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颜之推

颜之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67 更新时间:2023/12/7 2:25:19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遣送西魏,受李显庆赏识而得以到弘农掌管李远的书翰;得知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后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仕隋,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后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概述图来源:《琅琊文化史略第二卷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基本资料

本名:颜之推

别名:颜黄门

字:介

所处时代:南北朝→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陵

出生日期:中大通三年(531年)

逝世日期:约开皇十七年(597年)

主要作品:《观我生赋》、《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主要成就:创作《颜氏家训》,开“家训”之先河

人物生平

少年务实识

中大通三年(531年),颜之推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其家世代钻讨《周官》《左传》,颜之推自幼承袭家学,大同三年(537年)即蒙,能诵《鲁灵光殿赋》。

大同五年(539年),颜之推的父亲颜勰去世,颜之推自此受兄长颜之仪教养。

大同八年(542年),湘东王萧绎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亲自讲授《庄子》《老子》,十二岁的颜之推乘机做了他的门徒,后因不喜虚谈而回家自己研习《周礼》《左传》。博览群书,无不详备,词情典丽,极得西府的称颂。

幸免于叛乱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549年)三月,叛军攻陷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在囚禁中忧愤而死,太子萧纲即位。萧绎拜颜之推为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颜之推喜好饮酒,不拘礼法,不修边幅,因此时论颇有非议。

大宝元年(550年),萧绎在江陵起兵讨伐侯景,派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颜之推被任为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次年(550年)闰四月,侯景攻陷郢州,颜之推被虏,侯景多次想杀死他,得行台郎中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后囚送建康。

大宝三年(552年)三月,侯景叛军被击败,颜之推在被释放后从建康(今南京)归还江陵。十一月,萧绎在江陵被拥立为帝。回到江陵时,颜之推被封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

因俘仕北齐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被俘后遇害,颜之推再次被俘,遣送西魏。西魏大将军李显庆看中了他,推荐他到弘农,令掌管其兄阳平公李远的书翰。

天保七年(556年),黄河水暴涨,颜之推有意南归,想从北齐借道返回江南故地,于是备船携妻带子归服北齐,途中经历了砥柱的险阻,时人称赞他勇敢果断。高洋见到他后很是喜欢,马上拜他做奉朝请,引入内馆之中,侍从左右,颇受重视。次年(557年)十月,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颜之推因得到此消息而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

天保九年(558年),颜之推侍从高洋入天池,将被委任为中书舍人时,高洋令中书郎段孝信带出敕书给他看。他在营外喝酒,段孝信将实情向帝作了报告,高洋说:“暂且停止此任命。”于是此事就搁置了下来。

大约于河清四年(565年),颜之推被推举为赵州功曹参军,不久又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

大约于天统二年(566年),北齐后主高纬因好文艺而调颜之推至京都。

颜之推聪颖机敏,博识有才辩,长于尺牍,应对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馆事,判署文书。武平三年(572年),左仆射祖珽采纳颜之推建议而奏立文林馆,又奏撰《修文殿御览》。颜之推除司徒录事参军,与李德林同主持文林馆事,并主编《修文殿御览》,不久即迁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又领中书舍人。

高纬时有索取,常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上意,馆中之人均受指挥。上奏的文章,都是他亲自封署,在进贤门进献,得报后才归。加之他会写文章,检校缮写,办事勤敏,很是称职。高纬十分宠幸他,恩赐甚重,故为勋要贵戚嫉恨,时常要加害于他。崔季舒等准备进谏,颜之推请假回家,所以谏书上没有他的签名。高纬召集谏人,颜之推也被传唤进宫,查谏书上没有名字,因此免祸。不久拜黄门侍郎,故称“颜黄门”。

