹婉。1971年,顾颉刚根据周总理指示,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在计划书中提到:“钱海岳独竭数十年之精力,编成纪传体的《南明史》百数十卷,足备一代文献。”“如能觅得,应置《明史》之后。”直到1979年,经钱氏家人多方寻访,才找回《南明史》稿本,其中包括96卷誊清稿和24卷草稿。2003年,中华书局在钱海岳亲属后人的支持下,对稿本进行整理,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使这一史学巨著得以“降生”,全书计14册、120卷、350万字。

国学大师顾颉刚生前曾多次提到:“无锡这地方出人才,在史学界我熟悉的一个是钱穆,一个是钱海岳。”

钱海岳是无锡荡口人。2006年,这位现代史学大家倾其一生完成的史学巨著《南明史》,在他辞世38年之后终得以印行问世。2011年是钱海岳诞辰110周年,同年5月,钱海岳的家人将《南明史》120卷手稿全部无偿捐赠给无锡档案馆入藏。

为纪念这位无锡走出去的史学家,《无锡档案》特地精心策划了一期纪念专刊,众多与钱海岳有过交往的专家学者纷纷著文回忆与钱海岳的生命交集。10月20日,钱海岳的四位子女钱大匡、钱惠敏、钱大复、钱琦从档案局领导手中接过了档案捐赠证书。钱海岳的外孙女堵力激动地说,《南明史》记录了中国最悲剧时代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在低谷中奋起,在绝路上不屈的民族气节,“外公一生就做这一件事了!”

孙辈眼里的沉默老人:处处是独门心思,修炼的是独门功夫

孙子钱廷元的眼里,钱海岳是个少言寡语、外表冷漠的人。钱廷元是钱家第一个孙子,4到7岁期间钱廷元断断续续跟爷爷奶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钱海岳应南大校长郭影秋之邀,在南大历史系讲授南明史,钱海岳一家就住在南京颐和路2号。

钱廷元至今还难以忘怀爷爷对他说的一番话。“爷爷告诉我给我起这个名字的含义,‘钱是你的姓,廷是国家,元是希望你能成才,长大后能够为国家做些事情’,这些话一下子铭刻在我的心里,直到今天。”

钱廷元回忆,每天早上,由奶奶照顾他吃早餐,爷爷会和大家一起用餐,之后去上班。只要爷爷不上班就会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很少跟他们玩。中餐、晚餐时,钱海岳大多不按时就餐,“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收集、研究和考证南明史的资料”。

有时候,钱廷元会跑到钱海岳的书房里看看,令钱廷元印象深刻的是,一进书房门,满屋子烟雾腾腾。“一般他都不会跟我多说话,他总是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写字,有时他高兴,也会一把抱起我,搂着我用胡子扎我,我又怕又乐,两人笑作一团。”“现在想来,爷爷那时撰写南明史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钱廷元还记得在南京生活的日子,钱海岳经常带他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明孝陵。夏末初秋的一天,天阴沉沉的,尽管廷元的奶奶一再劝阻,但钱海岳还是执意要带廷元去明孝陵。“我们上午10点出发,爷爷有时在陵旁的石头上坐着,有时在陵旁踱步沉思,我就在他旁边玩耍”。就这样直到下午4点,满天乌云压过来,爷孙俩才起身离开。马车刚启动,大雨便倾盆而下,雷电交加。他们回到家时,身上几乎全被打湿了,钱海岳什么话也没讲就去做他自己的事了。那天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小廷元的记忆里。长大后每每回忆起来,钱廷元总想,那天爷爷可能在思考明朝的衰败和灭亡,在风雨飘摇、行将灭亡的明廷统治下,朝廷的生命脆弱到一场雷电就可能将其灭亡。“听各路亲戚谈外公,总体印象,外公平时在家几乎没话。”钱海岳的外孙女堵力出生之前,钱海岳已然离世。她对外公的印象都是外婆给的:左手举着一根烟,几乎没心思抽一口,直烧到手指才把它掐灭。脚踩在白铜脚炉上,一支毛笔写个不停。

堵力,《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版总编。一个“独”字,是她这个流着四分之一钱海岳血脉,且唯一以文字作为终身职业的孙辈,对钱海岳的判断。在堵力看来,外公钱海岳处处是独门心思,修炼的是独门功夫。“没有这个‘独’字,他也写不出300万言的南明史。”

对于堵力而言,外婆是伴她长大的人,而外公则有点陌生。她常常伫立在外公遗像前,“我经常想,他厚厚的镜片后面,那双眼睛在诉说什么?”对外公的判断,堵力先是认为他很书呆子,只知道埋头著书;后认为他智力不够,无法八面玲珑于学界与官场,不能发动学生、周围人共同快速成书。直到读过了钱海岳原稿的第一部分,堵力才大致理解了一些外公的心意。“从他写的诗词来看,外公绝对是个外表冷漠内心狂野的人!”

