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田况

田况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3/12/14 13:49:08

田况(1005年-1063年),字元均,祖籍京兆,信都人。北宋名臣、学者。田况少卓荦有大志。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补江陵推官,为太常丞。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保州之役时,他坑杀敌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断。官至枢密使,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年五十九。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宣简”。田况有奏议三十卷,今已佚。又有《儒林公议》一书传世。

基本资料

本名:田况

别名:田宣简

字:元均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

出生日期:1005年

逝世日期:1063年

主要作品:《儒林公议》

官职:枢密使

爵位:京兆郡公

追赠:太子太傅(一作太子太保)

谥号:宣简

人物生平

年少有志

田况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5年),他的父亲教子非常严格,他的八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很有名望。田况是长子,从小英才卓荦志向远大,爱读书且记忆力强,作文章更是下笔即成,意博辞丽。科考时,他不屑于初试获得的“赐同学究出身”科目,停几年终于获进士甲科,初补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县)推官,调楚州(今属安徽或江苏省)判官,迁著作佐郎,又获举贤良方正,改礼仪官太常寺卿的属官太常丞,通判江宁府(今南京市)。此后,他的文才武略一步步显现出来。

上书仁宗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原臣服于宋朝的西平王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公然对抗宋廷。时任陕西经略使的夏竦请田况担任自己的判官。对李元昊谋反,夏竦、韩琦和尹洙等大臣制定了攻、守二策,仁宗倾向于采用攻策,但宰臣范仲淹率议认为不一定用攻策。田况就上书仁宗,从党项几代首领受朝廷恩惠戍边,到李元昊公然分裂自立的历史和现状,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人心动员、兵力部署、指挥和作战能力、出兵后果等。认为敌方蓄谋已久,动员充分,兵强马壮,指挥得当,又有得天独厚的复杂环境。他敢于叛乱,但惧怕大宋地广才众,不敢大肆冒进。而宋廷当时朝野意见不一,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将帅不力,在战略上缺乏长远目光。战术上,一说需要兵分几路进击,一说需要集中兵力推进,甚至认为将帅不力靠“下流勇进”也能侥幸取胜。所以,田况建议仁宗,首先让中书省、枢密院两府大臣分析情况,统一思想,研究对策,制定出有利于边境长期安定的实施战略,切不能草率行事。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接着,田况又献《治边十四事》于仁宗。以后他分别被提拔为掌规谏的右正言,掌表礼佛仪式的“行香”、纠正过失的管钩国子监,负责管物支付、清欠的三司理欠凭由司,代理帝王起居注,掌起草诏书的知制诰等。在一次面奏中,田况发现仁宗爱遵循故常之规,十分厌恶改变现状追逐名望。他就上表,以舜等“非好名而名至”,说明“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名而自至”的道理。在当时内政欠修,外有强敌的情况下,皇上不必恐好名而不为,而应大树“奋乾刚,明听断”的“英睿之名”;“行威令,慑奸宄”的“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风俗”的“崇俭之名”;“澄冗滥,轻会敛”的“广爱之名”;“悦亮直,恶谄媚”的“纳谏之名”;“务咨询,达壅蔽”的“勤政之名”;“责功实,抑偷幸”的“求治之名”。应让天下人知道,“圣贤之道曰名教,忠谊之训曰名节”,群臣诸儒尊辅朝廷,是“纪纲人伦之大本”。

得到边塞关于辽国大修天德城、寨堡的消息,田况立刻意识到敌人正在筹划更大的侵略阴谋。他又上书仁宗,历数一味求和造成年付契丹金帛50万、西羌20万,生民不堪重负,敌人却越来越不满足,筹划着更凶险的阴谋。而两府大臣,每天却只议一些区区小事,并不是惦念着江山社稷的大事,对形势的严峻、将佐的良愚、中兵的善败、道路的夷险、城垒坚弊、财粮多少等等一概不关心,这是非常危险的。他建议仁宗效仿唐肃宗执政开始时,每天与宰辅大臣认真了解情况,研究局势,统一思想,教育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发展生产,搞好边备,不要为委琐之事所拖累。

