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宗杲

宗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54 更新时间:2023/12/30 16:22:06

大慧宗杲禅师,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南宋高僧。号大慧,因曾归居妙喜庵,故又称妙喜。1119年入惠云寺,次年于景德寺剃度。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居杭州径山寺。十一年,因不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宋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寂后谥“普觉”,塔曰“宝光”。

基本资料

本名:宗杲

别名:奚某、大慧宗杲禅师、妙喜

字:县晦

号:大慧、佛日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宣州宁国

出生日期:1107年

逝世日期:1163年

主要作品:正法眼藏

主要成就:开创话头禅

谥号:普觉

人物事迹

宗杲禅师年幼时就有绝尘拔俗之英气,而且“灵根夙具,慧性生知”。1119年投慧云齐公禅师门下为沙弥,五年后受具足戒。

开始游方参禅至曹洞宗门下,很长时间不能契机印心,未得要领。后来离去归到宝峰湛堂禅师门内学禅法。湛堂见其风神爽迈,词锋机锐,倍加器重,让他随侍左右,指引参禅入道捷径。长久没有见机悟道,湛堂禅师词责他:“汝未曾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湛堂入涅槃之前,将他推举给杨岐宗高僧圆悟克勤禅师。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克勤禅师为天宁寺住持。宗杲慕名而至,投在其座下,并深得赞赏,被印可而传心法,而且得命“分座接众”,成为克勤座下第一大弟子。其思想欲摆脱庄子之影响而不得,然宗杲禅师以他超然的智慧,锐利的机锋,敏捷的辩才,很快名播京都。徽宗得闻宗杲之声望,赐号“佛日”以示嘉奖。

后因金兵进犯开封,宗杲禅师离京赴苏州,暂住于虎丘以观时局发展。此时其师克勤禅师迁住江西云居山,宗杲遂前往追随,充任首座之职。此后,宗杲禅师辗转漂游于闽浙地区,虽历经艰难,但道心更坚,更增强了他追求佛道的信心。最终在临安径山寺开办道场,倡导克勤禅法,于是道业日隆,法缘日盛,“四方纳子,靡然纷集,至一千七百。”

宗杲禅师与礼部侍郎兼权刑部侍郎张九成非常友善,结为方外之宾,不肯阿谀逢迎右丞相秦桧。张九成因不肯轻易附和金人“和议”之事,招致秦桧忌恨。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间,张九成到径山寺拜访并问道于宋杲禅师,在他们谈论时事政局时,宗杲作诗曰:“神臂弓一发,透过于重甲,衲僧门下看,当甚臭皮袜!”其意是说宋将韩世忠广造克敌弓以备破金之事。秦桧听说后,认为这是在影射他投降和议,于是罗列张九成、宗杲两人“谤讪朝政”的罪名,加以迫害。

宗杲被毁谍剥衣,除去僧籍,发配到衡州(今湖南衡阳)长达十年之久。后来再次流徙到梅州四年。梅州是边沿荒地,多瘴雾毒病,生活异常的艰难,而且要自己料理生活,自备生活所需,处境十分的困苦。宗杲禅师虽身处逆境,遭受不白之冤,但丝毫也没有改变他的信仰和爱国忧民之心,虽死不悔。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冬天,“蒙恩北还”。二十六年春,复其袈裟,重入僧籍,十一月诏住阿育王寺。二十八年诏令重返径山寺,天下弟子听到消息,纷纷归来护持道场,重振径山旧事,很快恢复昔日盛况。宋孝宗即位后,赐号“大慧”。后谢任归隐明月堂,于隆兴元年(1163年)八月十日病逝,世寿七十五,谥号“普觉”,塔名宝光。

开创话头禅

禅宗六祖惠能的核心思想是“心即是佛”,或“即身成佛”,成佛的关键在于“息心妄虚”,所以“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在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契机开悟的方法,行走坐卧都是明心见性的历程,棒喝品茶都是接应手段。故此,后来的禅宗大师们的开悟历程都在深入实际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深奥的哲理,其表现形式简单,语句深入浅出,明了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到了北宋南宋之交,这些祖师们的开悟方式,在化作语言文字的大量流传过程中,逐渐失去原有的法味和采风,变成后人死搬硬套和照本宣科的教条以及玩弄文字游戏的素材。

大慧宗杲观察两宋之禅风,批评说:“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有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为禅者;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榷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如禅者。或以眼见耳闻和会,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为禅者。或以无言无说,生在黑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那畔父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然常照为禅者。”“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两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之指,于言句悟入。”

