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永玲

陈永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04 更新时间:2024/1/21 13:27:10

陈永玲(1929年-2006年2月15日),京剧旦角。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生于青岛。他娶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兰为妻。他的儿子陈霖苍工花脸。陈永玲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13时15分在北京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永玲

别名:陈志坚

国籍:中国

出生地:青岛

出生日期:1929年

逝世日期:2006年2月15日

职业:京剧旦角

毕业院校:中华戏曲学校

祖籍:山东惠民县

艺术经历

读书时对京剧就有特殊爱好,8岁学艺,9岁登台演出,曾拜南方“四大名旦”王芸芳为师学旦,1939年,年仅10岁的陈永玲,偷偷乘火车独自上北京城报考程砚秋创办的“中华戏曲学校”,为永字科学生,师从筱翠花。当年戏校,学旦的女生,名字都有草字头,如:李玉芝、赵金蓉等。男生取艺名都很秀气,如宋德珠、王金璐等,陈永玲艺名由此而来。进校半个月后,陈永玲便与大师姐李玉茹同台合演《四郎探母》的前后铁镜公主,一下子就蹿起来了。

1941年中华戏曲学校解散后,拜筱翠花为师,刻苦攻习“筱派”花旦,12岁的陈永玲,赴名角云集的天津,先后与李宗义、孙毓堃、李多奎、侯喜瑞等名家合作演出,他扮演《挑帘裁红》中的潘金莲、《翠屏山》的潘巧云、《小上坟》的萧素贞等角色,大获同行首肯和观众好评,以“小筱翠花”名声誉满津门。

1943年,陈永玲挑大梁组成“玲声社”班子,1944年与张春华到京剧大本营的上海献艺,以《小放牛》、《二进宫》双出连演五十余场,同样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他成为京、津、沪南北观众交口称赞的青年京剧名家。

1947年初,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之一的李世芳,由上海去青岛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8月由北京《纪事报》发起历时45天的“四小名旦”选举,依次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被补选为“四小名旦”那时陈永玲仅18岁。

从1946年至1948年,胸襟豁达、艺德高尚的筱翠花,为徒弟广征博采、登堂入室,向京剧大师问艺创造条件,打破门户之见,引荐他1947年拜荀慧生为师,1948年又拜在梅兰芳、尚小云的门下,工青衣花旦。中国的四大名旦他拜了三个,这时,他才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吸收了各流派的精华,将其融为一体,为今后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四大名旦中的梅、荀、尚都很器重陈永玲,因而他先后学习了梅派的《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等,尚派的《穆柯寨》、《十三妹》、《昭君出塞》等,荀派的《战宛城》、《拾玉镯》、《红娘》、《铁弓缘》、《辛安驿》等和筱派的《小上坟》等名剧。最后又拜名旦朱琴心为师,学了《采花赶府》、《春香闹学》、《御碑亭》等名剧。其间曾与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叶盛兰、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同台演出。

他戏路宽广,唱做俱佳,常演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拾玉镯》、和《贵妃醉酒》等。当年“四小旦”中,张君秋能唱《二进宫》,却唱不了《小上坟》,毛世来能唱《小上坟》却唱不了《二进宫》。而陈永玲对青衣、刀马各派都能唱,扎靠又漂亮,其中《小上坟》是一场干的活,脚腰眼一刻都不能闲;《二进宫》是一出唱工戏,其中的高腔陈永玲都演唱很精彩,连梅兰芳都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隽才。当时菊坛流传俗话:“北京学艺、天津验收,上海赚钱”。陈永玲凭精湛技艺,在天津唱红,一直红到上海滩。

1951年参加谭富英、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后转为北京市京剧二团。他在北京京剧二团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合作到青岛演出《大·探·二》、《秦香莲》、《战太平》等剧,配合默契,很受欢迎。1953年参加赴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与袁韵宜合演《村姑与牧童》,获演员二等奖。

1955年陈永玲抱着把京剧艺术传播到大西北的美好愿望离开北京到了兰州,1956年在甘肃省京剧团任主演,曾编演了《祥林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擅演剧目有《贵妃醉酒》、《小放牛》、《小上坟》、《打樱桃》、《拾玉镯》、《铁弓缘》、《金玉奴》、《红娘》、《昭君出塞》、《十三妹》、《穆桂英》等。任过兰州市京剧团团长,在甘肃省艺校任教。

命运似乎与他过意不去,与所有受过运动冲击的人士一样,陈永玲也无法逃此厄运,只不过他比别人经受的磨难时间更长,更深。1957年“反右”运动中,只知唱戏、斗争会上一言不发的陈永玲,也被扣上了“暗藏右派”的大帽子。1965年,自反对《海瑞罢官》始,历史剧、古装戏被打入冷宫,更不允许男扮女装演戏。整整15年,也就是陈永玲35岁至50岁最能出成果的一段黄金时期,陈永玲不能登台演戏。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与其他著名学者、演员一样,陈永玲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先后被劳改、下放、批斗,吃尽了苦头,他的左腿被打坏膝盖骨。1973年他又被莫须有的罪名被判7年徒刑。直到1979年,才宣布解除他的刑期。

1980年,陈永玲才得以平反,但只享受演员八级的待遇。而他全然不顾,为获得梦寐以求的登台权利兴奋不已。1980年12月,他在北京中和戏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作演出了《小放牛》和《贵妃醉酒》两剧目。

