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宗儒

赵宗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1/15 17:41:14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势。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同平章事,两年后罢相。唐宪宗时官拜吏部尚书。唐敬宗时任守太常卿,因不敢违抗宦官请求,改授太子少师。唐文宗时官至检校司空兼太子太傅,封天水郡公。史称其“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历仕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终以司空致仕。大和六年(832年),赵宗儒逝世,年八十七。册赠司徒,谥号“昭”。《全唐诗》及《全唐文》各录有其作品。

基本资料

本名:赵宗儒

别名:赵江陵

字:秉文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邓州穰县

出生日期:746年

逝世日期:832年10月18日

主要作品:《和黄门武相公诏还题石门洞》

主要成就:三镇方任,八领选部

官职:司空

爵位:天水郡公

追赠:司徒

谥号:昭

人物生平

文学起家

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唐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年间,赵宗儒登进士第。最初获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又在“书判”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补任陆浑县主簿。数月后,入朝任右拾遗,充任翰林学士。

建中四年(783年),赵宗儒调任屯田员外郎,仍任翰林学士。此年冬,“泾原兵变”爆发,赵骅逃匿于山谷,不久后便病逝,赵宗儒为父服丧。期满后,获授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

考功精当

贞元六年(790年),赵宗儒奉命主持考功(考核官吏)的工作。自唐肃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间以后,官员考绩往往失实,内外官员考绩都是“中上”,殿最优劣混淆。赵宗儒考核百官的政绩,升降公平得当,从不畏惧退避。其中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各自都因过失被罢黜;尚书左丞裴郁、御史中丞卢佋(《旧唐书》作卢绍)在以往的考核中都被评为“中上”,赵宗儒将其贬至“中中”;秘书少监郑云逵考定其同僚其孙昌裔为“上下”,赵宗儒重新考核,将其列入“中上”。在此次考核中,能考入“中上”的官员,不超过五十人,其余大多被降至“中中”。唐德宗李适听说后,对他予以赞赏,升其为考功郎中。其后,赵宗儒为母服丧,期满后,获授吏部郎中。

端居朝请

贞元十一年(795年),赵宗儒调任给事中。次年十月,与谏议大夫崔损同日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二人均获赐紫金鱼袋。

贞元十四年(798年),赵宗儒罢相,任太子右庶子。他平素坚守道义,除勤于“奉朝请”外别无他求。德宗听说后,对其颇为嘉许。

贞元二十年(804年),改任吏部侍郎。德宗特意召见赵宗儒,慰劳道:“听说你六年来闭门不出,故此拜授你此官。以前你曾与你的父亲同日接到任命,还记得吗?”赵宗儒闻言后,伏地流泪。

出守荆南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李诵(唐顺宗)驾崩,赵宗儒为其撰写哀册文,言辞颇为凄惋。及后,赵宗儒获授检校礼部尚书,并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十一月,出任东都留守、畿汝都防御使。又入朝任礼部、户部尚书,其后再次出任检校吏部尚书、守(暂代)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荆南节度营田观察等使(荆南节度使)。任内,赵宗儒遣散虚耗粮食的戍卒两千人。

迭换将相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入朝任刑部尚书。

元和八年(813年),转任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出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次年,获召入朝,授御史大夫。七月,调任检校右仆射、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晋绛慈隰节度观察等使(河中节度使)。他赴任后,擅用专供军用的八千余贯钱,被朝廷罚去一个月的俸禄。

元和十一年(816年)七月,赵宗儒入朝为兵部尚书。九月,改任太子少傅,权知吏部尚书铨事(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政务)。

元和十四年(819年)九月,再任吏部尚书。

唐穆宗即位后,因刚刚除去丧服,让尚书省先策试唐宪宗朝所征集的应制举人。赵宗儒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此议不妥,穆宗听从。之后,他再次担任太子少傅,并兼判太常卿事。

