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尧佐

张尧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82 更新时间:2023/12/5 1:59:30

佐,字希元,北宋河南永安(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温成皇后的伯父。因是外戚,仕途通达,张尧佐先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后因谏官包拯等人的奏请,张尧佐被召回京,改镇天平军。去世后被赠为太师。

基本资料

本名:张尧佐

字:希元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永安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官员

职位:宣徽使

追赠:太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尧佐是温成皇后的伯父。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历任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巡逻的捕获,同时还有一百多人被捕。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覆核处理,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脱。皇上改任他为大理寺丞、汜水县知县,又升为殿中丞、任犀浦知县。犀浦地少人多,因土地引起的诉讼很多。张尧佐确定他们的田界,条具利害使人知晓,诉讼就少了。张尧佐任开州知州,回京后授予他判登闻鼓院。

当时温成皇后还是修媛,想以门第抬高自己,故张尧佐稍微被提拔,担任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谏官余靖说:“提拔张尧佐不应太快,过去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能不借鉴。”不久,张尧佐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提升他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

众官劾罢

皇祐初年(公元1049年),谏官包拯、陈升之、吴奎说:“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地震、黄河泛滥,这是小人当道所致。天下都认为张尧佐主持大计,诸路苦于索求无厌,内帑受到借助的烦扰,法制凋敝,实在是因为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不能避免,但能处理妥当,不造成危机,这才是有所得。”宋仁宗祭祀明堂,改命张尧佐为户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赐他的两个儿子进士出身。包拯等又说:“陛下即位将近三十年,没有失道败德的事,近五六年来重用张尧佐,人们暗中议论,认为过错不在陛下,而在宫中的女宠、皇帝的宠臣和执政大臣。因为皇帝亲近的人知道陛下没立太子,他们既有所私,没有不暗有所向的;执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谏,而是阿谀奉迎,顺从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职不能令张尧佐满意,使陛下陷于私昵后宫之过。任命张尧佐的诏书下达那天,太阳阴晦,凶气濛濛,陛下应用大义决断,马上下令追夺张尧佐的官职。万不得已,宣徽、节度可选择一个授予他。这样,才合天意,顺人情。”御史中丞举正留百官,想要廷议,皇帝不许。于是皇帝下诏说:“近来台谏官请求罢免张尧佐的三司使,并说不能用他为执政,若给他美官,是合大体,朕采纳这种说法,才有此诏命。现在又认为不行,前后反复,按法应当罢黜。令中书戒谕他们。从今起言事官上殿,要先有圣旨允许。”当天,张尧佐辞去宣徽、景灵使,皇帝允许。

被召回京

此后,张尧佐又以宣徽使的身份任河阳通判,王举正又三次上奏议论。此时吴育为判西京留台,河阳百姓的上诉有不答复的多告到吴育处,吴育在诉状末尾判定曲直。张尧佐畏恐,就按判词奉行。张尧佐被召回京,改镇天平军。去世后被赠为太师,赏给他家租赁居舍钱每日三千。

轶事典故

当时有个士子冯京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再加上他一表人才,到了己未开考时,京城都哄传,此科状元必是冯京无疑。这边一传,那边惊动了张尧佐。他让人把冯京请到家,一见面就把一条金带披在冯京的身上,对冯京说:“我一个女儿嫁给了皇上,还有一个女儿,正待字闺中,想许配给你,怎么样?”

冯京一听让自己做女婿,头乱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这张尧佐因凭借自己是国丈,恣意妄为,正遭世人唾骂,他认为一个堂堂的士人不能同这类人同流合污。于是,他连忙站起作揖回绝,并立即告辞。

张尧佐愣在那儿,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他恨死了冯京,便开始派心腹四处活动有关考官,在殿试时要将冯京黜落。冯京似乎也有所预感,灵机一动,将自己的名字前面两点移到后一个字,成“马凉”。

马凉的章实在漂亮,考官们荐为第一,胪唱时,就在张尧佐为自己得计正高兴,有关人员为自己对张有所交代正感轻松时,站出来的状元恰是这些人所不愿看到的冯京。后来这些人只好对张尧佐解释:“误把冯京当马凉。”此句话后来也成了谚语,喻有眼不识真相。

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历史评价

元·脱脱等《宋史》:尧佐起寒士,持身谨畏,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遽至崇显,恋嫪恩宠,为世所鄙。

家族成员

张尧佐的儿子张山甫,任引进副使、枢密副都承旨。堂弟张尧封,孝谨好学,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石州推官任内去世。堂弟张尧封的二女儿,就是温成皇后。张尧封被赠官至中书令、清河郡王,谥号“景思”。

标签: 张尧佐

更多文章

  • 薛奎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奎

    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号春游,绛州正平县(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欧阳修的岳父。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隰州军事推官,历任仪州推官、莆田知县、长水知县、兴州知州,迁太常博士。得到御史中丞向敏中举荐,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五年,出为陕西转运使,举人失当免

  • 韩亿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亿

    韩亿(972—1044年),字宗魏,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北宋名臣,宰相王旦的女婿。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起家永城知县。景德二年(1005),担任任陈、郓、许诸州通判,历任知洋州、知相州、侍御史、河北转运使、知青州、判大理寺、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四年(1037年

  • 胡宿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胡宿

    胡宿(995~1067年),字武平,常州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人。北宋大臣。宋仁宗天圣二年,考中进士,起家扬子县尉,历任宣州通判、湖州知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累迁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宋英宗治平三年,出任观文殿学士、杭州知州。治平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病

  • 田况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田况

    田况(1005年-1063年),字元均,祖籍京兆,信都人。北宋名臣、学者。田况少卓荦有大志。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补江陵推官,为太常丞。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保州之役时,他坑杀敌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断。官至枢密使,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年五十九。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宣简”

  • 张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

  • 邓绾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邓绾

    邓绾(1028-1086年),字文约,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北宋大臣。邓绾进士出身,善于投机钻营,先后攀附王安石和吕惠卿,官至御史中丞、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著有《治平文集》,《翰林制集》等。本名:邓绾字:文约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成都府双流县出生日期:1028年逝世日期:1086

  • 燕文贵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文贵

    燕文贵(967年—1044年),北宋画家。文贵一作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画,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作画常自出机杼,落笔命意不袭古人,所画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

  • 许道宁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道宁

    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初到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又作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许道宁擅长绘林木、平远、野水、秋江、雪景、寒林,并将这些自然景色和行旅、野渡、捕鱼等人文景观相结合,画风豪放,笔法简快潇洒,峰峦峻秀挺拔,山林强劲有力,幽林荒冷萧条。传世作品有《渔父图》(又叫《秋

  • 孙奭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奭

    孙奭[shì](962—1033年),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区博平镇)。北宋时期大臣、经学家、教育家。幼读经书,笃学成才,九经及第。宋太宗时,入国子监为直讲。真宗时,为诸王侍读,累官至龙图阁待制。仁宗即位,以名儒选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后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

  • 刘敞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敞

    刘敞(1019年~1068年),北宋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省樟树市)。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