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凌立如

凌立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3/12/22 20:57:08

凌立如,字曼,曾用名凌其根,1914年生,江苏吴江人。幼年曾受做画师的外公顾坎(清代画师陆廉夫的师弟)的艺术熏陶,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早年求学于苏州美专,后又转入上海新华艺专,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银盾奖章。谢公展、陆抑非等名家均在毕业纪念刊上为其立传赞许。谢氏称其“擅长花卉、翎毛、虫草及虎,天才颇高,临古之外,喜从事于创作。”毕业当年,他又负笈北上,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师从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国画大师张书旂,从此画技大长,张书旂称其为“江南画鸡第一人”,且颇得系主任徐悲鸿、高剑父的赞扬。

基本资料

中文名:凌立如

别名:凌曼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吴江市

出生日期:1914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2004年7月17日

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

主要成就:《凌立如画集》等

代表作品:《百鸡图》,《三异图》,《群鸽樱桃》,《松鹤长春》等

个人简介

凌立如对山君、仕女均研,尤长花鸟。创作时,用笔疾速,纵横自如,刚中见柔,润中带燥。画面上的虫鸟虎鹰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深受名界人士喜爱。自1940年起,凌立如作品就在各种画展上展出并获奖。他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办的个人画展,均吸引了诸多观众。凌立如的作品很早就曾被《中国美术年鉴》(1948年)收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均出版过他的佳作;《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吴江日报》等报刊则发表过他的数十幅作品。1993年,他又有两幅佳作被国家文化部对外艺术展览公司收藏。在有“民间故宫”美誉的北京荣宝斋,在我国经营书画最早的上海朵云轩以及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均有其作品对外展销。港澳同胞、海外友人对他的画也常常情有独钟、热心收藏。

凌立如是前苏州美专的国画教授(1946-1949)、三十年代中国画会会员。曾为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书画研究会理事、吴江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和书画研究会顾问……。

2004年夏,凌立如老画家仙逝于他一生钟爱的故乡分湖之滨,享年91岁。

硕果累累

沧浪亭畔识丹青,一生挥毫意峥嵘,姹紫嫣红笔生花,桃李满天人称颂。

凌立如在60余年的国画教学和创作生涯中,不但培养出大批优秀国画人才(如现代著名画家姚世英、张世简、罗尔纯等人),而且完成了众多精品的创作。这些“春花秋实”、“丽鸟锦兽”或为博物馆、艺术展览公司收藏,或为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珍藏。回顾凌立如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他献身于国画教育事业、勤奋耕耘、佳作倍出、壮心不已、精益求精、奉献社会的人生轨迹。

早在1940年,凌立如就有作品在“中国画会第九届画展”上展出(见《汪亚尘荣君立年谱合编》之273页,1996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当时,提交作品参展的画家有徐悲鸿、齐白石、汪亚尘、朱屹瞻、陆抑非等90余人。不久,凌立如又在上海青年画所、嘉兴文化馆等处举办了个人画展。

凌立如从1946年起应邀在苏州美专担任国画教授(见《艺浪》一九四六、七级毕业纪念号,1947年苏州美专出版社出版印行)。当时,颜文梁先生任校长,黄觉寺先生任教务主任。翌年,其作品又被《中国美术年鉴》(1948年)所收录。

解放后,凌立如积极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作品在各种画展上展出,并多次获奖,有的还被送往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1957年,他的一幅“鸡”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不久,在由“国子书店(GuoziShudian)”印刷出版的、特意向国外推介的《中国画作品目录(CatalogueofReproductionsofChinesePainting)》中,也刊登了这幅佳作,同书刊出的尚有徐悲鸿、齐白石、陈半丁等大师的作品。同年,他在上海与著名书画家沈尹墨、白蕉、潘伯鹰、钱瘦铁、张雪父、汤义方等人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创作鼓励市民储蓄的年画和年历卡。他的国画年历卡上题诗为:“母鸡生蛋孵小鸡,小鸡长大又孵鸡,节约储蓄好处多,生生息息同此理。”与精美画面相伴的小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一时广为流传。