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赵宗儒获授吏部尚书。

长庆四年(824年)六月,唐敬宗李湛任命赵宗儒为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太常寺里有一种“师子乐”,具备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特色,除朝会及诸侯向朝廷进献时是不演奏的。有一个掌管教坊音乐的宦官,移送文书来调用,赵宗儒不敢违抗,就把这情况报告了宰相。宰相认为各种事情都由各部门分管,这事不该向他报告。赵宗儒忧愁恐惧得不能自己。宰相责备他怯懦不能担当大事,于是将其改换闲职,授太子少师。(关于赵宗儒任太常卿时间,《旧唐书·赵宗儒传》将其放至唐穆宗长庆二年二月。但其中有“幼君荒诞,伶官纵肆”之语,按穆宗即位时年已二十六岁,并非“幼君”。而敬宗即位时年仅十六,且耽于享乐,较为符合。《旧唐书·敬宗本纪》将赵宗儒任太常卿及改授太子少师的时间放在长庆四年六月及八月敬宗即位不久,较妥。)

宝历元年(825年),迁太子太保。次年,敬宗遇弑,赵宗儒担任大明宫留守。

年高德劭

大和四年(830年),赵宗儒获授检校司空兼太子太傅。唐文宗李昂召见赵宗儒,向他询问治国之道。赵宗儒回答说:“、舜的教化,不过是慈爱节俭。希望陛下遵守此理而不要忘却。”文宗表示赞赏,并予以采纳。

大和五年(831年)二月,宰相宋申锡被诬告谋立文宗之弟、漳王李凑。文宗信以为真,大为恼怒,召集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及宰相等人商议。文宗念及赵宗儒年迈,特许他不行跪拜之礼。不久后,赵宗儒上疏请求致仕。

耄耋逝世

大和六年(832年)九月,文宗命赵宗儒以司空之衔致仕。同月二十一日(10月18日),赵宗儒逝世,享年八十七岁。获赠司徒,谥号“昭”。

主要成就

赵宗儒任司勋员外郎时,奉命主持考功(考核官吏)工作。他考核百官的政绩,升降公平得当,从不畏惧退避。他在唐穆宗、敬宗时期三次掌理太常寺,负责礼乐仪制。在荆南节度使任内,赵宗儒遣散虚耗粮食的戍卒两千人,虽然没有突出政绩,但在其治下,荆南也颇为安定。

人物评价

总评

赵宗儒凭借文才升迁,前后三次出守方镇节帅,八次在吏部任职,可谓位极人臣、官位显达。但他忽视朝廷仪制,治事琐碎,因此受到当时舆论的轻视。

历代评价

崔元翰:今之为文,莫有居赵司勋右者。(《上江陵赵相公寄所著文》引)

李适:早以文学,累更职任,自居枢近,颇历岁时。虽夙夜载勤,而政理犹郁,式移秩序,以叶朝经。(《罢赵宗儒平章事诏》)

白居易:右,臣伏以赵宗儒众称清介有恒,严绶众称怯懦无耻,二人臧否,优劣相悬。宗儒自到江陵,虽无殊政,亦闻清净,境内颇安。(《论严绶状》)

元稹:①仕宦台阁,周环六僚,或三四朝,或五十载。新进趋风之士,更至迭处於将相间,而皋等精义不渝,物务尢劲,事朕小子,犹吾祖宗,肆予冲人,庭实彪炳。(《授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②惟尔肇自清庙,逮於还官,赞导法仪,逾於四百,俛伏趋数,讫无尢违,夫何叔孙可用是比?(《授赵宗儒尚书左仆射制》)

赵璘:公凡八任铨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为尚书,惟不历工部,其兵、吏、太常皆再往。年八十七薨,其间未尝遇重疾,异数寿考,为中朝之首焉。(《因话录》)

刘昫:①宗儒、易直(窦易直),以宽柔养望,坐致公台;与时沉浮,寿考终吉,可谓能奉身矣。(《旧唐书》)②赵、窦优柔,坐享公侯。(《旧唐书》)