军政俱佳

后来,田况被任命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掌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拟、升移、酬赏等的“三班院”。他曾奉诏干脆利落地处理了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乱案。接着任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督促诸将向敌发起进攻,招降两千多人。以功迁皇帝近臣起居舍人,迁知秦州(今陕西省南郑县)。

这时,田况的父亲去世了。按当时官制,父母去世必须离任服丧,但边境将帅往往被夺情不能离任。在田况的一再力争下,仁宗终于准许他回阳翟为父服丧。

此后,他又以正三品的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兼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县一带)知州,迁右谏议大夫兼成都知府。四川自李顺、王均起义后,为官者兴起擅杀之风,有的罪过不大也被驱逐出境,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困死路途的情况。田况到任后注重教育,一般不再驱逐,受到了四川百姓的爱戴。

出入两府

后迁掌驳正政令违失的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上任后又代理掌盐铁、度支、户部的三司使,加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通过钩考财赋,田况“总《景德会计录》”,撰《皇祐会计录》,向仁宗分析了财赋收支管理的状况和问题,被正式任命为三司使。

至和元年(1054年),田况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四年后升任枢密使,成为政府中的宰执,负军国要政。田况的仕途达到了顶峰。

两年后,田况因病辞罢枢密使,任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后以太子少傅(一作太子太保)致仕。

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乙酉日,田况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宋史》作太子太保),谥号“宣简”。

人物评价

叶清臣:臣以为不患无人,患有人而不能用尔。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为社稷之固者,莫如范仲淹。谙古今故事者,莫如夏竦。议论之敏者,莫如郑戬。方面之才,严重有纪律者,莫如韩琦。临大事能断者,莫如田况。刚果无顾避者,莫如刘涣。宏达有方略者,莫如孙沔。至于帅领偏裨,贵能坐运筹策,不必亲当矢石,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练军政,庞籍久经边任,皆其选也。(《宋史》引)

欧阳修: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莫忘镇阳遗爱在,北潭桃李正氛氲。(《寄秦州田元均》)

王安石:田室于姜,卒如龟祥。后其孙子,旷不世史,于宋继显,自公攸始。奋其华蕤,配实之美,乃发帝业,深宏卓炜。乃兴佐时,宰饪调胹。文驯武克,内外随施。亦有厚仕,孰无众毁,公独使彼,若荣豫已。维昔皇考,敢于活人,传祉在公,不集其身。公又多誉,公宜难老,胡此殆疾,不终寿考。掩诗于幽,为告永久。(《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

范纯仁:①公仁厚长者,貌称其心。与人言谆谆欵密,唯恐失其意,而其中有以自守,嶷如也。友爱诸弟,人无间言。自为小官,未尝私谒执政。器宇恢然,常以天下自任,识者知其必至公辅。在谏职,于小事未尝言,独引大体迪上心,凡欲人主总揽威权、分别贤不肖、抑侥幸、明赏罚以救时弊。当是时,仁宗锐意太平,数咨访大臣以天下事,其所兴,为公建明为多。与富文忠公少相友善,夫人即文忠公女弟也。迨公为枢密使,而文忠公实为上相,同时道行,位冠百僚,搢绅不以为二公荣,而相贺以为天下福也。公既被疾,下至闾巷,咸戚嗟听,伺冀公复起,而公竟以疾薨矣。悲夫!(《太子太保宣简田公神道碑铭》)②克生宣简,为时贤臣。其贤维何,于时有陈。秉哲蹈仁,有煜其文。于皇仁宗,俊乂盈朝。发防大庭,公维董晁。乃司边画,荒秽以薅。乃理邦财,公私以饶。遂都庙堂,谋谟枢极。帝曰休哉,维吾夔稷。文经武服,无施不当。帝畴公劳,方倚为相。胡以疾婴,而失民望。士怀致君,所难者时。功多享厚,谗毁或随。公遭圣明,坦然设施。不终大耄,天实为之。(《太子太保宣简田公神道碑铭》)

