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韩充

韩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1/15 13:30:12

韩充(770年—824年9月25日),原名韩璀,滑州匡城人。唐朝中期将领,曹魏司徒韩暨之后、宣武节度使韩弘之弟。韩充早年依附舅父刘玄佐,历任河阳、昭义镇牙将。其兄韩弘控制宣武军后,命他掌管亲兵。韩充为人宽厚,颇得士兵拥戴。他为避猜嫌,而只身入朝,历授右金吾卫大将军、鄜坊节度使、义成节度使等职。长庆二年(822年),韩充兼任宣武节度使,奉命讨伐叛将李絺,不战而入汴州。他就任后,驱逐乱卒,使宣武军得以安定。长庆四年(824年),韩充去世,年五十五。册赠司徒,谥号“肃”。

基本资料

本名:韩充

别名:韩璀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滑州匡城

出生日期:770年

逝世日期:824年9月25日

主要成就:驱逐乱卒,治理军政

官职:宣武节度使、检校司徒

追赠:司徒

谥号:肃

人物生平

谦慎不懈

韩璀(后改名韩充)为韩弘的同母弟弟,他少年时依附舅父、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李元出任河阳节度使时,任命韩璀为牙将。李元改任昭义节度使时,他又任昭义军的牙将。李元曾经对自己的僚属说:“韩璀日后定当显贵,诸位一定要善加待他。”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韩弘被将士拥立为宣武节度留后,接管宣武军。韩璀被召回宣武军,掌管亲兵,累官御史大夫。韩弘治军严苛,将士们个个心感不安。而韩璀却谦恭有礼,不曾懈怠。韩璀因韩弘许久未入朝,而自己又颇得士兵拥戴,为此感到忧虑不安。韩璀向韩弘请求派自己入朝任职,韩弘虽然同意,却未马上派他入朝。

单骑归朝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韩璀趁在近郊打猎时,独自逃至洛阳。当时朝廷正对韩弘姑息纵容,但也同情韩璀,遂擢升他为右金吾卫将军。十二月,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在任内,他裁汰冒名而骄纵的军士七百人。后改任少府监。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韩璀接替其侄韩公武,任检校工部尚书兼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使(鄜坊节度使)。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正月,韩璀改名韩充。

直入汴州

长庆二年(822年),河朔三镇再次大乱。成德节度副使王承元改任义成(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时,携数千成德士兵就职。朝廷担心在滑州的成德军与叛军相呼应,于是命韩充与王承元对调职务,授其为检校左仆射、义成节度使。

七月,宣武军节度使李愿被三军驱逐,乱军拥立都将李絺为节度留后。朝廷因韩充此前在汴州任职多年,为将士依附,于是任命他为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汴宋亳颍观察等使兼义成节度使,率义成军前往平叛。

八月六日,韩充进入宣武军境内,驻军于汴州之北的千塔。旋即于郭桥镇击败叛军,斩首一千余级,进军万胜镇。此时李絺头部生疽,被心腹李质与监军姚文寿起兵擒杀。当时,姚文寿想要召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入城,韩充听说后,马上率军抵达汴州城下。汴州军民早已渴望韩充到来,听说他到城下后,都欢欣鼓舞、互相祝贺,不再因猜忌而滋生疑心。朝廷加韩充检校司空衔,命他解任义成节度使,专辖宣武军。同时,将原属于宣武军的颍州分隶于义成军管辖。

局势稍定之后,韩充释放被胁迫叛乱的三万名士兵。又暗中搜集了曾经作恶的一千多名士兵的名单,将这些士兵及其家属即刻驱逐,下令道:“如敢有徘徊不离境的人,立即斩杀。”自此之后,宣武军的军政得到整顿,军民对韩充深为爱戴。

暴病猝逝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朝廷加韩充为司徒。诏书还未下达,韩充便于二十九日(9月25日)因暴病猝逝,享年五十五岁。唐敬宗追赠他为司徒,赐谥号“肃”。

主要成就

裁汰军士:韩充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期间,裁汰亢卒七百人,精简了禁军机构。

安定一方:长庆二年(822年)七月,宣武军发生兵变,韩充奉命兼任宣武、义成两镇节度使,率义成军前往平叛。他进军顺利,于郭桥击败叛军。八月,叛将李絺被心腹李质等擒杀,韩充不战而入汴州。他就职后,驱逐乱军一千余人,使宣武军的军政大为改善。

人物评价

总评

韩充出身将帅世家,秉性节俭,不喜豪华奢侈。虽然历任三镇节度使,但衣食住用、玩赏之物都如同儒生。他领军时,临机应变,行事果断,被世人推为良将。

历代评价

李元:充后当贵,诸君必善事之。(《新唐书》引)

