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熊

任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55 更新时间:2023/12/20 22:41:40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曾居于挚友周闲之范湖草堂三年,并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概述图为任熊自画之像。代表作有为著名词人与画家周闲所绘之《范湖草堂图》、以及由周闲等题跋之《十万图册》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任熊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萧山

出生日期:1823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1857年11月23日

职业:画家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海上四任”之一

“沪上三熊”之一

代表作品:《姚燮诗意图》,《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列仙酒牌》

简介

任熊,浙江萧山人,非上海人。其父任椿,善画,在当地稍有名气。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童年时常画灯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凡影描勾填之法,画男女老幼之容,无所不会。因不愿死板地恪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期画出裹在衣冠里的人体解剖结构,于是弄得“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者跣一足矣”,因而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师而赴各地卖画为生。

任熊在杭州得到同乡陆冶山相助,结识了许多画友。此时他的肖像画已为人所重,然他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仍孜孜不倦,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浙西周闲喜爱任熊绘画,将他邀至范湖草堂,使他终日临抚古人名作,略不满意,则再临一遍,必达到与原作乱真或胜过原作乃已。兴致所到,经常通宵达旦,前后达8年之久,故其画艺日益精深。后又被宁波文人姚燮延请。姚家收藏甚富,使他得以饱赏宋元明清诸代名家的书画佳品。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姚燮诗意图》120幅(故宫博物院藏)为生平杰作之一,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赞叹。任熊后来常往来于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后因病卒于家,年仅三十五。

画风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张、得陈洪绶神韵而能别出心裁,其自画像神态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写实。任熊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所题款字也是十分有力,与画法同出一辙。曾有《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列仙酒牌》等画曾刻印行世,

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年表

1823年清道光三年(癸未)1岁

六月十二日,生于浙江萧山,名熊,字渭长,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为民间画师。

1826年道光六年(丙戌)4岁

"自幼喜涂抹,从张雅堂夫子读,偶检其书包下,皆画稿耳"。从村塾师习画。

1835年道光十五年(乙未)13岁

弟任熏(阜长)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后拜任熊为师。

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

16岁因早年丧父,家境清贫,弟妹年幼,约在此时,开始卖画自给,承担家计。

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18岁

作《楷书七言联》纸本立轴:"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岁

作《仕女图》,后周闲题《昭君怨》词于其上。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岁

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卖画维生。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岁

在定海观吴道子画石刻,力摹唐人笔意。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岁

与同乡陆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圣音寺观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见吴恒仲英跋任渭长《松阴图》:"道光丙午偕陆次山侨寓西湖,得贯休十六尊者像,寝卧其下。")

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大册页(现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岁

夏五月,作《采药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诗格不俗。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岁

始与周闲(存伯)订交于钱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任处士传》)

作《钱江龙见图》赠周闲。记二人于八月钱塘观潮之事。

作《博古图》,后流入日本。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岁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图》四屏。作《烟柳兰舟扇》并题词一阙,调寄《江南好》。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28岁

寄居周闲范湖草堂,初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号大梅山人)。春,与友人共游镇江之金山、焦山与北固山。继游明州(宁波,镇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曰:'此天生画本也'。"

秋,寄居宁波姚燮之大梅山馆,朝夕诗画切磋,越二月有余,摘梅伯各色诗句,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6册,120页。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摹本(或为陆恢所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铜雀春深》团扇,赠姚燮。

作《宋元词句仕女》册页,十六开。为姚景皋(姚燮长子)所请。

作《梅花仕女图》纸本横披于立秋第二日,于大梅山馆。(见《南画大成》卷七202页,又见《海上名画》6页。现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图》(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凤凰牡丹图》、《斗母天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20开、《花卉图册》20开、《玉兰双鸾图》(现皆藏南京博物院)、《瑶台祝寿图》(六条通景挂轴)、《宋元词句仕女图》(26幅)、《山水图》(现藏上海朵云轩)、《柳林仕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桃花锦鸡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补景仕女图》(现藏浙江天一阁博物馆)、《琵琶半掩图》(纨扇)。