王称:况为人宽厚明敏,与人若无不可,而非义不可干也。於天下事,小利近功则置而勿论,所及必朝廷先,务而可以利民者。(《东都事略》)

黄震:①治蜀比张咏。(《古今纪要》)②宽厚明敏。(《古今纪要》)

脱脱: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宋史》)

纪昀:《东都事略》称况尝作好名、朋党二论,极以为戒。而是编内范仲淹、欧阳修诸条亦拳拳於党祸所自起,无标榜门户之私,公议之名,可云无忝矣。又况曾为夏竦幕僚,好水川之役,况上疏极论之,竦不出师,盖用况之策。书中虽於竦多恕词,而於富弼诸人竦所深嫉者,仍揄扬其美,绝无党同伐异之见,亦可以见其直道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亲属成员

家世

子辈

继子

史称田延昭有子八人,“多知名”,但今只查得田况、田洵二人。又《宋史》等均称田况无子,仅有两个继子,但《太子太保宣简田公神道碑铭》有“其(田况)配永嘉夫人富氏命其子承奉郎(田)旦”,不知田旦为谁,姑置于此。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父

田佑

累赠太保。

祖父

田行周

后晋末年战乱时被契丹俘虏。累赠太傅。

父亲

田延昭

宋真宗时南逃,官至太子率府率。累赠太师。

母亲

李氏

封英国太夫人。

——

妻子

富氏

宰相富弼之妹,封永嘉郡夫人。

同辈

弟弟

田洵

曾任右赞善大夫。

田至安

过继自其弟。

田至平

过继自其弟。

女儿

——

生平不详。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王安石集·卷九十一·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

《范忠宣集·卷十六·太子太保宣简田公神道碑铭》

《东都事略·卷七十·列传五十三》

《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

标签: 田况

更多文章

  • 张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

  • 邓绾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邓绾

    邓绾(1028-1086年),字文约,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北宋大臣。邓绾进士出身,善于投机钻营,先后攀附王安石和吕惠卿,官至御史中丞、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著有《治平文集》,《翰林制集》等。本名:邓绾字:文约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成都府双流县出生日期:1028年逝世日期:1086

  • 燕文贵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文贵

    燕文贵(967年—1044年),北宋画家。文贵一作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画,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作画常自出机杼,落笔命意不袭古人,所画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

  • 许道宁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道宁

    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初到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又作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许道宁擅长绘林木、平远、野水、秋江、雪景、寒林,并将这些自然景色和行旅、野渡、捕鱼等人文景观相结合,画风豪放,笔法简快潇洒,峰峦峻秀挺拔,山林强劲有力,幽林荒冷萧条。传世作品有《渔父图》(又叫《秋

  • 孙奭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奭

    孙奭[shì](962—1033年),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区博平镇)。北宋时期大臣、经学家、教育家。幼读经书,笃学成才,九经及第。宋太宗时,入国子监为直讲。真宗时,为诸王侍读,累官至龙图阁待制。仁宗即位,以名儒选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后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

  • 刘敞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敞

    刘敞(1019年~1068年),北宋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省樟树市)。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

  • 郭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熙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府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中文名:郭熙别名:字淳夫国籍:北宋(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约1000年(庚子年)逝世日期:约1090年(庚午年)职业:画

  • 吕公弼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公弼

    吕公弼(1007年—1073年),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名相吕夷简次子。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官至枢密使、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本名:吕公弼字:宝臣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人

  • 韩维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维

    韩维(1017~1098年),字持国,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人。北宋大臣,太子少傅韩亿的第五子,韩绛、韩缜的兄弟。以凭借父荫,起家将作监主簿,进入河东安抚(富弼)幕府。经欧阳修推荐,担任为检讨、知太常礼院。出任秘阁校理、泾州通判,成为颍王(赵顼)记事参军,迁迩英殿侍讲、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宋神宗

  • 尹洙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尹洙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师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北宋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酒税。庆历七年去世,谥河南先生。提倡古文运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