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于慎行

于慎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17 12:11:56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东阿镇(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元年(1573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1605年)年诏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基本资料

本名:于慎行

别名:于阁老

字:可远、无垢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东阿县东阿镇

出生日期:1545年

逝世日期:1607年

主要作品:《谷山笔麈》等

主要成就:礼部尚书、帝师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于慎行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便考中举人。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

皇帝老师

明隆庆二年(1568年),于慎行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充当皇帝的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仕途起伏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写的不好,只好自己作诗,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写不好字。神宗很赞赏,当即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明朝中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明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个人作风独断专行,钳制下僚、压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员普遍不满。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被下狱谪戍。同僚皆畏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啊!”于慎行担心张居正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懂他的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的家。于慎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嫌怨,写信给主持此事的丘橓,请他照顾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丘橓给张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够的土地。于慎行的高风亮节、古道热肠受到朝中一片赞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他升任礼部尚书。

贬官回乡

此时,神宗的长子已经9岁,是王妃所出。神宗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他连疏极谏,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

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这时候,于慎行已经重病缠身,勉强到京进谒。不数日,卒于京华官邸,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于慎行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写《东昌府城重修碑》。于慎行与冯琦、公鼐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三人标举"齐风",共同推动了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发展。他的泰山诗文,数量上超过王世贞,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足可与前、后七子相颉颃。

政治成就

于慎行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史书中,于慎行文学成就超群,但个性保守,恪守儒家礼制。纵观于慎行40年仕途,曾三次罢官,22年赋闲在家,最长的一次长达17年。有史学家评论,他秉性忠诚,是明代官场上的异类。

人物评价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于阁学慎行》:于慎行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生当隆庆、万历年间,起而反对李攀龙等人一味因袭模仿为“复古”的弊病。由于他“读书贯穿经史,通晓掌故”,“学有根柢,词知典要”,所以其诗文“春容弘丽,一时推大手笔”,被推称“文学为一时冠”。

清代纪昀评价他的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对于“后七子”的弊卷端能够“矫枉而不过直,抑尤难也。”

史书记载

《明史·于慎行传》

野史轶闻

破例考试

于慎行十岁时,就读于东流书院,家人和书童陪伴他,去兖州参加省学政主持的科考。路经一桃园,正值桃花盛开,慎行折了一枝,一路玩赏来到考场,舍不得丢弃,把桃花藏在袖子里。恰好考题为“桃花赋”,正中下怀。于慎行挥笔而就,第一个交上考卷。学政见案下一少年举手交卷,便起座俯身去接,瞥见其袖内桃花,顺口念到:“小学生,袖桃花,暗藏春色。”慎行知道学政在考自己,灵机一动,深施一礼,对答:“老大人,坐高堂,明察秋毫。”学政被少年慎行的才华达礼所打动,在卷子上直接写了“中”字,十岁的于慎行破例批准赴省参加选拔庠生的院试。

责难陈善

他在京充日讲官时,一次讲课完毕,皇太子拿出御藏书画,令众讲官赋诗题字。于慎行不善书,诗成后请人代题,并以实相奏。太子嘉其诚,当即御书“责难陈善”赐之。慎行为感“钦洒宸翰”,即赋《钦赐责难陈善》诗答谢。于慎行的书法虽一般,但因为敬重他的学问人品,人们皆以拥有为荣。于慎行把乡居时作的大量游记专门辑为《东游记》,他说:“其游与若士为偶,左手操杯,右手操管,其止恒饮,其醉恒歌。”他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由此可见。

纵游山水

当于慎行回到家乡,郁闷的心情顿时变得无比轻松,洪范诸泉汇聚而成的狼溪河水从他的府前缓缓流过,更让他乐而忘忧。他以耕读田园、优游山水、潜心著述为己事,写诗道:“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他另筑居所,并惬意地写道:“归来四壁故依然,卜筑桃源别有天。种树新移彭泽柳,买山旧赐水衡钱。”于慎行为人厚道素有人望,里居期间,京城同僚及四方官员过东阿者,无不造庐请谒。同僚中交往深密者有沈鲤、朱可大、冯琦、贾石葵、叶向高、邢侗、萧萧太享等十余人,《于慎行年谱》云:“惟与亲友平生置觞荤五七品,园池之外,纵游山水;荷蓑笠,行钓于城南。”

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人物简介

祖父辈

外公

刘田

父辈

父亲

于仳,当时的举人、平凉府知府

平辈

妻子

秦氏(1446—1608),东阿县东村秦柏之女

子辈

继子

于纬,字长文,号小谷。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广州雷州知府

后世纪念

墓地

于慎行墓地,在于氏祖茔前,位于平阴洪范池以北二二零国道旁。墓地由万历皇帝敕建,占地60余亩。当地人回忆,墓地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墓前甬道两侧,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虎华表各两对,华表上雕有望天吼华表高约20米,周身云纹,手可插入从而可攀缘而上——精美绝伦。上面蹲有怪兽,名“望天弯”。

