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若虚

郭若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3/12/18 15:50:55

若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汉族,北宋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出身北宋豪门士族太原郭氏。有《图画见闻志》传世。曾祖父郭守文,北宋名将,历任简州知州、翰林司事、武州团练使、右屯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等,先后参与灭南汉、南唐、北汉等役,累官至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追赠侍中、谯王,谥号“忠武”。祖父郭崇仁,“盖性慎静,不乐外官也。”《资治通鉴长篇》记载郭崇仁累赠官司徒,《图画见闻志》序文记载“余(郭若虚)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可知郭若虚祖父为郭崇仁无疑。

基本资料

本名:郭若虚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

主要作品:《图画见闻志》

主要成就: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

家世信息:太原郭氏

人物生平

郭若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汉族,北宋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曾祖父郭守文历仕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宣徽南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郭若虚尚仁宗弟东平郡王赵允弼之女永安县主,任供备库使。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冬,任辽国使节接待官,与辽国副使邢希古纵论书画。后又任西军左藏库副使。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郭若虚为赴辽国贺正旦副使,次年,因出使辽国从者遗失金酒器及叛逃事,被降官一级。晚年事迹不详。

人物事迹

郭若虚是将门之后,其曾祖郭守文历仕宋太祖和宋太宗,当年郭守文跟随曹彬平定金陵之后,南唐皇帝李煜正是在他的劝说下,才打消顾虑前往开封。郭守文后来还跟随宋太宗攻取晋阳、北伐幽云十六州,被流矢射中而神态依然、指挥若定。郭守文去世后,家无余财,属下士卒无不流泪,连宋太宗听后都感伤不已,追封郭守文为谯王,并将他的次女纳为儿媳,也就是后来口碑极佳的宋真宗章穆皇后。郭若虚也因为这特殊的身份而成为宋仁宗之弟东平郡王赵允弼的女婿。

尽管有着高贵的门第,但郭若虚的仕途并不顺利,起初只是担任一些等待提拔的闲职,后来因为曾经接待过辽国使者并与之雅述书画逸事的缘故,受命出使辽国,但却因为丢失金酒器和部下逃亡而被贬职。

当然,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他真正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官场,而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虽然是将门之后,但郭若虚的祖父和父亲都喜好鉴赏收藏书画,这使得他自幼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的薰陶,为他日后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

在唐代空前繁荣的文化创作之中,出现了伟大的美术理论家山西临猗人张彦远及其光辉著作——《历代名画记》。这部包蕴宏富的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史专著,被学者推崇其为“画史之祖”、绘画艺术的“《史记》”,该书以丰富详备的内容而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理论的一部“百科全书”。

继《历代名画记》之后,郭若虚完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另一部重要文献:《图画见闻志》。这部引述画史、画论多达三十余部的著作以六卷的篇幅,通过史论、画传、画事三大部分,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记载了唐、五代、宋、辽284位画家的生平事迹。书中对各种题材的画法研究和有关绘画故事的记述,丰富了美术史论结合的研究领域。由于《图画见闻志》在时间顺序上与《历代名画记》前后相接,因而它被视为《历代名画记》的续篇,并与之一道,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通史。宋代绘画的高度成就,赖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而得以充分展现,它也被后人称赞为深得画旨,为看画之纲领。日本及亚洲诸国对此书早已广泛刻印,现今欧美等地也多有流传,这都说明了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堪与《历代名画记》媲美的光辉巨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