或许人们不但喜爱这首贴近生活的小诗,更为凌老的“鸡”而痴迷。鸡,虽为平凡家禽,但因为其谐音为“吉”,历朝历代的画家都将其视为瑞物而渲染其风采。凌老的“鸡”堪称一绝。公鸡昂首挺胸,自有“一唱天下白”的雄姿。三五成群的雏鸡也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更有呼之欲出的神韵。难怪著名画家姚世英先生在看过凌老的画展后,如此评论:“其写群鸡,突出两鸡相对凝视欲斗,数鸡旁观自若,把一刹那之间的动态,疾笔描绘,可见作者艺术造诣之深。”

“文革”结束,凌立如退休回到乡情醇厚的吴江老家,他望着碧波荡漾的分湖,忆及走过的人生历程,心潮澎湃,创作热情再次迸发,从而迎来了他此生又一个国画创作的黄金季节。他应邀频频参加各种画展,兼任各种“艺术指导”和“顾问”。其作品也日臻精美。1986年9月,他的同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特为他赋诗一首:“去年车绕茅山边,今朝始登茅山巅。儒将流风今胜昔,超圣入凡不求仙。”

1987年春,年过古稀的凌立如在苏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举办了盛大的个人画展,共有近百幅国画精品奉献给观众。包括苏州市副市长及各级领导和凌立如的同窗、好友、学生在内的百余人参加了画幕式。著名画家谢孝思为画展题写了展名;著名画家王西野为画展撰写了前言;著名画家姚世英在《苏州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幽禽飞舞春光暖,万紫千红雨露恩”的展评(见《苏州日报》1987.4.14.)。姚世英先生在1946年到苏州美专进修时初次结识在那里任教的凌立如教授,所以他在40年后身临凌老画展,倍觉亲切。同年,凌立如又有两幅作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90年代初,凌立如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再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他的两幅佳作《花径无限好》、《硕果累累》被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所收藏。

近20余年来,七、八十高龄的凌老,不仅常为省展市展送展品,还为苏州市建城两千五百周年、北京亚运会、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等纪念活动赠送画件,为吴江市与日本国交往提供赠品,并积极参加吴江市组织的书画义卖活动。且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吴江日报》等上发表了数十幅作品。

虽然凌老一生淡薄名利、不事宣扬,但著名画家、评论家江洛一在《朵云》(中国绘画研究季刊)1990年第二期上撰写的“苏州国画艺术纵横谈”一文中,仍把凌立如归入苏州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画家行列,并把凌立如的作品《秋影》归入当年有影响的优秀作品系列。1999年出版的《苏州市书画研究会作品集》也收录了其作品和生平简介。2002年吴江市又为他出了《凌立如国画专集》。凌立如作为我国老一辈中国画家,60余年的呕心沥血,画作等身,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友好往来

凌立如先生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上至恩师,下至后学。当年,其恩师张书旂将远行美国,分别日近,他始终陪伴在身侧,并相随游览了姑苏胜景。当获悉恩师在美国因病仙逝时,不禁悲痛万分,说,“要是他更加注意些饮食就好了。”

1977年初夏,老画家吴野洲专程到分湖之滨会见凌老,凌老热情款待。他们推心置腹、“秉烛”长谈。相聚数日,兴之所至,联袂绘制了一幅“喜上眉梢”的红梅图,款为“梅花齐放满园春”。

