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家屏

王家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3/12/7 7:37:32

王家屏(1537年1月13日—1604年1月22日),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山阴人,明代中后期内阁首辅。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助朝政。王家屏执阁六年,时间虽短,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明史》);他恪尽职守,“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他注意处理同内阁诸臣关系,与同僚们和睦相处。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王家屏病逝,终年六十八岁。王家屏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区民间以“王阁老”相称。著有《王文端公诗集》《复宿山房文集》传世。(概述图参考资料)

基本资料

本名:王家屏

别名:王文端

字:字忠伯

号:号对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西山阴

出生日期:1537年1月13日

逝世日期:1604年1月22日

主要作品:《王文端公诗集》、《复宿山房文集》

官职:内阁首辅

追赠:少保

谥号:文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嘉靖十五年(1536年)闰十二月二日,王家屏生于山西大同府山阴县。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衰,且耕且读。

嘉靖十九年(1540年),受业于父,治《诗经》。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补诸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隆庆元年(1567年)冬,北上赴京,准备参加明年会试。

初入官场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王家屏考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六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五古《出入翰林自述》,表明其抱负。

隆庆三年(1569年)五月,王锡爵赴南雍,王家屏作《送王荆石司成赴南雍》诗。同年,李长春以父病乞归,王家屏送行,作《送李元甫乞假省亲》诗。

隆庆四年(1570年)三月,王家屏被授为编修,参与修国史。五月,命王家屏等纂修《世宗实录》。同年,范应期赴南京国子监任祭酒,王家屏作诗相送。

隆庆五年(1571年),王家屏分教礼闱,教习内馆,并奉命册封亲藩,入蜀。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年仅9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王家屏为拟《孝懿皇后谥册文》《圣母中宫尊号册文》《圣母尊号册文》《仁圣皇太后尊号册文》《慈圣皇太后尊号册文》。

仕途不顺

万历三年(1575年),晋升为修撰,充日讲官。其时,朝讲经筵多流于形式,然家屏“随事开陈,丰采轩朗”,“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万历皇帝称之为“端人”,并赐“责难陈善”题字。

万历元年至十年,张居正任首辅,煊赫一时,群臣竭尽阿谀奉迎。张患病期间,朝内大臣为表关切和忠诚,都于祠庙间奔走祷祈,唯家屏不屑参加。张去世后不到两年,群臣就发泄积怨,倒张浪潮渐高。万历帝先褫夺了张三个儿子的官职,取消张本人生前所得太师头衔,后又加“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之罪,公布天下。此时,家屏却给侍御任正字写信,为张家后代解脱。

入阁辅政

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詹事府,兼任翰林侍读学士。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王家屏由侍读学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仅仅一月之后,王家屏又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成为内阁的一员。

万历十七年(1589年),王家屏丁忧期满,又回到内阁。入京三月“未获一瞻天表”,愤愤指责皇帝:“未有朝夕顾问之臣而可三月不面见者也。”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家屏十分注意同内阁诸臣的关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还有许国、王锡爵,家屏居末,然能和睦相处。但搞好团结并非家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明史》载:“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是年末,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万历皇帝上了“四箴”疏,劝皇上“浓醑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言辞尖利,切中要害。万历震怒不已,欲重罪于仁。家屏陈请于仁为忠正之士,万历让了步,雒于仁免遭重处,善归故里。

万历十八年(1590年),家屏因皇帝政事不亲,储位不建,摈斥忠谋,连上两疏自劾求罢。万历帝虽没有被真正感动而奋发图强,但也不得不以“忠爱”之言奖励家屏。

万历十九年(1591年),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先后以事离职,家屏柄相国当政作了首辅。是时,明朝“争国本”的斗争发展到最高峰。次年,礼部给事中李献可在“国本”问题上触怒了皇帝,被降职外调,余伙皆夺俸半年以示诫谕。御批下到内阁,为营救李献可,家屏拒不执行,将御批封还。帝责之“迳驳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礼体”。有人劝他迁就一点,他却说:“人君惟所欲为者,由大臣持禄,小臣畏罪,有轻群下心。吾意大臣不爱爵禄,小臣不畏刑诛,事庶有济耳!”

辞官去世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为促使早立储君,家屏继续以辞职回乡来感化皇帝。家屏罢相回到原籍山阴,八年之后,太子始立。陈有年、顾宪成等为举荐他而遭到贬谪,东林党人对他推崇备至。但终因万历帝恶其耿直,乡居十年,再没有被起用。乡居期间,他潜心整理自己的文稿。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阴慰问他,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赐他金币、羊、酒。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王家屏病逝,终年六十八岁。死后,万历帝追封其为少保、谥文端,并选择山阴河阳堡桑干河畔为他修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坟墓。明熹宗时又增封太保,民间以“王阁老”“王阁爷”敬称。

