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陆象先

陆象先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78 更新时间:2023/12/24 13:20:31

陆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宰相,门下侍郎陆元方之子。出身吴郡陆氏太尉枝。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迁洛阳县尉,入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肯依附太平公主,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之后,进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文贞”。

基本资料

本名:陆景初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苏州吴县

出生日期:665年

逝世日期:736年

最高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兖国公

谥号:文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象先年轻时便很有器量,因考中制举,被拜为扬州参军,任满后被吏部侍郎吉顼举荐为洛阳县尉。他历任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升至中书侍郎。

担任宰相

景云二年(711年),太平公主欲引荐崔湜为宰相,但崔湜却极力举荐陆象先。太平公主本不愿意,但因崔湜以请辞相胁,只得同时举荐陆象先。陆象先遂得以拜相,加授同平章事,监修国史。他生性清心寡欲,言辞议论高妙玄远,深受时人推崇。

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即位,尊父亲唐睿宗为太上皇。当时,太平公主干预政事,权倾朝野,宰相崔湜、萧至忠、岑羲窦怀贞皆依附其门下。陆象先虽是太平公主所举荐,却不肯投靠公主,自始至终都没有私下拜访过她。

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一众党羽,夺回朝政大权。陆象先因有“保护功”,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进爵兖国公,赐实封二百户。当时,唐玄宗欲进一步清洗太平公主党羽。陆象先暗中进行营救保护,很多官员得以保全。是年末,陆象先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又改任河中尹。

累居要职

开元六年(718年),河中府被撤销建置,复称蒲州。陆象先又任蒲州刺史,并兼河东道按察使。

开元十年(722年),陆象先回朝,历任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主持吏部铨选。后因继母去世,离职丁忧。

开元十三年(725年),陆象先被起复为同州刺史(《新唐书》作扬州长史),加授太子少保。

晚年病逝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陆象先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号“文贞”。

主要成就

陆象先在太平公主专政时期被荐为宰相,但却不肯依附公主门下,极力反对公主的废帝阴谋,对唐玄宗有“保护”之功。先天政变后,又极力保护曾投靠到太平公主门下的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变后的朝局稳定。他在罢相之后,担任益州、蒲州等地地方官,施政宽仁,深得治下官吏百姓的爱戴。

轶事典故

皇帝赐名

陆象先本名陆景初,后被唐睿宗赐名“象先”。睿宗曾道:“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意思是,陆象先既然能继承前人的建树,希望也能效法先人的贤德。

岁寒知松柏

太平公主曾召集自己举荐的五位宰相,密谋废黜唐玄宗。她提出的理由是,唐玄宗乃是庶出,不符合即位的条件。陆象先极力反对,道:“那皇帝当初为何得以继位?”公主道:“他只是一时立功,才登上帝位。如今失德,理应被废。”陆象先道:“既是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只有有罪才可以废黜。如今皇帝没有罪过,不应被废?”公主大怒。先天政变后,陆象先并未因是公主举荐而获罪。唐玄宗对他道:“这真是岁寒知松柏啊。”

尽焚名帖

先天政变时,唐睿宗支持太平公主,闻变登承天楼避乱。他对前往护驾的群臣道:“愿意帮助我的,都留下来。不愿意的,就请离开!”很多大臣为表忠心,便留在了承天楼,并呈上自己的名帖。政变平息后,唐玄宗得到了这些名帖,命陆象先进行搜捕,但陆象先却将名帖全部焚掉。唐玄宗大怒,欲究治陆象先之罪。陆象先道:“赴君之难是忠诚的表现,陛下以德行教化天下,怎能杀行义之人?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稳定大局,让心怀疑虑之人能够安心。”唐玄宗这才醒悟。

施政宽仁

陆象先担任益州长史,施政宽仁。司马韦抱真进言道:“您应该严肃刑罚,以树立威信。不然会使下属怠堕,无所畏惧。”陆象先却没有听从,对他道:“施政只要遵照事理就行,何必严刑树威。这样做损人益己,不合仁恕之道。”

