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许绍棣

许绍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60 更新时间:2023/12/24 6:13:05

许绍棣(1900—1980),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商科毕业。1928年,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继任国民政府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是CC派的核心人物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兼设计委员,旋奉派赴欧考察,回国后于193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主持浙江省教育厅工作。鉴于战时浙江各大学均内迁,1939年主持筹办浙江战时大学,旋改英士大学,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认为教育之基础,奠自小学,而小学之良莠,端在教师,故师范专业训练,实最重要。在施政十多年中,以扩充师范教育为中心工作,订定第一、第二两期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划定全省师范教育区,添设省立师范学校,督促各县普设县立师范或简易师范学校,指派师范生到各县服务,并提高其待遇。奖励举办师范及职业学校。于是各县举办师范及简师之风因之大盛,全省共有54所之多。1946年离职,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东南日报》杭州分社社长。1949年赴台湾,1980年病逝。

基本资料

名:许绍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临海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1980年

职业:政治家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简介

许绍棣(1900—1980),字萼如,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商科毕业。1928年,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即发展至今的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继任国民党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是浙江CC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兼设计委员,旋奉派赴欧考察,回国后于193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主持浙江省教育厅10余年。鉴于战时浙江各大学均内迁,1939年主持筹办浙江战时大学,旋改英士大学,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认为"教育之基础,奠自小学,而小学之良莠,端在教师,故师范专业训练,实最重要"。

在施政10多年中,以扩充师范教育为中心工作,订定第一、第二两期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划定全省师范教育区,添设省立师范学校,督促各县普设县立师范或简易师范学校,指派师范生到各县服务,并提高其待遇。奖励举办师范及职业学校。于是各县举办师范及简师之风因之大盛,全省共有54所之多。1946年离职,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东南日报》杭州分社社长。1949年赴台湾,1980年病逝。

婚姻家庭

许绍棣(1900—1980),浙江临海张家渡人,复旦大学商科毕业。历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国民党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浙江省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东南日报》杭州分社社长等职。1949年,许绍棣携其家眷包括孙多慈及岳丈孙养癯等去台湾,后任台湾立法委员,中央时报常务董事,1980年在台湾病故。

抗战前,许绍棣和他日本留学时期的同学郁达夫夫妇之间有着较多交往,两家之间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抗战爆发后,郁达夫应邀工作于福建省政府,夫人映霞则避乱于丽水。当时鳏身带着2个孩子的许绍棣也恰巧随浙江教育厅移署丽水。乱世之中,任正常的举动往往都会受到猜忌与扭曲,因此而流言四起。最终造成了郁、许之间的矛盾以及郁达夫夫妇之间的离异。但也有资料称,许绍棣与孙多慈的结识,却正是当时王映霞的介绍。

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同样经历了人生与情感风雨的许绍棣与孙多慈在他们交往了两年之后,终于结婚了,并生养了两个男孩,了结了夙缘,得到了不管怎么说都还算是宁静的归宿。对于孙多慈来说,徐悲鸿毕竟是她的初恋,分手又是由于外在因素,因此夙愿难谐的怅惘自是难免。1946年春,经历抗战流亡归来而稍得片刻宁静的她自然又忆及悲鸿先生。此时徐悲鸿也已与廖静文在北平正式结婚。于是在一幅红梅图轴中,孙多慈题道:“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的词句,流露出她当时怅惘的情怀。悲鸿先生见后,只在梅枝上补了一只没有开口的喜鹊,似乎也表示着自己对彼此之间欲说还休的无奈和对各自人生归宿的默默祝福。