因俘仕北周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兵陷晋阳,高纬轻骑回邺,情况紧急,无计可施,颜之推便借宦官侍中邓长颙之口献奔陈之策,并劝告高纬招募吴士七千人作为侍从,取青、徐路一同投奔陈国。高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告诉了丞相高阿那肱等人。高阿那肱不愿往陈,说吴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们,又劝高纬送珍宝家口往青州,据守三齐之地,如不能保,则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纬虽然没有按颜之推计策行事,但还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并让他镇守黄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

大象二年(580年),颜之推被任为御史上士。

仕隋至寿终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灭亡,隋朝建立,颜之推的儿子颜思鲁生下颜师古。

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上言,请依梁国旧事,考订雅乐,隋文帝杨坚不听从。二月,杨坚立子杨勇为太子。之后,颜之推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开皇三年(583年),颜之推奉命接待陈国使臣阮卓。

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颜之推因病去世。

主要成就

文学方面

在文学创作上,颜之推著述颇丰,他所创作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且内容丰富的家训,开“家训”之先河,在家庭教育、道德修养方面给后人提供借鉴的同时为后人研究南北朝历史及语言文学提供参考。同时,书中的文章独具清畅流美之致,虽多骈语,亦有散行,说理叙事,疏落爽洁,可以说是颜之推平生主张改革文体的实践。至于改革文体的主张,颜之推认为,文章中的思想内容是最重要的,如同人的心肾,是里面的东西,是本,至于典故(事义)、辞藻(华丽),如同人的皮肤与冠冕,是外面的东西,是末。作文章应当重本轻末,但是当时文人多是趋末弃本,专注重用典新巧,辞藻华丽,而忽略甚至于损伤了思想内容,产生了“辞胜而理伏”、“事繁而才损”的弊病。对此,颜之推提倡取法古人以矫正时文之弊。

钱钟书先生很推崇《观我生赋》自注,认为庾信《哀江南赋》没有此类自注是憾事。《观我生赋》自注与正文共存于同一文本,不训释名物,阐发意义,仅写明和正文相关的本事,与正文的自传性叙述相互融合,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文学意义,也有史学价值。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法上,颜之推主张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重视父母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思想上,颜之推提倡终身学习,既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又提出直到当代仍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晚学的思想。在学习内容上,颜之推反对士大夫饱食终日、轻视技艺、不学无术的做法,提倡“实学”,主张封建知识分子要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学习农业生产知识。

人物评价

唐代李延寿:古人之所贵名不朽者,盖重言之尚存。王褒、庾信、颜之推、虞世基、柳䛒、许善心、明克让、刘臻、王贞、虞绰、王胄等,并极南土誉望,又加之以才名,其为贵显,固其宜也。自余或位下人微,居常亦何能自达。及其灵蛇可握,天纲俱顿,并编缃素,咸贯辞林。虽其位可下,其身可杀,千载之外,贵贱一焉。非此道也,孰云能致?凡百士子,可不务乎!(《北史·卷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文苑》)

唐代无名氏: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颜氏家训序》)

南宋沈揆:颜黄门学殊精博。(《校刊〈颜氏家训〉跋》)

清代姚范:昔颜介生遭衰叔,身狎流离,宛转狄俘,阽危鬼录,三代之悲,剧于荼蓼,晚著《观我生赋》云:“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舜不能辞其素朴,、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玩其辞意,亦可悲矣。(《援鹑堂文集·卷二·跋颜氏家训》)

苏州大学教育心理教研室助教、副教授朱永新:他一生从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他以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自己见解的教育主张,他为教育子孙写就的《颜氏家训》,对以后封建地主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外教育思想史》)

现代评论家周作人:颜君的识见,宽严得中,而文词温润与情调相副,极不易得。(《周作人散文(二)》)

近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他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时所有大小知识,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颜氏家训》二十篇,就是这些见解的记录。(《中国通史简编》)

近现代历史学家缪钺:颜之推是南北朝末年一位杰出的学者,他虽不专以文学著名,但他在文学评论与创作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颜之推的文学评论与作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教授周建江:颜之推文学理论不愧为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文学批评比较方法的先河。(《北朝文学史》)