史籍记载

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自公之暇,唯以诗书琴画为适。时与丁晋公、马正惠蓄画均(校,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以下简称汲本——作“蓄书画均”),故画府称富焉。先君少列,躬蹈懿节,鉴别精明,珍藏罔坠,欲养不逮,临言感咽。后因诸族人间取分玩,缄縢罕严,日居月诸,渐成沦弃。贱子虽甚不肖,然于二世之好,敢不钦藏。嗟乎!逮至弱年,流散无几。近岁方购寻遗失,或于亲戚间以他玩交酬,凡得十余卷,皆传世之宝。每宴坐虚庭,高悬素壁,终日幽对,愉愉然不知天地之大、万物之繁。况乎惊宠辱于势利之场,料得丧于奔驰之域者哉!复遇朋游觏止,亦出名踪柬论,得以资深铨较,由之广博。虽不与(校,“深”下元抄本“铨”作“铃”,“较”下“与”上。元抄来作“旧史导”并空三字。此均依汲本改)戴谢并生,愚窃慕焉。又好与当世名士甄明体法,讲练精微,益所见闻,当从实录。昔唐张彦远(字爱宾)尝著《历代名画记》,其间自黄帝时史皇而下总括画人姓名。绝笔于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应以会昌为是)元年。厥后撰集者率多相乱,事既重叠,文亦繁衍。今考诸传记,参较得失,续自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应以会昌为是)元年,后历五季,通至本朝熙宁七年,名人艺士,编而次之。其有画迹尚晦于时、声闻未喧于众者,更俟将来。亦尝览诸家画记,多陈品第。今之作者,各有所长。或少也嫩而老也壮,或始也勤而终也怠,今则不复定品。唯笔其可纪之能、可谈之事,暨诸家画说。略而未至者,继以传记中述画故事并本朝事迹采摭编次,厘为六卷。目之曰《图画见闻志》。后之博雅君子,或加点窜,将可取于万一。

——郭若虚序

标签: 郭若虚

更多文章

  • 钱若水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钱若水

    钱若水(960年~1003年),字淆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北宋大臣。幼聪悟,十岁能属文。雍熙年间登进士第,起家同州观察推官。类迁简易大夫,同知枢密院士。真宗时从幸大名,陈御敌安边之策。后拜并、代经略史知并州事。为人有器识,能断大事。事继母以孝闻。所至推诚待物,委任僚佐,总其纲领,无不称治。咸平六

  • 程宿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程宿

    程宿(971年—1000年),字莘十,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戌子科状元,时年仅18岁。本名:程宿字:莘十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出生日期:971年逝世日期:1000年主要成就:状元及第程宿(971~1000),字萃十,开化长虹乡北源

  • 赵昌言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昌言

    赵昌言(944年~1009年),字仲谟,一作幼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省)人。北宋大臣。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人。赵昌言少有大志,朝中重臣寇准等人对他评价很高。举进士时,他由于文思敏捷而名震考场,以贡部第一的身份参加了廷试。入仕后赵昌言任工部尚书,迁户部侍郎。淳化四年(993年)

  • 梅询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梅询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院,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当时契丹屡次侵犯河北,首领李继迁又

  • 宗杲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宗杲

    大慧宗杲禅师,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南宋高僧。号大慧,因曾归居妙喜庵,故又称妙喜。1119年入惠云寺,次年于景德寺剃度。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居杭州径山寺。十一年,因不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

  • 喻良能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喻良能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

  • 郑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戬

    郑戬(992年—1053年),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本名:郑戬别名:郑文肃字:天休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宋人出生地:苏州吴县出生日期:992年逝世日期:1053年主要作品:《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主要成就:鉏豪绳猾,强善听决官职:宣徽北院使、奉国军节度使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早年

  • 洪天锡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洪天锡

    洪天锡(1202年—1267年),字君畴,号裕昆,又名阳岩。泉州石狮后厅人。生于宋嘉泰二年(1202年)。年少好学,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举进士。历任潭州知州、监察御史、福建安抚使、显文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本名:洪天锡别名:裕昆,阳岩。字:君畴号:裕昆所处时代:宋民族

  • 朱熠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熠

    朱熠(1192-1269),字明远,名叔耀,号肃庵,温州府平阳县径口杉桥(今平阳水头三桥村)人。朱熠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朱伯魁,尚武好文。朱熠自小习武,臂力惊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又爱好读书,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端平二年(1235)登第,历官阖门舍人、横州知州、雷州知州、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参知政

  • 林仲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仲虎

    林仲虎(?-1216)字景瞻,号定窗,林仲麟(1173-1245)之弟,宁德二都梅溪人。宋庆元二年(1196年),以武举魁漕选及廷试,举为第二(榜眼),嘉泰二年(1202)壬戌举为第一(武状元).本名: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嘉泰元年(1201年),朝廷遣检讨林桷出使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