从孙多慈婚后的经历来看,她的生活和绘画专业应该还是受到许绍棣许多的关心与照顾。当时许绍棣是浙江省教育厅长兼国立英士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主任。婚后,深知孙多慈艺术造诣的他就把其聘为英士大学讲师,后又聘为国立杭州艺专副教授。1947年,孙多慈在上海举办展览,1949年随许绍棣迁居台湾,1951年在台北、香港举办个展。那时的许绍棣已任台湾立法委员、成为台湾政坛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了。后来,孙多慈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后去法国国立美术学院从事研究。回台湾后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授,并于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美术类金像奖,后任该校艺术学院院长。如果没有许的关照,一个柔弱女子要在那样的纷繁乱世中得到这样的成就又谈何容易。也有资料说孙多慈是温厚和婉,事亲孝,待友诚,“与之相对,如沐春阳,如饮醇醪,无人不觉她可爱。”像这样的女子,虽说与许绍棣没有很深的爱情基础,但起码应该还是维系着一份并非一般的亲情。

1947年,许绍棣与孙多慈的第二个男孩出生。为了表达他的欣喜,许绍棣自拟了五言古诗一首,遍寄了他的亲朋友好。其中就有:“…万籁正无声,欻闻龙虎吼……儿其泰来时,此乐应不朽”等句。

1953年9月,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巧合的是,孙多慈恰巧在中山堂看画展中碰到了蒋碧薇,并在与蒋碧薇唯一一次谈话中得知徐悲鸿的死讯。于是,孙多慈就在家中为徐悲鸿守孝三年。虽说徐悲鸿是孙的业师,但同时却也是孙的初恋情人。许绍棣能让孙在家中为其守孝并达3年之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应该是极尽仁厚与宽容了。从许家临海亲戚了解到,在20世纪四十年代战火分飞的乱世中,孙多慈没有与许一起回过临海。1949年去台之后,孙多慈除了在台湾定居外,也大多在世界各地游历与讲学。1970年代初,孙多慈因患癌症3次赴美开刀治疗,最后于1975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其生平好友,号称物理女王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家中。

虽然,孙多慈经历了那么多的情感波折,但是她却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且卓有成就的女画家之一。早年在随徐悲鸿学画时,她的素描就很见功夫,也有称之为国内第一名手的。1935年,因悲鸿先生的提携,中华书局为她印行《孙多慈素描集》。宗白华先生作序称之“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生前与造化有约,一经晤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表现有味,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又说她“观察敏锐,笔法坚实,清新之气,扑人眉宇。”1937年,孙多慈参加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中,作品“石子工”从创作思想到手法上都延续了徐悲鸿写实风格的影响。

与许绍棣婚后,感情生活复归平静的孙多慈游历了国外诸如意大利庞贝古城、法国巴黎等艺术之都,参观了流落异国他乡、陈列于别人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尤其是中国敦煌壁画后,受其感动与艺术感染,画风渐变。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能见到的孙多慈油画作品来看,其早期艺术手法确实与徐悲鸿如出一辙,用笔坚实而厚重,造型准确传神。而后期作品则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她的用笔变得跳跃了,松秀而灵动,色调斑斓多姿,技法上具备了印象派对于瞬息光影变化与内心感觉的捕捉,但画幅上却依然体现了女性画家特有的性灵中的澹远宁静之美。

在台湾,孙多慈还被认为是全能的天才卓荦的画家,因为她除了油画上的造诣之外,国画的山水、人物、花卉、翎等也无不工妙,画鹅更号称台湾一绝。正如大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注重生活化的写生一样,孙多慈也将其准确的素描造型能力引入国画,开创国画写实一种新的生动的面貌。也正如宗白华所称赞的“引中画更近自然,恢复踏实的形体感”。但是,孙多慈写实中国画的风格却并没有摒弃中国画最根本的技法与精神。她的水墨线条依然是纯粹的“写”得的,精神中依然充溢着中国化的潇散诗意与高远气韵。