陈永玲戏路宽,会戏多,具有多方面表演才能。1981年他应邀参加首次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的演出活动,傍着梅葆玖在《红鬃烈马》里扮代战公主,仍保留了当年陪伴梅兰芳时的演法。正反鹞子翻身、掏翎子、背马鞭、踢腿接快卧鱼等独有的特殊技巧,依然干净利落,熟悉他艺术的北京老观众,都为他宝刀不老而欣慰。

1985年,陈永玲举家由青海省京剧团到香港定居。正当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之际,妻子言慧兰查出癌症,治疗无效,后转到兰州医治,1994年病逝。老年丧偶,陈永玲悲痛万分。

1987年6月,陈永玲应邀参加了湖北省京剧团的在港演出,与该团著名丑角朱世慧演出《活捉三郎》,当日新光剧院卖了个满堂。后来,陈永玲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1994年,陈永玲应邀赴台湾与陆光国剧队合作,演出了场精彩的双剧《铁弓缘》和《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是梅派代表作之一,是一出典型歌舞剧。作为梅兰芳的入室弟子,当年这出戏得到过梅师亲自指点,再加上陈永玲博采众长,使表演既丰富又生活化。舞台上,他不仅把雍容华贵的杨玉环等候万岁爷的复杂心理活动演得淋漓尽致,还用一个眼神、水袖及醉步来表现了醉美人开怀畅饮的姿态。他演《醉酒》,基本是属梅派,跑圆场和眼神有筱派的特点。水袖有程、尚、荀的东西,他演得火爆夸张,但都很生活化。陈永玲虽已65岁,眼神之活、动作之稳、舞姿之美,令观众赞佩不已。

1996年,陈永玲移居台北,努力培育京剧人才。他接受国光剧校邀约开课讲学,舞台上,他那举手投足的俏皮灵劲,风情万种的模样,看得演员们打心里佩服。特别是那股子媚态,后生晚辈学不来,更没得比,才明白,当年“四小名旦”非浪得虚名。直到年逾七旬仍往返于台湾、香港、大陆三地之间,竭力振兴国粹京剧艺术。有时应邀与移居海外的名角马少良、杨树伟、薛亚萍等演几出戏。平日讲课,指点表演艺术,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另一些时间,他还应一些学会、文艺团体之邀,常去香港传授戏剧表演艺术。

艺术传人

先学粤剧的香港著名影星汪明荃也是他的学生。台湾的著名京剧花旦朱胜丽、魏海敏及著名演员吴海伦、吴美兰等都是他的弟子。魏海敏是顾正秋后的第二位获得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的坤伶。

活动年表

1948年4月7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八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四天o;

1948年4月18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初十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十五天;

1948年4月22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四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十九天;

1948年4月24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六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一天;

1948年5月15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七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四十二天;

1954年9月12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十六日:民主剧场1954年9月12日演出;

1954年9月23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廿七日:中和戏院1954年9月23日演出;

1955年4月13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一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二天;

1955年4月14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二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三天;

1955年4月17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五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六天;

1955年9月1日,农历乙未年七月十五日:苏联展览馆剧场1955年9月1日演出;

1955年9月15日,农历乙未年七月廿九日:长安大戏院1955年9月15日演出;

1981年,农历辛酉年:高盛麟、袁国林、李荣威、陈永玲、尚长春公演《大战宛城》;

1981年8月24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五日: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

1984年12月28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初七日:庆祝《戏曲论丛》创刊京剧晚会举行;

1988年3月,农历戊辰年:于魁智首次赴香港演出

标签: 陈永玲

更多文章

  • 任熊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任熊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曾居于挚友周闲之范湖草堂三年,并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

  • 陈锦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锦棠

    陈锦棠,人称一叔,出生于广东南海。于三十年代加入粤剧界,是著名的文武生。陈锦棠曾拜两位名师,最初拜在小生新北门下﹐与粤剧名伶关德兴(以演黄飞鸿著名)为同门师兄弟,后为薛觉先义子及徒弟。他擅长演武剧,有“武状元”的称号,艺坛人多称他为“一哥”。他演出的名剧众多,包括《三盗九龙杯》等等。中文名:陈锦棠国

  • 李明灏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明灏

    李明灏(1897—1980),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新阳横田人,幼入私塾。民国3年(1914)入渌江中学。11年7月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归国后,相继任长沙陆军讲武堂少校队副、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铨叙科科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先后任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教育长,攻鄂军司令部参谋、参谋处长,两次参

  • 陈康容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康容

    陈康容(1915—1940),女,原名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

  • 陈娟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娟娟

    陈娟娟(1929年-1976年),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另有文博学者和戏剧团演员叫此名,现分别介绍如下。中文名:陈娟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9年逝世日期:1976年职业:影视演员,导演代表作品:《为国争光》等陈娟娟,原名陈

  • 杨仁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仁恺

    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吴亮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亮平

    吴亮平(1908年农历6月26日—1986年10月3日),曾名吴黎平。浙江奉化人。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学联总务部部长,参加了五卅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27年转入

  • 曹云祥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云祥

    曹云祥,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民国八年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

  • 陈继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继昌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中文名

  • 陈必娣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必娣

    原名BettyChandler,女,1915年5月6日出生在加拿大温雷帕克市,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1933年至1938年她在奥尔根大学学习,期间以交换生的身份于1936年至1937年到中国广州岭南大学学习中文名:陈必娣外文名:BettyChandler国籍:中国出生地:加拿大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