为此,他独倡新的参禅方法,让人参赵州狗子无佛性的“无”字话头。并说:“只文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座处也。”他参话头的禅法避免学人落入俗套,陷入文字和语录的海洋中。因话头禅“得力处乃是省力处,省力处乃得力处”,并发展到后来的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等话头禅。大慧宗杲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大力倡导话头禅的人,他的禅法特色对中国宋朝以后禅宗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狗子无佛性之话头,杨岐派五祖法演禅师特别提出,而宗杲却大力给予提倡和发展,因为此话头可使人直参清净本源心的重大意义,而且大慧宗杲在当时呆板混杂的禅门里,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参悟途径,为此后禅宗的发展以新的迪。为了进一步阐明参话头的重要作用。他对门人说:“若弃了话头,却去别人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大慧宗杲禅师虽然门户之见甚重,但其大力倡导的话头禅借助文字禅,与文字禅共同成为禅宗发展史上的新的转折点。话头禅以新奇的方法,充沛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自信心,给禅门重新谱写出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行曲,鼓舞和指引学道者们,遁循话头的妙处,努力向开悟见性的历程迈进。从而开创了禅宗思想的新意境,注入新的营养和活力。同时,也标志着禅宗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

主要著作

《正法眼藏》,共3卷,是大慧宗杲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为斧正禅风所作。全书如他所言:“不分门类,不问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宗,但有正知正见可以令人悟入者,皆收之。”

标签: 宗杲

更多文章

  • 喻良能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喻良能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

  • 郑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戬

    郑戬(992年—1053年),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本名:郑戬别名:郑文肃字:天休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宋人出生地:苏州吴县出生日期:992年逝世日期:1053年主要作品:《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主要成就:鉏豪绳猾,强善听决官职:宣徽北院使、奉国军节度使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早年

  • 洪天锡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洪天锡

    洪天锡(1202年—1267年),字君畴,号裕昆,又名阳岩。泉州石狮后厅人。生于宋嘉泰二年(1202年)。年少好学,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举进士。历任潭州知州、监察御史、福建安抚使、显文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本名:洪天锡别名:裕昆,阳岩。字:君畴号:裕昆所处时代:宋民族

  • 朱熠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熠

    朱熠(1192-1269),字明远,名叔耀,号肃庵,温州府平阳县径口杉桥(今平阳水头三桥村)人。朱熠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朱伯魁,尚武好文。朱熠自小习武,臂力惊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又爱好读书,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端平二年(1235)登第,历官阖门舍人、横州知州、雷州知州、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参知政

  • 林仲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仲虎

    林仲虎(?-1216)字景瞻,号定窗,林仲麟(1173-1245)之弟,宁德二都梅溪人。宋庆元二年(1196年),以武举魁漕选及廷试,举为第二(榜眼),嘉泰二年(1202)壬戌举为第一(武状元).本名: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嘉泰元年(1201年),朝廷遣检讨林桷出使金国,

  • 洪湛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洪湛

    洪湛(963~1003),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梁颢榜进士第三人。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卒于真宗咸平六年,年四十一岁。幼好学,五岁能诗。未冠,录所著十卷,名为《龆年集》。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直史馆。湛俊辨有干才,真宗时,凡五使西北议边要。后坐

  • 安焘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焘

    安焘字厚卿,河南开封人,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己亥科刘稤榜进士第三人本名:安焘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河南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性别:男安焘在11岁时,不愿意和一块儿上学的小孩玩,听说有一位老先生在家里收学生,就去拜师。先生说:“你刚刚会朗诵几篇诗,还不足以跟我学,如果要学,就当众试诗一首

  • 顾冈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冈

    顾冈字次凤,下涝人。时为乡居读书的布衣。高宗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刘大中一向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上书弹劾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今丽水)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3年后,绝食而死。平阳县古院里(今萧江镇)人萧振,

  • 万承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承风

    万承风(1752年-1812年),字卜东,一字和圃,宁州安乡汤桥(今修水县黄沙镇汤桥)人。本名:万承风字:卜东,和圃所处时代:清代出生地:宁州安乡汤桥出生日期:1752年万承风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上乘,十八岁时成为秀才,先在其外祖父家教私塾,后往庐山白鹿洞书院求学,三十岁再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随后

  • 余良肱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余良肱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本名:余良肱字:康臣民族族群:汉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