主要影响

万历十四年,王家屏继母去世,他回山阴丁忧,三年后返朝。皇帝又擢升他为礼部尚书,仍兼东阁大学士。亲政后的万历变得荒淫昏聩,群臣竟三个月见不到他一面。为了改变这种“荒怠”局面,王家屏向万历提出三点请求:一是迅速恢复早朝,坚持皇上临朝处理国务;二是抓紧研究重大问题,早日把“留中”的奏章批复下去;三是尽早决定建储问题。万历一开始还表扬家屏的爱国热忱,但后来就闭门不出了,对王家屏等人的建议置之不理。看到皇帝昏庸、朝纲混乱、政治腐败、百姓涂炭的种种现状,王家屏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他呼天不应,叫地无门,忧愤万状,只好“乞赐罢归”。但皇帝不批准他辞职。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立储问题成为朝中的核心议题,中国皇朝一直有立嫡为储的传统,通过明确继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动荡,但万历却不想让长子常洛继位,而想让宠妃的儿子常洵长大后再册立太子。于是万历十八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内的内阁大臣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要求尽快册立皇太子。万历一听龙颜大怒,传谕切责。其他大臣一见皇帝生气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王家屏又独自继续上书,要求皇帝速决大计。万历皇帝不得不答应册封大礼在次年春夏举行。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皇帝上疏,指出皇帝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病,以致近些年来政事不亲,讲筵久辍,宠信宦竖,溺爱郑妃,摈斥忠谋等,本疏切中要害,言辞尖利。万历见疏后震怒,要对雒于仁置之重典。在这种情况下,王家屏为了营救雒于仁,以自己失职为由恳求万历由他来替于仁伏罪,同时规劝皇帝:“善养生者,不以无疾而弃攻砭之方;善养心者,不以无过而厌箴规之语。”“于仁之四箴,以规皇上,则为妄试之医;以备养生,未必非延历之术也”(此段大意为,虽然雒于仁的意见并不全对,但就像医生给人提建议一样,也许并不针对当时的情况,但对以后的养生还是有好处的)。经此辩护,皇帝虽百般不高兴,但只得将原先的处分决定撤销。

万历二十年春,给事中(在中央各部的监察官员)李献可等人请示皇帝,对年满十岁的长子常洛以帝王标准开始教育,这本是好意,却激怒了本来就不愿意立储的万历,被定为重罪。为了营救李献可,王家屏封还了皇帝的御批。

历史评价

《明史》:①家屏柄国止半载,又强半杜门,以戆直去国,朝野惜焉。②《传》称“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其王家屏、沈鲤之谓乎!廷机虽颇丛物议,然清节不污。若于陛之世德,慎行之博闻,亦足称羽仪廊庙之选矣。

轶事典故

王家屏为人端正,从来不会趋炎附势。有一次,张居正病了,满朝文武都去看望,惟独王家屏没去。而在万历十年(1582年)时,张居正病逝,反张之声遂起,万历抄没了张居正的家,夺其原职待遇和谥号,斥其子为民。这时王家屏反而独自站出来为张居正讲公道话。

编修《世宗实录》时,王家屏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首辅大学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操江都御史时,曾用国库钱向严嵩的党羽赵文华行贿,被记入史书。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笔下留情,文过饰非,均遭拒绝,同行以“良史”称之。

人际关系

王家屏祖籍太原,析居陕西凤翔,先世一人“以材勇充龙江左卫(南京)”,为明成祖朱棣北巡大同随行护驾,后响应朝廷屯田云中塞号召,至山阴,为军户。

关系

姓名

简介

高祖

王翀

充任明朝邑(陕西同州府)尉。

曾祖

王缙

明成化四年以贡士授山东临邑县知县。性清廉,有德望,勤于民事,政声颇高。

祖父

王朝用

号黄坡,明诸生,有俊声,为儒官。泰昌元年,以其孙王家屏贵,赠其为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祖母

赵氏

泰昌元年,以其孙王家屏贵,赠为一品夫人。

父亲

王宪武

(1509年-1565年),字克定,别号石溪。二十岁考取县学生员,后六试不第。在王家屏中举后放弃科考,入贡士补授学官。

母亲

韩妙善

(?—1542年),王家屏生母。敕命累赠其为安人、宜人、淑人,泰昌元年加赠为一品夫人。

继母

梁氏

(?—1550年),王家屏生母韩氏去世后,王宪武所娶续弦,嫁王宪武七年后去世。

景氏

梁氏去世后,王宪武所娶续弦。

妻子

霍氏

兵部主事霍宗岳的女儿,婚后不满三月去世。

李氏

霍氏去世后继娶,是山阴县处士李松的女儿。

儿子

王濬

一作王浚初,王家屏长子,字哲。万历十三年(1585年)乡举,中解元。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后迁户部郎中。