逸闻趣事

一日并命

赵宗儒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时,他的父亲赵骅恰好升任秘书少监。唐德宗为表示对他们父子的宠遇,在同日下达二人的任命。此事被传为一时的佳话。

球场草生

唐宪宗曾问赵宗儒:“听人说你在荆州时,球场上草生(即生草,长满了草),为什么啊?”赵宗儒回答说:“我有了死罪啊,虽然草生(此处的草生,含有草草生存的意思)。但是,并不妨碍击球子。有劳皇上过问这件事。”

亲属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其家族本居于南阳宛县,后迁居平原。赵宗儒的八世祖赵彤,于北魏时任征南将军;七世祖赵鉴,任太常卿;六世祖赵荣,仕隋为库部侍郎。唐朝建立后,其高祖父赵德言,任主客员外郎;曾祖父赵景,任好畤县令。赵景生赵(阙一字)先,官至殿中侍御史。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赵(阙一字)先

赵骅(秘书少监)

赵宗儒

赵慎己(告成丞)

赵骃(京兆士曹参军)

赵涉(侍御史)

名不详(监察御史)

赵(阙一字)先(殿中侍御史)

赵浑(大理丞)

赵伉(昭应尉)

赵璘

赵琏

赵璜

赵侔

赵佶(监察御史)

赵慎庶(殿中侍御史)

南阳赵氏部分世系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

标签: 赵宗儒

更多文章

  • 刘晏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晏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彭城县开国伯。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

  • 李元则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元则

    李元则(620年-651年),字彝,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母为王才人。武德四年(621年),出任婺州刺史,封为荆王。贞观十年(637年),为遂州都督,改封彭王,任遂州都督,不久就因为所穿的冠服过于奢侈僭越免官,十七年,任澧州刺史,改变过往的作风,励精图治,颇有政绩。永徽三年,去世,追赠司

  • 张仲武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仲武

    张仲武(?-849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清河。唐朝中晚期藩镇、将领。张仲武的家族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年),张仲武率军讨平卢龙军变,获朝廷承认,担任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等职,封兰陵郡王。张仲武在任

  • 杨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绾

    杨绾(718年-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相,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醴泉令杨侃之子。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聪慧闻名。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

  • 薛平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平

    薛平(753年—832年2月25日),字坦涂。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右武卫大将军薛仁贵曾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孙、昭义节度使薛嵩之子。薛平出身河东薛氏南祖房,十二岁时为磁州刺史。后入朝任职,宿卫南衙三十年,历任左龙武大将军、义成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平卢节度使,在地方颇著政

  • 李勉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勉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宰相,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勤学经史,沉雅清峻。初为开封县尉,颇有政绩。至德元年,拜监察御史,辅佐唐肃宗光复,拜太常少卿。受到李辅国排挤,出任汾州刺史,迁河南尹,转江西观察使。性情淡泊,居官廉洁。唐代宗即位,拜京兆尹、御

  • 李元懿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元懿

    李元懿(620~673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母为宝林张宠则。聪明好学,深得宠爱。武德四年(621年),册封滕王。贞观七年(633年),外放兖州和安州都督。十年(636年),授郑州刺史,册封郑王。迁潞州刺史,建舍利塔,颇有政绩。唐高宗时期,累授

  • 李元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元景

    李元景(618年—653年3月6日),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母为贵嫔莫丽芳。武德三年(620年),册封为赵王。武德八年(625年),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贞观十年(636年),改封荆王,转鄜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进位司徒、秦州都督,实封一千

  • 苏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瑰

    苏瑰(639-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台州刺史苏亶的儿子。苏瑰进士出身,起家恒州参军,历任豫王府录事参军、朗歙二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册封许国公。景龙四年(710),唐睿宗复位后,拜左仆射,以太子少傅致仕。同年去世,

  • 李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凤

    李凤(622年-675年1月30日),字季成,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母为杨美人。本名:李凤别名:李季成字:季成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出生日期:622年逝世日期:675年1月30日官职:青州刺史爵位:虢王武德六年(623年)封豳王。李凤于贞观五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