80年代,应吴江市政府之邀,凌老为费孝通先生的胞姐费达生女士画了一幅祝寿图,从此与费老有了交往。费老于1986年6月为凌老赋诗一首,曰:“去年车绕茅山边,今朝始登茅山巅,儒将流风今胜昔,超圣入凡不求仙。”当年国庆佳节,他又书一诗赠凌老:“谁说造化心无计,武夷山水如此奇,兀兀独石成千峰,涓涓细流汇曲溪,溪浅筏轻浮石过,峰高拔地与天齐,人生难比九曲险,眼望东来筏向西,仰叹危岩飘仙舟,千年古骨壁上栖,传说从来多情意,仙境幻象亦可哂,可羡玉女并肩立,鬓花丛丛从不稀,笑我此生真短促,白发垂年犹栖栖。”1988年,凌老创作《雄风》一幅,并写了一首和诗“时师造化绕篱边,为写素材逐浪巅。画展荧屏佳音报,箴言鼓舞胜神仙。”寄赠费老,费老在回信中欣然写道:“承赐《雄风》及和诗,十分感激。乡谊情深,老来更倍觉可贵……”凌老交友不分尊卑,他不但对师长终身感恩,也对后学鼎力培养,因而其高足能出于蓝而胜于蓝。1948年,他的学生张世简先生为感师恩,将自己的一幅得意之作相赠,清丽的画面上楷书题词表达了学子的敬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凌老将此画一直珍藏至今。师生之谊绵延数十年。1990年,早已成名的张世简先生还致函凌老,对其作品大加赞扬:“展读大作,果味满室,教人垂涎三尺”。并谦虚地表示“还望吾师经常给我指正为盼……”

1995年,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会欲收集出版国画大师汪亚尘的有关资料,凌老闻讯后,认真回忆、寻觅,并写就一篇随感“师恩难忘”,刊登在《汪亚尘的艺术世界》一书上(见《汪亚尘的艺术世界》第297页,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5年出版)。

凌老90华诞之际,常与其诗画交流的老友、诗人柳义南(柳亚子之侄)赠寿联一副:“独步松陵,丹青妙笔留云馆;九十华诞,花鸟传神老画家。”凌老将此联悬挂墙头,激励自己。

数十年来,不少著名画家(包括他的老师、好友和学生)都与他有书画酬和,其中有张书旂、张世简、谢公展、顾凤声、徐穆如、吴野洲、袁鸿寿、张辛稼、朱颖人、王企华、蒋风白、江洛一、唐裴迪等人。在此选登几幅上述名家的赠品,共乐共赏。

师恩难忘

20世纪30年代,凌立如进新华艺专求学之时,正值国画大师汪亚尘先生在该校任教务长。汪先生想尽一切办法,诚招天下名士来校任教。当时,应聘来校的就有谢公展、陆抑非、汪声远、王个簃、诸乐三等著名画家,这无疑使凌立如这些莘莘学子获益匪浅。

1936年,凌立如以优异成绩毕业时,被校方授予银盾奖。校长徐朗西另奖其一幅徐培基先生的山水画,谢公展、陆抑非、汪声远、诸乐三等先生都给他留下了珍贵墨宝。

当年12月,新华艺专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展厅举办新华艺专10周年暨本学期成绩展览。凌立如在汪先生的《金鱼图》前驻足不前、玩味良久、恋恋不舍。汪先生见状,疾步走过来,对他说:“这幅画就送给你吧!”凌立如不禁欣喜若狂。恩师关心后学、提携后进的崇高精神,使凌先生终身难忘。凌老在60年后回忆此事时,仍然激动不已,特写下“师恩难忘”一文,刊登在《汪亚尘的艺术世界》上。

有人说“文人相轻”,但更多人说:“师恩难忘。”凌立如在那些才华横溢的恩师教导下,在赤橙蓝绿的世界中展翅翱翔。当然,在此后的艺术生涯中,他又以自己的心血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画坛新秀!