孙多慈去世后,晚年许绍棣默默地守着挂满四壁的孙多慈画作,孑然一身的他更觉得亲人逝去的悲哀。而去国离乡,“望故乡之渺渺”的现实也使其心境倍感凄凉。曾见其集唐人句的《乡情》:“几多人物在他乡,枕绕泉声客梦凉。白首思归归不得,海天东望夕茫茫。”及《八十感怀》诗句:“览镜白头嗟耄及,可怜归计日迟迟”,叹尽了孤身一人且归期无望的愁绪与感伤。

去世的前几天,病榻上的许绍棣还写了一首《踏莎行》(寄诸好友):“一室羁栖,孤零滋味,伤心触景情先醉,人生安乐总无方,凭栏不觉洒清泪。”然而,这一次却竟然是词未竟,人已逝。1980年,许绍棣病死台湾,死后与孙多慈的骨灰合葬在阳明山。这也最终了却了那些情海波澜的恩恩怨怨。

人物轶事

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云中大漈景区(雪花漈)旁不远处的石壁上,发现许绍棣所书的“雪花漈”,楷体,每字高约20-30厘米,右侧有壬午秋三字。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与许绍棣有染,许绍棣是郁达夫的好友,郁达夫忍痛说:“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强的多,并且国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并作词《贺新郎》:“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欲弥子,留取吴钩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歼小丑,自然容易。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尚亡,妻妾宁非妓?先逐寇,在驱雏。”1940年3月,众友朋的劝解无效,郁达夫与王映霞正式离婚。

时值抗战期间,浙江省政府曾迁云和县城,省教育厅迁至丽水。1942年,许绍棣偕夫人孙多慈、女儿、岳父来到大漈避暑于时思寺,对大漈风光赞叹不已,题书“时思阁”和“雪花漈”。孙多慈曾作雪花漈油画一幅,离开大漈时,将画悬挂轿门,扬扬而去,成为乡民趣谈。

标签: 许绍棣

更多文章

  • 马励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励武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中文名:马励武别名:支强国籍:中国出生地: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出生日期:1904逝世日期:1963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主要成就:抗日时期率部参加绥远

  • 刘德培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德培

    刘德培(1912--2000),男,五峰人。1980所传讲作品陆续发表于报刊。83年被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民间故事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为“国宝”,85年起,故事作品入选大学文科教材;86年获省文化厅表彰,系宜昌十大新闻人物;93、94年接待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田野考察

  • 段伯宇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段伯宇

    段伯宇(1904年7月9日—1998年9月23日),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少将高参,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重庆后,周恩来找他谈话,要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潜伏,并指示他与地下党的同志单线联系。后来段伯宇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经胞弟段仲宇推荐进入蒋介石侍从室工作。中文名

  • 宋雨桂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宋雨桂

    宋雨桂(1940年9月——2017年5月15日),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汉族,大学学历,民革党员,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自幼随母习画,别名雨鬼,独创北派山水画技法,擅长中国画、版画。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作品《故乡恋》引起美术界关注,自此多次参加全

  • 张圆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圆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 祝榆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祝榆生

    祝榆生,重庆人。1937年,年仅19岁的祝榆生,考入了黄埔军校。1938年1月,祝榆生进入抗大学习军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抗大后不久,他如愿以偿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主力115师的一员。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

  • 蔡万才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万才

    蔡万才,原名蔡万财,字岳峰,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国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1979年“国泰集团”分家,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台湾富邦金控2014年10月5日宣布,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当天午间安详辞世,享寿86岁。中文名:蔡万才别名:蔡万财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新竹出生日期:19

  • 熙洽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熙洽

    熙洽(1883年(正确出生时间:1884年10月18日,即清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三十日申时)——1950年(正确死亡时间:1952年10月29日【3】))字格民,辽宁沈阳人,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而且熙洽早年就读于

  • 贾亦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亦斌

    贾亦斌(1912~2012)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团长,第七十七师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干部管训处办公室主任,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49年4月在浙江嘉兴起义。建国后,历任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民革上海

  • 包森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森

    包森(1911年7月—1942年2月17日)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