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宋卫国:三历亡国事,悉谙南北情。及时成家训,调教后人行。(《余心集》)

亲属成员

先辈

九世祖

颜含,随晋元帝司马睿东渡,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侯。

高祖父

颜腾之。

曾祖父

颜炳之。

祖父

颜见远。

父亲

《北史》作颜协,《北齐书》作颜勰,字子和,大同五年(539年)卒,年四十二。

平辈

兄弟

颜之仪,颜勰之子,颜之推兄(《北史》误作颜之推弟),字子升,开皇十一年(591年)冬卒,年六十九。

颜之奇,颜勰之子。

颜之善,颜勰之子,颜之推兄。

妻子

殷氏。

后辈

儿子

颜思鲁,颜之推长子,字孔归。

颜愍楚,一作颜敏楚,颜之推次子。

颜游秦,颜之推三子,字有道。

孙子

颜师古,字籀,颜思鲁之子。

颜相时,字睿,颜思鲁之子。

颜勤礼,字敬,颜思鲁之子。

颜育德,颜思鲁之子。

辈分

称谓

简介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记载颜之推生平的史料有《北史·卷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文苑》、《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七·文苑》《颜氏家训》《陋巷志》《唐故通议大夫行嶭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即《颜氏家庙碑》)等。

标签: 颜之推

更多文章

  • 冯小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冯小怜

    冯小怜(?—58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

  • 斛律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斛律金

    斛律金(488年―567年),字阿六敦,朔州(今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区一带)人,敕勒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高祖父倍侯利是敕勒部落首领,祖父幡地斤、父亲大那瑰都于北魏官居高位,屡立战功。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曾被北魏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元象元年(537年),西魏与东魏

  • 庾信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庾信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

  • 王褒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褒

    王褒(513年~576年),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的后代。博览史籍,善撰文辞,善于书法。南梁时期,举秀才出身,曾任秘书郎、太子陪读、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迎娶梁武帝萧衍侄女,受封南昌县侯;梁元帝时,出任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攻破江陵,进入北周为官

  • 卢思道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卢思道

    卢思道(535年~586年),字子行,小字释奴,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齐到隋朝大臣、著名诗人,隐士卢道亮之子。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聪明善辩,发奋读书,师从邢邵。北齐建立,任给事黄门侍郎。文宣帝高洋去世,撰写挽歌,人称“八米卢郎”。北齐灭亡,投降北周,授仪同三司。隋初,历任武阳郡太守、散骑

  • 孙万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万寿

    孙万寿(?~608)字仙期,一字遐年,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人。生年不详,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前后七年中,年五十二岁。祖宝,魏散骑常侍。中文名:孙万寿逝世日期:608年出生地: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所处时代:隋朝孙万寿,父灵晖,齐国子博士。万寿年十四,就阜城熊安生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

  • 王胄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

  • 尹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尹式

    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本名:尹式所处时代:隋朝出生地:河间逝世日期:604年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仁寿中,任汉王杨谅记室,王甚重之。仁寿四年(604),文帝死,杨谅起兵反对杨广失败,尹式自杀。其族人正卿、彦卿

  • 孔德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德绍

    孔德绍:会稽人,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时期。孔伯鱼之子、孔宗笵之孙、孔子的第34世孙、孔敏行的五世祖。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中文名:孔德绍国籍:中国-隋末唐初民族:汉族职业:内史侍郎家族:孔子的第34世孙孔德绍,会稽人,孔子三十四代孙。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

  • 孔绍安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绍安

    孔绍安(约577-622):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孔奂次子,孔子三十二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卒年约46岁。中文名:孔绍安外文名:kongshaoan民族:汉族出生日期:577年逝世日期:622年职业:文学家代表作品:《侍宴咏石榴》少与兄孔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