凌立如从上海新华艺专毕业之后,获得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的机会,这种难得可贵,是凌立如用天分、用努力换取回来的。倘若没有这份坚定跟执着,便无从谈起他与张书旂的师生之情,更没有至今被流传的佳话。在凌立如的深造过程中,徐悲鸿、高剑父、潘玉良、张大千、张书旂、唐学咏、马思聪、庞薰都曾传授给凌立如很多绘画方面的技巧和知识,给了他莫大的示和创作灵感。然在这众多的老师中,凌立如与张书旂先生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很多人说,人与人相识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随性。因为对于绘画共同的而热爱和认知,张书旂经常把凌立如约到他的住所里,由一开始的教导到之后彼此间的切磋画艺,这也正一步步地印证这他们之间的感情从师生到朋友的升华。在张书旂的住所,他们畅所欲言,全身心投入到研习绘画中去。张书旂的作品素有日本画的风貌,而这都归因于其对当时日本绘画的关注和研究,与此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新艺术体系融入中国画的形式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凌老每次回忆,这些交流闲聊都成了其最弥足珍贵的珍藏。每次沟通切磋,两人思维的碰撞都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和火花。而他们成为朋友的转变,也便是由此开始。同时,徐悲鸿也给了凌立如不少的指点,谈及花鸟画的精髓:即“花之韵”、“鸟之神”,在听取徐悲鸿先生的建议之后,凌立如便每天废寝忘食、挑灯夜读研究“花之韵,鸟之神”。一直在反复回味领悟老师的指证。终于在灵感迸发的一瞬,领会到这六个字的真谛。他将韵味和神采融入笔力,在绘画中非常注重被画对象的神韵,在一番精雕细琢之后,终于在色彩上寻求到了突破口。他不仅在增添笔力,而且在彰显色彩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段之间的专研之后,对于神和韵的勾勒已经相当惟妙惟肖,将作品的神韵完全提出来了。那段时间对自己绘画技巧的反思和专研,造就了凌立如在绘画道路上的转折点。

精品欣赏

凌立如生于书香门第。外祖父顾坎是一位画师。顾坎的画笔法细腻,形象逼真,

可惜留存于世的已屈指可数。凌立如为继承先祖的遗志,要让春色满人间,还把原名凌其根改为凌立如。因他心目中的偶像是明代诗画俱佳的艺术大师唐寅。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为赶超这位丹青先辈,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将“六如”加了一横,使之变成了“立如”,取为己名。

凌老夫人袁俊忱见幼孙凌云喜爱绘画,而且跟着祖父学习也颇有灵气,悟性很高,便让他改名为凌耀如,希望他光耀立如的事业。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

标签: 凌立如

更多文章

  • 许绍棣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绍棣

    许绍棣(1900—1980),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商科毕业。1928年,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继任国民政府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是CC派的核心人物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兼设计委员,旋奉派赴欧考察,回国后于193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主持浙江省教育厅工作。鉴于战

  • 马励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励武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中文名:马励武别名:支强国籍:中国出生地: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出生日期:1904逝世日期:1963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主要成就:抗日时期率部参加绥远

  • 刘德培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德培

    刘德培(1912--2000),男,五峰人。1980所传讲作品陆续发表于报刊。83年被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民间故事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为“国宝”,85年起,故事作品入选大学文科教材;86年获省文化厅表彰,系宜昌十大新闻人物;93、94年接待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田野考察

  • 段伯宇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段伯宇

    段伯宇(1904年7月9日—1998年9月23日),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少将高参,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重庆后,周恩来找他谈话,要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潜伏,并指示他与地下党的同志单线联系。后来段伯宇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经胞弟段仲宇推荐进入蒋介石侍从室工作。中文名

  • 宋雨桂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宋雨桂

    宋雨桂(1940年9月——2017年5月15日),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汉族,大学学历,民革党员,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自幼随母习画,别名雨鬼,独创北派山水画技法,擅长中国画、版画。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作品《故乡恋》引起美术界关注,自此多次参加全

  • 张圆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圆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 祝榆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祝榆生

    祝榆生,重庆人。1937年,年仅19岁的祝榆生,考入了黄埔军校。1938年1月,祝榆生进入抗大学习军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抗大后不久,他如愿以偿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主力115师的一员。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

  • 蔡万才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万才

    蔡万才,原名蔡万财,字岳峰,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国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1979年“国泰集团”分家,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台湾富邦金控2014年10月5日宣布,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当天午间安详辞世,享寿86岁。中文名:蔡万才别名:蔡万财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新竹出生日期:19

  • 熙洽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熙洽

    熙洽(1883年(正确出生时间:1884年10月18日,即清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三十日申时)——1950年(正确死亡时间:1952年10月29日【3】))字格民,辽宁沈阳人,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而且熙洽早年就读于

  • 贾亦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亦斌

    贾亦斌(1912~2012)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团长,第七十七师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干部管训处办公室主任,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49年4月在浙江嘉兴起义。建国后,历任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民革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