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殿林

李殿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1/24 20:20:28

李殿林(1842~1916)清末大臣。字荫墀。大同县大村人。曾任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清宣统皇帝经筵侍讲官。遗作有《周易别》《识史例纂》《车酋轩杂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等,惜书稿毁于兵祸。

基本资料

本名:李殿林

字:荫墀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842年

逝世日期:1916年

籍贯:大同县大王村

官职: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

谥号:文僖

人物生平

李殿林(1842~1916)清末大臣。字荫墀。大同县大王村人。少年时习宋儒学说,后到省城晋阳书院就读。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举人,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进士,钦点翰林授庶吉士,散馆考试后授编修。后升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兵部侍郎衔,外放广东乡试主考官。

八国联军破京,向慈禧、光绪条奏《保护东南方略》,不久提任吏部左侍郎,放任江苏学政。任内奏请“裁武试,废八股,用策论,改书院,设学堂”,更改学制,得旨先在江苏倡导。回吏部后痛感末世“仕途淆杂,胥吏多夤缘谋私利”,奏请停捐纳,裁书吏,并从吏部做起。后又升邮传部尚书。该部收入丰裕,积弊甚多,李到任后,痛惩首恶,使部事整饬。时京张铁路初成,货物运量少,廷议停止西展,他力主继续西展。见山西驻京诸会馆及云山别墅毁于庚子兵乱,号召山西在京官商集资修补,并在晋东馆设立晋学堂,便于同乡青年就学。山西巡抚向英人出卖矿权,留日学生李培仁蹈海,李殿林集合在京同乡上疏争辩,迫使清政府备款赎矿。山西文水、交城等县,在禁烟中戕杀无辜,激起民众变乱,李殿林派员调查,遂制止滥伤枉杀。宣统初,晋升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摄政王特加优礼。辛亥革命后,谢职归家,后卒于家中。民国20年(1931)入山西省三立阁从祀。遗作有《周易别》《识史例纂》《车酋轩杂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等,惜书稿毁于兵祸。

清宣统皇帝经筵侍讲官、典礼院掌院大学士李殿林墓在大同县大王村北。谥文僖,追赠相国,碑文石兽并存。今人称“六大人墓”。

李殿林.(1843-1917)《清代翰林传略》379页旋转李殿林《清代翰林传略》旋转李殿林《清代翰林传略》田嵩年《清代翰林传略》270页祁隽藻《清代翰林传略》255页祁隽藻《清代翰林传略》郭承恩《清代翰林传略》237页彭作帮《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学正彭作帮《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学正彭作帮《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学正彭作帮《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学正祁隽藻《清代翰林传略》255页祁隽藻《清代翰林传略》255页旋转祁隽藻《清代翰林传略》255页旋转张观钧《道光二十五年恩科进士》官福建道御史.湖南长宝道.恩施知府佚名罗绕典《清代翰林传略》287页.郭仪《山西书法通鉴》309页旋转郭仪《山西书法通鉴》309页郭仪《山西书法通鉴》309页郭仪《山西书法通鉴》309页陈履亨《清代翰林传略》392页旋转陈履亨《清代翰林传略》392页

科考及第

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

李殿林之父李增桂,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时中,次子是虚设,老三李士林,老四李毓林,老五李苑林,老六李殿林,女儿李美林。因为李殿林在李氏门中排行第六,故而,当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六大人”。李家当时在大王村之中,虽然属于小康之家,但是常常遭受本村恶霸地主郝威的欺侮。所以,决心发奋图强改换门庭,不惜花费重金,延请浑源州水香寺的科举进士谢定书来到李家,专门教授六个儿女读书。由于谢定书先生知识渊博,督教学生有方,再加上李氏兄弟苦读不辍,因此,在同治、光绪年间,李家兄弟全部科考及第。

居官清廉

清朝同治甲子年间,18岁的李殿林赴太原乡试中文举。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土及第,多年来曾经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咸安宫总裁、日讲起居官总裁、科举会试主考官、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广东乡试正考官、吏部主侍郎、江苏学政、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邮传部尚书、正黄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参予政务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学掌院大学土,赠紫禁城骑马,西苑门内乘二人肩舆,优礼有加。