陆象先担任蒲州刺史,对犯罪的小吏只是批评了事。录事进言道:“按照规矩,应该施以杖刑。”陆象先道:“人心都是相通的,难道他们不理解我的话吗?如果你一定要施杖刑,那就从你开始!”录事羞愧而退。

庸人自扰

陆象先常道:“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是非,庸人自己心里不安,才生出许多是非。如果能从心灵的源头上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

这句话后来被概括为谚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及成语“庸人自扰”,比喻本来没有问题而自找麻烦。

吾非笑具

陆象先担任同州刺史时,属下参军大都是名门子弟出身,因其性情仁厚,对他不大恭谨。有一个参军道:“我能在大厅前旋转笏板,瞪着眼睛,扬眉举目给使君做揖,然后唱喏而出。”又一个参军说道:“我能在使君厅前,涂黑面孔,穿绿布衣,扮作神跳舞,然后慢慢走出。”还有一个参军道:“我能在使君厅前,学女人梳妆,学新嫁娘拜公婆四拜。”府中僚属都以此打赌,作为玩笑。陆象先对这些行为都如同没有看见,毫无愠怒之色。陆象先的弟弟陆景融对此极为不悦,怒气冲冲的道:“哥哥身为三辅刺史,如今却成了天下笑具(嘲笑的对象)。”陆象先慢悠悠地道:“是那些青年参军成为笑具,怎么会是我呢?”

举荐房琯

房琯早年曾担任冯翊县尉,与孔目官党芬在街上相遇。党芬因没来得及回避,被其拽下马来,打了数十脊杖。他向刺史陆象先哭诉,陆象先问道:“你是哪里人氏?房琯是什么官?”党芬道:“我是冯翊人,房琯是冯翊尉,”陆象先道:“冯翊尉打冯翊百姓,你告诉我干什么呢?”随后,房琯也来见陆象先,诉说此事,请求解去官职。陆像先说:“党芬所犯的过错,打也使得,不打也使得;你打了他,解去官职可以,不解去官职也可以。”

几年后,房琯调任闵乡。而陆象先自江东入朝,途经闵乡,恰巧遇到房琯。自中午至天黑,房琯都没敢说一句话。陆象先对他道:“你把衾被带来,我们晚上好谈一谈。”但当晚,房琯仍是一言不发。不久,陆象先抵达京城,却举荐房琯为监察御史。陆景触很奇怪,问道:“房琯原先在冯翊为官,哥哥一点都不知遇他,如今分别四五年,因旅途暂住而相遇,没谈一句话,一到京城却推荐他做监察御史,这是为何?”陆象先道:“房琯的为人,各种事都没什么缺欠,只是在不言方面有所欠缺,现在他能做到不言,因此擢用他。”同僚们非常佩服陆象先的度量。

人物评价

李旦: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

吉顼: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崔湜:①象先人望,宜干枢近。②陆公加于人一等。

宋璟:陆象先闲于政体,宽不容非。

张说:开府宋璟,清介独立,倚法不回;詹事陆象先,清明向道,临事能断:其高明有素,历朝之所仗委;其积行无疵,众人之所体信。

一行:陆氏兄弟皆有才行,古之荀、陈,无以加也。

李隆基:①入而弼政,虽伫忠贤;出则分忧,更资循理。(象先)体含清雅,识备贞悫,早修学行,实允明。三蜀称殷,一都之会,重寄为邦,朝难其选。(《授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②象先含和毓粹,体道居身,迹在区中,心游象外。懋昭丕德,光辅先朝,爰降优恩,是为师保。(《赠兖国公陆象先尚书左丞制》)

刘昫:①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②象先益高人品,尤著相才,全济有名,孤立无祸。

家庭成员

陆象先宗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象先出身于吴郡陆氏太尉枝,是东吴选曹尚书陆瑁之后。陆瑁之孙陆玩,仕东晋,官至侍中、司空,追赠太尉,子孙号为太尉枝。陆玩九世孙陆玄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陆玄之(豫章县尉)

陆元方(武后朝宰相)

陆象先

陆泛(秘书少监)

陆冀(桥陵县令)

陆潀(刑部郎中)

陆该(溧水县令)

陆广(沂州刺史)