为什么写南明史?35年写300万字,记录倔强和坚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关注民族命运的有识之士努力寻找着救国之路。钱海岳的一些师友提点,明末与当时的中国有颇多相似之处。于是,钱海岳主动出击,决定画出一张明朝末年民族的“跌线图”,其难度可想而知。

盛世治史,研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历史的显学,而“跌线图”的素材往往被历史所掩埋。著名诗人柳亚子曾搜集了大量信息史料,酝酿多时却终未成稿。而钱海岳正是凭借着自己内心的一股倔强和坚韧,花了35年时间完成了煌煌300万字的《南明史》。用堵力的话说,他不再是那个叫钱海岳的文人,而是一个为中华民族而生、为中华民族而死的写者。“从他写作的痴狂、钻研的执着看,外公呈现出A型血的完美主义与不屈不挠。”

钱海岳1925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师从梁启超、辜鸿铭等大家,之后便走上仕途且从教多年。1950年,柳亚子到无锡,曾邀钱海岳相聚太湖之滨,二人除了畅谈南明史的研究心得外,还相互以诗歌唱和,极尽欢乐。“如果外公是拘谨、乏于表达的人,他如何在官场上混?又怎么当教授呢?”在看到钱海岳陪柳亚子畅游太湖、诗歌互答、谈史论茶的记录后,堵力认为,外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据堵力父亲回忆,一旦谈投机了,钱海岳经常关不上话匣子,人很幽默,也特有生活情趣。翁婿二人在湖边散步,谈起中国文化,十分投缘。对于常以沉默寡言之面示人的外公,堵力有自己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能跟他用文言文唱和的人越来越少,听懂他用的典故、理解他南明史意义的人也不在身边。所以,他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便愈加沉默寡言。”

据家人回忆,钱海岳在家里最大的情绪发泄就是读书,且记忆力超群。每天,他都要抽出时间来吟诵古书,声音琅琅摇头晃脑。60多岁的人,找资料的时候,能清楚地知道哪本书在第几个书柜的第几行第几本,甚至知道要找的内容在第几页。

对于金钱,钱海岳从不过脑。上世纪50年代,总理办公室听说了钱海岳的书稿,认为很有价值,跟他商量以两万元的价格由国家收购,但钱海岳以书还需锤炼为由拒绝了。对此,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钱海岳应该一边撰写南明史一边同时发表,最后集结成册,而他一生埋头苦干,令他和南明史稿鲜为人知,也是一大憾事。

然而,一心扑在著书上的钱海岳欠家人的太多。无锡沦陷后,钱海岳的夫人潘家和一人抚养四个子女,全家仅靠潘家和当老师每月一担米的收入艰难过活。抗战八年,在外当官的钱海岳没给家里寄过一分钱。有段日子,全家甚至要靠典当度日。“阿婆的德行成就了外公和他的《南明史》。”10月20日在无锡档案馆举行的钱海岳《南明史》手稿捐赠仪式上堵力表示,在人类历史上相对惊心动魄的20世纪生活68载已经相当刺激,外公还用一部《南明史》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是不易。“在物质上,他没给子女留下任何东西,但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对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践行了无言之教:在顺境中谨慎、逆境中坚韧,保持做人的底线,保持对民族的忠诚。足矣!”

社会评价

钱老的一生不善于交际,一心一意做学问,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南明史,一定会光照千秋,在近代学术史上,钱老足以和任意一个学术巨匠比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钱老及其学术观点一定会被更多的人关注和推崇,也一定会得到一个更高的评价!

标签: 钱海岳

更多文章

  • 胡佩衡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佩衡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华北

  • 陈桂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桂明

    陈桂明,男,生于1961年,江苏海安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桂明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1

  • 马宗霍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宗霍

    马宗霍(1897—1976),湖南衡阳县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主持廿四史点校工作。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攻方

  • 吴克清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克清

    吴克清(1916-2007),广西平南县人。1940年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毕业,1945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历任民盟南宁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83年4月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 马革顺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革顺

    马革顺(1914--2015),陕西乾县人,中国合唱指挥泰斗、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中国合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马革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

  • 陈启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陈启天

    陈启天(1893年—1984年),曾任中国青年党主席,亦名声翊、国权、春森,笔名翊林、明志。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南京大学著名校友。中文名:陈启天别名:声翊,国权,春森,翊林,明志,寄园,修平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黄陂县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教育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毕业院

  • 邓泽如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邓泽如

    邓泽如(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1912年回国,开发矿业,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

  • 谷正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谷正鼎

    谷正鼎(1903—1974),贵州安顺人,早年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苏联中山大学。历任中国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期间先后任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厅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外营政治部主任兼国民党特别党党部书记长。19

  • 戚蓼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戚蓼生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城关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官封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刚刚到任,又升任福建盐法道。乾隆五十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冬卒于任。他一生为人洒脱,不修饰仪表,喝酒后喜欢乱骂人,但能力强,有理政的才能

  • 黄养辉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养辉

    黄养辉(1911.11—2001.6)别名黄旭晨,笔名黄易,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金石篆刻家。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早年受过造型艺术的严格训练,担任艺术大师徐悲鸿教授的秘书前后长达20年之久,成为徐悲鸿的得意弟子。悲鸿大师曾评价其“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黄养辉教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