李殿林平日居官慎守成法,廉洁奉公,馈遗无受,请托无听,循规任免,从未安置私人。在署邮传部尚书时,整顿吏治,革除积弊,一日内弹劾数十百员,营私渎职者望而生畏,因而使国家财经收入骤增,吏治廉洁,但他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辞官归乡

辛亥革命时期,李殿林目睹清朝政府昏庸腐败,料知清朝气数已尽,难以挽回,只好上疏辞官。于1912年2月8日离职回到原籍大王村闲居。在此期间,曾于西册田村桑干河铁索桥北岸,亲笔书写普济桥碑文。石碑正面写有“普济桥”三个大字,其字体浑雄有力,气势宏伟,为世上罕见,石碑后面刻有铁绳桥诗一首:

层冰开(氵互)客心惊,每到春秋阻旅行。

西望河源来马邑,东连山势拱燕京。

悬崖陡立千寻峭,铁索凌虚一道横。

步步舆梁无痛涉,回头共说险途平。

1917年,李殿林因病去世,享年74岁。丧讣传到故宫,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甚表哀悼,谥号“文僖”,追赠相国。墓葬于大王村北,如今石兽、碑文并存。李殿林辞职归里之后,为人公正,恤老怜贫,很受当地人民爱戴。阳高县和大同县一带的人民,经常传颂着“六大人”刻苦攻读、智审贪官和为民除害的故事,每逢清明时节,经常有人前往坟前祭祀。

李平生以书法、诗词自娱,著有“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江左校士录”等书,前两部书之手稿和后书刊印本,都在山西省图书馆收存。

名人故居

大同县有一个废弃的村落叫大王村,这个地方因为其荒芜、因为其颓废成了文人墨客经常寻找灵感的地方,当然到这个地方寻幽访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凭吊一位名人——这里是清代三朝元老、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老师李殿林的故居所在地。

村子很宁静,整个村落到处是坍墙碎瓦,从那众多的残垣断壁中可以看得出当年村庄的规模。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只有那些不知孤寂的蜜蜂嗡嗡地这家进那家出显露出生命的痕迹。眼前的一切,好似一张敝旧的古画一样斑驳破损,只有偶然散落在地上的古石碑残片在提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地方,也是一个倍受人关注的地方,只是只有荒草冷月与大王村相伴。村口有两株腊梅,据说是李殿林亲手种下的,它还在固执地等待主人。

据史载,李殿林字荫墀,清朝同治甲子年间进士,并被钦点翰林授庶吉士。从翰林院庶吉士开始步入政坛一直做到了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学掌院大学土之职,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据大王村的老人们讲,李殿林之父叫李增桂,李家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李殿林在李氏门中排行第六,故而,当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六大人”。六大人虽然身居高位,却清正廉明。据史料记载:山西巡抚向英国人出卖矿权,留日学生李培仁蹈海明志,李殿林集合在京的同乡上书争辩,迫使清政府备银赎矿。山西文水、交城等县的官宦,在禁烟中戕杀无辜,激起民众叛乱,李殿林派出人员调查,遂制止滥伤枉杀。他在任期间整顿吏治,革除积弊,使国家财政收入骤增,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已衰微,李殿林上书辞官,于1912年2月8日离职回到原籍大王村闲居。李殿林一生著述颇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江左校士录》等书,前两部书的手稿和后一书刊印本,现都在山西省图书馆收存。

卸任时按规定李殿林完全可以享受清廷老臣的待遇,可他却执意告老还乡。闲暇时看夕阳晚照,日出时触摸清风朝露,享受平淡人生的惬意。李殿林回乡后曾在西册田村桑干河铁索桥北岸亲笔书写普济桥碑文。石碑正面“普济桥”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气势宏伟。

1917年,李殿林因病去世,已退位的溥仪深表哀悼,谥号“文僖”,追赠相国,其墓葬在大王村村北。

只是在文革时李殿林墓被挖,其随葬物品被劫掠一空。1989年大阳地震时,大王村被毁,大王新村就建在李殿林墓的四周。只是已被人为毁坏的墓并没怎么修复,坟堆好似沙丘,石碑支离破碎,散落于坟墓周围。据村里人讲,每年清明,还有不少人远道而来祭奠六大人。