陆眺(大理司直)

陆偃(泉州刺史)

陆谋(丹杨县丞)

陆秘(奉天县尉)

陆预

陆景倩(右台监察御史)

陆溥(少府少监)

陆序(平陆县令)

陆康(泽州刺史)

陆应(下邽县令)

陆庶(福建观察使)

陆景融(工部尚书)

陆沛(屯田郎中)

陆敏(江夏县令)

陆驯(陈州司马)

陆泳(秦州刺史)

陆盛(黄岩县令)

陆涓(阳翟县令)

陆孟儒(苏州司士参军)

陆仲文

陆季雍(太平县令)

陆景献(屯田郎中)

陆包(工部郎中)

陆翊(应山县令)

陆易(徐州刺史)

陆巨(虢州司士参军)

陆倜(舒城县令)

陆玭(明州长史)

陆俛(新郑县令)

陆景裔(光禄卿)

陆条(上元县令)

陆俭(大理评事)

唐代吴郡陆氏(太尉枝)世系表(部分)

表格参考资料:

陆象先亲属

母亲:贺氏,出身会稽贺氏,贺知章族姑。

妻子:贺氏,出身会稽贺氏,贺晦之女。

连襟:萧嵩,出身兰陵萧氏,玄宗朝宰相,官至中书令。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

标签: 陆象先

更多文章

  • 陆元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元方

    陆元方(639年—701年3月20日),字希仲,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宰相,豫章县尉陆玄之的儿子。举明经进士,候补三水县尉。通过制科考试,授渭南县尉,迁监察御史,奉命安抚岭外。武则天即位后,拜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长寿二年(693年),担任门下侍郎、凤平章事,成为宰相。依附于宰执李昭德,

  • 沈传师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沈传师

    沈传师(769-835),字子言,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唐朝大臣、书法家贞元末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累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大和九年。去世,追赠吏部尚书。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本名:沈传

  • 郑思肖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思肖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 郑汝谐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郑汝谐

    郑汝谐(1126—1205),字舜举,号东谷居士,青田县城人。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乾道四年(1168)任两浙转运判官,时浙东一带连年干旱、饥荒,汝谐体察民情,救灾扶贫,颇有政绩。本名:郑汝谐字:舜举号:号东谷居士出生地:青田县城出生日期:1126年逝世日期:1205年学位:进士郑汝谐(1

  • 黄棆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棆

    黄棆(1126~1202年),字公择,罗源县城人。父执躬,字体仁,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自古田县迁罗源,在城南菜园剪茅为庐而居,为罗源宅里黄氏始祖。生3子:槐、枟、棆,后相继登第、为官,时人号为“三黄”。本名:黄棆字:公择出生地:罗源县城出生日期:1126年逝世日期:1202年黄棆(1126~

  • 李仁孝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仁孝

    夏仁宗李仁孝(1124年—1193年10月16日),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朝,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

  • 颜师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颜师鲁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龙溪(今福建漳州)人。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历番禺、兴化县主簿,怀安县丞,知宁德县,添差威武军签判,迁国子监丞。孝宗淳熙六年(1179),由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除直秘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三)。历监察御史(同上书选举二二之四),累迁吏部尚书兼侍

  • 陈韡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韡

    陈韡(1180年-1261年8月19日),字子华,号抑斋。福州侯官县(今福建福州)人。南宋后期名臣、文学家。陈韡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师从叶适。嘉定十四年(1221年),应邀任淮东制置使贾涉的幕僚,抵御金军,并献策处置山东忠义军事。绍定三年(1230年)至端平元年(1234年)间,转战

  • 陈俊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俊卿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名相、诗人。陈俊卿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初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旋即改为参赞都督府军事,屡遭权幸排挤,历知泉州、知漳州等地。乾道三年(

  • 任希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任希夷

    任希夷(1156~?)字伯起,号斯庵。南宋中期大臣。谏议大夫任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徙居邵武(一说是光泽县)。本名:任希夷字:伯起号:斯庵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出生地:眉州,一说光泽县出生日期:1156年逝世日期:不详主要作品:斯庵集官职: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追赠:少师谥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