李逢吉:充,弘之弟,素宽厚得众心。(《资治通鉴》引)

李恒:①充料敌若神。(《新唐书》引)②光颜、韩充、曹华、智兴等,感激忠勇,挥戈誓师,雷奋鼓旗,所向风靡。逆党歼殄,郊原雾清,熊罴之师,渐及摩垒。(《平汴宋德音》)

韩愈: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时三侯,人莫敢扳。(《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元稹:韩充入汴州讫,一方既定,率土无虞。(《贺汴州诛李絺表》)

冯琦:纪纲之失,自乾元始,而其后遂陵夷不可振救。然其深谋远虑之士非乏也,定变正倾之略非无可纪也。……故有急而定之者,韩充是也。(《兵变策》)

李慈铭:幸有肃公(韩充)为弟,恭忪(韩公武)为子,或忠勤以继节,或谦逊以干蛊,阀阅显荣,得全身名。(《越缦堂读书记》)

逸闻趣事

信守诺言

韩充在离开昭义军前,昭义节度使李元对他说:“我早就了解你了。我的两个儿子没有才德,不值得连累你。但我的两个女儿年龄还小,我就把她们托付给你了。”等到李元去世后,韩充遵守诺言,替他嫁出女儿,并周全其家。

料敌如神

韩充刚奉命征讨李絺时,唐穆宗派人询问他破贼的期限,韩充回答:“汴州,是天下咽喉之地。臣很熟悉那里的人,只要王师压境,一个月就能破敌。”此后,才二十天便已克复汴州。穆宗大喜道:“韩充真是料敌如神。”

一门三节度

韩充任义成节度使时,其兄韩弘以司徒、中书令之衔出任河中节度使,侄儿韩公武亦曾任鄜坊节度使。韩氏父子兄弟,都掌有节帅之权。韩氏作为人臣的荣耀,在当时无人能比。

家庭成员

韩充宗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充的先祖为战国时期韩国王室的后代,至三国时期的司徒韩暨之后,他的子孙徙居阳夏(隋朝时改称太康)。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韩望

韩垂(一作韩海,游击将军,赠太师)

韩弘(司徒、中书令)

韩肃元

韩公武(右骁卫上将军)

韩继之

韩继宗(一作韩绍宗)

韩充

(韩氏部分世系表参考资料)

韩充母亲

刘氏,宣武节度使刘玄佐之妹,封齐国太夫人。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六》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八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二·唐纪五十八》

标签: 韩充

更多文章

  • 李祐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祐

    李祐(?-829年6月22日),字庆之。唐朝中期名将。李祐出身淮西牙将,骁勇善战。“淮西之乱”时,李祐助吴元济拒抗官军。后被唐邓节度使李愬设计生擒,受其信用。他建议李愬袭取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淮西。此后历任神武将军、金吾将军、夏绥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泾原节度使等职。太和二年(828年),改任横海

  • 王承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承元

    王承元(801年-834年2月3日),契丹怒皆部人。唐朝中期将领,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之孙、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子。王承元的家庭世代控制成德镇,他在兄长王承宗死后拒绝指挥成德军,此后屡次任地方节度使,封岐国公,直至去世。本名:王承元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契丹怒皆部人出生日期:801年逝世日期:834年2

  • 马燧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燧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历任赵城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历十年(775年),

  • 高崇文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高崇文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唐德宗时,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

  • 颜杲卿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颜杲卿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中期名臣,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受唐

  • 程权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程权

    程权(?-819年),原名程执恭,定州安喜县人。唐朝中期将领,横海节度使程怀信之子。程权初为横海节度副使,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程怀信死后,以知留后事代掌横海镇,获朝廷允准。次年,被正授为横海节度使。其后累官至检校兵部尚书,封邢国公。元和六年(811年),程权入朝,加尚书左仆射。淮西之乱平定后,

  • 赵宗儒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势。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同平章事,两年后罢相。唐宪

  • 刘晏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晏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彭城县开国伯。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

  • 李元则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元则

    李元则(620年-651年),字彝,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母为王才人。武德四年(621年),出任婺州刺史,封为荆王。贞观十年(637年),为遂州都督,改封彭王,任遂州都督,不久就因为所穿的冠服过于奢侈僭越免官,十七年,任澧州刺史,改变过往的作风,励精图治,颇有政绩。永徽三年,去世,追赠司

  • 张仲武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仲武

    张仲武(?-849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清河。唐朝中晚期藩镇、将领。张仲武的家族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年),张仲武率军讨平卢龙军变,获朝廷承认,担任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等职,封兰陵郡王。张仲武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