秋,为浙秋作《百花图卷》于大梅山馆。(图见香港佳士得拍卖图录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归萧山,与里中曹峋(子嶙)订交,于时,里中人始重其所为画。杜门者一年。

1851年咸丰元年(辛亥)29岁

正月十五日,书引首并自跋《大梅山民诗中画》图册。

"咸丰初年(应该约在1853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得江山之助,笔法愈健。既归,鬻画苏州以自给,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见《萧山县志稿》)。

初识张熊子祥(1803~1886年),并过访之。作《梅花灯烛图》。

冬,周闲自楚还,遂重访周之范湖草堂。(见《任处士传》)

作《端午锺进士进爵图临陈章侯》纸本立轴(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梅竹双清图》纸本立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湘湖记游图》(现藏上海文管会)、《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醉酒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图》册页(现藏镇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30岁

应周闲之约,"游吴(苏州),一至沪渎(上海)。有大腹贾,欲以千金交,不乐其请,拒之而去"(见《任处士传》)

"渭长之在吴也,闻粤西变,日与周子存伯论兵,有请缨志。"(见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华阳道院,与畲镛、黄鞠、杨韫华、韦光黼、孙聃、齐学裘,结书画之社于蓬莱阁,公推为主持,并先后作《蓬莱阁雅集图》、《晚晴楼七夕小宴图》等手卷,录其盛况,分别由姚燮作记系之图后。六月,周闲至,同游苏州之灵岩、虎丘。当时,"吴之人辇金币、丐笔墨者,踵相接也。"(见《任处士传》)"时吴人怀白金荐绢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绘事日益工,众乃尼之,戒勿轻出"(见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进入创作旺盛期。任熊与刘文起之孤女结婚。太平军拟攻南京,江南一带告急,友人黄鞠公寿(1796~1860年),为渭长礼聘刘氏孤女为妻。因时事紧急,黄飞书招任熊至,合卺于妇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云:"金陵警告,羽檄纷布,居者惊走。公寿亟寓书招之,合卺于妇家,挈以归。"刘公孙,字文起,"有倚马才,下笔万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独奇周闲,千里贻书缔交。後刘文起死,其孤女留吴中。"作《树下听琴仕女图》、《吹箫弄潮图》团扇、《桐荫抚琴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调琴啜茗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绿荫昼静图》(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煮药图》(现藏武汉文物商店)、《花鸟杂画册八开》(支那南画大成出版,现为私人收藏)。

1853年咸丰三年(癸丑)31岁

二月,再至苏州,接刘氏女归萧山。

十月,至沪上,作《熏笼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菊石图》、《柳燕图》、《锦鸡图》、《紫薇图》(现皆藏故宫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花卉图册》、《麻姑献寿图》(现皆藏浙江省博物馆)、《兰亭秋会第二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镌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图》。

1854年咸丰四年(甲寅)32岁

至吴中(苏州)与沙馥(山春)订交,并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胜。又收潘椒石为弟子,"画花卉果品,笔极疏秀,而章法颇奇。"(见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

春,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云:"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预(立凡)生。于弥月汤饼之会上,以《列仙酒牌》镌刻印片,分赠诸亲友。作《锺馗图》(见《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花卉图》四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鹰树图》、《富春山图》(现皆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王锡龄家藏)。

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33岁

夏,应周闲之邀,与陈埙同游焦山,得驻军将领款待,尊为"上客"。

"周闲从楼船诸军,扼京口,驰书相招。岁乙卯夏,偕陈埙重游焦山,总帅周公士法,副帅雷公以缄,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见《任处士传》)

入向荣戎幕,然时间应极短,不过月馀而已。"咸丰初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见《萧山县志稿》)。

任熊随周闲返钱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为周闲(周氏的《范湖草堂记》要在三年后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图》手卷,长二丈,乃任熊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亦为晚清山水画之重要作品。作《福禄寿三星图》纸本立轴,为此时人物画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瑶宫秋扇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临院本山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四红图》(现藏中国美术馆)、《麻姑献寿图》(现藏上海朵云轩)、《元女授经图》(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仕女图》(现藏苏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吴,再与黄鞠、畲镛、孙聃诸人游。十二月,归萧山,又杜门一年。