于慎行神道碑立于古御道旁,几百年来凡到过此地的官员、名流、文人、商客等,都要观瞻此碑。据当地人或当年毁碑人回忆,该碑高约十八米左右,宽约一米八,厚约六十多厘米,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碑额书“大明”二字,碑文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神道。”字为于慎行得意门生、大书法家邢侗所书。

墓地前门外有两高大石狮,雕刻精细,生动逼真。前门外还各有两块石碑,东边碑额书“恩光金壤”,西边碑额书“崇溢春秋。”墓前建《帝锡玄卢》坊一座,并刻有万历御书“责难陈善”四字。石坊两边立有十三块碑,每块碑皆在前文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为圣旨碑,其中有一块无字碑,据说是传圣旨碑,即圣旨来后,挂于碑上。

墓内除去植柏树等外,万历还御植白皮松,此种松树为稀有树种,现存44棵。

于林的过亭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该墓为万历皇帝下诏按一品官例为老师修建。工部侍郎刘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建造。邢侗在于慎行去世后,帮着求敕、求谥及办理丧葬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书写,直到把墓地建筑全部完成。

于慎行墓地在“文革”期间,毁于聊城师范的“革命小将”手中,园内石刻全部推倒。石刻大都破成石料,被用来修桥、垒石渠。于慎行第十九代孙于庆坤施巧计,保存了于慎行妇墓碑。他请当时任洪范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高长齐,在墓碑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这样谁也不敢毁坏,这件文物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家谱碑

2009年12月,平阴县野外文物实地调查工作进行时发现了于慎行家谱碑。

新发现的于慎行家谱碑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小学南面约150米处,为三块石碑并立,最高的一块碑高约2米,石碑上刻有于氏家族的名录。于慎行为明万历皇帝及其子、孙三代帝王师,于慎行家谱碑为于慎行后人在清代所立,为研究于慎行家族的变迁提供了重要史料。

标签: 于慎行

更多文章

  • 陈于陛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于陛

    陈于陛(1545~1596),字元忠,号玉垒,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祖籍四川阆中,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之子,明朝重要大臣。明朝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太保,谥号“文宪”。本名:陈于陛字:元忠号:玉垒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

  • 张位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位

    张位(1534—1610),字明成,号洪阳,江西南昌新建区人。明代大臣、学者、诗人。著有《闲云馆集钞》、《丛桂山房汇稿》、《词林典故》等。中文名:张位别名:字明成,号洪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534年逝世日期:1610年职业:政治人物出生地:江西南昌新建代表作品:著有《闲云馆集钞》、《丛桂

  • 王家屏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家屏

    王家屏(1537年1月13日—1604年1月22日),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山阴人,明代中后期内阁首辅。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助朝政。王家屏执阁六年,时间虽短,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

  • 许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国

    许国(1527~1596年),字维桢,号颍阳,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徽商许鈇次子。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翰林检讨、国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平夷云南大小金川叛乱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万

  • 余有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余有丁

    余有丁(1526~1584),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高桥镇岐山村人,南宋名臣余天锡之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三人(探花),官至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卒赠太保,谥文敏。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探花余有丁同在内阁共事,三人同舟共济,相无嫌猜。在明

  • 赵志皐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志皐

    [明](公元一五二四至一六0一年),字汝迈,兰溪人。中文名:赵志皐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兰溪人[明](公元一五二四至一六0一年),字汝迈,兰溪人。赵志皐(1524-1601),字汝迈,别号濲阳,金华兰溪人。隆庆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进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晋侍读(皇帝老师)。万历年间,

  • 马自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自强

    马自强(1513年11月28日—1578年11月11日),回族,字体乾,号乾庵,陕西西安府同州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祖籍陕西凤翔府扶风县(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明朝中期阁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后升修撰,参加重录《永乐大典》。隆庆年间任洗马,充经筵讲官,

  • 高仪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仪

    高仪(1517年-1572年),字子象,号南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嘉靖进士。授翰林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后召为太常卿,掌国子监事,又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教习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代高拱任礼部尚书。穆宗即位,酌定诸大典礼。隆庆六年(1572)兼文渊

  • 殷士儋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殷士儋

    殷士儋(1522―1581),字正甫,世称棠川先生,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嘉靖进士。隆庆四年(1570)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年为高拱所倾,致仕归。筑庐泺水之滨,经史自娱,学者称棠川先生。本名:殷士儋别名:棠川先生字:正甫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济南府

  • 陈以勤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以勤

    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祖籍四川阆中,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明朝中期名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明穆宗)讲官,迁修撰,进洗马。因为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于是裕王曾书“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