标签: 李殿林

更多文章

  • 吴元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元炳

    吴元炳(?—1886)字子健,河南固始县城关人。咸丰十年进士,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办团练。累功超擢侍讲学士。署湖南布政使、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署两江总督者三,兼署江苏学政者一。授漕运总督。调安徽巡抚。光绪十二年,卒,赐恤。河南巡抚倪文蔚疏陈元炳战功,遗爱在民,请於汝宁建专祠。中文名:吴元炳

  • 喜塔腊·裕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喜塔腊·裕禄

    喜塔腊·裕禄(约1844—1900),清末大臣。字寿山。湖北巡抚崇纶之子。满洲正白旗人。历任郎中、热河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湖广总督。1889年任盛京将军,派兵与直隶将军联合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起义。1895年改任四川总督。1898年授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旋任直隶总督,镇压

  • 李有棻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有棻

    李有棻(1842年~1907年),二十二岁时,考取拔贡(即每十二年各府取二名,各县取一名,贡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次年,通过朝考,官内阁中书,充任玉碟馆(修纂皇族族诺的专门机构)誊录。积四年之劳,以知府分发湖南候补。候补期间,管理过督审局,提调过厘金局,才试署(代理)沅州府。接着调湖北襄阳府,改安陆

  • 李兴锐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兴锐

    李兴锐(1827年~1904年),字勉林。清湖南浏阳市三口镇人。本名:李兴锐别名:李勤恪字:勉林所处时代:清朝中后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南浏阳出生日期:1827年逝世日期:1904年主要成就:督抚各地,所到之处,颇有治绩官职:两江总督谥号:勤恪李兴锐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二十二日,早年随

  • 周馥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馥

    周馥(1837年-1921年9月22日),字玉山,号兰溪。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晚清至民国初年政治、军事人物。周馥为出身诸生,多次应试未中。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组建淮军,周馥应募入其幕。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

  • 马国柱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国柱

    马国柱(?—1666年),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清初重要大臣。生年不详,早年对皇太极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是当时重要的汉臣之一。他在清兵入关后奉旨担任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他也是清朝占领两江地区后的首任总督。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病逝。本名:马国柱所处时代:中国清朝出生地:辽阳出生日期:不详逝世

  • 鲍源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鲍源深

    鲍源深(1811~1884),字华潭、号穆堂、澹庵,和州(今和县)梁山镇人。鲍源深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鲍本泰,赠光禄大夫,翰林院编修。父鲍东里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大理寺少卿。兄鲍源薰、鲍源煦曾任翰议大夫、江西知府。本名:鲍源深别名:字华潭、号穆堂、澹庵字:华潭号:穆堂、澹庵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和州

  • 丁宝铨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丁宝铨

    丁宝铨(1866-1919),字衡甫,号佩芬,亦号默存。汉族。原籍江西南昌府。始祖于明初官蓟州卫指挥佥事,授明威将军。卒赠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子孙世袭卫指挥事。丁宝铨1902年1月任广东惠湖嘉道道尹,1905年后历任山西翼宁道尹,翌年任山西省按察使,7月任山西大学堂督办。1908年升任山西省布政使

  • 陆钟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钟琦

    陆钟琦(1848—1911),字申甫,顺天宛平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中文名:陆钟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48年逝世日期:1911年职业:山西巡抚出生地:顺天宛平1911年10月由江苏布政使任上调任山西巡抚。10月6日到达太原。仅仅四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十一天之后,

  • 梁萼涵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萼涵

    梁萼涵(1798-1858),字心芳,号棣轩。原籍山东荣成孟家庄(现属环翠区)。中文名:梁萼涵出生日期:1798年逝世日期:1858年字:心芳梁萼涵出生在一个有良田百亩,房屋数十间的殷实人家。其父梁敬亭,重视读书,热衷功名,曾花钱捐得一个“附生”。他对子侄们的读书尤其重视,督促他们趁青春年少“强学力