1856年咸丰六年(丙辰)34岁

在萧山杜门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剑侠传》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属首,并作记云:"蓝叔子属渭长画,蔡容庄雕,时在咸丰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兰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黄菊酒谢蟹图》,并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为任熊仅存传世之印。

作《自画像》,并题"十二时长调一阙",为渭长人物画精品。亦为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之代表作。作《于越先贤传》图80幅。作《补衮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丁兰叔三十岁小像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蕉荫睡猫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周星诒小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馆)、《少康小像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枯木竹石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论古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罗浮仙影图》与费以耕合作(现藏浙江嘉兴市博物馆)、《临陈无名人物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35岁

四月,次子立墉生。

闰五月,任熊染疾,病体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话图》纸本立轴,并自题七绝一首(现藏故宫博物馆)。八月,周闲过萧山,约游,不果。九月,周闲自天台还,"任熊留之宿,谈燕浃旬。谓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不可不游。时其疾未瘳,(周闲)辞俟后约,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后,酌鹦鹉杯,相赏甚乐。晚过曹氏(曹峋)葺苍草堂饮。任熊自有疾,不出户者五阅月。周闲来,始偕出,寻故人,揽名胜,兴致顿佳"(《任处士传》)。作《椿萱并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秃树寒山图》(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湖石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于家,年35。

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遗作《高士传》绘图未完,仅得26幅,尚缺披衣、颜子两图,由蔡照初镌版后,任淇属扉页,由王锡龄出资刊行。杨韫华、韦光黻倾资助其丧。故后,"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尽师法"。

周闲作《任处士传》,哀挽挚友之早逝.周闲,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与早期海上名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任熊生平与二人友谊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图《于越先贤传》80幅,由蔡照初镌板,任淇书签,有王锡龄(啸篁)序,并出资刊行。

冬,同里王锡龄(啸篁)出资重刻任熊《剑侠传》图,并重刻其传于后。

作品

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标签: 任熊

更多文章

  • 陈锦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锦棠

    陈锦棠,人称一叔,出生于广东南海。于三十年代加入粤剧界,是著名的文武生。陈锦棠曾拜两位名师,最初拜在小生新北门下﹐与粤剧名伶关德兴(以演黄飞鸿著名)为同门师兄弟,后为薛觉先义子及徒弟。他擅长演武剧,有“武状元”的称号,艺坛人多称他为“一哥”。他演出的名剧众多,包括《三盗九龙杯》等等。中文名:陈锦棠国

  • 李明灏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明灏

    李明灏(1897—1980),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新阳横田人,幼入私塾。民国3年(1914)入渌江中学。11年7月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归国后,相继任长沙陆军讲武堂少校队副、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铨叙科科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先后任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教育长,攻鄂军司令部参谋、参谋处长,两次参

  • 陈康容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康容

    陈康容(1915—1940),女,原名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

  • 陈娟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娟娟

    陈娟娟(1929年-1976年),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另有文博学者和戏剧团演员叫此名,现分别介绍如下。中文名:陈娟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9年逝世日期:1976年职业:影视演员,导演代表作品:《为国争光》等陈娟娟,原名陈

  • 杨仁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仁恺

    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吴亮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亮平

    吴亮平(1908年农历6月26日—1986年10月3日),曾名吴黎平。浙江奉化人。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学联总务部部长,参加了五卅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27年转入

  • 曹云祥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云祥

    曹云祥,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民国八年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

  • 陈继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继昌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中文名

  • 陈必娣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必娣

    原名BettyChandler,女,1915年5月6日出生在加拿大温雷帕克市,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1933年至1938年她在奥尔根大学学习,期间以交换生的身份于1936年至1937年到中国广州岭南大学学习中文名:陈必娣外文名:BettyChandler国籍:中国出生地:加拿大出生日期

  • 陈夔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夔龙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陈夔鳞,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原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