王沛初

王家屏次子,官至鸿胪序班。

王汲初

王家屏三子,官至陕西西安富平知县。

王瀹初

王家屏四子,官至户部主事。

王湛初

王家屏五子,官至中书舍人,大仆少卿。

王演初

王家屏六子,官至光禄寺丞。

孙子

王泰庚

王濬初四子,官至宛平知县。

王泰阳

王沛初之子,官尚宝司。

王泰坝

王汲初长子,官至沙县知县。

王泰阶

王汲初之子,官尚宝司。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王家屏,但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李宏哲博士则认为漏洞颇多,仅从最早关于《金瓶梅》作者的五条记载中,就可知道,《金瓶梅》的成书与王家屏无任何关系。

明人的五种说法如下:一是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云:“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二是谢肇淛《金瓶梅跋》云:“相传永陵中有金吾戚里,凭怙奢汰,纵欲无度,而其门客病之,采摭日逐行事,汇以成编,而托之西门庆也。”三是袁中道《游居柿录》云:“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亦非慧人不能。”四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五是《金瓶梅词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欣欣子序首句云“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末句又云“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廿公《金瓶梅跋》首句云:“《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

其中,一四五条均云该书作于嘉靖年间之大名士手笔,与王家屏当时的身份不符。第五条提出该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这是现代《金瓶梅》作者研究的聚焦之处,而在历史上任何时期,山阴县及其所辖范围内,均无“兰陵”之地名;而二三条则云作者为门客、绍兴老儒,均否定了万历年间的王家屏作此书的可能性。另外,根据书中内容,作者应通晓元明戏曲,而关于王家屏的记载中,并无任何与戏曲有关的材料。

后世纪念

墓址

王家屏墓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南7.5公里的河阳堡村南。墓地有石兽、石人、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园

王家屏纪念园坐落于山西省山阴县河阳堡村西600米处,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2010年开始建造。整个纪念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墓区,即王家屏之墓地。整个建筑按照明代一品大员墓地规划修复,主要建筑有高6.8米的王家屏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来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此外还有石人、石兽,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为明代原物。

另一部分是管理中心和纪念馆及魁星楼等旅游文化设施。管理中心以复宿山房命名,仿蔚县暖泉镇苍竹轩经典古院落建筑的复宿山房砖雕木刻,面积1000多平方米。纪念馆及魁星楼以南洲书院命名,面积3000多平方米。南洲书院内魁星楼里,有魁星点斗金碑、国学大师季羡林“独占鳌头”墨宝、魁星点斗刻石、康熙皇帝御笔“天下第一福”、魁星点斗雕像、8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彩绘。南洲书院里还有“连中三元”转运石和仿宋版书劝学墙、仿汉简的大学墙及文房四宝等其他建筑物。

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五》

标签: 王家屏

更多文章

  • 许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国

    许国(1527~1596年),字维桢,号颍阳,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徽商许鈇次子。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翰林检讨、国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平夷云南大小金川叛乱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万

  • 余有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余有丁

    余有丁(1526~1584),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高桥镇岐山村人,南宋名臣余天锡之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三人(探花),官至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卒赠太保,谥文敏。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探花余有丁同在内阁共事,三人同舟共济,相无嫌猜。在明

  • 赵志皐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志皐

    [明](公元一五二四至一六0一年),字汝迈,兰溪人。中文名:赵志皐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兰溪人[明](公元一五二四至一六0一年),字汝迈,兰溪人。赵志皐(1524-1601),字汝迈,别号濲阳,金华兰溪人。隆庆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进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晋侍读(皇帝老师)。万历年间,

  • 马自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自强

    马自强(1513年11月28日—1578年11月11日),回族,字体乾,号乾庵,陕西西安府同州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祖籍陕西凤翔府扶风县(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明朝中期阁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后升修撰,参加重录《永乐大典》。隆庆年间任洗马,充经筵讲官,

  • 高仪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仪

    高仪(1517年-1572年),字子象,号南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嘉靖进士。授翰林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后召为太常卿,掌国子监事,又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教习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代高拱任礼部尚书。穆宗即位,酌定诸大典礼。隆庆六年(1572)兼文渊

  • 殷士儋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殷士儋

    殷士儋(1522―1581),字正甫,世称棠川先生,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嘉靖进士。隆庆四年(1570)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年为高拱所倾,致仕归。筑庐泺水之滨,经史自娱,学者称棠川先生。本名:殷士儋别名:棠川先生字:正甫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济南府

  • 陈以勤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以勤

    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祖籍四川阆中,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明朝中期名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明穆宗)讲官,迁修撰,进洗马。因为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于是裕王曾书“忠贞

  • 高拱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

  • 严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严讷

    严讷(1511-1584年),字敏卿,号养斋,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朝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当时三吴地区倭寇横行,又遇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官府征敛益急。严讷上书陈情,极言百姓困苦,得以免征。之后入位

  • 袁炜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炜

    袁炜(1507年~1565年),字懋中,号元峰,浙江慈溪人,汉朝太尉袁安之后,明朝嘉靖年间重要官员。嘉靖十七年(1538年)探花,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卒赠少师,谥号文荣,著有《袁文荣公集》。本名:袁炜字:懋中号:元峰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